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中的“人”,為何是一撇一捺?有何含義?

預亦


容我胡扯一番!

“人”在甲骨文中是一個側面站立的人像,或者剪影,彎著腰,伸著臂。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巧合。人的標誌性一是站立行走,二是用火烤熟食,三是種植養殖。

顯然,站立行走是區別人與動物的標誌性姿態。

“人”字的甲骨文就是站立,然後是彎腰的動物,而這個動物可以理解為種植或養殖,因為其它動作諸如跑,蹲,跳等無法與動物形成區別。

人,是可以站立的自主勞動的動物。

這是巧合麼?

甲骨文是形象文字,大多是夏商時期卜吏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卜辭。所以,這個人應當是泛指,用以區別其它物種,鳥可以飛,魚可以遊,相應的文字也是如此,那麼只剩下野獸,而野獸是四肢行走,相應的文字更是如此,比如鹿,比如羊,都是象形。都是一種源於側面的繪畫。但是“牛”字不是,牛字甲骨文是牛角,那麼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卜吏們創造文字是按照這個生物的最大特色進行創造呢?

是的,鳥,羊,鹿,魚,只要是形容生物的,大抵都是側面輪廓描寫,依此而論,人也是側面描寫就不足為奇。所以頭,腰,身,足,臂,用兩筆而成。

《說文》中這樣表述:“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

而這個人字的結構,也被傳了下來。金文,大小篆都沿用了這個理念。即,人字的初始不是一撇一捺,而是直立行走與勞作。

雖然秦始皇統一文字為小篆,但實際上小篆過於繁雜,民間大多都是用古隸,也就是秦隸,而秦隸中的人就是一撇一捺的寫法。

我想這種寫法的初衷應當是和當時的哲學思想有關,也就是《易》,周易中講“一陰一陽之謂道”,講平衡,尚互補,所以,人,也應如此順應天意,撇為陰,捺為陽。

《禮記中說》:“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由此可見,人字一定要體現出這種陰陽和天地來。

遠古時期,人只是直立行走並且能自主勞動的生物。

文明時期,人是是天地之靈陰陽之交所以一撇一捺。


亦有所思



“人”字最初為何“造”成這個樣子?如果用“槓精”的話回答——那隻能去問當年造這個字的人了——別人誰說的都可能不準;若以漢文字學的說法回答,就是現在的漢字,是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同源發展而來的,當時佔大部分的文字是象形字,“人”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敘述清楚,稍微繞點彎兒,先請諒解。 一,漢文字究竟有多長的歷史,現在尚難定論。郭沫若曾認為有6500年左右歷史,還有一些史學和文字學大家認為至少有6000年上下。從賈湖遺址以降,逐漸發現了一些刻符符號,其中一些與甲骨文有極相似之處。但因為發現的刻符數量太少,難以做系統研究,也還難以證明這些刻符的文字性質。徐中舒先生認為,殷商有一個強大的巫史集團——“貞人”,所以形成了甲骨文。他認為夏無文字。徐先生史學和古文字學的成就斐然,但這個論斷不妨看作是一家之言。甲骨文已被中外學者斷定為十分成熟文字,以盤庚所在的前1300年計算,前推到商湯的前1600年,300年裡靠商族一己之力,是否有可能使甲骨文日臻成熟如此之快,大可存疑。

二,話說回來,畢竟我們能看到的最早漢文字,還僅只是甲骨文。東漢寫《說文解字》的許慎,關於漢字的形成有一個重要觀點——“文”和“字”是漢字的兩個發展階段,也就是經歷了由圖畫符號過渡為標音符號的歷史過程——“依類象形”是描繪所反映的事物的形象和狀態;“形聲相益”則是偏旁加音符,也就是由圖畫文字發展為標音文字。《說文》收漢字10516個,其中,“依類象形”的“文”佔20%左右,“形聲相益”的“字”佔到了80%。但是在甲骨文中,這個比例是相顛倒的。現在,蒐集甲骨文字近5000個,識讀不到2000個,有一些人名、地名的字識讀了沒啥意義,和後來的漢字沒有聯繫。這其中,“依類象形”之文約佔65.%,“形聲相益”之字約佔32%左右,尚有少量暫無法歸類。第一,這可以看出,漢字確實有一個同源發展的過程;第二,殷商時代的甲骨文能有32%的形聲字,說明其作為文字已經相當成熟。
三,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一是無法證實,二是不太可能由一人一時造出眾多漢字。最有可能的是,正如以色列怪才尤瓦爾.赫拉利所言,因為人們的“記憶過載”,有了發明文字的迫切需要,我們的先民,在勞動實踐和日常生活中,憑依長期實踐積累和出色描寫能力,或注重形狀輪廓,或注重姿態特徵,隨物賦形,創造出了最初之“文”。比如根據人的肢體器官、草木的枝芽果實、動物的鱗毛爪牙、器具的方圓曲折等等,通過抽象誇張的手法裁寫出來,這樣的字在構造方式上多具有以形表意的特點,雖不像繪畫那麼逼真寫實,但形象清晰簡潔,利於辨識。殷商甲骨文,正是以這麼一些基本字形為基礎,然後再用它們作為偏旁部件進行復合,組成了眾多的文字形體。
四,說到這裡,對“人”字為何這麼寫,就比較好理解了——其“是以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作為構字的基礎”——側面直立人形,寬泛表示一般之人,別再根據一撇一捺去妄自推斷“人”字的道德意義,很不靠譜的。類似方法構字的還有:屍,像人屈身側臥之形;身,像人妊娠之形;尾,像人有尾形;壬,挺字初文,像人立於土上;老,像人長髮倚仗之形,等等。這些,都是根據人體側面不同特徵造出的基本字形。根據人體正面不同特徵造出的基本字形有:大,端立正面人形,伸出雙手以示為大;天,正面人形,突出頭部,本義是頭頂;交,交錯下肢的正面人形;立,像立於地面的正面人形;並,像二大人並立狀。還有根據人的肢體及活動特徵造出的基本字形;根據人體某器官及相關特徵造出的基本字形,不再贅述。
五,現在,學者們對甲骨文的研究,已經進入很細緻的階段。比如,除了前面說到的根據人體特徵構字的方法外,學者們還歸納了另外三種甲骨文造字的方法——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對象為構字的基礎;以禽獸和家畜形象特徵為構字的基礎;以客觀自然物象為構字的基礎。例如,衣,為上衣之形,也是裘字初文;舟,像扁舟之形;車,像車的外廓;網,像羅網之形;弓,像張弦之弓;禾,像禾稼之形;鳥,鳥的側視之形;日月,像日月之形;山,像三峰之巒,等等。 由這些基礎之文,漸漸的構築了雄偉的漢字大廈。這方面研究,需要高深的專業知識,社會上、網絡上的靠筆畫解字,特別是解小篆以後的字,大約是“緣木求魚”的方法。


一老沈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自說自話,分享一下自己的兩點看法:

一,遠古人的生存極其不容易,活著是一個永遠不能被忽視的命題,而造字費時費力,絕非一人一時一世便能輕鬆為之、觸手可及。

二,文字的全面問世,是多少不甘平庸、自強不息的弱者與智者,無怨無悔的用自己的短命、翦陋、智慧與堅持,才成就了那些瑕瑜互見、日臻完善的中華文字。

換言之,你眼裡文縐縐的所謂翰墨飄香,只是霓裳羽衣、膚如凝脂、完美獻技的嫦娥仙子。而我說的文字本源,則是嫦娥女嬰剛剛呱呱墜地時寂寞無依、赤身裸體、滿臉胎屎、奇醜無比的糗樣子!

有了這兩點共識,我們才有接著聊下去的必要。否則你硬說造字是倉頡大爺的一己之力,而我必會全力批駁:去你大爺的!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根本就不是倉頡或任何一個恬不知恥的鳥人可以獨享專美的!

關於造字,真正的幕後英雄是那些短命、睿智而寂寂無名的大賢與先知,是他們通過自己智慧與青春的生生不息的完美接力,再歷經大浪淘沙,這才慢慢形成一套接近完美但卻永不完美的所謂中華文字。

換言之,創造文字的真正的風雲人物是人民,儘管低到了塵埃裡,儘管活得很苦逼,但也過得很真實、很紮實、很儘性、很努力!是這樣的一介布衣創造了我們的文字,而不是金色沙龍里那些驕奢淫逸、淺薄無知的超級牛逼!!

在文字的灼灼繁華里,不乏點睛之作,從實用的角度上看,越是常用的字,就越應該做到簡潔而高效。

作為狩獵者,原始人的生活更像是一場不期而遇的野火,也許燒著燒著就燎原了,也許燃著燃著就熄滅了。

人需要在點劃之間,儘可能準確的表達出人之為人與禽之為禽、獸之為獸的本質區別,所以人類優選了形如跛足的那個字符:人!

滄海桑田,誰也沒法確知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個人形字符究竟有何深意,但是把人理解為雙足行走的動物貌似沒有任何問題。

也許有人會挑刺兒:“公雞母雞也用兩條腿走路啊,怎麼不叫公人母人呢?!僅僅因為它們身上長滿羽毛嗎?那就乾脆把毛拔了再說唄!到時候能不能叫公人母人嘞?!”

能不能的可以再商量,但我想說的是,你口口聲聲說的雞,其實是一個尷尬的簡體,它的本體是:雞,或:鷄,仔細觀察一下,你總可以從中看出原始畜牧業中馴化它們的天使:人!

相對而言,馴化禽畜已是很貼近現實的人類的青春期,在此之前,很多最常用最實用的字符早已零零散散或系統全面的出現了,至於這個筆劃極簡的“人”,說的到底是兩足行走之擬形,還是分娩生產之陣痛,那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但是人生人生、生命生命這樣的說法,我們倒是耳熟能詳的。人性本真,生而為人,為人之赤子,為人之少年,為人夫,為人妻,為人父母,生生不息!

越是簡單的字,越會被賦予極端複雜的哲學價值,大繁至簡,大巧若拙!

從一個簡單的人字,有人會看到男女合體,有人會看到分裂人格,有人會看到生死誘惑,有人會看到悲歡離合!凡看到的,即是風景。而風景沒有對錯,沒有優劣,因為它遺世獨立,護佑真我,若詩若畫,如夢如歌。

這恰如月夜行舟,畫舫聽雨,你愉悅了別人與自我,也便成為勝境天成的一道景色!


八戒愛咧咧


當我們看到這個字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很好寫,很簡單,但是真正懂得去做人,走好這一生該有多難。

雖然僅僅只有一撇一捺,然而這裡面深藏的奧秘卻很多。一撇好比就是我們人生的上坡路,遇到困難坎坷的時候我們要咬牙堅持下去,不放棄,或許這就是你人生的轉折點,會碰到貴人或者陪伴你的人,幫助你一起度過難關,相輔相成,走向人生的頂峰。

所以在我們今後的生活中,要善待那個和你一起走下去的那個人,是他給了你足夠的勇氣膽量,成就了你的未來。


嘎子2132233080593


漢字中的“人”,一撇一捺、一左一右。看似很簡單,卻是深刻詮釋中國文化中陰陽對立統一的鮮活模型,同時也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人”既反映了中國古人的智慧,更是一個表達陰陽對立統一的模型。中國人經常用“陰陽”表達一個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陰陽關係既包括了兩者的“相反相成”,又包括了“陰陽和合”,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對立統一”關係。但是,我們這種陰陽對立統一關係非常抽象,很難用具體的模型表示,而“人”本身就是一個表達陰陽對立統一的鮮活模型。“人”的一撇一捺就表示陰陽對立,而一撇一捺構成的“人”,就是表示統一,人”本身就是一個對立統一體。

從平衡的角度看,“人”的一撇一捺一定要動態平衡,永遠保持對立統一。“人”才美,行走才穩。如果“人”的一撇一捺不平衡,不論是唯“左”,還是唯“右”,都不好,一定會跌倒。這就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陰陽平衡。而人本身就是一個陰陽合體,只有陰陽平衡,才能健康。

總之,“人”看似簡單,卻體現了中國陰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人的道理。


合競共贏


漢字中的“人”的撇捺及其全字的意思

“人”:自己的主導意見(撇),與對方的不同意見(捺)求同存異,求出共識候選意見為“人”(人字全字的意思)。

否則,以自己的主導意見壓制對方的不同意見的類似人為“獸”。

自己提不出主導意見,也不會不敢提不同意見,逆來順受,任人壓制、宰割的類似人為“禽”。

(詳細論據、漢字造字規則,見《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的“說明”。)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人字的本源是象形字,發展到今天依然有科學道理。人字,從結構上看,越往下越穩固,故曰做人要踏實,亦叫高低人生,從筆畫而言,人字兩畫一撇一捺,也叫撇捺人生。人一生不盡要活點,而且要活面,人字由三點而止頭,而三點又能決定一個面,故也叫點滴人生面子人生。人字寫著簡單而做著準呀!一點不到不夠人,面面具到方為人,故從古今共嘆:做人難,難做人!


九霄孤鶴


因為人是雙腳分開的,不論走站雙腳都分開,拼緊雙腿人就一直線,站著也吃力不舒服,只有手於身體貼緊,也只有雙腳踏實地才穩,中國字大多是形象字,人才這樣寫,所謂人字易寫,人難做也有這含義。


苦命人1952


漢字“人”一撇一捺,有圖形的象形文字演化而來,沒有什麼特殊含義!但有些人喜歡給他們注入一些漢字來!漢字都可以給他注入一些含義,其他類型文字也可以,只要你想給他注入一些含義都可以!有時候字只是人用來玩弄的工具!比如孔乙己的“回”字有好幾種寫法!“博大精深”的很!


洪浪湯姆


一撇一捺皆是人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