鄉村振興潮州行|潮安白水村:昔日窮山村探索振興路

鄉村振興戰略在潮州如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潮州鄉間田野如何繪就壯麗圖景,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面貌發生哪些新的變化?面對“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潮州鄉村振興如何探索發力?鄉村振興戰略如何為潮州的振興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近日,帶著這一系列問題,南方日報記者、南方+客戶端記者深入潮州鄉村田野,和農民溝通,與幹部對話,進企業採訪,以期通過深入調研、實地走訪、問計專家等方式,講述鄉村振興好故事,呈現鄉村振興新氣象,梳理鄉村振興微實踐,為潮州鄉村振興崛起尋找新的動力。

乡村振兴潮州行|潮安白水村:昔日穷山村探索振兴路

潮安區

白水村

白水村,位於潮州市潮安區登塘鎮西北部。因地處山區,種養生產技能落後,部分村民相對貧困,集體經濟較為薄弱。這個省定貧困村,有101戶貧困戶,貧困人口達258人,是潮州市貧困人口最多的村莊。2015年,全村集體收入僅4萬元左右。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這個貧困村,到2020年,村集體收入預計能達到256萬元以上。這個集體“大禮包”是怎麼獲得?貧困村怎麼探索振興路?鄉村振興戰略是如何在這裡落地開花?帶著種種疑問,南方+記者來到白水村。

拆建並舉繪就新農村美麗畫卷

在白水村黨支部書記柯德春帶領下,記者轉遍了包括白水主村、哢村、埔頭嶺、登厝寮、舊溪在內的白水村5個自然村。所到之處,眼前盡是一派和諧優美的新農村景象:平坦暢通的村道,明澈清洌的池塘,寬敞整潔的文化廣場,賞心悅目的文化牆,設施齊全的休閒健身區……

乡村振兴潮州行|潮安白水村:昔日穷山村探索振兴路

這怎麼會是省定貧困村的景象呢?柯德春娓娓道來:“實不相瞞,這個宮前池,以前池裡全堆積滿黑色的淤泥。”“這是白水村文化廣場,以前到處是豬舍,髒亂差得很!”

讓農村環境更美,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環境髒亂差一直都是鄉村的痼疾。柯德春稱,整治環境衛生就是白水村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邁出的第一步。通過“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動,對村裡存在比較突出的垃圾、雜物、溝渠淤泥和障礙物進行清理,對違章建築和違規廣告招牌進行拆除,完成垃圾、生活汙水、水體汙染整治。

乡村振兴潮州行|潮安白水村:昔日穷山村探索振兴路

談到白水村“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動進展順利,潮州市審計局駐白水村第一書記馬建平表示,這正是得益於黨支部的堅強領導和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的發揮,涉及拆清的43名黨員均帶頭拆除,帶動了鄉賢和村民主動捐資,自覺參與配合整治行動,形成了黨群協力合作共同建設生態整潔村莊的濃厚氛圍。

馬建平稱,整治行動開始前,白水村的幹部就自覺行動起來了。他們發動村民理事會將整治行動的《致村民一封信》發到每家每戶,解讀整治內容和意義,使村民群眾人人皆知。同時,組織村幹部到村裡每個角落,實地調查需要整治的地方,所到違建之處就用相機拍下來,並與村民溝通,做思想工作。此外,還發動理事會說服村民,從“門前三包”做起,把自家門前帶清理乾淨,再到清除房前屋後雜草,最後種植綠化美化。

乡村振兴潮州行|潮安白水村:昔日穷山村探索振兴路

在整治環境的過程中,村幹部們發現,僅僅環境乾淨了並沒有完全達到村民心願,村民還有更高的宜居需求。為此,他們繼續打造建設村文化廣場和宮前池、頂寨池群眾休閒娛樂場所供村民遊玩,建成民營衛生站改善村醫療條件,建設旅遊廁所提升旅遊環境,打造環村北路改善居住環境……

千方百計為貧困戶實現夢想

不僅村裡的“大環境”得到提升,不少貧困戶的“小環境”也得到改善。穿過巷道,記者來到村民柯少鵬(化名)家中。看到屋內空地上,剛建成一座小型的廁所廚房“套間”。“之前都是直接在空地上做飯,現在不怕颳風下雨了。”柯少鵬說,自己因手部殘疾,無法乾重活,沒穩定經濟收入,一家四口都“蝸居”在這30平米的小屋子裡,天氣不好時就把“廚房”搬進屋裡,吃住一體,很不方便。

“上週剛改造完成,幫他更換了殘舊水管水錶及電網線路、新建小型廚所、廁所等。”中山阜沙鎮駐白水村隊長關建華告訴記者, 這是駐村工作隊對貧困戶實施的居住環境改善工作,為達不到危房改造標準又確實居住條件差的貧困戶進行了小修小補改造,提升貧困戶生活質量。

乡村振兴潮州行|潮安白水村:昔日穷山村探索振兴路

但是,僅僅居住環境的改善提升還不夠,還得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工作隊在調查中發現,這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口達35.4%。因此,他們想出了“以獎代補”的激勵政策,從精神和物質給予獎勵,越努力工作的越多獎勵。

“只要想工作,我們都會盡全力給予資金和技術的支持!”關建華稱,駐村隊尋找熱心企業,為貧困家庭尋找合適的工種,成功介紹了5戶6人轉移就業,平均月工資超2500元,最遠的有在中山就業的。

其中,貧困戶柯偉強較為年輕,學習能力強,於是駐村工作隊便介紹他到一家汽車修理廠打工。一年後,柯偉強學有所成,想創業開店。駐村工作隊不僅幫他解決開店用地問題,還支持了一部分資金。而貧困戶柯潮章家在路邊,沒有很好勞動技能的他有一殘疾小孩,生活壓力大。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支持他5千元資金,讓其在家經營一個小魚檔和修單車檔,如今都有固定經濟收入。

為了增加就業專業機會,白水村還與潮州市人社局合力開通了一個便民服務——“村村通”,主要針對貧困村有勞動能力且有意願在外就業人員的,只要該貧困戶想就業,可以通過查看設立在白水村委會內的“就業信息滾動版”上面的招聘信息,如對某個崗位有興趣或者想就業,可以通過白水村委內的電腦直接聯繫到潮州市人社局與辦事人員直接視頻瞭解崗位情況以及網上面試,方便村民在村內也能對外面企業招聘信息的瞭解。

產業幫扶實現集體經濟大幅增長

記者發現,在鎮、村、中山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貧困戶的收入得到逐步提高,離脫貧致富又近了一步,但白水村委會歷來村集體資金薄弱,如何帶領這樣一個基礎弱、底子差的貧困村“奔小康”?年集體收入又是如何從4萬元到百萬元級的大幅增長呢?

原來,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白水村牢牢抓住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政策機遇,通過發展“一村兩業”、承包水廠經營管理等項目,不斷闖出發展產業脫貧的新路子。

“白水村很多山區,人均耕地才0.2畝,村民們大多是種植菠蘿、養殖草魚和外出打工來謀生。”關建華告訴記者,根據白水村現有的農業產業情況,扶貧工作隊牽頭組建了“大土地油茶種植”和“奔康養殖”的“一村兩業”合作社,以加大發展菠蘿和養殖草魚兩項特色產業以及油茶種植、蜜蜂養殖、白水粿條製作等其他產業。通過“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形式開展合作,所得利潤均用於村內所有貧困戶的增產增收項目。

乡村振兴潮州行|潮安白水村:昔日穷山村探索振兴路

“駐村後,我們還發現村裡還有些家庭沒有自來水。”關建華稱,經過調查,村裡有涉及60戶家庭和4家生產企業沒完成自來水管道鋪設。於是,工作隊不僅修繕和延長村自來水廠管道的鋪設,還擴大了村自來水廠的供水量。在實現 “村村通水,家家有水”的農村飲水安全目標的同時,工作隊通過承包水廠經營管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此外,還開展登塘鎮白水村扶貧開發專項資金投資收益項目。從潮州市潮安區登塘鎮扶貧開發資金中安排金額200萬作為投資額,通過選擇資金實力雄厚、樂於扶貧助困且誠信守約的農業龍頭企業、鄉村旅遊和產業基地企業作為合作的實施主體,由村委會與中標的企業簽訂投資協議。根據協議,被投資方每年將支付投資金額的12%作為白水村集體分紅。投資期限二年,投資期滿,被投資方應無條件返還全部投資金額。

沉睡的資源被“喚醒”,鄉村正把美麗轉化成生產力。關建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到2020年,兩個合作社將收回投入的50萬元投資資金。同時,扶貧開發專項資金投資收益項目也將到期,會回收投資資金200萬。目前,水廠承包項目每年都有近6萬元的純收入。“算下來,2020年,白水村集體收入將有256萬元,而這些項目將會源源不斷產生分紅和收益。”關建華表示,這些項目大多利用扶貧資金和村民自籌進行,希望通過項目為貧困村建立長效的脫貧產業,穩定脫貧致富收益。

圍繞“五個振興”久久為功

未來白水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應如何發揮優勢,推動發展?登塘鎮鎮委書記曾偉華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白水村將緊緊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只有產業興旺,農村才能興旺。”曾偉華表示,白水村除了發展現有的草魚、菠蘿、油茶等傳統特色產業外,還將推動手工珠繡和白水粿條產業發展,以適應不同年齡層發展需求,鞏固鄉村產業體系。要依託主導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持續增加農村公共積累,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進而維護鄉村和諧穩定。鼓勵人才迴流,把知識和項目帶入農村,從而形成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在文化振興方面,白水村將繼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目前,登塘鎮正以白水村為發動地,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

同時,登塘鎮已在白水村示範開展“美化家鄉,我種一盆花”活動,組織白水小學全體學生每人在家附近合適的地方精心種養3盆花卉,並動員家庭成員至少種養1盆花卉。組織白水小學10個班級各種養10盆花卉,由各自班級老師帶領學生共同養護。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新局面。

乡村振兴潮州行|潮安白水村:昔日穷山村探索振兴路

群雁要靠頭雁領。白水村在“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動中開了好局面,形成了黨群協力合作共同建設生態整潔村莊的濃厚氛圍。村黨支部要繼續強化黨建引領,助推脫貧攻堅。

曾偉華表示,白水村要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立足資源稟賦,切實推進“五個振興”,奮發努力,久久為功,譜寫好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信息來源

南方+ 紀金娜

乡村振兴潮州行|潮安白水村:昔日穷山村探索振兴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