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手足無措的“五更洩”,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不一定懂

在每天早晨天末亮之時也就是在凌晨三點到五點的時候解大便。即腸鳴洩瀉,故名五更洩,也叫“黎明瀉”。

患者腹洩具有明確的時間性,表現為到時候便腸鳴臍痛,洩後痛減,腹部不適消失,常伴隨大便稀薄不成形,或混雜不消食物,或兼有形寒肢冷,四肢不溫,腰漆酸冷,疲乏無力,小便清長,夜尿頻多等症狀。舌質淡,舌體胖、多有齒印,脈沉細無力。

讓人手足無措的“五更洩”,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不一定懂

致病原因多因腎虛所致,主要是腎陽虛,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脾陽,故又名“腎洩”。《病因脈治·洩瀉論》論五更洩瀉有腎虛五更洩瀉、酒積五更洩瀉、寒積五更洩瀉、食積五更洩瀉、肝火五更洩瀉數種。

如《景嶽全書·洩瀉》曰:“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獨盛,故於子醜五更之後,當陽氣未復,陰氣盛極之時,即令人洞洩不止也。”

讓人手足無措的“五更洩”,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不一定懂

五更瀉是中醫的一種說法。西醫認為,五更瀉只是老年慢性腹瀉的一種症狀,其本身並不是病因,可以由其他多種病因引起,如慢性結腸炎、腸結核、過敏性腸炎、腸功能紊亂等。有許多五更瀉患者到醫院檢查各項指標都正常,也沒有細菌性感染因素,醫生會說你是腸功能紊亂,所以西醫叫功能性腹瀉,西醫也是沒辦法治療的。

讓人手足無措的“五更洩”,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不一定懂

病因病機:

1.腎陽虛衰:

多見於中老年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者後天失養,久病傷及腎陽,抑或房事不節,最終導致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足,不能溫助脾陽以更好的腐熟運化水谷,黎明之時正至陽氣始發,陰氣始退之時,如若腎陽虛衰,則陽氣難以制陰,陰氣將衰未衰,從而陰寒內動,泛與腸間,腹痛即作,夾於腸間的寒水隨水谷而下即為洩瀉。

讓人手足無措的“五更洩”,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不一定懂

2.脾虛溼盛:

《黃帝內經》有言:“脾者,喜燥而惡溼也”,如若脾虛溼盛,則清陽受困遏,致使脾運化無權,導致水谷溼滯交阻,從而脾陽下陷,中焦為溼所困,黎明之時為陰隨陽升之時,而脾陽下陷,陰溼阻滯故而為瀉。

3.肝氣乘脾:

黎明之時為少陽木旺之時,如若素體脾虛,或憂思傷脾,飲食傷脾導致脾虛肝旺,則容易在黎明之時木乘土位,導致脾失健運而水谷不化形成洩瀉。

讓人手足無措的“五更洩”,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不一定懂

辨證論治:

1.腎陽虛衰所致:

證候多見於中老年患者,黎明之前出現腹痛,腸鳴即寫,瀉後得安,伴見形寒肢冷,腰膝痠軟,喜喝熱飲,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則:溫陽止瀉。主方四神丸加減

四神丸: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方藥組成: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生薑、大棗等6味中藥組成。此藥不僅善補命門之火,而且具有溫腎暖脾、固腸止澀之功效。

方解:方中補骨脂溫陽補腎,吳茱萸溫中散寒,肉豆蔻、五味子收澀止瀉。可加附子、炮姜,或合金匱腎氣丸溫補脾腎。若年老體弱,久瀉不止,中氣下陷,加黃芪、黨參、白朮益氣昇陽健脾,亦可合用桃花湯固澀止瀉。

讓人手足無措的“五更洩”,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不一定懂

2.脾虛溼盛所致:

多見於身體虛胖者,或者活動較少的辦公室工作者,黎明之前出現大便溏瀉,進食油膩食物加重,伴見飲食減少,厭油膩,脘腹脹滿不舒,面色萎黃無華,肢體睏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濡。

治則:健脾祛溼,淡滲止瀉。主方參苓白朮散加減。組成:白扁豆、白朮、茯苓、甘草、桔梗、蓮子、人參、砂仁、山藥、薏苡仁。

讓人手足無措的“五更洩”,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不一定懂

3.肝氣乘脾所致:

證候多見於平素抑鬱,精神緊張之人,黎明前出現腸鳴腹痛,大便洩瀉,瀉必腹痛,伴見胸脅脹悶不舒,噯氣,食少,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緩。

治則:補脾瀉肝,祛溼止瀉。主方痛瀉藥方加減。

讓人手足無措的“五更洩”,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不一定懂

五臟不安就會導致:心腎不交,肝火鬱結,脾胃虛弱,血不足,痰熱上擾等五行失守,繼而導致: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溼熱鬱結,痰溼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症等五臟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於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