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黑為墨 白為紙

三筆兩畫,神韻皆出,

這就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 ——留白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清 鄭板橋 竹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清 鄭板橋 竹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清 鄭板橋 蘭竹石圖

留白,是書畫創作中,

為使整個作品更加協調精美,

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

留有讓人想像的空間。

水墨留白,虛實相生,

惜墨如金,計白當黑。

寥寥數筆丹青,

於方寸之地勾勒天地,

於無畫處凝眸成妙境。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明 八大山人作品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明 八大山人 鷺鷥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明 八大山人 翔

畫家的神來之筆,

往往是那最能引人想象的留白。

一幅畫的留白,

可以看出主人胸中的丘壑,

也可以看出作品境界的高下。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觀齊白石的蝦,

便能感受到水的清澈。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賞徐悲鴻的馬,

便能體味到風的速度。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再看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

一隻小舟,一個垂釣的漁翁,

卻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吳作人的《池趣圖》,

河水漣漪、清澈見底之態盡在其中,

三尾金魚暢遊水中,惟妙惟肖。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一紙之上,輕重濃淡,疏密有致,

於黑白輝映間頓生美感。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宋 黃庭堅 自書松風閣詩(局部)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宋 黃庭堅 自書松風閣詩(局部)


無,即是有,

空,即是色 。

留白不空,留白不白,

以無勝有,以少勝多。

這就是留白的真正意境所在。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宋 趙佶 緙絲花鳥圖軸(一)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宋 趙佶 緙絲花鳥圖軸(二)

留白,極致的靜,

空曠,無言的美,

那一點白,留的恰到好處,

令人無比神往,翩翩遐思。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明 陸逵 菊花


留白,是一種天馬行空的遊弋;

留白,是一種鯤鵬展翅的淋漓;

留白,是一種空谷幽蘭的禪心;

留白,是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至高境界。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清 王原祁 仿黃公望設色山水圖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清 華嵒 天山積雪圖


於無畫處觀景,於無字處看書,

於無聲處聽音,於無心處參禪。

留白,是一種處處可見的智慧。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元 倪瓚 江岸望山圖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正如宗白華所言:“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並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且空而後能簡,簡而練,則理趣橫溢,而脫略形跡。然此境不易到也,必畫家人格高尚,秉性堅貞,不以世俗利害營於胸中,不以時代好尚惑其心志:乃能沉潛深入萬物核心,得其理趣,胸懷灑落,莊子所謂能與天地精神往來者,乃能隨手拈來都成妙諦。”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畫面上適當的留白,使畫面不阻塞、不凝滯,彷彿天地間之靈氣自由往來其中,充溢著畫家無盡的空靈的風神氣韻,以及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感。同時,產生所謂的“韻外之致”“、境外之情”,使觀者生出無盡的遐思妙想。


如老子就主張“有無相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有無相互映襯,虛實相互結合,才能真正產生“超乎其外,得乎其中”的意境美。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缺落之處,知覺使其完形。

不確定,不明晰,故而閃爍恍惚。

恰如老子所說:“恍兮惚兮,其中有象。”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