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离崩溃只有一线之隔,离发疯仅为一秒之差

成年人,离崩溃只有一线之隔,离发疯仅为一秒之差

作者 | 徐大维

首发 | 公众号 良大师 (ID:liang_da_shi)

1

但凡是个成年人,应该都有某个瞬间想崩溃吧?

即使以良叔这样理性自居的人,也不例外。

2000年,我来深圳,有了第一份工作。

那是一家小公司,是个夫妻档。男老板不喜欢我,而女老板则认为我面相好,可以旺他们。

于是男老板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要求不会打字的我,在10天之内每分钟打60个字。

当时正赶上小长假,我猫在出租屋里,以泡面充饥,整整练习了七天“五笔”,回去测试,竟然通过了。

然而,入司后的第一份任务,我便搞砸了。

那天我接到通知,在公司等老板,他陪外国客户去调查一个案子。下午回来,他便写了一个法律文书,特别长,大概有万把字吧。

我的任务就是把那份手写文档,做成电子档。而且,必须在当天完成,他们要打印出来,第二天一早赶飞机,去北京。

老板和老板娘在里面的办公室等我,我在外面打字。

真正打文件时,才发现一切都没那么简单。

因为老板写的那个法律文书,很少有熟悉的词组,因此很难用到“五笔连打”,而且很多字又都不是常用字。

有五笔打字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些字你认识,但是不经常打,就会卡住。

于是,我只能频频按Ctrl+Shift键,来切换成拼音打字。

老板在里面焦急地等着,我在外面吭吭哧哧,到了晚上10:30,我终于剩下了最后一行字,就快完成了。

但其中有个字,五笔打不出来,我便又按Ctrl+Shift,准备切换成拼音。

成年人,离崩溃只有一线之隔,离发疯仅为一秒之差

谁知,那个该死的386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该程序执行了非法操作”,而且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嫩娃,根本没有想到之前要保存文档。

于是,整个文件消失了......

我呆呆地坐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没一会儿,老板走出来,问我怎么样了?

我小声地说:“电脑不知道什么问题,马上要打完的文件不见了......”

我余光中看到了他那张愤怒而扭曲的脸,他“啊,啊”大叫两声,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愤而回了里屋。

我听到他用上海话,大声呵责他的老婆,大概我也能听明白意思:

“我说不让他进来,你偏让他进来!你看,他什么都搞不定!应该让他滚蛋!”

我不记得那时我是怎么走出公司的,只记得整个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想对着人群大叫,想对着路灯大笑,想对着花坛大骂,想踢翻一个乞丐的饭碗,想砸坏一个公共电话亭......

走在深南大道的人行天桥上,看到桥下的滚滚车流,甚至一瞬间有想跳下去的冲动。

当然,所有这一切我都忍住了,只是默默回到那个5平米的出租屋,躺在折叠床上,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直到窗外泛白。

即使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我曾与崩溃如此之近,仿佛只隔了层薄纱。

成年人,离崩溃只有一线之隔,离发疯仅为一秒之差

2

谈起这段戳心的往事,是因为看到一个视频——杭州1818黄金眼节目中的一段内容。

交警在执勤时,拦下了一个骑车逆行的小伙子。

只是一瞬间,小伙子突然变得特别暴躁,把手机摔在地上。

成年人,离崩溃只有一线之隔,离发疯仅为一秒之差

然后歇斯底里地大哭,并向交警下跪求饶。

成年人,离崩溃只有一线之隔,离发疯仅为一秒之差

小伙子甚至疯狂地跑到桥边,准备跳下去。

成年人,离崩溃只有一线之隔,离发疯仅为一秒之差

最后交警将其劝下,在耐心开导下,那小伙才说出了原因:

“自己每天加班到11、12点,女友今天忘了带钥匙,催他送过去;而公司在催他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

这段视频,在知乎、头条及微博中都成为了热搜。

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大家为何如此关注?

原因很简单,看到这段视频时,这个小伙子成了很多人的化身,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那种崩溃的感觉。

那些压力和不堪,就这么积累着,潜伏着,仿佛暗流涌动的岩浆,一旦遇到一个微小振动,当你无法控制时,便会火山般喷涌而出。

所有成年人,大概都有这种濒临崩溃的经历,我们都游走在理智与崩溃的边缘。

然而多数人,都不敢越过那条边境线,因为那只会证明自己的脆弱,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疯子。

于是,视频中的那个小伙子,成为众人移情的载体:通过他,我们经历了一次崩溃的遐想,也完成了一次发疯的释放......

我的一个朋友,是位动物学家,讲过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他说:

“你见过狗追着自己的尾巴疯咬吗?你以为它不知道是自己的尾巴?

其实它知道的,它那样做,只是短暂地发疯。”

我正在想这个概念时,他接着说:

人其实挺可怜的,小时候我们还能发发疯,一旦长大,就不行了......

成年人,离崩溃只有一线之隔,离发疯仅为一秒之差

3

著名作家刘瑜,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正常人都会面临崩溃和发疯。

她说一个知名演员告诉她,自己多次都面临这种情况。

那演员说:

在颁奖台上,在粉丝簇拥下,在走红地毯时,在聚光灯下,我经常会感到莫名的恐惧和癫狂,很多时候都想狂叫一声:

“哈哈!薄荷!薄荷!”

我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叫“薄荷”,但是这个念头让我如此害怕,我甚至都憋出了汗。

我每次都会强忍住,我知道一旦大叫“薄荷”,大家就会觉得我发疯了。

刘瑜给这种情况起了名,叫“薄荷时刻”。

她说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因此也经常有“薄荷时刻”:

在开会的时候,她突然想大声尖叫;

一个夜晚,突然想在街头裸奔;

切菜时,突然想切掉自己的手指;

甚至,看到一个老太太抱着心爱的猫时,她突然想抢走......

这些最终都没有发生。

她说:我们多数人的正常与发疯,只相隔一个“薄荷时刻”,也许那仅仅只有一秒之差。

成年人,离崩溃只有一线之隔,离发疯仅为一秒之差

然而,正是这坚固的一秒,阻止了很多疯狂的发生。

是的,我觉得只要是个成年人,都会有自己的“薄荷时刻”吧?

在某个时刻,你是否想过大声哀嚎?你是否想过失声痛哭?你是否想过跪地求饶?你是否想过指天笑骂?

甚至,你是否想过就此挥别?

只是,我们终究会把自己拉回岸上,因为我们会告诉自己,这就是成年人的代价。

成年人啊,不能像狗一样疯狂追赶自己的尾巴,也不能像小孩子一样歇斯底里地痛哭,甚至不能像杭州小伙那样崩溃。

我们只能通过他,进行一次癫狂的遐想。

我们是在鄙视小伙的脆弱吗?

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任何一个成年人,看到那个场景都会充满着一种苦涩的同情。

这种同情,不仅是针对那个小伙,更是针对自己,那个用理性压抑着崩溃与疯狂的自己。

虽然我们知道,那种崩溃疯狂一直在我们体内,它们与日俱增,逐渐繁茂。

但是,我们只能竭尽全力,扼住它们的喉咙,让它们屏住呼吸,让它们向内生长,杜绝它们向外喷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成年人。”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