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永字八法指的是以“永”字的八個基本筆畫為例來闡述書法書寫的基本筆法,這八個基本筆畫是側、勒、弩、趯 、策、掠、啄、磔,分別對應著我們現在的筆畫:點、橫、豎、鉤、提、撇、短撇和捺畫,此法據說最初由“書聖”王羲之原創,後來傳給了智永,一直流傳下來。

我們通常見到的“永字八法”都是用於楷書的學習,其實行書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學習,我們把行書的筆畫根據“永字八法”分別概括為“橫、豎、撇、捺、點、折、鉤、提”,並以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為例,分析行書的最基本的用筆方法,以達到初步瞭解行書的目的。

1、橫畫的寫法

行書的橫畫,要注意它的上下連帶關係,在行書中,橫畫一般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寫的時候要注意橫畫的起筆和收筆處,把細節表現出來。為了保證用筆的豐富性,行書的的橫畫中間部分一般會有提按變化,既要保證筆畫的力量感又要寫出變化,這對書寫者的功力要求比較高。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2、豎畫的寫法

作為主筆的長豎,為了保持整個字的穩定,一般都是直的,但是行書為了變化,會讓豎畫呈曲中帶直的姿態,這樣既保持了結構的穩定,又豐富了筆法,讓行書充滿了變化。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3、撇畫的寫法

無論在楷書還是行書當中,撇畫一般都是斜的,古人把撇畫叫做“掠”,大概就是輕輕拂過的意思,既要寫的傾斜,又要輕輕掠過,所以撇畫一般寫的都比較險絕,出鋒的時候,一般以手腕帶動手指,向左推送而出,用筆要沉穩,收筆要尖銳而飽滿,切接一筆甩出。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4、捺畫的寫法

行書中的捺畫非常豐富,除了平時我們見到的正捺,還有反捺、回鋒捺、長捺、短捺、章草捺等等,這些捺畫相互組合搭配,共同豐富了行書的用筆,增強了行書的表現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筆畫,也是比較難寫的一個筆畫。寫捺畫除了要有提按,筆法上還要一波三折,既在保持中鋒的狀態下讓筆畫呈現出更多的曲線,以豐富其表現力和差異感,這是最難的,要注意手腕的運用。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5、點畫的寫法

點畫如高山墜石,寫的時候一定要飽滿,取勢非常重要,落筆以後一定要鋪開筆毫,頓筆以後迅速收筆,這樣既厚重,又可以出筆鋒,寫出來的點才精神飽滿,充滿張力。行書的點出鋒比較多,用筆一定要沉著,否則容易寫飄。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6、折畫的寫法

和其它的筆畫不同,行書的折畫需要像兩個方向用筆,是由橫到豎或者從豎向橫的在保持中鋒狀態下的轉換,常見的折畫有橫折、豎折和連筆折,相對於楷書的折畫,行書的折畫寫的一般比較迅速,是在速度中完成兩個方向用筆的轉換,在這個過程中,頓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兩個方向之間頓筆,以保證用筆方向轉換以後毛筆仍然保持中鋒狀態。寫著要注意保持中鋒,切記一筆摸過。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7、鉤畫的寫法

和橫畫一樣,很多行書的鉤畫並不是獨立存在的,比如王羲之《蘭亭序》裡時間的“時”字,它的鉤畫會和接下來的點畫相連,有一些鉤畫還會連帶著下一個字,寫鉤最忌寫的軟綿綿,鉤畫要寫的有氣勢有力度才好,此時無名指的彈撥動作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個動作能夠讓鉤寫的飽滿有氣勢,不至於寫虛露怯。我們常見的鉤畫有豎鉤、斜鉤、橫鉤、臥鉤以及回鋒鉤。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8、提畫的寫法

提畫又叫挑,一個挑字就能讓我們聯想起來這個字的大概動作,毛筆頓筆以後以中鋒的姿態向右上方挑出,整個動作以手腕為軸向上翻動,由於是隻動手腕,由近及遠,毛筆會自然的出現輕重變化,也就有了提按。提畫要寫出力量和精神,需要出鋒迅速,不能猶豫,所以古人也成這個筆畫為“策”,策馬揚鞭的策。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通過這8個基本筆畫的練習,可以初步掌握行書的基本技法,為從楷書向行書過度打好基礎。這八個筆畫只是學習行書的一個開始,具體到每一個字,這些筆畫都會有多種多樣的變化,要學會舉一反三和綜合運用,無論它怎樣變化,其書寫道理都大同小異,要在不同之中尋找他們共有的規律,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慢慢體悟。

行書中的“永字八法“,《蘭亭序》基本筆畫的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