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與唐高祖李淵是什麼關係?

譚論古今


在中國歷史上,外戚世家頗多,如西漢王家、東漢梁家等,但是沒有哪一個世家比得上西魏的獨孤世家,在北周、隋、唐接連替代的三個朝代,都是外戚,一個家族在兩個朝代都是外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是三個朝代,而且這三個朝代是先後接替,而非同時並立的。

獨孤信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因戰功卓著,官至宰輔,他生有六子七女,大女兒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為明敬皇后,生下宣帝宇文贇,四女兒是獨孤信與正房郭氏所生,嫁給李淵的父親李昞,生下李淵,被李淵追封為元貞皇后,七女兒獨孤伽羅是獨孤信與小妾崔氏所生,嫁給楊堅,為文獻皇后,生下楊廣。


因此說楊廣與李淵就是姨表兄弟。

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所生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她嫁給楊堅後,為隋朝的政治經濟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她幫助隋文帝鞏固政權,開取了隋朝的繁盛局面,是一位賢明的皇后。

李淵的母親獨孤氏嫁給李昞,李昞的父親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李昞在軍事上也有很大的才幹,李昞早年去世,家裡的大小事都落在了獨孤氏的身上,獨孤氏一面打理家事,一面振興家族,是一位賢惠的賢內助。


楊廣與李淵不僅僅是表兄弟關係,還有其他的姻緣關係,李淵把他妹妹的女兒嫁給楊廣為妃,所以本來是表兄弟,現在楊廣又得管李淵叫舅舅了。

楊廣投桃報李,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世民,這還不算,還把自己的兩個侄女也同時嫁給了李世民,這種關係太亂了扯不清了。


親情是親情,但是政治鬥爭就管不了那麼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楊廣繼位以後,還是很有作為的,只是到了後期就變得非常殘暴,到了隋朝末年,全國上下都流傳著“楊花落、李花開”這麼一句歌謠,說的是會有李姓之人來取代楊家的隋朝,楊廣又是一個喜怒無常的暴君,對於這樣的傳言自然是抱著寧可殺錯不可放過的態度,一時間不管是朝中的李姓貴族還是民間的李姓人士,都是人心惶惶,生怕一個不小心便引來殺身之禍。

在楊廣的不懈努力之下,朝中李姓貴族的勢力確實被打壓下去了,就連曾經幫助隋文帝登基的開國第一功臣李穆,其後人都被楊廣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滿門抄斬了。


令楊廣沒有想到的是“楊花落、李花開”這句讖語最終卻被李淵實現了,為什麼連開國功臣都能狠下殺手的楊廣卻沒有料到會是李淵奪得隋朝的江山呢?

這一切要從很久之前說起,西魏之時,皇帝分封了宇文泰、李虎、李弼、趙貴、於謹、獨孤信、侯莫、陳崇八人為柱國大將軍,即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八柱國,這八大柱國之間相互聯姻,關係錯綜複雜,李虎也就是李淵的祖父,他手握重兵,是關隴軍事集團的領袖,而此時楊堅的父親楊忠還只是李虎手下的一個將軍而已,只是後來同為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將其中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李淵的父親李昞和楊廣的父親楊堅。

有了李家和獨孤家的這層關係,楊家的實力越來越大,在貴族集團中也有了發言權,李家無愧是楊家的恩人,不幸的是李昞在李淵七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隨後沒過幾年,楊堅便奪取政權建立了隋朝,為了報恩,楊堅對李淵十分親近,不但給他加官進爵,李家也慢慢的恢復了實力。


等到楊廣繼位後,因為一句歌謠殺了很多李姓之人,關隴的軍事集團已經有了分崩離析的跡象,為了消除這種隱患,楊廣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世民做側室,還讓李淵到太原擔任山西留守使,太原的地理位置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歷來號稱是中原的北大門,當時突厥是隋朝北部的心腹大患,必須派親信將領統帥大軍在此駐守,可見楊廣對李淵還是比較信任的,這也是李淵掌握兵權的由來。

此時李家還是堅決捍衛楊廣的統治的,兩家又是親戚關係,楊廣就疏忽了,沒有足夠的警惕,使得李淵就這麼躲過了殺身之禍。


此時隋朝由於修建大運河,以及楊廣高調奢華四次巡遊江南,百姓不堪重負,各地起義不斷,李淵很聰明,他擔心在這樣的亂世中,難以自保,於是先下手為強,於公元617年起兵反隋。

李淵策劃很周密,先是在後方結交了突厥,,這才後顧無憂,向南進軍,趁著瓦崗寨起義軍和朝廷激戰正酣,取了關中,緊接著他佔領長安,立了楊廣的一個小孫子為皇帝,改年號為義寧,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到了公元618年,李淵眼看天下那麼亂,乾脆廢了小皇帝,自己稱帝了,改國號為唐,就這樣隋朝滅亡了。


李淵之所以滅了隋朝,是因為隋朝氣數已盡,他不得不自立為帝,其實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都在楊廣身上,李家不過是順應天命而已,廣義的說,唐朝就是隋朝的延續罷了。









遺產君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在位期間,大手筆的政績工程搞了不少,如修建運河、遷都洛陽等;而他又頻頻發動戰爭,窮兵黷武,最終激起民變,失去江山。隋朝的掘墓人正是唐高祖李淵,但楊廣和李淵的關係並非只是故主和篡臣這麼簡單,今天我們來捋一捋他們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

首先,從血緣方面來講,李淵和楊廣是姨家表兄弟,也就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外祖父。他們的外祖父就是西魏、北周時的牛人、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他隨同宇文泰、李弼南征北戰,官至柱國大將軍。然而最牛的是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分別嫁入北周、隋朝、唐朝皇族成為皇后。

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明敬皇后;四女便是李淵的生母元貞皇后,李淵稱帝后,於武德元年追諡其母為元貞皇后。獨孤信的七女獨孤伽羅,她在十四歲時嫁給大將軍楊忠嫡子楊堅。楊堅稱帝后,獨孤伽羅成為開國皇后,而獨孤伽羅便是楊廣的生母。

因為李淵年長楊廣三歲,所以李淵是楊廣四姨母家的表兄。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李淵和楊廣有同一個外祖父,但他們的外祖母並不是同一人。李淵的外祖母是獨孤信的妻子郭氏,郭氏是明敬皇后和元貞皇后的生母。而楊廣的外祖母則是獨孤信的妻子崔氏,她生下了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從官職方面講,楊廣和李淵曾是君臣關係。

李淵的祖上也曾是無上風光的。他的爺爺李虎與文宇泰、李弼、獨孤信等同為西魏八柱國,而此時楊廣的爺爺楊忠還只是個將軍。但隨著李淵的父親李昞的早逝,這一切都改變了。李昞也是柱國大將軍,但在三十六歲時就去世了,當時李淵只有七歲。

而此時楊廣楊家的勢力卻在急速上升。先是楊廣的姐姐被立為北周皇后,老爹楊堅榮升柱國大將軍。581年,楊堅乾脆坐上了帝位,建立隋朝。楊堅是李淵的小姨父,楊堅稱帝后,李淵的小姨獨孤伽羅就讓外甥李淵做了個千牛備身,也就是楊堅的隨身侍衛。不久,李淵被外放至地方,歷任譙州、隴州、岐州刺史。

楊廣即位後,初期對錶哥李淵還是比較信任的。李淵被調任滎陽、樓煩等地做地方大員。但隨後楊廣對李淵漸生猜忌,就把李淵上調回朝廷,在皇宮內安排了個虛頭巴腦的閒差。


楊玄感反隋後,楊廣又開始重新起用表哥李淵。李淵被任命為弘化留守,這是很重要的位子,因為弘化的轄區很大,有十三個郡之多。但李淵在任期間,廣交各路英雄,又引起楊廣的猜忌,又被上調回宮。楊廣有個妃子是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楊廣竟對王氏說盼望李淵病死。此後,李淵呼酒買醉,故作無所事事以求自保。

兩年後,楊廣又起用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次年又升李淵為右驍衛將軍抗擊突厥。

617年,李淵升任太原留守。韜光養晦的李淵終於長劍出鞘,發動了晉陽起兵,敲響了隋亡的喪鐘,要拿下他姨家的江山。一年後的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而他的表弟楊廣已在兩個月之前在江都被部下殺死。

從姻親方面講,李淵與楊廣還是親家。李世民的楊妃就是楊廣的女兒,她就是《隋唐英雄》中如意公主的原型。她給李世民誕下二子,分別是吳王李恪和蜀王李愔。


另外,李淵有個同母姊妹同安公主,她下嫁隋州刺史王裕,其女王氏後入宮成為楊廣的妃子。也就是說李淵的外甥女嫁給了楊廣,如此說來,李淵還是楊廣的舅岳父,到這兒,輩份又亂了。

李淵和楊廣的關係是不是有點錯綜複雜?其實抽絲剝繭,所有盤根錯節的關係背後只有兩個字:利益。封建各大家族通過聯姻,結成聯盟擴充勢力。在溫情的背後,其實是利益的博弈。當利益矛盾激化時,溫情的面紗便會毫不留情地撕掉,只剩下赤裸裸的撕殺。


歲月是一條河流


隋煬帝楊廣與唐高祖李淵的關係非常複雜,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還在不斷的變化。不過還好,兩人的關係雖然複雜,還是能理清楚的。

楊廣、李淵是表兄弟

南北朝時的西魏,形成了一個影響四個朝代的巨型貴族集團,即關隴門閥(世族)集團。他們的核心人物就是赫赫有名的關隴八柱國和關隴十二將軍。

該集團的後人也都非常厲害,出了無數的名臣武將,還出了三個朝代的開國帝王。三個朝代的帝王就是建立了北周的八柱國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建立了隋朝的十二將軍楊忠之子楊堅,以及建立了唐朝的八柱國李虎之孫李淵。

以上三個家族都成了皇室,是不是很厲害了?嗯,的確很厲害,已經登峰造極了。但是,還有一個家族,很不服氣。這個家族可以自豪的說,你們三家的兒子、孫子可以稱帝,我們家女兒,你們的皇后我們家包了。這一家就是八柱國獨孤信一族。

獨孤信的長女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為皇后,即北周明敬皇后。

獨孤信的四女兒嫁給了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昞為妻,後追封元貞皇后,是李淵的親生母親。

獨孤信的七女兒,即有名的獨孤伽羅,嫁給了隋文帝楊堅,即隋朝文獻皇后,是隋煬帝楊廣的親生母親。

正是由於獨孤信的關係,楊廣和李淵成了姨表兄弟。

這位三朝岳父、兩朝姥爺獨孤信,是一名鮮卑人,但他的遠祖卻是匈奴人。在東漢時,有數十萬匈奴人投奔了鮮卑,並自稱“鮮卑”。到了獨孤信時,已經成了如假包換的鮮卑人。

之所以有人說李世民有一部分胡人血統,就是由此而來。但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和母親竇氏都是漢人,所以,李世民整體上還是漢人。

楊廣、李淵由同事變為君臣

北周時期,李淵的父親李昞去世,李淵襲封唐國公。而楊廣因為其父楊堅的功勳,被封為了雁門郡公。李淵、楊廣兄弟都成了北周大臣,只是爵位上,李淵要比楊廣高一級。

到了隋文帝開皇元年,楊堅篡北周,稱帝建立了隋朝。楊廣被封為了晉王。戲劇化反轉,楊廣的爵位後來居上,比李淵高出了一級。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楊廣聯合楊素、獨孤皇后,不斷陷害太子楊勇,成功的在開皇十二年,讓楊堅廢了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隋文帝仁壽四年,隋文帝楊堅駕崩,楊廣繼位。楊廣和李淵又成了君臣關係。

楊廣和李淵之間的君臣關係,一直維持到楊廣駕崩為止。

李淵在隋煬帝大業十三年晉陽起兵後,並未敢稱帝,而是擁立了代王楊侑為帝,尊楊廣為太上皇,而自己做了大丞相,受封唐王。

隋煬帝駕崩之後,李淵才敢逼迫隋恭帝楊侑禪位,建立唐朝,自己做了唐朝的開國君主。

李淵心想,努力了這麼多年,等去世之後,終於可以跟自己的表兄弟楊廣平起平坐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奕天讀歷史


翻看隋唐史,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楊廣的性格非常像。這一點,想必李世民是心知肚明的。

也許是為了徹徹底底的拉開自己與這個亡國之君的差距,李世民極盡所能的對楊廣進行了抹黑,還特地給他賜了個“煬”的諡號。

搞笑的是,楊廣與李世民是鐵打的親戚,楊廣既是李世民的表叔,也是他的岳父。

接下來,我們來理理楊廣與世民爸爸李淵的複雜關係。

提到楊廣與李淵的關係,就繞不開“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主要是由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個大家族組成。北魏時,這二十個家族,分任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掌控朝局。

這二十大家族是當時社會的最頂層,他們通過姻親、通婚使利益不斷捆綁。

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的皇帝都出自關隴二十大家族。

當然,楊廣和李淵皆是關隴集團的傑出代表。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北魏八柱國之一,而楊廣的祖父楊忠是僅次於八柱國的十二府兵大將軍之一。

要想理清楊廣與李淵的關係,獨孤信是個關鍵人物。

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是這二十個家族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他被稱作是中國最牛的岳父,只因他的三個女兒分別做了三個朝代的皇后,如此榮耀,歷史上絕無僅有。

即使民國時的“宋氏三姐妹”,也沒法與“獨孤三皇后”媲美。

獨孤信是中國十大美男之一,不僅長得帥,而且武藝高超,智商也高,生的幾個女兒更是絕色。

大女兒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稱明敬皇后;四女兒嫁給了李淵的父親李昞,被追封為元貞皇后;小女兒嫁給了楊廣的父親楊堅,稱為文獻皇后。

如此說來,李淵與楊廣的媽媽是親姐妹,他倆是實打實的姨老表。

李淵的父親唐國公李昞早逝,幸得姨母獨孤伽羅皇后的關照,把李淵被接到宮中居住。

那是李淵與楊廣第一次相遇,李淵比楊廣大三歲,楊廣極不情願的喊了他一聲表哥。

幼年的楊廣調皮霸道,經常欺負李淵,李淵善於忍耐。

在楊家的天下,李淵只不過是寄人籬下,他知道表兄弟二人的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十六歲的時候,李淵的姨夫隋文帝楊堅賜給他一柄御製寶刀,李淵被封為御前侍衛。

儘管這個官職不大,但得到提拔的機會多,是一份好差事。

李淵聰明好學,藉著護衛隋文帝上朝的機會,站在大殿一旁,將隋文帝處理政務、與朝臣討論國家大事的一舉一動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暗學治國之道。

他那時就想:當皇帝原來這麼簡單。

史載,李淵長著一副阿婆臉,看久了讓人心煩。做了幾年殿前侍衛後,姨父楊堅就把他升遷到地方去歷練了,應該是不想再看李淵的阿婆臉了。

此後,李淵便一路高升。等表弟楊廣繼位後,李淵更是達到權力頂峰,坐鎮山西。

不管怎麼說,表弟楊廣家對李淵真是很不錯的。

可能是為了出於回饋,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納了楊廣的二女兒,讓楊廣這個亡國之君做了新朝代的國丈。

如此說來,楊廣與李淵還是兒女親家,真是親上加親呀!(上附獨孤三姐妹關係圖,獨孤信與宇文泰、李虎、楊忠都屬於戰友及兒女親家關係)


南宮尋歡


用現在的話說,楊廣和李淵二人,是老表,他們二人的母親是姐妹關係。

當然,世家從來彼此聯姻,關係也不止於一重,楊、李二人除了是老表,也有其他關係。

君臣關係。

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登上皇位,李淵遂為千牛備身、州刺史、太原留守等職。

名分既定,李淵為楊堅之臣,及至隋文帝楊堅崩,隋煬帝楊廣上位,這種君臣的關係維持了下來,直至李淵廢隋帝而自立。


親家關係。

”恪母,隋煬帝女也。”——《舊唐書》

吳王李恪是李世民第三子,他的母親是隋煬帝之女,那麼,李淵和楊廣便是親家。

只是這對親家跟別的親家不一樣,李淵奪了楊家江山,隋煬帝的女兒楊妃,也並不受寵。

最為可憐的是,隋煬帝外孫、吳王李恪被長孫無忌所害。


既是親家,也是仇家。

楊廣和李淵是同一個外公,這位外公子女個個都混得不錯。

楊廣和李淵的外公,是北周“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獨孤信本人沒什麼名氣,但是他的孩子們就不一樣了。

獨孤信七子七女,兒子個個封公封侯,女兒們就更不得了了。

長女嫁北周明帝、四女嫁李淵之父、七女嫁楊堅,獨孤家可謂是一門三後。


浮沉於史


歷史上有兩個時期很有意思,由兩個連續的朝代組成,分別是秦漢與隋唐,他們都是前面一個朝代短,後面一個朝代長,比如秦朝(14年)、漢朝(407年),隋朝(37年)、唐朝(289年)。

另外,他們的很多制度都是沿襲前朝,比如漢襲秦,唐襲隋朝。當然還是有不同點的,那就是秦朝與漢朝在人員上面沒有多大的關聯,而唐朝的很多人與隋朝都有很深的關係。

比如唐朝的皇帝與隋朝的皇帝,就都與一個人有關,那就是獨孤信,獨孤信號稱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岳父,因為他的三個女兒嫁給了三個朝代的皇帝,而他成為三朝的外戚。

他的大女兒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諡號為明敬皇后,他的四女兒嫁給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父親李昞,諡號為元貞皇后,他的七女兒嫁給了隋文帝楊堅,諡號為文獻皇后。

通過這個關係,我們就可以看出,李昞與楊堅是連襟,李淵得叫楊堅七姨丈,而隋煬帝楊廣是楊堅的兒子,那麼就是李淵的姨表弟了。

李淵生於公元566年,楊廣生於公元569年,可見李淵要比楊廣要大三歲,那兩人的關係又是如何呢?隋文帝因為親戚關係,所以對李淵是很器重的,但是楊廣對李淵就不一樣的,更多的是堤防與猜忌。

另外,再加上李淵這個人有雄心壯志,所以廣交天下豪傑,所以楊廣對他不放心的,比如有一次楊廣巡遊,詔李淵前去,但是李淵因病不能去,李淵有個外甥女王氏在後宮,就問王氏,李淵為什麼沒來,王氏答道因為病了。

楊廣說,病了呀,會不會死呀?李淵聽了之後,十分的擔心,就故意自汙名節,以求自保,一直等到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


歷史簡單說


一張簡潔明瞭的圖看清他們的關係。

想搞清這二人的關係,就不得不說獨孤家族裡的獨孤信這個人。

獨孤信,本名獨孤如願(看人家這名字取得,事事如願,果然如願),史書記載他長得非常俊美(要不然也不能生了三個女兒都是皇后),而且此人不僅一表人才,而且文武雙全,愛華美之物,喜修飾,一直引領這時尚潮流,有一次他騎馬入城,因為風起,將他的帽子吹歪在一邊,次日發現滿城都歪戴著帽子,都以此為美,可見此人魅力之大。

獨孤信有三位夫人,四女和七女都是第三位夫人所生,其中四女嫁給了李昞,生了李淵,七女嫁給了楊堅,生了楊廣。

也就是說,楊廣和李淵兩個人的母親是親姐妹,他們是姨兄弟。

由於受到電影電視劇的影響,一直會讓人覺得楊廣和李世民是同輩的,李淵年紀很大了,其實李淵生於566年,楊廣生於569年,兩個人只相差三歲而已。

李世民生於598年,比楊廣小了將近30歲,後來他娶了楊廣的女兒楊氏,生下了李恪和李愔,李世民很喜歡李恪,曾經想立他為太子,被長孫無忌阻止並被其絞殺,李愔也受到牽連,被廢為庶人。

所以,李淵和楊廣既是姨兄弟,又是親家。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楊廣劇照)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第二代皇;唐高祖李淵,是唐朝開國皇帝。兩人相比,隋煬帝更猛,李淵更穩。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姥爺,叫獨孤信。獨孤信很厲害,是從古至今第一老丈人,因為他有三個女兒當了皇后。

論楊廣和李淵的關係,有好幾重。

第一重關係:李淵是表哥,楊廣是表弟



李淵比楊廣大了三歲,兩人又都是獨孤家的外孫,是純純的表兄弟關係。只不過,表哥出生在大將軍的家庭(父親是柱國大將軍),而楊廣也出生在大將軍家,只是大將軍楊堅後來變成了“皇帝”,父母地位的不同,決定了以後兩人的位置。

兩人小時候常常見面,彼此之間非常熟悉,長大了情分反而變淡了,因為小時候只是表哥表弟的關係,長大後又加了一重關係。

第二重關係:楊廣是君,李淵是臣



楊廣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其人雄才大略,但是步子邁得有點大,最後“扯了跨”。

李淵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小姨獨孤伽羅和姨夫楊堅很照顧小李淵,給了各種培養,也給了各種鍛鍊,李淵就此養成了穩健成熟的性格。

楊廣上位後,對錶哥也非常不錯,先是安排李淵做了滎陽、樓煩二郡郡守,後來又被任命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

大業十三年,李淵被封太原留守。

看得出來,楊廣對李淵還是不錯,只是李淵看到全國起義四起,而隋朝力有不逮,無法控制局勢時,也隨大勢起兵反了隋。這事,楊廣沒有想到,即是表兄弟,又是君臣,還待其不薄,怎麼會這樣呢?

人生就是這樣,充滿著奇蹟,也充滿著殘酷。公元618年,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於江都,表哥李淵順勢登基建立了唐朝。

第三重關係:李淵是楊廣“舅舅”



(李淵劇照)

看到這裡,有人覺得很亂,李淵怎麼一會是表哥,一會是舅舅呢?

李淵確實是表哥,也確實是舅舅。表哥的身份來自於李淵和楊廣的血緣關係,而舅舅的身份來自於楊廣娶了李淵的親外甥女王氏,這不是舅舅,這是什麼?

李淵這個外甥女,是自己親妹妹同安公主的女兒,後來嫁給了隋煬帝楊廣,成了一個妃子。所以說,李淵也是“舅舅”。

第四重關係:兒女親家




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楊廣死後,兩人竟然成了兒女親家,楊廣的女兒嫁給了李世民(嫁時楊廣已死,隋朝已滅),這就是後來很出名的楊妃。

本以為,有著多重關係的連接,兩人應該是團結一心,一致對外,可誰知終究不是一個陣營的人。

甭管關係有多少重,都抵不過手中的利益,哥倆最終還是成了對立面,沒處說理。


藍風破曉


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的關係有些複雜。隋煬帝是隋王朝的皇帝,而唐高祖曾經是隋王朝的世襲唐國公,從這個層面來論,隋煬帝和唐高祖曾經是君臣關係。同時,唐高祖是從隋煬帝的孫子、隋恭帝楊侑手中接受“禪讓”獲得的皇位,從這個層面,唐高祖又是隋煬帝的“繼承者”。當然,這種所謂的“繼承”,僅僅是名字上的,實際上就是“掘墓人”、推翻者!



前面提到的是政治層面的關係,接下來就是血緣層面。論隋煬帝與唐高祖的血緣關係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號稱“天下第一岳父”的獨孤信。獨孤信是北朝的著名將領兼重臣,歷經北魏、西魏、北周三朝,是著名的西魏八柱國之一。但是,他最大的成就並不是這方面,而是生了三個非常牛叉的女兒。一個嫁給了宇文毓、一個嫁給了李昺為妻、一個嫁給了楊堅。當然,肯定不是做小,是實打實的正妻!那麼,這三位姑爺是什麼人呢?宇文毓——北周明帝,李昺——唐世祖(追尊),楊堅——隋文帝;都是皇帝!也就是說,獨孤信生出了三個朝代的皇后,這也正是獨孤信“天下第一岳父”的由來。



那麼,獨孤信和隋煬帝、唐高祖是什麼關係呢?獨孤信是他倆的親姥爺!隋煬帝是隋文帝楊堅的兒子,唐高祖是唐世祖李昺的兒子。換句話說,隋煬帝和唐高祖的母親是親姐妹。從這個層面來論,隋煬帝和唐高祖是姨表兄弟,這種血緣關係還是很近的。拋開宗法、傳統不論,單就血緣而言,姨表兄弟的血緣與叔伯兄弟是等同的。明白了?



上面說到的是血緣層面,接下來是姻親層面。唐高祖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納了隋煬帝的女兒楊氏為妾,也就是著名的吳王李恪的生母楊妃。因此,從這個層面而論,隋煬帝和唐高祖又是兒女親家,雖然隋煬帝的女兒是妾,這個親家並不那麼對等,但勉強也可以這麼算吧。



總之,隋煬帝和唐高祖算是近親,而整個北朝、隋唐的政權更迭,實際上更像是關隴集團的內部分贓,鬥來鬥去都是自家人。這也就是為什麼隋王朝的國舅爺蕭瑀搖身一變成為唐王朝的宰相之原因所在,因為他們都是親戚……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隋煬帝楊廣和唐高祖李淵,他們兩是親戚關係,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李淵是楊廣的表哥,楊廣他媽是獨孤伽羅,他外公是獨孤信,獨孤信的第四個女兒嫁給了李昞,李昞就是李淵他爹。

其實獨孤信才是最大的贏家,他的女兒除了四女,七女是皇后,分別是隋唐兩朝的皇后,其實他的大女兒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也就是說他是北周、隋、唐三朝外戚,並且女兒還都進了皇室,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並且兩個孫子分別成了隋唐兩朝的皇帝,這也是非常罕見的。

為什麼這幾個人會有親戚關係,獨孤信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重臣,李昞的父親李虎也是西魏八柱國,西魏時期,李淵世襲其父親爵位。楊堅他老爹楊忠是西魏十二府兵大將軍之一,北周時期他死了他的兒子楊堅世襲他的爵位。可見獨孤氏,楊家,李家在南北朝末期都是貴族階層,並且還很有權勢,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女兒出嫁聯姻,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找一些潛力股嫁出去,只用有一隻賭對就穩賺不賠,獨孤信三個女兒成為三朝皇后可見他是非常有政治眼光的。

另外獨孤信在南北朝末期也是很有權勢的,所以對於其他的人,獨孤信也是拉攏對象,通過和獨孤氏聯姻加大自己的影響力,但是不幸的是在北周建立後,獨孤信被宇文護逼迫,最後在家中自盡。

但是在大分裂時期。不論是北周,還是隋朝,由於連年征戰,當中央政權衰敗,地方勢力自然就會躍躍欲試,再說不論宇文泰,楊堅,其實得都是逼前朝皇帝禪位的,楊氏和宇文氏多少還有點親戚關係,所以後來李淵起兵造自己表弟的反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