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鷺飛——沃子鄭與蘆池李的地名意蘊

沃子鄭和蘆池李,是巢湖市北隅的兩個尕尕大的小山村。這兩個小村落,位於浮槎山東麓的廟欄路邊上,隔路相望,雞犬相聞。兩村地近九龍口和稍子窪,山的那一邊就是肥東縣。地偏心自遠。鄭和李,都有點遺世獨立之概。儘管附近有清澗和方集兩個鄉村集市,居家也稱便利。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鷺飛——沃子鄭與蘆池李的地名意蘊

巢湖沃子鄭蘆池李示意圖(製作 | 束文傑)

早在一百多年前,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廷頒佈的《奏定學堂章程》裡,就清晰地規定了關涉鄉土地理的教學目標和綱要。一百多年來,這方面似乎並沒有進化多少。拙文擬從鄉土視角掰扯點地理,因皆屬細枝末節,姑且謂之:微地理。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鷺飛——沃子鄭與蘆池李的地名意蘊

《奏定學堂章程》(來源 | 網絡圖片)

“沃子”和“蘆池”,如果去顧名思義,終究會不得其解的。其實,二者所指的是同一個物種——鷺科鳥類。

“沃子”,在方言裡又名“窪子(鳥)”,音“wah zi”。起初,我望文生義地理解為:鷺鳥多覓食於淺水沼澤,故有此名。實際上,古籍《集韻》裡有此字,寫作:上沃下鳥(不便輸出)。不過,古義所指的“上沃下鳥”,更接近於蒼鷺(灰窪子)。安徽多地有此叫法,包括講中原官話的阜陽等皖北地區,不限於江淮官話洪巢片。看來,“沃子”古音古字,古已有之……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鷺飛——沃子鄭與蘆池李的地名意蘊

《康熙字典》中的“沃鳥”(圖右中,來源 | Larry)

在烔煬鎮大程村境內,有一個小地名“沃子樹”,與處士程、荷塘程都近。這是一個聯合結構的地名,並非指有嘉木名“沃子”,而是指鷺鳥棲於樹巔的景觀。驀然地,這個地名教我想到杜牧的詠物詩《鷺鷥》——

雪衣雪發青玉觜,群捕魚兒溪影中。

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鷺飛——沃子鄭與蘆池李的地名意蘊

白鷺(來源 | 圖蟲創意)

鷺鷥,即白鷺,唐代亦稱白鷺鷀。蘆池李,當是由“鷺鷀李”音轉,或者是白字化了。

一、由“鷀”而“池”,平翹不分,今天仍很常見。曾認識一朋友,能把“曹操”念成“巢巢”。二、是鷺鷀,不是鸕鷀(俗稱魚鷹)。不僅因為二鳥黑白分明,迥然不同;還因為鄭、李二村的聚落選址,應該是有點兒中軸對稱的。三、不排除由於“鷺鷀”筆畫繁多等原因,後來有意或無意間訛轉了。四、附近的地名“路店”,並不地當衝衢,疑由“鷺(鷀)店”而來。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鷺飛——沃子鄭與蘆池李的地名意蘊

白鷺(來源 | 圖蟲創意)

為何地名而採用禽鳥之名呢?可能的原因有二:

一、舊時此地生態極佳,是鷺鳥絕佳棲息地;二、受傳統的“卜居”理念影響。

舊時堪輿理論中,有根據當地的山形水勢而觀象喝形的傳統。鄭和李,就其落址情形看,可能叫做“鷺鷀晾翅”(類似的叫法還有:鳳凰曬翅、白鶴亮翅等),即二村分別位於禽鳥的左右兩翅上。由於斯道隱遠,玄奧難原,在此但會其意,不作多談。

今天談這一層隱微的意蘊,不是要鼓吹迷信,而是看重老地名帶給今人的啟迪。鄭和李,可以說是浮槎山的東大門。這裡有山寺,有桃花……隨著浮槎山的深度開發,鄉村旅遊前景廣闊,未來可期。這裡又是柘皋河的上源之一,潛在的生態價值巨大。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鷺飛——沃子鄭與蘆池李的地名意蘊

浮槎山(來源 | 萬家熱線)

白鷺,堪稱是“歷史文化名鳥”,尤其在古詩文裡頗受詩家青睞,佳作不勝枚舉。閩南的廈門,別稱鷺島。白鷺對於其旅遊形象的凝練和塑造,是個加分項。試想,在浮槎山東麓,也許可以謀建一座亭子(白鷺亭),或者添設一道詩牆(白鷺碑林),抑或創立一間現代書院(以文化事業為核心的民間機構)……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鷺飛——沃子鄭與蘆池李的地名意蘊

鷺島廈門(來源 | 圖蟲創意)

漁父家風不設罾,錦鱗為飯水為羹。

銀袍只當蓑衣著,自在江湖過一生。

——沃子鄭,What's Zheng?喜歡老土的地名,或可妝飾一帶山原有點兒木訥的表情,或可潤色一下某個詩思蹇滯的規劃底本,啟迪多多。

延伸閱讀:


  • 作者:隔水樵夫(「出外龍舒人」創作者群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