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爛土豆”引發的災難:4114名饑荒孤女的悲劇

1845年,在英國統治之下的愛爾蘭,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愛爾蘭人與英國當局矛盾不斷,爭取民族解放的運動一次接著一次,讓英國當局大為頭疼。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一場大災難悄然而至。

“腐爛土豆”引發的災難:4114名饑荒孤女的悲劇

1845年的愛爾蘭,絕大多數人依靠土豆為生。這種產量高,而且方便管理的農作物,深得愛爾蘭人的喜愛,這就是他們的主要糧食。

但是到了這一年的收穫季節,農民們忽然發現:埋在地下的土豆居然都腐爛了!不是一個兩個的腐爛,也不是一塊地兩塊地的腐爛,而是大片大片的土豆地,全部都是腐爛的土豆。

這是一種被稱為晚疫病菌的災害,土豆會因為它腐爛在地裡,顆粒無收。

愛爾蘭農民驚慌失措,沒有了土豆,就沒有了糧食儲備,只能餓死啊!數百萬愛爾蘭人即將面臨饑荒,更恐怖的是,病害開始向整個愛爾蘭蔓延。此時的愛爾蘭,人口已經達到了800萬以上,大多數人都生活的很貧窮。最底層的窮人,往往都是租種一小塊土地,靠著土豆艱難的活著。

這一年的冬天,他們將面臨飢餓。

到了第二年夏天,土豆依然沒有收成,至少有300萬愛爾蘭人瀕臨死亡,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希望堅持到收穫健康土豆的時刻。幸運的是,1847年的夏天,健康的土豆終於出現了,危機似乎解除了。雖然收成很少,大部分人依然沒有擺脫飢餓的威脅,但總算是有了希望。

1848年,滿心希望能有好收成的愛爾蘭人絕望了,地裡全都是腐爛的土豆,他們徹底完蛋了。在之後的兩年時間,病害一直都肆虐在愛爾蘭的土地上,似乎想要徹底餓死所有窮人。


此時的英國人在幹什麼呢?

英國當局看到了這場大災難,不過他們不想管。英國人認為愛爾蘭人太懶散,而且道德敗壞,這次饑荒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所以,愛爾蘭需要通過自救,來解決這場大危機。英國人採取的救災措施,僅僅是謹慎小心的在市場上出售食物——當然,大多數人是無力購買的。

“腐爛土豆”引發的災難:4114名饑荒孤女的悲劇

另外就是提供一些就業崗位,讓災民可以通過工作換取一部分食物,當然,崗位是稀少的,至少有140萬人得不到任何程度的幫助。

愛爾蘭人在餓死,大批大批的餓死。

1847年和1848年,無數的愛爾蘭窮人只能在自己破舊的小屋裡活活餓死,政府的濟貧院條件簡陋,形同虛設。到1848年餓死的人已經達到了100萬人以上,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在濟貧院裡餓死的。

本來救助窮人的濟貧院,成了地獄一般的地方。沒有足夠的食物,到處都是擁擠的平民,傷寒霍亂等疾病流行,在這裡,生不如死。

但是,愛爾蘭人又有什麼辦法?英國人又見死不救。


當然,英國人也並非完全見死不救,因為他們盯上了年輕的愛爾蘭女孩。

“腐爛土豆”引發的災難:4114名饑荒孤女的悲劇

當時的英國殖民地大臣格雷伯爵想到了一個很牛的計劃:把濟貧院裡即將餓死的愛爾蘭年輕女孩,送到澳大利亞去吧!這樣的話,女孩們在新的土地上能過上新生活,多美好!

澳大利亞是什麼地方?英國的罪犯流放地。從1788年開始,英國人就源源不斷的把囚犯送到這裡,讓他們在極其嚴酷的自然環境中想辦法活下來。

所以,作為罪犯流放地的澳大利亞,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非常缺少年輕女性。也就是說,英國人的目的很明顯,讓這些年輕的愛爾蘭女孩到澳大利亞,去繁衍人口,管理家務。

和餓死相比,聽上去似乎是一條活路。

於是,濟貧院裡的女孩們開始被認真的挑選。能去澳大利亞的,都是雙親去世,或者被被遺棄流浪街頭的,年輕、單身、健康、聽話,而且對天花免疫的女孩。她們,在澳大利亞的記載中,被稱為“饑荒孤女”。

饑荒孤女的乘坐輪船漂洋過海,來到了陌生的澳大利亞。不過,她們並沒有得到想象當中的熱心歡迎,反而是澳大利亞人的強烈恐懼和敵意。

“腐爛土豆”引發的災難:4114名饑荒孤女的悲劇

饑荒孤女的臨時安置所

當時的澳大利亞,已經不僅僅都是罪犯,還有很多的自由移民。他們大多數人對愛爾蘭人充滿了鄙視,覺得他們都是懶散貧窮的人。而且,對於這些饑荒孤女,澳大利亞的媒體和中上層人士紛紛表示譴責。他們覺得這些愛爾蘭女孩不僅不道德,而且沒經過什麼訓練,根本當不了合格的女僕,澳大利亞這是花費公共資源養活愛爾蘭貧民,不划算。

有這麼一段當時報紙上的評論,最能代表澳大利亞中上層人士的想法:“我們的資金並沒有花在體面、合格、有教養的女孩身上,卻被浪費在一群無知的生物身上,這簡直是赤裸裸的搶劫!她們對家務的知識只有如何分辨土豆皮和土豆仁。她們迄今為止的主要職業的確包括了一些運用智力的場景呢,比如偶爾跑過沼澤去追回一頭逃跑的豬。我們的錢理當花在帶著紅潤面頰的英格蘭女孩身上,或花在美好的蘇格蘭女孩身上,而不是浪費在這些粗糙的、無用的生物身上。她們有著矮胖的、生長不良的身材,腰粗、腳踝笨拙,對維多利亞州未來殖民者的體質有著很壞的影響。”

英國當局完全想不到,這個看似兩全其美的計劃,竟然在澳大利亞遭到這麼大的反對。於是,兩年之後,也就是1850年8月,不再有新的愛爾蘭女孩被運過來。也正是這短短的兩年時間,共有4114名“饑荒孤女”來到了澳大利亞。


她們的命運很簡單,和一個大自己十歲左右的男人結婚,然後努力生孩子。

對,你沒有看錯,確實是努力生孩子。正常來說,她們一生要生育10個左右的孩子。她們的丈夫基本上都是底層人士,比如農場工人、伐木工、鞋匠、漁民等等。大多數饑荒孤女的生活,就是養育孩子,做家務。一家人擠在小小的房間裡,努力活下去。當然,相比在愛爾蘭的濟貧院裡被餓死,這種處境似乎好一些。

當然也有一些悲慘的例子,比如有些女孩遭遇了暴力傾向的僱主,或者是嫁給了酗酒殘暴的丈夫,就會經常遭到折磨。很多這樣的女孩,年紀輕輕就被折磨致死。

不過,也有極少數女孩,嫁給了中產階級,或者通過和丈夫一起努力,過上了比較好的生活。比如有一名叫做埃倫·帕克斯的女孩,就和丈夫一起在悉尼經營餐廳,兩人共育有9個孩子。等到埃倫·帕克斯去世的時候,她給還活著的6個孩子分了一大筆的遺產。

另一個名叫瑪格麗特·布萊爾的女孩,嫁給了一名鞋匠,兩人通過奮鬥,積攢了很多錢。瑪格麗特的丈夫1908年去世,留下了一棟價值9450英鎊的房產,是一筆很大的財富了。

不過,像她們這樣幸運的饑荒孤女,是非常少的。

大多數的女孩,只能悲慘的度過一生,不知道算是幸運呢,還是不幸呢?

“腐爛土豆”引發的災難:4114名饑荒孤女的悲劇

愛爾蘭大饑荒紀念雕像

這場土豆引發的大災難,一直到1850年才結束。愛爾蘭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英國當局的無動於衷,激起了愛爾蘭人的怒火。最終,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在1921年底成立了“自由邦”,1949年,愛爾蘭宣佈成立共和國,退出了英聯邦。

不過,北愛爾蘭依然在英國的控制之下,這裡的暴力衝突問題也一直沒有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