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鹭飞——沃子郑与芦池李的地名意蕴

沃子郑和芦池李,是巢湖市北隅的两个尕尕大的小山村。这两个小村落,位于浮槎山东麓的庙栏路边上,隔路相望,鸡犬相闻。两村地近九龙口和稍子洼,山的那一边就是肥东县。地偏心自远。郑和李,都有点遗世独立之概。尽管附近有清涧和方集两个乡村集市,居家也称便利。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鹭飞——沃子郑与芦池李的地名意蕴

巢湖沃子郑芦池李示意图(制作 | 束文杰)

早在一百多年前,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里,就清晰地规定了关涉乡土地理的教学目标和纲要。一百多年来,这方面似乎并没有进化多少。拙文拟从乡土视角掰扯点地理,因皆属细枝末节,姑且谓之:微地理。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鹭飞——沃子郑与芦池李的地名意蕴

《奏定学堂章程》(来源 | 网络图片)

“沃子”和“芦池”,如果去顾名思义,终究会不得其解的。其实,二者所指的是同一个物种——鹭科鸟类。

“沃子”,在方言里又名“洼子(鸟)”,音“wah zi”。起初,我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鹭鸟多觅食于浅水沼泽,故有此名。实际上,古籍《集韵》里有此字,写作:上沃下鳥(不便输出)。不过,古义所指的“上沃下鳥”,更接近于苍鹭(灰洼子)。安徽多地有此叫法,包括讲中原官话的阜阳等皖北地区,不限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看来,“沃子”古音古字,古已有之……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鹭飞——沃子郑与芦池李的地名意蕴

《康熙字典》中的“沃鳥”(图右中,来源 | Larry)

在烔炀镇大程村境内,有一个小地名“沃子树”,与处士程、荷塘程都近。这是一个联合结构的地名,并非指有嘉木名“沃子”,而是指鹭鸟栖于树巅的景观。蓦然地,这个地名教我想到杜牧的咏物诗《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鹭飞——沃子郑与芦池李的地名意蕴

白鹭(来源 | 图虫创意)

鹭鸶,即白鹭,唐代亦称白鹭鹚。芦池李,当是由“鹭鹚李”音转,或者是白字化了。

一、由“鹚”而“池”,平翘不分,今天仍很常见。曾认识一朋友,能把“曹操”念成“巢巢”。二、是鹭鹚,不是鸬鹚(俗称鱼鹰)。不仅因为二鸟黑白分明,迥然不同;还因为郑、李二村的聚落选址,应该是有点儿中轴对称的。三、不排除由于“鹭鹚”笔画繁多等原因,后来有意或无意间讹转了。四、附近的地名“路店”,并不地当冲衢,疑由“鹭(鹚)店”而来。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鹭飞——沃子郑与芦池李的地名意蕴

白鹭(来源 | 图虫创意)

为何地名而采用禽鸟之名呢?可能的原因有二:

一、旧时此地生态极佳,是鹭鸟绝佳栖息地;二、受传统的“卜居”理念影响。

旧时堪舆理论中,有根据当地的山形水势而观象喝形的传统。郑和李,就其落址情形看,可能叫做“鹭鹚晾翅”(类似的叫法还有:凤凰晒翅、白鹤亮翅等),即二村分别位于禽鸟的左右两翅上。由于斯道隐远,玄奥难原,在此但会其意,不作多谈。

今天谈这一层隐微的意蕴,不是要鼓吹迷信,而是看重老地名带给今人的启迪。郑和李,可以说是浮槎山的东大门。这里有山寺,有桃花……随着浮槎山的深度开发,乡村旅游前景广阔,未来可期。这里又是柘皋河的上源之一,潜在的生态价值巨大。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鹭飞——沃子郑与芦池李的地名意蕴

浮槎山(来源 | 万家热线)

白鹭,堪称是“历史文化名鸟”,尤其在古诗文里颇受诗家青睐,佳作不胜枚举。闽南的厦门,别称鹭岛。白鹭对于其旅游形象的凝练和塑造,是个加分项。试想,在浮槎山东麓,也许可以谋建一座亭子(白鹭亭),或者添设一道诗墙(白鹭碑林),抑或创立一间现代书院(以文化事业为核心的民间机构)……

安徽合肥:浮槎山前白鹭飞——沃子郑与芦池李的地名意蕴

鹭岛厦门(来源 | 图虫创意)

渔父家风不设罾,锦鳞为饭水为羹。

银袍只当蓑衣著,自在江湖过一生。

——沃子郑,What's Zheng?喜欢老土的地名,或可妆饰一带山原有点儿木讷的表情,或可润色一下某个诗思蹇滞的规划底本,启迪多多。

延伸阅读:


  • 作者:隔水樵夫(「出外龙舒人」创作者群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