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這些變化正在發生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清明掃墓,祭祀祖先,文明祭掃正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推崇。很多身邊的變化,你注意到了嗎?

變化一:傳統祭祀用品遇冷

4月3日,記者在南川東路附近看到,這裡的商家都擺出了清明祭掃所需的用品。店主劉先生說,今年市民購買祭祀用品以鮮花居多,很少有人問起煙花爆竹。他說,這與政府倡導文明祭掃,提倡生態環保是分不開的。

一家商店的老闆介紹,受環保的影響,購買菸花爆竹的市民少了,連冥幣、燒紙也開始遇冷。今年,政府嚴禁商家銷售煙花爆竹後,傳統祭祀用品的生意沒有往年好,價格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五四大街一家花店的老闆介紹:“店裡的菊花賣得很好,銷量比平時增長很多。”祭祀用的鮮花除了銷量上升,價格也悄然攀升。西寧市多家花店價格顯示,黃菊花、白菊花每束的價格為二十元左右,而各陵園門前的花束價格則為25元,甚至更高。

變化二:街道上燒紙的市民少了

最近幾日,西寧市烈士陵園、殯儀館、頤寧公墓等指定祭奠場所接待祭掃群眾上萬人。

西寧市城管工作人員介紹,往年清明節,路邊燒紙現象隨處可見。但從西寧市城管、環保等部門設集中祭掃點後,許多市民都自覺到指定地點燒紙,在街道上燒紙的市民少了。

變化三:緬懷先烈的人越來越多

從省民政廳的統計數據來看,以往清明節前後,到烈士陵園祭掃的群眾,最多的一天有一萬多人,但今年清明節前,僅4月3日當天就有19000人次。這還是3天監控中人數最少的一天,4月2日,有30000人到烈士陵園祭掃。

變化四:祭掃觀念有了轉變今年網上祭祀火熱,一些網友通過網絡來祭祀先人。一位市民說:“只要用鼠標點擊一下相應圖案,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在網上獻花、點燭、留言等。甚至可以買墓地,給逝者建紀念館。”

在一家大型祭祀網站,市民李先生演示了他的祭祀方式。李先生的老家在上海,清明節很難趕到父親的墓前。“清明節掃墓祭祖,寄託哀思,緬懷先人,只要自己的心意到了,不一定非要去墳前燒紙。網上祭奠很輕鬆,沒有交通等方面的壓力,也可以節省很多開支。”李先生說。

省民政廳工作人員介紹,全省倡導綠色文明祭掃,引導開展家庭追思會、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踏青遙祭、植樹緬懷等低碳文明新方式,市民祭掃觀念悄然轉變,樹葬、壁葬、草坪葬、塔亭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被更多人瞭解和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