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这个家族为李白守墓1200年

大洋网讯 清明,诗仙李白的墓前摆满了凭吊者的酒瓶。

黄酒、白酒、啤酒、洋酒……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以致守墓人谷常新曾想在墓旁建一座酒瓶博物馆。自从1985年3月接替叔叔守墓,谷常新见惯了酒,更见惯了墓前被诗仙倾倒的众生: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吉尔吉斯斯坦人(传说李白的出生地),他们或痛饮狂歌,或痛哭流涕,或朗诵李白和自己的诗……如是种种,构成了李白墓前独一无二的奇景。

去年,谷常新登上央视中秋晚会,谷氏家族延续四十九代人为诗仙守墓的故事也成为传奇,为世所知。如今,53岁的谷常新抱着刚刚两岁的孙子谷毅轩对记者说:“只要我用心教育、用心感化,第五十一代传承人就在眼前了。”

传奇!这个家族为李白守墓1200年

李白墓

清明,谷常新从家里拿出一瓶黄酒,一个白瓷杯,折下门外刚吐绿芽的柳条,套上一个白幡,径直走向李白的墓园,他绕过享堂和第二进的太白祠堂,穿过一个小门廊来到墓前,在祭扫的台基上放下黄酒和酒杯,再把柳条弯成一个环,庄重地套在了墓碑上。

碑文写着“唐先贤李太白之墓”,碑后是一个一人多高直径5米左右的圆形土丘,隆起的土丘上芳草萋萋,土丘下是一代诗仙的埋骨之地。谷常新倒了三杯酒,神情肃穆地将酒洒在墓碑之前的空地,又浇向土丘里。

“洒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谷常新说,按当地风俗,祭拜完之后,还要顺时针绕墓三圈,以便沾沾李白的三股“仙气”(诗仙、酒仙、谪仙)。

多方证实其世代保护李白墓

“李白的出生地有争议,但他的埋骨之地却是没有争议的,历史学家公认,公元762年,他死在安徽当涂,初葬龙山。55年之后,时任宣、歙、池等州观察使的范传正找到了李白的两位孙女,确认了李白的墓地,并按照李白的遗愿(宅近青山同谢朓),将他的墓从龙山迁到6公里外的青山(谢公山)下的谷家村。南齐诗人谢朓是李白的文学偶像,是他的诗作‘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的小谢。”当涂县原史志办主任陶震海告诉记者,《当涂县志》中有明确的记载,青山之下的李白墓,确实是一代诗仙的肉身之冢。

记者翻阅我国著名文学史家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一文,同样印证了青山脚下李白墓的真实性。李白墓前后三进,第一进是享堂,用于向死者进香,第二进是太白祠堂,祠堂角落里,至今还有范传正当年为李白迁葬时留下的碑文,文中明确记载有“东以谷氏为邻”的段落,而最后一进则是李白的墓园。

谷常新说,他通过翻阅《谷氏宗谱》和《当涂县志》了解到,李白一生曾7次到当涂,在青山脚下,与当时“资雄于乡里”的豪绅谷兰馨相识、相知,最后成为感情深厚的挚交,李白晚年因为永王璘事件遭到流放,虽然中途遇赦,但已穷困潦倒,只好来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其间,李白常于谷兰馨家做客,这位富家翁也以丰盛的酒食款待落魄的诗人。

传奇!这个家族为李白守墓1200年

谷氏宗谱记载李白

谷常新翻开清代编纂的《谷氏宗谱》,指着上面的文章念道:“是时,李青莲先生访族人……天幸与兰翁(谷兰馨)为友……尽宾主欢。”

“由此可见,谷兰馨和李白是很好的朋友,而按族谱,我是谷兰馨的第49代孙。”谷常新说。

陶震海告诉记者,公元817年,当范传正想要迁葬李白墓时,谷氏族人知道谷兰馨与李白的交情,主动让出族中耕地,并捐资修葺李白墓,“此后,李白墓一共整修了12次,几乎每次县志都记载了谷氏族人出资修葺的记录,比如嘉靖四十五年,谷家修李白墓的出资人名叫谷中霓、谷中霆和谷中霁”。

“先祖要求我们世代把李白墓照看好,虽然没有见于书面的文字,但在村里却是口口相传的。最特别之处,就在李白墓地的选址。”谷常新说,从公元817年开始,家族就挑起了世代守护李白墓的责任,“村的东边是谷氏族人的住宅,西边是谷氏祠堂,李白墓夹在祠堂和住宅中间,族人去祠堂拜祭祖先,必要经过李白墓。自然而然,李白墓被家族世代保护,一直受族人祭扫,只要一有损坏,便会出资修葺,从唐到清,墓园保存得非常完好。可以说,李白墓是唐代诗人的墓葬中保存最好的一座。”

抗战时险遭日军炸毁

然而,李白墓终究没有逃脱兵祸。谷常新对记者说:“我的爷爷告诉我,1938年,新四军的粟裕将军在当涂青山附近打游击,部队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为了不打扰百姓,新四军把临时指挥部放在了李白墓前的太白祠堂里。然而消息走漏,日军来到谷家村扫荡,太白祠堂和享堂被日军的炮火炸毁了,连同一起被毁的,还有我们的谷氏祠堂以及部分民宅,所幸新四军转移及时,继续到青山上打游击。而李白墓的主体部分也只是有一小点的坍塌,抗战结束后,谷氏族人并没有选择先重建自家的祠堂,而是自发地先将李白墓重新修葺,把坍塌的部分修补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想要损坏李白墓。谷常新的叔叔谷经朝又召集了族人,把李白墓团团围着保护起来,并对着来人大声喝道:“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喜爱的诗人李白的墓,你们敢动一动试试。”在族人的极力维护下,李白墓再一次幸免于难。

传奇!这个家族为李白守墓1200年

太白祠堂于1980年重建

到了1980年,当涂县的有关部门在原址上重建了太白祠,1985年,又进一步在原址上将享堂重建,并在李白墓的周围建起了一道圆形的围墙。之后,李白墓进一步扩建成为李白墓园,征用了村里的20亩多土地,谷常新家承包的两亩多耕地也被征用了。1985年3月,作为补偿,农民出身的谷常新进入墓园,成为一名专职守墓人,一干就是34年,“当时,我一个月工资是三十几元钱”,然而,当年一同被日军炸毁的谷氏祠堂至今还没有重修。

每次出差都向李白“汇报”

谷常新接替的正是叔叔谷经朝,那位当年为保李白墓,召集族人起来反抗的民间守墓人。最初,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并不知道家族和李白有如此深的渊源,每一天他必须做的工作就是打扫享堂、祠堂和墓园,捡掉祭台上各种各样的酒瓶子,“我们谷家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李白墓旁不能堆柴草,所以墓园从来没有失火过”。

1989年,谷常新开始当李白墓的讲解员,也是从那时起,他发愤苦读李白诗歌,提升古文功底,多次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类关于李白的学术研讨班,“那算是我真正开始学习李白,了解李白的诗以及他的游踪,也知道了更多家族和李白间的故事。”谷常新说,他开始有意识地查找县志和宗谱,进一步确实谷氏家族千年接力保护李白墓的事实。

与记者的交谈中,谷常新对于李白诗歌的熟悉,几乎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诗仙的诗仿佛长在了他的嘴上。

李白墓园在2006年时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扫墓人群。谷常新每天都要带着游客祭扫诗魂,遇到清明、除夕,还要按最隆重的礼仪洒酒、献花、唱诗,他一天最多时曾接待10000多名游客,游客来自五湖四海,有黄皮肤的亚裔,还有高鼻梁蓝眼睛的人,纷纷前来祭拜李白。

每年,谷常新在墓前捡的酒瓶也越来越多,他本来想把这些酒瓶都整理起来,建一个酒瓶博物馆,但有人反对,说这是给酒厂打广告,他只好作罢,捡来的酒瓶如今作为垃圾,在后山集中堆放,定期处理。

2008年前后,谷氏家族世代接力守墓的故事,渐渐被当地人了解,谷常新也随即获邀参加湖北安陆、四川江油等地举办的关于李白的论坛活动。

传奇!这个家族为李白守墓1200年

谷常新

谷常新的家就在李白墓旁,每次像这样出门远行,他都要到墓前和大诗人话别,出差回来,也要禀告李白此行的收获。

“我几乎已经把李白当做自己的祖先了。”谷常新说,守墓34年,他看到李白墓从默默无闻到游人如织,心中越来越感慨李白那无穷无尽的魅力。

日本友人向诗仙长跪不起

“李白的影响力是没有国界的”,1989年,当地举办了第一届李白国际吟诗节,李白墓成了来访嘉宾必到的景点。谷常新看到一位来访的日本友人,在李白的墓前长跪不起,忽然内心泛起波澜——“原来李白是这样的受欢迎”。

此后,来当涂的日本友人越来越多。有一次,十多个日本友人共同拿着酒杯,向李白对饮,接着用日文吟诵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将进酒》等名篇,日文虽然他一句都听不懂,但看到那些日本人如痴如醉、泪流满面的表情,他也深受感动。

在后来对李白的学习中,他才知道,李白在日本同样有着极高的人气,《峨眉山月歌》几乎是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现存至今还有两幅书法作品,一幅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还有一幅就在日本的佐藤家族手中,那是公元8世纪,由李白的日本友人阿倍仲麻吕回国时带到日本的”。

更令谷常新记忆深刻的,是上世纪90年代韩国的一位宋教授带着30多个韩国学生,前来祭拜李白,“那是夏天,他们特地等到皓月当空,才来到李白墓旁,三十多个人,围着李白墓一圈,由宋教授起头,每人先向李白敬一杯酒,喝完之后就开始每人用中文吟诵一首李白的诗歌,尽管有些学生的中文并不标准,但大家都非常投入,吟到动情处,宋教授也递给我一杯酒,让我也加入了吟诵的队伍里来”,谷常新说,在李白墓前吟诗并不罕见,但一定要趁着明月当空来祭扫,却是他平生仅见。

此外,谷常新还见到不少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特地过来祭扫,他们用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吟诵着李白的诗歌。

康震、六神磊磊墓前痛哭

谷常新更常见到的是中国人在李白墓前痛饮狂歌的景象,“我就见过有人躺在地上,拿着两个酒杯,对着李白墓你一杯我一杯地喝,嘴里还振振有词,我想这大概是其他任何名人的墓前都不会有的状况”,不过守墓34年,谷常新说,他还没见到有人在墓前喝醉得起不来的状况。

只是李太白确实有颠倒众生的力量。去年,一位深圳学子特地来到当涂和李白“交心”,他在墓前滔滔不绝地朗诵自己写的诗歌,向诗仙汇报自己的诗歌成就;还有南京金陵诗社的几位诗友几乎每个月都要来李白墓前,大家一起喝酒、写诗、写对联……

2008年,多次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百家讲坛》栏目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来祭拜李白,他在墓前吟诵李白的《望天门山》,讲李白为何要选择长眠谢公山,直讲得热泪盈眶。

还有一位专门研究李白的北师大教授檀作文,一来到李白墓前,便如同见到偶像一般,“噗通”一下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大喊:“诗仙太白!”

传奇!这个家族为李白守墓1200年

六神磊磊和谷常新

就在去年,六神磊磊也前来祭拜李白,他带着一瓶黄酒和李白对饮,为李白晚年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喊冤叫屈。

家族故事登上中秋晚会

去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上,谷常新穿着一身素衣,拿着一瓶美酒祭扫李白墓的场景,被直播给了全国观众。谷氏家族世代接力为李白守墓的故事,也随之成了广为流转的传奇,就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后,不断有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到李白墓,纷纷找谷常新合影。

谷常新再一次被李白的魅力折服。他打算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并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延续家族的传统,继续为李白守墓,他抱着才两岁大的孙子谷毅轩说:“只要我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我相信他们会愿意留在青山脚下,继续为李白守墓。”

传奇!这个家族为李白守墓1200年

谷常新和孙子谷毅轩

其实,谷常新守墓,每个月平均只从陵园管理处拿到2500元的工资。谷常新的儿媳妇如今也在李白墓当讲解员,她的工资更低,加上导游费的提成,每月也只有1800元,“很多人都劝我,在外面工厂打工,至少每个月都有四五千元,但我就是不愿意出去,因为越了解李白,我就越割舍不下这份不同寻常的情谊”。

(文、图、视频/广报全媒体记者武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