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水碓製造工藝

上杭水碓製造工藝

上杭水碓製造工藝

上杭地處閩西山區,境內盛產竹林,汀江水系貫穿全縣,歷史上貨物集散大部分靠水運,用當地土產換取潮汕一帶運來的食鹽、布匹、用具等,土紙是其中重要土產之一。全縣鄉鎮中臨城、官莊、太拔、步雲、溪口、南陽、通賢等均是土紙生產的主要鄉鎮,水碓就成為當地必不可少的工具,水碓主要用於搗爛竹麻,用水碓可日夜不停運轉,比人工更省時省力,平時也可以用於碾穀子。山上的水力資源也得到開發利用。

上杭境內的臨城、官莊、太拔、茶地、步雲、溪口、南陽、通賢等10餘個鄉鎮均有生產土紙或宣紙。因此,水碓在有生產紙的鄉鎮均有製作。

水碓是上杭農村常見的傳統勞動工具,特別在過去或現在還在生產土紙的鄉鎮是必不可少的,它利用山區自然資源,依靠水流的衝力,驅動水碓用於搗爛“竹麻”,成造紙的紙漿,實用方便、省時省力十分科學。

上杭地處閩西中部,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境內盛產竹木,是福建省主要林區之一。大多數鄉鎮的造紙業一度十分興盛。水碓又稱水車碓或水輪車,通過流水推動水車輪轉動,靠水車突板壓起水碓,循環往復使水碓保持工作狀態加工竹麻。竹麻實際是嫩竹,當竹剛生枝條未生葉子之時砍下,用石灰浸泡一段時間後就成造紙原料“竹麻”。水碓的製作工序是:先要看水源的大小決定水碓的規模,確定水位落差大的地方安裝。木料用樹齡大、樹幹直的老松樹,就在安裝的地方加工製作。根據水量做40個或28個車斗,先要加工好碓舵36個、車芯1根、車舵枝杈72根、碓弓子2個、碓梁2條、碓嘴2個、碓桶子2個、鐵質車芯扣2個,把他們組裝成圓形的、外側有水斗的轉車和碓子,安裝時殺雞殺狗驅邪去穢,裝好後反覆調試,至運轉正常後即成。

水碓的製作使用歷史悠久,據傳在漢代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就有水碓了,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對提高生產力、促進機械化生產影響深遠,歷史功績巨大,意義非凡。水碓的發明使紙農從繁重的搗爛竹麻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土紙的生產力,是紙張生產的一大進步。土紙生產的質量和產量得到快速提高,其對於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影響是巨大的。 (縣文體旅遊局)

編輯:鍾毅康 編審:楊其先 監製:張鋒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