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蘿蔔一年賣出100億袋,憑啥?

【在北美,有一家百年農產品企業——博特農莊,他們生產的一種開袋即食的名為Baby Carrots的小胡蘿蔔,年銷售100億袋,從好萊塢影星瘦身配餐到華爾街白領健康午餐、影院零食、校園學生餐以及普通家庭的冰箱常備食品,小胡蘿蔔作為生鮮食用,已成為美國居民日常消費習慣。 】

小胡萝卜一年卖出100亿袋,凭啥?

粗加工讓醜胡蘿蔔變廢為寶

20世紀80年代,美國超市對胡蘿蔔的外觀有所要求,那些醜的、斷了的胡蘿蔔只能拿去榨汁、喂牲口或者扔掉。這產生了巨大的浪費,有些農戶要扔掉70%的收成。

一個加州的農夫Mike Yurosek大叔對於自己的大農場每天要扔掉400噸醜胡蘿蔔這件事實在忍不了了,開始想各種辦法來拯救這些胡蘿蔔。他先是拿來餵豬,但一天400噸的量實在太大,根本喂不完。

但大叔並沒有放棄對醜胡蘿蔔的拯救。受到冷凍蔬菜切割成塊、打包銷售的啟發,他買來一臺青豆切割機,用機器把醜胡蘿蔔切成段,用削土豆機削去皮和邊邊角角。就這樣,Baby Carrots小胡蘿蔔誕生了,那臺青豆切割機也奠定了小胡蘿蔔身長5釐米的標準。

1989年,小胡蘿蔔在美國超市初次登場,一夜成名。它的出現改變了胡蘿蔔只能作為菜餚出現的局面,讓胡蘿蔔變成一種可以隨身攜帶的零食,不僅大大提升了胡蘿蔔的銷量,還促進了美國人的膳食健康。

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小胡蘿蔔大約佔到了美國三分之一的胡蘿蔔鮮食市場,其價格是普通鮮食胡蘿蔔的2—3倍。因此,10年間,美國人均胡蘿蔔消費量翻了一倍,每人每年消費5公斤以上。

小胡蘿蔔保留了最好吃的部分

農產品品質最根本的保證來自土壤與種植環境,加州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其獨特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優質的土壤、純淨的水資源等都是加州農作物品質保障的先決條件。僅加州地區就有4個大型胡蘿蔔集中種植地,覆蓋面積非常廣泛,美國一流的農產品生產商幾乎都願意選擇這裡作為自己的農莊。

數據顯示,美國全國胡蘿蔔產量的四分之三集中於加州,而博特農莊的小胡蘿蔔全部來自這裡。

小胡蘿蔔可以像水果一樣直接食用,因為它不同於中國的胡蘿蔔品系,使用的是帝王系胡蘿蔔。雖然是生的胡蘿蔔,但有著一種清新不膩的淡淡甜味,爽脆可口。

“比其他胡蘿蔔都更甜一些”是美食評論家對博特小胡蘿蔔的評價,而更甜的秘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博特農莊“取其精華”的採摘工藝。

通常來說,一根成熟的胡蘿蔔中,甜味的部分集中於中心部分,而接近表層和頂端的部分吃起來會略帶苦澀。博特農莊的採摘工藝正是從成熟的胡蘿蔔中切割提取出其最中心的部分,同時也是為什麼此種胡蘿蔔看起來比較小的原因——去除了含有苦澀的部分,博特小胡蘿蔔自然會更加甘甜一些。

如今,被加工成小胡蘿蔔的不再只是沒人要的醜胡蘿蔔,更多的是精心培育出的最適合加工的胡蘿蔔。種植者精心挑選、培育出甜度、水分更高的品種,為了更有效率的加工,種植者通過比傳統方式更密集的種植,並在還未完全成熟時收穫以得到更細長的胡蘿蔔。現在,美國胡蘿蔔屆“美人”的標準身高已不再是從前的15—18釐米,而是能加工出4根小胡蘿蔔的20釐米。

“像吃垃圾食品一樣吃胡蘿蔔”

博特農莊在加工和包裝小胡蘿蔔上擁有20多項科技專利,可以做到採摘加工後有長達30天的保鮮期,完全保證小胡蘿蔔的口感和營養成分不流失。

作為一種即食新鮮果蔬,水果胡蘿蔔的加工和保鮮非常重要,要求包裝後的產品既要保持跟空氣接觸,又要保持胡蘿蔔的理想溼度。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博特農莊小胡蘿蔔看似簡單的包裝塑料袋,袋上密佈著激光小孔,在保持透氣的同時可以防止水分散失。

2010年,由博特農莊帶頭的50多個胡蘿蔔供應商聯合發起了“Baby Carrots(小胡蘿蔔)”運動。他們將胡蘿蔔包裝成可以方便攜帶和食用的小包裝。用小胡蘿蔔去取代美國兒童書包中的垃圾食品,讓孩子們吃得更健康。推廣標語即“Eat them like junk food(像吃垃圾食品一樣吃胡蘿蔔)”。

他們藉助一些系列活動讓小胡蘿蔔打入青少年內部。比如採用像薯片一樣的袋包裝;在學校自動售貨機中售賣;使用例如“原始的橙色塗鴉”的運動口號;借勢萬聖節等節日;創造融合scar(疤痕)和carrots(胡蘿蔔)的新詞——scarrots;開發一個好玩的手機應用,由人們實時咀嚼胡蘿蔔的聲音提供動力等。

農產品變零食 快消化勢不可擋

產品形態快消化是指特產的產品形態(即有形產品)要改變原生態中一切不能適宜快捷方便消費的地方,要使產品能夠方便地、多場景、多時間、多頻次地消費,讓特產像快速消費品一樣,反覆快速地消費。

中國品牌農業創導者與踐行者、福來戰略品牌諮詢機構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婁向鵬在《品牌農業2大特產:讓地方特產賣遍全國》一書中寫道:“凡是腿長走得遠的農產品,都在產品形態、包裝上動了腦筋進行了快消化改造。從嚐鮮到常銷,從特產禮品到日常消費品,讓產品口味和消費形態普適化、消費人群寬泛化、消費方式快消化、消費時機日常化,這是‘小’特產轉變為走向全國市場大品牌的關鍵按鈕。”

立頓茶是方便的、是快消式的。相對立頓,中國茶從產品形態到消費方式都是慢消式的。所以,立頓茶行銷全球,而中國茶雖然正宗卻步履蹣跚。

武漢鴨脖作為當地特色風味食品一直就有,但只有當武漢鴨脖離開餐桌變身為零食休閒品時,市場才被放大,才成就了絕味、周黑鴨、精武、久久等一大批新興食品品牌。連鎖的成功是表面現象,根本的原因是把傳統滷味食品從餐桌轉變隨時隨地吃的休閒食品,把消費的主力軍由家庭餐桌消費轉換為中青年群體。

廚房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胡蘿蔔,搖身一變成為開袋即食的健康零食,最終發展成一筆數十億美元的美國生鮮零食大買賣。

近年來,零食行業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超過20%。預計到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將接近3萬億元。農產品何不搭上這艘快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