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影视剧里的名字,都暗藏玄机(一)

原来影视剧里的名字,都暗藏玄机(一)

《琅琊榜》里的操盘手,其实不是梅长苏

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原来影视剧里的名字,都暗藏玄机(一)

一句是琅琊榜里,都是人才,另一句江左梅郎是江左最厉害的人。

江左梅郎当然厉害,否则琅琊榜也不会给出:“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结论。

这是江左梅郎的计谋不假,但他也确有本事。

江左梅郎就是梅长苏,梅长苏到京城是为了冤死在梅林的七万忠魂。梅长苏让景琰从一个不起眼的皇子,成为太子,逼迫梁帝同意重审当年赤焰冤案。

最终,梅长苏终于为林家洗清了冤屈,时隔十多年,终于为七万将士洗清冤屈。

梅长苏准备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搅弄了这京城的变化。然而,梅长苏并不是最大的操盘手,梁帝才是名副其实的操盘手,预言家。

此话怎讲?朝局的改变,主要是梁帝几个儿子之间的夺嫡之争。看看剧中这位梁帝给他儿子的名字,就明白了。

原来影视剧里的名字,都暗藏玄机(一)

太子被废,变成了献王

太子其实是梁帝几个儿子里脑子最笨的,文不行,武也不行,资质很差,又贪婪。

尽管越贵妃宠冠六宫,可是太子真的是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这一点,梁帝早就知道,所以才会在太子加封几年后,竟然有了一个七珠亲王。

七珠亲王对太子的威胁甚大,所以太子与誉王一直互相争斗。

其实太子落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资质平庸,还不肯努力。所以,即便没有梅长苏的手笔,太子也会出局。

出局以后的太子就是献王。太子就是未来的王,而太子被废,便成了献王,可不是把王位献出来了吗?

原来影视剧里的名字,都暗藏玄机(一)

誉王九安山兵变失败

誉王是七珠亲王,与太子明争暗斗。

誉王想要做皇帝,所以他求贤若渴,对待有才之人,比如梅长苏。那可真的算得上是三顾茅庐了。

为了可以当皇帝,誉王可是费尽心思。在朝中笼络大臣,后宫有皇后撑腰,江湖上有秦般弱。当然了,其实夏江也是同誉王一伙的。

只是对于誉王来说,军事力量可谓是薄弱。他没有军方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当皇上打了蒙挚以后,誉王在秦般弱的提醒之下,赶紧进宫去为蒙大统领喊冤的原因。

因为誉王太想得到一股强大的军事作为支撑了,然而这誉王心太急,这样反而害了自己。

蒙挚是皇上的人,皇上身边的人,誉王也想动。这个绝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后来,誉王被逼至绝境,想背水一战,谋划了在九安山谋反。九安山谋反失败之后,誉王也就下台了。

当誉王被关在那牢笼里大吼的时候,吼出了他一生的委屈,悲哀和被人利用以后的悔恨。

誉王很有欲望,所以欲亡!本来就快亡了,梅长苏不过是助力而已。

原来影视剧里的名字,都暗藏玄机(一)

这天下,最终是靖王的

景琰虽然不受梁帝待见,但景琰有个好母亲这是其一,其二是景琰虽然远离朝堂十年之久,但是他身边的臣子,几乎都是纯臣。

这些纯臣是景琰因为志向相同才建立起来的关系,没有利益。这些纯臣都是梅长苏梅长苏推荐的。

九安山一战,十分凶险。可正如同梅长苏说的那样,此战虽然凶险,但此战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动景琰的地位了。

所以,当战斗结束,纪王爷站在走廊说,这天下,竟然是他的了!

靖王谐音晋王,景琰可不是吗?一步一步的从双珠亲王到太子,一步步的晋升,到太子之位。

太子之位,也就是接近王了!最终他也成为了真正的王!

原来影视剧里的名字,都暗藏玄机(一)

另外,靖王的母亲静妃娘娘,也是“晋”,从静嫔到静妃再到贵妃,一路向前进。

纪王爷,看似傻乎乎的样子,实则通透。他的名字也是“记王”,梁帝当时对其他兄弟也不是这般善良,只是既往看得通透,沉迷于之歌舞,才让梁帝放心,不猜忌。

既往已经过去,那纪王爷应该时刻记住谁是王,记住这荣华富贵是谁给的。

太子也好,誉王或者靖王,静妃和纪王等,这些人的 名字可都是梁帝的杰作。

所以说,梁帝才是最大的操盘手,预言家。他早就给他的几个儿子规划好了一生。

其实,这是编剧和导演厉害,良心剧,才会在名字里也暗藏着这么多的意思。

此剧真的百看不厌,刷了好几遍,越看越有意思。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