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因人設崗”?阿里打造“新鐵軍”的招數又有刷新!

要学会“因人设岗”?阿里打造“新铁军”的招数又有刷新!

本期導讀:

一個優秀的企業一定擁有最先進的武器、最先進的組織,還有最先進的文化。

  • 如何建立新“鐵軍”

  • 鐵軍的“鐵”沒變

  • 組織頂層指揮部“搭班子”

本文是2019年4月推送的第5篇乾貨,計4800字,閱讀時間9分鐘。

來源 | 筆記俠(ID:Notesman)

本文來源於2019年3月29日嘉御基金創始合夥人,前阿里巴巴B2B總裁衛哲進行了以“新時代新組織——打造新鐵軍”為主題的精彩分享。

歷史回顧

北洋水師背後是洋務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我們失敗並不是因為武器。當時清政府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是北洋新軍,推翻清政府的是新軍,武漢首義也是新軍,武漢新軍的戰鬥力不見得強。

如果北洋新軍和武漢起義的新軍打,武漢起義的新軍還真招架不住,但為什麼起義成功了?

因為當時新軍有一個要求——需要知識分子參加。

從歷史中我們看到,一個優秀的企業一定擁有最先進的武器、最先進的組織、還有最先進的文化。最先進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戰鬥力。

01

如何建立“新鐵軍”

軍隊是這樣,企業也是如此。那麼,如何建新鐵軍,新鐵軍“新”在哪兒,“鐵”在哪兒呢?

新技術——迎接新時代

到底什麼是新技術?互聯網時代很早就到來了,但為什麼第一代(1.0)沒有引發太大的組織變化?

技術迭代,引發時代大變革

PC互聯網時代人機是分離的。消費者沒有拿著電腦去商場,你在電腦前就一定不在商場,你在商場就一定不在電腦前。所以那時候淘寶銷售的第一高峰是中午1點鐘,第二高峰是晚上8點鐘以後。

技術的2.0叫做人機合一,消費也一樣。如今第一次搜索瀏覽高峰是大家上班路上,每個員工都是帶著手機來上班。

技術的3.0是什麼?以AI為代表的技術的升級。原來企業對員工而言,是個被動管理工具,現在可能會變成主動賦能工具。

實現員工在線,你得建立“三庫兩平臺

一個傳統企業的變化,要從4個在線做起。

第一個叫做產品在線。產品在線是我把我們家賣的商品做個官網,然後把我的商品發佈在淘寶上,今天發佈在小程序上。

第二個是客戶在線。花錢買流量太貴了,所以客戶在線很難實現。

第三個是管理在線。客戶在線本身很難實現了,更何況管理在線。

第四個是員工在線。一個企業要完成在線化改造的核心和第一要做的是員工在線。

那麼,如何實現員工在線呢?你需要建立“三個庫”。

三庫

產品庫:產品在線不是為客戶準備的,是為員工準備的。

客戶庫:公司的CRM(客戶管理系統)是公司的,員工沒有自己的客戶庫。

知識管理庫:以前我們做零售,要培訓大量的員工,叫產品知識、服務流程、工作流程,今天,只需要你在員工手機裡把這套流程、這個智能知識庫賦能給他。

新人群——迎接95後新人

打造新軍的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被迫的原因,是面對的人群變了。

2018年差不多是95後走出校門的第一年,他們既是新的消費主力,也是我們所有組織、所有公司員工的主力。所以,我們要了解95後這個新人群。

95後貼著3個很重要的標籤,他們跟85後有明顯的區別:

  • 85後是溫飽1.0,95後是小康1.0

  • 85後是獨生子女1.0,95後是獨生子女2.0

  • 85後是PC互聯網原住民,95後移動互聯網原住民

總結一下,為什麼要練新鐵軍?因為技術變了,人群變了,要求今天的鐵軍必須是一個新興的鐵軍。

要学会“因人设岗”?阿里打造“新铁军”的招数又有刷新!

02

鐵軍的“鐵”沒變

美國軍隊再怎麼改,西點軍校走正步,100多年沒改過姿勢,那麼我們哪些姿勢不能改?組織根基的三板斧不能改,再新的技術,再新的人群,還是這三板斧。

第一板斧:招聘

三板斧最重要的一個叫源頭不能錯,因為源頭最重要。

阿里也不是一天練成的鐵軍。2005、2006年,我剛去阿里巴巴時,曾向人力資源部門瞭解我們工程師和銷售的離職率是多少。部門的同事告訴我,離職率是10%。

為什麼員工流失率這麼高?核心只有一句話:人力資源的源頭,也就是招聘出了問題,壓根兒就招錯了人。問題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輕易下放招聘權

輕易下放比較容易的表現形式是——新人招新人,等於就是拉壯丁。甚至於有的上午加入,下午就去招新人。他自己都沒有成為你們的人,招來的人怎麼用呢?

我加入阿里第一天,跟馬雲校長談權限事宜,談完後,彭蕾(阿里巴巴的CPO、首席人才官)說“你是不是特別開心啊,老大說你的權利可大了,一支筆可以批好多錢出去。但你不能馬上招人啊。”

我加入阿里第一天,跟馬雲校長談權限事宜,談完後,彭蕾(阿里巴巴的CPO、首席人才官)說“你是不是特別開心啊,老大說你的權利可大了,一支筆可以批好多錢出去。但你不能馬上招人啊。”

彭蕾告訴我“你的前任公司跟現任公司肯定不一樣,不是技能不一樣,而是看人、用人標準不一樣”。

那麼怎麼辦?訓練。

我得看三場阿里巴巴老的副總裁、總裁他們怎麼招人,看完還不夠,還要我說出心得、體會。他旁邊還看著,看我答對了,有阿里的味道了,才可以招人。

一級招一級,老闆不招人

馬雲在公司四五百人的時候,所有人面試他都要參加,包括前臺、保安,所以才有一個神話,阿里巴巴招了一個前臺童文紅,是名軍嫂,現在是阿里巴巴的合夥人、CPO,執行副總裁。

所以當時我們要解決阿里巴巴留人的問題,首先從源頭抓起,杜絕新人招新人,招聘跨4級。

不重視專業能力以外的考核

招聘關注能力當然重要,但能力以外的因素你關注了嗎?這個是向Google學來的。

跟Google學招聘

Google面試會有9個人跟你談,其中3個人不是你這個部門的。秘書、行政都能面試工程師,不懂技術也沒關係。

Google面試有一個問題是問考官的,你覺得你願不願意跟面試者一起旅行?如果不願意,這個人別招,因為跟你的味道不對,談不來。

參觀完Google回來以後,阿里巴巴就有了聞味官,3年以上的優秀員工參與跨部門面試,根本不用管技能,就關心他有沒有阿里的味道。

那麼,到底怎麼去“聞味道”?

比如說,我們特別喜歡吃苦的人,我們覺得這個公司氣氛要好,就是公司每個人除了能吃苦,還願意招一點能吃虧的人。但不能直接問同學你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吃虧,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沒有人才地極差

大部分公司要招一個月薪大約1萬的人,人力資源通常就在 8000-10000 裡面去挑。結果來了以後,這些人的流失率很高,因為他們會認為,我原來掙 8000 ,跳槽後加個20%、30%,掙 10000 很正常,根本不會感謝你。

應該怎麼做呢?你要招一個願意給10000的人,從3000-4000收入的人裡去找。他來了之後,是不是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覺?成就感特別大,特別感謝這個公司給他這個機會。因為他在外面沒有這樣的機會,會認為你成就了他。

高管怎麼找呢?還是地級差。如果一個人願意放棄掉他的金色降落傘,還願意來你這兒,那說明他真的看好你的公司。那些認為股權不值錢的人,才會問你要高工資、高福利,這也是人才地級差。

第二板斧:培訓

培訓首先要抓的是新人、新幹部。剛剛我們講招聘就是招兵,招兵要防止拉壯丁,那麼培訓就是演習,千萬不要把演習變成演戲。

我看了很多公司新人培訓都是:第一天在會場上坐著,講講公司文化,講講歷史,然後聚餐,明天去團建,然後就上崗了。

結果一上崗,就喊道“上班這麼累啊,我們公司壓力這麼大啊”。因為你培訓太舒服了。

阿里在培訓期間,要把每一個崗位的工作強度和難度比正常上班乘以1.5到2。

阿里的銷售培訓,1到3個月期間 5點鐘打鈴,7點鐘吃早飯,7點半開早會,8點鐘跟著銷售上街掃街,晚上8點鐘回來開晚會,我們叫“兩會”, 10點鐘睡覺。第二天再來,連續90天,很多銷售就扛不住了。

工程師88小時連續寫代碼、連續修Bug,魔鬼訓練。累了怎麼辦?行軍床旁邊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30分鐘,繼續。真上崗了會發現沒這麼累。但雙十一為了大家剁手成功,阿里的工程師大概在48-72個小時是不能睡覺的。

  • 新人第一課創始人講企業文化

講我們公司鼓勵什麼,反對什麼,這堂課是沒有人能夠替代的,別人是講不好的。

  • 培訓就得有教官

教官千萬不要外聘,這是企業經常犯的毛病。我們這種人毒性很大的,講什麼你們的員工都覺得有道理。正確的做法是,M4以上的管理者,親自來聽,然後變成你的東西回去告訴他們。

  • 貼近實戰

最好的教學方法是什麼呢?貼近實戰!我寫了“我做你看,我說你聽,你做我看,你說我聽”這16字真言,就是師父帶徒弟的方法,要一個崗位、一個崗位帶,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帶。

16字真經

我做你看:我得看老阿里人怎麼招聘的,他們在做,我在看。

我說你聽:他得講給我聽,阿里為什麼這樣招人。

我做你看:你做我看變成我來做,一個老阿里人在旁邊看著。

你說我聽:招聘過程結束以後,我說給他聽。我做對了,還得說對了,這個動作過關。

第三板斧:考核

考核在一個軍隊叫賞罰。很多人說,古代名將賞罰分明。公司的賞罰就是考核,考核第一件事要解決你考核的頻率是什麼?大部分公司一年一考,當然還有公司一年不考,肯定是不對的。

我們考核的目的是什麼?

  • 對員工好,告訴他有什麼問題改進。

  • 對公司好,爭取完成全年業績或者超額完成全年業績。

如果到了年底,黃花菜都涼了,業績該完不成就完不成,員工這一年就廢了。所以,考核頻率非常重要。

考核終點是非業績因素。一個公司如果只注重業績因素,就沒什麼好考核的了。考核的重點其實是非業績因素。

那麼,什麼是非業績因素?團隊、策略、價值觀,都是非業績因素。

考核中一定要有業績因素和非業績因素的比例,不一定是五五均分,但一定要有非業績因素比例,不能讓業績決定一切。

03

組織頂層指揮部“搭班子”

公司小的時候先搭班子,後定戰略,最後帶隊伍。你沒有什麼人才時,要先把班子搭好才能定戰略,到了一定規模的企業,你可以先定戰略再組班子。

什麼叫搭班子?

男女搭

優秀的企業團隊中都有男女搭。扎克伯格給自己找了一個女的CEO,滴滴的程維有柳青……

其實很多優秀企業的核心班子裡,有個女的是都加分的。男性有爆發力,女性有耐力;男性更理性一些,女性更感性一些。一個團隊裡面如果都是男的,發現有性格溫柔一些的男同事也不錯,可以互補下。

老少搭

馬雲是64年的,創業時35歲,比絕大部分創業者年紀要大;他找了52歲的關明生,比他大17歲。

今天很多80、85、90後創業,我特別希望你們請一個比你們大十幾歲的人進你們的核心班子。倒過來,四五十歲的企業家,我希望有85後、90後的人能進你的核心班子,叫老少搭。

態搭

什麼叫改變組織架構圖?有沒有並、有沒有拆、有沒有升、有沒有降?兩個部門能不能合在一起?一個部門能不能拆開?二級部門能不能變成一級部門?一級部門能不能變成二級部門?

以那些以會員為中心的公司為例,有會員部嗎?有,在哪裡?有的在市場部,有的在運營部,有的在客服部,如果以會員為中心,你的會員部是一個二級部門,說一句話都沒人聽到,怎麼辦?升級為一級部門。

兩個部門打架,整天吵,有沒有可能把這兩個部門乾脆合併掉,變成一個部門,說不定就不吵了。這叫並,有的時候叫拆。

組織搭

十幾年前阿里的一句話,“好的CEO也好,好的組織也好,要用人做事,不是做事用人”。最近特別流行,網上都刷屏了,但很多人還不明白。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你敢不敢因人設崗?我以前也是很矛盾的,我們曾經最反對因人設崗的500強企業。但誰說組織架構不能動的?這是一個先有蘿蔔還是先有坑的問題。

組織架構不能動,就是先有坑再有蘿蔔;因人設崗,就是說你找到一個大蘿蔔,就給他挖個大坑,你找到一個小蘿蔔,就給他挖個小坑。

所以因人設崗,是學會用人做事,而不是做事用人。

當你這樣的話,組織一定會變,這也是搭班子。你這樣圍繞戰略的搭,叫動態搭。你會學會一級二級部門升級和降級,一個部門學會拆,兩個部門學會並,這叫搭組織,組織搭。

寫在最後

商場如戰場,武器就是新技術的使用,戰場中你組織再好,再勇敢,十夫長、百夫長再勇敢,你不適用新式武器,你就是任人屠宰的羔羊。

擁抱新技術,但武器變了,我們要問自己戰術組織變了沒有?兵法永遠是“水無常形,兵無常勢”,管理一半科學,一半藝術,科學能夠學,藝術需要有點天賦。

組織講人和,人和不是一團和氣,不是簡單的和諧,而是合成一個戰鬥的組織和集體。

本文來源於筆記俠(ID:Notesman),中國新商業知識筆記共享社區,微信價值排行榜總榜前四,獨家筆記支持湖畔大學、混沌大學、青騰大學、高山大學、中歐創業營、京東商學院、北大國發院等頂尖商學院課程,BAT、TMD、小米、華為、網易等知名企業,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70萬企業決策及管理層都在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往期文章推薦

有了4C,講師再也不用擔心課堂“涼涼”了

6點建議,讓你在領導眼裡“更靠譜”

為什麼你的時間總不夠用?不是因為時間管理,而是……

大船依然好掉頭,看這家擁有11萬員工的業界“航母”如何走向數字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