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99坦克的故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在当时的环境下,我国最先进且成熟可靠的坦克仍然为基本型59式,最广泛列装的坦克仍是苏制T-34/85。在坦克发展这条路上,有着总结越战经验而得的小修小改(59-1式),也有着自主探索却以失败告终的尝试。我国坦克工业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准。如何在短期内快速的把这十几年欠下的课补上?技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80年代初,著名L7炮的引进正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我国技术人员也前往欧洲各国参观学习,曾引进过各路欧洲动力总成跑车亦或是研究;83年,从罗马尼亚搞来的T-72Ural的剖析也处于进行时。那一时期,我国技术人员可谓大开眼界,在见识到各式各样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严重认识到了自身技术的不足。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早年各式各样的试验样车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完成了历史使命的“苏制64式坦克”便被搁置于此

为了推动我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央军委及国务院下达关于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发任务,这是我国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由上级部门直接下达陆军重点装备的研制任务。“明确要求设计定型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和国外装备的新型坦克相抗衡。”该项研制任务即为“123工程”

第一位数字1代表坦克,第二位的2则代表中型,在世界掀起主战坦克的潮流后主战坦克理所当然的继承了中型坦克的位置,而第三位的3则代表这是第三代产品。未经正式批准定型的坦克是不能冠以“WZ”前缀的。由此可推,WZ123指的便是定型后的三代坦克即99式。

84年,三代坦克仍处于型号论证阶段。三位著名总师根据当时世界主流发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两次会议关于行走机构的论证中,以韩雪海为代表的617所提出行走机构类似豹2的整体动力包/综合液力传动/自动变速箱方案;张锐生提出方案则为类似梅卡瓦的动力前置方案;祝榆生所提出的方案则为采用类似T-72的双侧行星变速箱/机械传动方案。 火力方面上著名的120/125之争也是老生常谈,在当时国内一片西方先进的主流中,祝总师仍坚持使用125系统的成就于今天看来实属功不可没。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一般常谈到的坦克三大项中,防护思路的设计也是重点讨论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张锐生提出的三代前置方案中,炮塔装甲也是极具梅卡瓦色彩的炮塔模块装甲。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之所以最后看到的99并没有博采众长,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当时工业水平所致。综合论证结果为617所豹2方向过于先进,不适用于现有工业体系被否定;而201所类似T-72设计方向符合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遂决定以201方案为基础继续发展。张锐生的三代前置方案比较特殊,但后来被否定而停止。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这张图片摄于1986年,由祝榆生总师主持的进一步的论证会议上,一旁的123工程理论模型格外瞩目。结合之前201所主导的以T-72为蓝本的设计思路,我们不难看出此时该方案与T-72的相似度。圆脑袋,大直径负重轮等明显的72特征,乍一看几乎就是个翻版72。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但对该模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即便是最早的三代坦克方案,也决定了需要进一步拉长车体,纵置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同时炮塔挂甲提升防护等对原有设计的改进方案。而这些也足以证明三代坦克是结合一定考量的产物而并非简单的国产化T-72。 在一系列综合论证结束后,1989,三代坦克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1991年,第一辆三代坦克样车总装完成。 生产出来的第一辆三代坦克就是方头,而并非早期理论模型的圆脑袋挂甲,这点可以算是我国脱离72原有设计的一个重大突破点。至于为啥突然成了以焊接工艺为主体的方脑袋?80年代末,我国基于二代坦克平台的实践也就不得不提了。包括以85式坦克为代表的一系列试验型号对焊接炮塔的研究及实验证明了焊接炮塔在我国的可行性。即便是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仍然能够制造出堪用的焊接炮塔。焊接炮塔的系列优点这里不再多提,而三代坦克炮塔方案由铸造更换为焊接为主显然是受到了二代坦克成熟案例的影响。 三代坦克初样车虽说炮用着85式凑合着,发动机也是早期产品,但毕竟是我国第一辆三代坦克成品,真正意义上的能跑能打,自然是受到了来自上面的重点关注。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剪彩仪式上,三代样车与88式共同进行了打靶表演。采用125炮的三代坦克火力相较105炮的88式有着很大的提升。最早的99式与我们一般的认知相差还是略大,来自视觉上最直观的异样感还是要回到刚才所说的这个炮塔。同后期成熟型号相比,这个炮塔看起来…可以说是更加的“圆润”,主装甲模块正面及侧面并非直接一刀切的一个平面而在边角上还略有圆滑的过渡。 这种炮塔在另外一辆常见的车型上被我们所熟知,那便是同样处于早期型号的三代外贸项目90-II式。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试车工作结束后,祝总师在现场与试车员合影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试验,1992年,与初样车形态相同的第一批3辆样车下线。厂区内并排同框的两辆三代坦克样车,不仔细看甚至会让人以为这是90-II。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坦克作为陆军的核心装备,其攻坚的特性便要求了其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工作。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这一指标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坦克火力防护这些纸面数据上的硬指标。三代坦克在立项之初便有了在我国境内各种环境下的可靠使用的要求。 但坦克在其他环境的具体表现究竟如何?光凭笔杆子是算不出来的,当然还得将车拉去极端环境下跑一跑,进行一系列实验,这才能找出各种大小问题,找到对应的答案。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未知时间段的三代坦克在荒漠跑车,此时遥控高机已经被取消,底盘也加焊了防浪板组成大大的V字,右侧防空灯换回了普通大灯,但此时初样车的烟幕弹仍为上2下4式。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是一个后期将初样车炮塔扣在新底盘上的可能性。 初样车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大抵于94年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往后的各项试验基本都是新批次样车的表演场,关于这批车的去向现已无从考据,但无论如何,初样车独具特色的虎皮涂装,昙花一现的遥控高机,稍显“圆润”的炮塔与唯一的上2下4布局烟幕弹在99式的研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三代坦克初样车正面剪影

在初样车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试验时,三代坦克的其他子系统也在推进其进程。 相较更早时期研制新坦克时要求跑得更快,防护更好,火力更猛等类似的简单粗暴的指标,三代坦克还准备了一些新奇的玩意。其中比较特别的一项则是目前被我们所熟知的“激光压制观瞄系统”,这项或许是我国最早涉及主动防御方向的产品,而该项产品目前在世界上实现量产并大规模装备的也就我国独一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以69式坦克为平台的主动防御子系统测试车

以69式坦克为平台的主动防御子系统测试车。外挂于圆脑壳侧面及后方的主动防御相关设备格外瞩目。

1993年,出于适应未来战场需求,三代坦克炮塔防护指标在原定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而这种指标的改进最直观的体现则是在炮塔外观上。 94年,一批更新的三代坦克样车下线。相比初样车那极具早期90-II气质的“圆润”炮塔,这批在新指标下的新炮塔显然更加的“硬朗”,棱角分明的主装甲模块显然更类似我们后期所熟知的99年阅兵版三代坦克。同年9月期间,三代坦克样车于槐树岭进行了潜渡试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关于这较新一批的样车,其中有一辆较为特殊的样车稍微有点意思,也更为人们所熟知。这辆样车的套图产出时间距离我们并不会太久,还是得感谢坦装相关人员的付出使得这辆特殊的样车于15年重见天日。在存放数十年后,该辆样车居然还具备行动能力,且拉出来于试车厂内溜了两圈成功证明了自己。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我们可以观察到即便这辆样车时间较早,但此时的“激光压制观瞄系统”已经整合上车。 出于未知原因,首上仅简单焊上了两道“V字”而并未进一步加焊水平方向的一排又一排边条。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即便此时炮塔大体的形状相比初样车更加类似于99阅兵版三代坦克,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炮塔装甲模块的下沿于更晚的状态还是有着微小的区别,左侧装甲模块的外形依然存在区别。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当然,关于这辆车在三代坦克诸多样车里备受关注的原因那还是得关注其炮塔右侧原本属于置物架的位置。显而易见的是,在炮塔右后侧方向的置物架已被拆除,而腾出来的空间外挂了两枚便携式防空导弹。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只能是感叹这种特殊的整合方案,是出于当时特殊时期下作出各种不得已的特殊对策了,相信我们所见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当时其他的军工行业也或多或少会留下属于那个时期的影子。结合导弹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效能,该项未能在量产版上实装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95年底一直到96年初,在那个冬天,三代坦克第一次前往塔河进行摸底性质的寒区试验。首次前往寒区的结果并不理想,科研人员们曾对样车信心满满,但真正当车拉过去后却四处碰壁。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出于多种方面的原因,三代坦克此次所暴露出的问题在此次试验期内依然没能解决。时间不等人,符合测试的气象条件马上就要过去,那些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能够在余下的极短时间内进行逐一的分析记录而没有条件再去慢慢解决了。作为第一次寒区试验,相关科研人员早期的盲目自信与实际所受的挫折无疑给他们了一个严重而又深刻的教训。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炮塔视角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激光压制观瞄系统近照。虽然早早的就上了原型车测试,但此时的形态依然与量产型存在差异。

96年年初,三代坦克型号办召开了设计定型协调会,会议结果则是三代坦克的各项指标基本确立下来。三代坦克的研发进程则由研制阶段正式进入了设计定型阶段。 作为转变阶段的最直接成果则是又有一批全新的三代坦克样车总装下线,而这批坦克有了一个新名字——三代坦克正样车。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相比之前我们所见的三代坦克样车,这批正样车的装甲模块又一次进行了修改,而此时的这一批坦克与最终定型的99式坦克已经相差无几了。 这批车作为正样车,上镜率还是蛮高的,定型前的图片及影像资料基本都是这一批车在各个时间地点留下来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在那个时候还有过带金属加强筋的加强裙板设计,但出于多种原因该项最终还是被更为便利的橡胶裙板所取代。然而在最近,这种带金属加强筋的裙板似乎在96B上有借尸还魂的倾向。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头顶大红花,披着红丝带等待交接的四辆三代坦克正样车,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四辆可是又得跋山涉水,为他将来的五百位兄弟爬遍各种复杂环境,体验各类极端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这四辆都采用之前所提的金属裙板,但最近的这一辆炮塔仍为中期构型,烟幕弹,高机等附件在这辆车上也不见了踪影。 12月,又是一轮冬天最冷的时期。完成了交接的试验部队显然不能错过这宝贵的时间,在迅速完成准备工作后,在12月余下的时间内,再度将样车送至塔河,针对前一年的问题继续攻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尽管在塔河修建了维护用的库房,但正如字面上的意思——维护用,日常车辆的存放依然是露天的。同时,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的露天存放也是实验的一环。 第二次前往塔河共进行了为期将近两个月的寒区试验,4辆正样车共计完成了将近20余项实验项目,对于前一年所暴露的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但在新一轮的实验中,又有部分新问题暴露出来,前年所积存的问题也仍存在尚未解决的部分。时间始终是最大的敌人,97年的2月,天气逐渐回暖,当地气温条件已然不满足寒区试验条件。最终,本次寒区试验取得一定阶段性的成果,同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后宣告结束。

作为正样车交付部队试车队的这四辆坦克,将会面临更加严苛的试验。这些实验便集中在97-98这两年间。在这两年里,不只是塔河寒区,在其他的各个极端环境下,都能看见三代正样车跑车的身影。 在这段时间里,4辆正样车得到了301-304的编号,而其中304车则是之前提到的仍采用第二批次样车炮塔构型的光头佬。之前所提到过的带金属加强筋的裙板在这个阶段又换回了轻便的橡胶裙板。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正样车正在吊装动力包进行维护。相较于我国其他入役的坦克,三代坦克是第一个实现“动力包”概念的量产坦克,其在维护上确实比之前的坦克方便了许多。图中可以明显看到与发动机一同吊装的散热器及传动箱。

98年对99式来说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我们之前说到了在97-98这段时间的寒区试验终于在各方的妥协下完成测试任务。回头往前看,不同阶段的三代坦克样车共历经了94年南方的热区试验,95年开始直至98年结束的多轮寒区试验,以及中途穿插着的数次荒漠环境中的试车,以整个三代坦克系统为单位的极端环境测试经历了这几年的艰苦攻关,终于从这一年开始暂且告一段落。 为什么是暂且?严格来说,在我国第一次自主设计制造三代坦克的攻关中,结合当时的工业基础,部分苛刻的指标属实难以完成。此时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尽管距离那些部分苛刻的指标还有一定距离,但完成度也可以说是属于“基本够用”的情况,若是继续攻关,研发周期可能进一步无限延长下去,此时投资的成本及收益显然达不到预期(比如隔壁三哥的经典例子阿*),这也与祝总师“一路投资,一路收回”的理念相左,适当的妥协也便成了理所当然。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当然,我们所说98年的意义不只是系统试车的告一段落这么简单。在这一年里,各个分系统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各项工作基本上都进入了收尾状态。 说到坦克,其所携带的强大直射火力永远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前面我们提到过最初的一批原理样车曾经用过85式125炮“凑合”过,但此时“凑合”的火炮也在与105炮的对比中在军委领导面前争足了面子。从正样车开始,样机阶段的98式125理所当然跟着一同上了车。经过持续数年台架样机与上车组成火力系统的各项试验,在98年,一二三工程125毫米坦克炮通过了定型的鉴定审查,命名98式125毫米滑膛炮,代号ZPT98。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有炮,自然还要有弹。谈及坦克火力似乎永远都避不开所配的穿甲弹这一话题。DTW式穿甲弹——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二期弹”,完成验收定型也差不多是98年前后这几年时间。当然这个“前后”其实是按照年份来算的,拉到98年来是我出于文章完整性强拉到一起来扯淡,事实上时间还要更早。作为生产最多的自用125mm穿甲弹,DTW式穿甲弹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绝对主力,且至今仍装备很大一部分数量,其相关研制工作早在上个世纪都已经基本完成。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不仅火力系统在98年完成预定任务,三代坦克的动力系统也同样在今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最主要的体现则是动力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发动机也同样赶在了这一年通过了定型的鉴定审查。 这个阶段的三代坦克所使用的150HB-1200发动机, 为12缸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输出功率883KW(即1200马力),是我国动力系统科研人员长期以来科研工作的结晶。从我国三代坦克动力的探索性研究算起,自1978年开始,经过概念研究、部件预研、部件性能样机、初样机研制,正样机研制,直至最后150HB方案定型,共持续了20年整。在这20年里我国发动机从537KW的二代坦克发动机还处于样机阶段发展到883KW的三代坦克发动机完成定型。其中无论是整个为三代坦克发动机作研究推动我国技术的整体发展还是150HB方案如何战胜其他选型方案成为我国三代坦克发动机正统,都是值得去细细品味的故事。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150HB-1200发动机整机

不少人总认为把我国三代坦克发动机技术源自德国,其实这种说法并不能说得上严谨。初期三代坦克的确考虑过德国血统动力,但从8V165方案的终止,德国血统也就到此为止了。150HB是基于12150L,也就是老150系列发动机,再往前追溯还是苏联的V-2系列发动机,甚至说成毛子血统也不会有太大偏差。不过中间技术跨度太大,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可以说150HB是一部我国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发动机了。

还是回到98年这个话题。在这一年里,三代坦克被正式指定为国庆五十周年阅兵的重点车型,即参加“9910工程”。在该项任务中,三代坦克被要求在装备方阵中领头受阅。显然,直接拉着样车就上阅兵是不切实际的,生产全新的坦克便成了完成任务的唯一出路。

即便坦克还未完成定型,首批试量产工作也算正式开展。对于99式的整个生涯历程来说,这的确称得上是重大转折的一年。 1999年,这一年里的三代坦克基本都在准备参加阅兵的工作。研制单位继续加紧对品控的攻关,绝力避免坦克在阅兵式上趴窝出丑,而工厂则加紧生产,成功在这一年里完成了“9910工程”的生产任务——即10辆三代坦克与8辆96式坦克。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1999年10月1日,三军列阵,铁甲生辉。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完成阅兵后,祝总师与参加阅兵的C008号车合影留念

三代坦克的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坦克工业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往同外界坦克相差整整一代的情况从那一天开始宣告结束,中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雄关漫道真如铁  关于99坦克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