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這空白分明什麼都沒有,空疏的,寂靜的,蕭條的,淡泊的,渺漠的……各種各樣的情緒,讓人品味再品味。

這空白絕對不是虛無,而是“大有”,是茫茫江水,浩渺無際又寒氣逼人;是悠悠天空,空曠無邊又淡泊空靈。

留白,又稱“餘玉”,原是中國畫中一個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大致可理解為預留空白,但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不能將它全等同於空白。

所謂“無畫處皆成妙境” “行得之於形外”。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太極八卦中的黑白魚樣圖式,解讀著世間萬物生髮變化、循環往復、無窮無盡。國畫中的黑為墨,白為紙,二者為色之極端,墨可分五色,白有無盡意。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正如宗白華所言:“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並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且空而後能簡,簡而練,則理趣橫溢,而脫略形跡。然此境不易到也,必畫家人格高尚,秉性堅貞,不以世俗利害營於胸中,不以時代好尚惑其心志:乃能沉潛深入萬物核心,得其理趣,胸懷灑落,莊子所謂能與天地精神往來者,乃能隨手拈來都成妙諦。”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畫面上適當的留白,使畫面不阻塞、不凝滯,彷彿天地間之靈氣自由往來其中,充溢著畫家無盡的空靈的風神氣韻,以及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感。同時,產生所謂的“韻外之致”“、境外之情”,使觀者生出無盡的遐思妙想。

如老子就主張“有無相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有無相互映襯,虛實相互結合,才能真正產生“超乎其外,得乎其中”的意境美。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缺落之處,知覺使其完形。不確定,不明晰,故而閃爍恍惚。恰如老子所說:“恍兮惚兮,其中有象。”

如果整張紙滿滿當當,斷然沒有美感可言。“白”即“無”,繪畫中的這種語言就是遐想的生境,“無”含“無為”之意,在畫面中起到“無為而無不為”的效果。國畫水墨滲韻與妙造的留白,讓“無中生有”達到了一個智性的高度。當這種“留白”被畫家用高妙的方式呈現給我們的時候,心好像被撞出了很遠,遠得不能再遠的時候,彷彿就找到了心的家園。

對於心靈的安放來說,再沒有比這樣的世界更適合的了。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人生也是一樣,留白,才可以走的更遠。

我們的生活節奏在變得越來越快,不敢停下腳步。拼搏固然無錯,但節奏掌握不好,往往得不償失。周邊不乏年紀不大,被查出不治之症的人,只能哀嘆。其實,結局早已寫好,年輕時拿命換錢的人,往往年老時拿錢換命,還不見得能換回來。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想想看,你那麼拼命的掙錢是為了什麼?白手起家,憋著一口氣,想做一番事,掙到20萬,想要50萬,掙到50萬,想要一百萬……經常出差幾個星期才回家一次,經常在家人睡夢中抵達,錯過孩子一個個成長瞬間。

對的,創業不吃點苦受點累哪那麼容易做大?可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吃苦受累,而是完成原始積累以後的豐收。滿滿的拼搏奮鬥,把溫情置於何地呢?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人說,我重質,不重量,沒有質量,一輩子再長,又有什麼意義? 苟且的活著,猥瑣的活著,也毫無意義。

但什麼是生命的質量?我們一出生就是一場必然要奔向死亡的旅行,急匆匆趕路的同時,不抬頭看看路旁的風景麼?不抬眼看看與你牽手同行的旅伴麼?

正因為什麼都帶不走,所有你看到的、體驗到的,都是賺到的。正因為時間不可逆轉,所以更不可以悲觀,要專注於每一個當下。

不如放慢腳步,給自己留一片“空白”。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現在的日子很快,如同按了快進鍵,不知不覺又是一天,沒錯,你拼搏的姿態很美,但別忘了回家卸下防備。控制住走著走著就快了的腳步,你才不是只耽於行路本身。

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

激流勇進的刺激過後,是漸緩的水中盪漾。什麼都不做,不要有負罪感,首先得意識到,給自己留一片“空白”之於生命有多麼重要。

滿則溢,盈則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