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只有200來萬,會計財務知識淺,造成帳面利潤有30多萬,該怎麼辦?

用戶105849370862


非請自來。

年產值只有200來萬,會計財務知識淺,造成賬面利潤有30多萬,該怎麼辦?問題是您想怎麼辦?現在30萬的利潤是多了還是少了?要解決的是會計知識問題,還是會計利潤問題,好歹說清楚嘛。

會計財務知識淺,並不代表有會計核算就有問題。不過,按題目理解,可能賬務處理存在問題,具體是會計政策還是會計差錯呢?我都很好奇,您是怎麼覺得30萬的利潤是有問題的?

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不好判斷。如果是賬務處理有問題,獻上兩個字“調整”。“哪裡不對調哪裡,老闆再不怕我做錯賬啦”。如果還是覺得賬面30萬很扎眼,可以按規定進行差錯更正嘛。

利潤30萬,並不是就按30來交所得稅的。還需要進行彙算清繳呢。到時您就可以把您認為不合理的進行調整過來嘛。

最後談談賬務知識的問題,吸取此次教訓,自己要學習更多的財稅知識,以後遇到不明白的業務,多請教別人。

最重要是可以關注我啊!


龍門賬


作為一名企業工作多年的財務人員,來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年產值200萬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應該說年銷售收入200萬,這裡說的帳面利潤30萬應該就是稅前利潤30萬,按會計報表的說法是利潤總額。

對於會計財務知識淺,這個說法做為財務人員來講是不認同的,最差的會計也知道做收入和支出,最多是對新政策的不瞭解,而沒有按新政策規定進行帳務處理。

如果真是因為會計財務知識淺造成的問題,那還好辦了,可以做會計差錯更正,在彙算清繳時調整過來就好了。

其次,造成這一結果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是本身帳務沒有問題,稅前利潤就是這麼多,

二是老闆平時為了節約錢,買材料不開票,加工費不開票,公司平時支出的日常費用都為了便宜一點不開票,工資也為了省個稅而分銀行工資和現金工資發放。這些暫時看來好像是省了一點點稅,但是帳務處理時就少了很多的支出。應納稅所得小於50萬,就算是按18年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來算,企業所得稅稅率=50%*20%=10%。平時省下的稅款最多不超過5%,有時連1%都不到,這不能怪會計不專業不會做帳。

三是真是會計原因帳務處理錯誤,那上面也講了,這是最好的結果,在彙算清繳時進行調整就好了,多繳的稅款也可以申請退稅。

最後要說的是,30來萬的稅前利潤最多也就繳納三萬來塊錢的所得稅,吃一塹,長一智,作為財務人員還是勸老闆,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老闆,聽聽財務人員的建議,免得真的吃了虧,到年底來責怪會計也晚了。

2019年

金稅三期和新會計法規的實施,對企業的會計要求的更加嚴格,會計工資不高卻要承擔更高的風險,誰來關心他(她)們。

關注:冷墨默,個人企業財稅顧問。


冷墨默


截止到本月的15號,電子稅務局的納稅申報就截止了,同時意味著整個2018年度就要結束了,在年終結賬的時候,突然發現,呀,我的利潤怎麼這麼大?

利潤大難道不是好事嗎?老闆們不一直追求的就是利潤的最大化嗎,怎麼到了交稅的時候,覺得利潤大了就不是好事呢?稅收籌劃,應該開始與企業經營活動之前,到了年終的時候,就已經沒有籌劃的時間了。

但是,現在的利潤30萬,並不是最終的30萬,還有可能增加,當然也有可能減少,因為所得稅的彙算清繳,才是跟你算總賬的時候。趁著現在有時間,回頭看看自己的賬簿,是不是有折舊忘了提,應該取得成本發票是否取得,新購進的固定資產是否可以享受稅務上的折舊優惠政策。員工工資是否有不在工資表之列發放的,社保繳費憑證是否已經做了費用等等。

都是馬後炮了,但是能找補就找補找補吧。

當然,最壞的情境,也能享受到小微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可以減半按照20%的稅率徵收,實際的所得稅稅率就是10%。

能把事情往前想的,是管理會計,來了單據就做賬的,是財務會計。財務會計很快就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每個財務人應該向管理會計看齊。


簡淨軒語


因為題主的描述不是特別清楚,可能有些用詞也不一定準確,那我只能根據自 己的推測來解答一波了。

題主給出的信息:營業收入(題主所說的“年產值”)200來萬,利潤總額(題 主所說的“賬面利潤”)30多萬。且注意題主的用詞:年產值只有200多萬,會計財務知識淺,造成賬面利潤有30多萬。

從題主給出的信息,我大概推測題主這麼問的原因有兩種情況:

1、題主根據自己對公司的瞭解或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或對比以前年度的財務狀 況來看,在營業收入只有200多萬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有30多萬的利潤的;

2、公司領導或老闆告訴題主營業收入200萬的情況下,利潤有30多萬的數據絕 對不正確,或者直接告訴題主營業收入只有200萬,不能有30多萬的利潤要去交稅,以前的會計做的時候從來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等等各種說法,總之就是公司不想交稅。

那現在就分情況討論。

第1種情況,出現這種情況,那就要去考慮是否存在賬務處理出錯了,一般會有以下幾種出錯的可能性,從這幾方面去查證即可:

1、多計收入:客戶預付款直接確認成了收入;收入憑證的金額輸錯;把下一年度的收入錯計到當年度等等;

2、少計成本:供應商的貨款只計入了應付賬款,未計入成本科目;成本憑證的金額輸錯;應計入當年的成本計到了下一年度等等;

3、少計費用:漏計提了12月的工資、社保及公積金;漏計提了固定資產折舊;未分攤當年的房租水電等費用;有未入賬的報銷單據等等;

4、最後排除一個可能比較傻的問題,如果你們公司的報表是手工製作或者用公 式製作的,那可以考慮下是不是計算出錯或者公式未設置或者公式設置的不正確。

第2種情況的話,如果只是公司不想交稅,嚴格來說,這是不允許的,當然,這種情況下,也考慮考慮是否有上面說的的3種情況,這個就不多說了。

要是大家有更好的辦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或者分享下 自己公司的經歷。

歡迎大家關注我,每天分享一點財稅小知識,助你財稅路上更精彩!


靈動財經人


15%的利潤率,大概是上市公司裡的房地產行業差不多,沒有高端白酒像貴州茅臺那樣高,但比很多製造業公司要高。

如果是上市公司,一般都希望利潤率要高一點。業績好看,股價也能好看。

不過樓主這樣問,肯定是擔心利潤太高了,要交企業所得稅,所以想籌劃籌劃。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考慮。

1、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1月9號剛出臺了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0萬的企業,實際稅率調整為5%。按照最新政策,30多萬的利潤,大概是1萬多的所得稅,也不算特別高。即便是2018年不能享受優惠政策,在2019年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2、補做有正規票據的業務,抵減利潤

已經到了1月12號,再開票肯定行不通了,但可以再找找2018年的合法票。比較好用的是個人類的票,比如飛機票,這個只要行程單就可以報銷;出租車的票,可能量不大,但也有杯水車薪;燃氣費發票或者話費發票,這個一般是電子票,可以再打出來(不考慮個稅的問題哈,那是2019年的事)。如果有以前員工開的餐飲發票沒給報的,也可以拿來再報掉。至於最後錢歸錢,老闆可以看著調整嘛。

總之就是儘可能地找到正式的發票,通過報銷的方式進到費用裡,就可以正常稅前扣除。預提的費用,或者白條類的業務,可以讓利潤便小,但稅前是不能扣除的,所以沒用。

3、補做稅法允許的一些無票成本,抵減利潤

樓上已經有很多朋友說到固定資產的折舊,這是非常有用的思路,我就不多說。

除了折舊外,還可以利用的是存貨成本(可能不是所有行業都適用),通過存貨計價方式上的一些處理,可以讓當期成本發生變化,這個對成本會計來說,還是有可能做到的。另外就是應收賬款壞賬和資產報廢,在符合條件,並進行備案的情況下,這部分損失是可以作為稅前抵扣的。所以,可以讓財務上巴拉巴拉賬面的資產,是不是有質量已經比較差,可以處理的資產。還有就是做所得稅和增值稅的平衡,如果有內賬上的虧損業務,可以補做無票收入,計提增值稅,但利潤就降低了。(這是假設企業有沒有入賬的無票業務,沒有請忽略)

這種方式,其實是考慮到2019年有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將成本提前確認,延後納稅時間。否則,從企業長期經營的角度,總利潤其實是不對的。

以上,都首先是基於合法原則考慮,切記不要去買假髮票,這是大忌。希望對你有用。


康愉子


請已退休的親戚作你公司顧問,每個5000,把公司利潤基本做光,工資單,合同等備齊以免發生查賬沒材料支撐,已退休退休人員不用買社保。只能說這麼多了。對了,一定要和每個親戚說清楚,發生意外時口供要對得上!


MRHOpaco


根據財稅2018[54]號文規定,2018年1月起,新購進固定資產500萬元以內,可以一次性計提折舊,在所得稅前扣除,這個政策執行到2020年12月份。你可以利用這個政策調帳就可以了。

另外,2019年小微企業增值稅起徵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財務事先籌劃好,營業額200萬元的話,預計交不了多少稅。


東華金融郭士友


其實,長久以來一直有一個誤區,那就是“算”賬!認為賬是會計“算”出來的,其實也沒錯,但是如果認為利潤多了,交了稅了,就是會計的毛病那就錯了。企業應該真實的反映自己的利潤水平才能走的更長遠,而不是讓會計把賬“算”明白。


水娟3573


根據財稅2018[54]號文規定,2018年1月起,新購進固定資產500萬元以內,可以一次性計提折舊,在所得稅前扣除,這個政策執行到2020年12月份。你可以利用這個政策調帳就可以了。

另外,2019年小微企業增值稅起徵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財務事先籌劃好,營業額200萬元的話,預計交不了多少稅。


二月梅竹


會計賬目上發年終獎,稅率控制在3%以內,實際發不發,發多少,自己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