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一百零八將,暗藏另一種結局?清朝這本奇書,道破其中玄機!

談起版本問題,《水滸傳》可能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複雜的作品之一,從文字上區分,水滸可分為繁本、簡本兩大系統。從總回數來劃分,又可分70回本、100回本、104(103)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0回本、124回本和不分回的三十卷本等。在這些複雜的版本中,目前最主要的版本當數三種,即以金聖嘆批評本為代表的70回本、以容與堂本為代表的100回本和以袁無涯刊《忠義水滸全傳》為代表的120回本,後世衍生的很多水滸續書大都是在上述三種版本的基礎上加以延續的,其中尤以70回本續書最多。而在眾多的70回本續書中,有一書顯得尤為“另類”,那就是自問世以來褒貶不一,爭議不斷的《蕩寇志》。

水滸一百零八將,暗藏另一種結局?清朝這本奇書,道破其中玄機!

一、《蕩寇志》的作者和創作意圖。

《蕩寇志》,又名《結水滸傳》,作者俞萬春(1794-1849),字仲華,號忽來道人,浙江山陰人,出生於一個封建官吏家庭,一生並沒有正式做官,但在青壯年時代,曾經追隨其父在廣東親身經歷了鎮壓猺民造反等事件,他有感於清朝後期農民起義日益增多,封建統治危機加深,並認為有一部分原因是《水滸傳》誘導、教壞了這些造反者,於是耗費22年心血,接著70回本水滸續作了《蕩寇志》一書,通過描述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漢被盡數剿除的情節,想以此弱化水滸在社會上的影響,但書草稿剛剛完成,還沒來得及修飾出版,俞萬春就去世了,後來由其子俞龍光在俞萬春友人的幫助下,《蕩寇志》一書才得以出版。《蕩寇志》一書雖然在思想上“很煞風景”,直到今天還被很多喜歡水滸的讀者所厭惡,但是該書得以流傳至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文筆較好。作者對一些人物、情景的塑造和描寫都很成功,有的甚至可以和原書媲美,而且由於作者青年時代曾接觸過西方的文明、技術,親身參與過鎮壓農民起義,有切身體會,因此寫戰鬥、陣法等都比較真切,書中出現的奔雷車、沉螺舟等器械都能看出後世坦克、潛水艇的影子,因此該書稱得上是近代中國科幻小說的先驅者。

水滸一百零八將,暗藏另一種結局?清朝這本奇書,道破其中玄機!

二、《蕩寇志》的版本。

《蕩寇志》因為赤裸裸地批判起義者,宣揚效忠維護封建統治,因此被很多革命者所痛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平天國時期,忠王李秀成攻破蘇州後,下令將《蕩寇志》毀版,可見當時太平軍對此書的厭惡。但清代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統治,大肆宣揚這本書,在清代時《蕩寇志》即再版多次,筆者現知見的清代《蕩寇志》版本如下:

(一)咸豐元年(1851)木活字本。據《販書偶記●卷十二●小說家類●演義之屬》:“結水滸全傳十五卷,山陰俞萬春撰,咸豐元年刊木活字本,又名蕩寇志。起第七十一回,止第八十五回。”傅惜華舊藏有此版本。

(二)咸豐三年(1853)廣東袖珍板刻本。據錢湘《續刻序》記載:【咸豐三年,五嶺以南,崔苻四起,以繹帕蒙首,號曰紅兵,蜂屯蟻聚,跨邑連郡。......當道諸公急以袖珍板刻播是書於鄉邑間,以資功懲。】

(三)咸豐三年(1853)南京初刻本(又名本衙藏版本),被太平軍毀板的即此本。


水滸一百零八將,暗藏另一種結局?清朝這本奇書,道破其中玄機!



(四)咸豐七年(1857)重刻本。此本現知見四種,分別為大文堂藏板本、南部藏板本、文聚堂藏板本、南武藏板本。


水滸一百零八將,暗藏另一種結局?清朝這本奇書,道破其中玄機!


(五)同治七年(1868)書業堂藏板本

(六)同治八年(1869)書業堂藏板本

(七)同治十年(1871)玉屏山館刻本


水滸一百零八將,暗藏另一種結局?清朝這本奇書,道破其中玄機!



(八)同治十年(1871)俞萬春胞弟俞濩覆本

(九)同治十年(1871)邵州學庫山房刊本

(十)光緒丙申(1896)上海慎記書莊石印本

(十一)光緒丙申(1896)上海煥文書局鉛印本

(十二)光緒丙午(1906)上海書局石印本

(十三)光緒戊申(1908)上海書局石印本

如上所見,《蕩寇志》一書雖然版本不少,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各版本的正文文字大同小異,並不像《水滸傳》繁本、簡本那樣差異顯著,因此讀者大都能看到此書的大體情節。

三、都頭品蕩寇。

《蕩寇志》一書雖然站在維護封建統治,反對梁山英雄的立場上,但由於作者受所處時代的影響和封建傳統思維的侷限,我們不應過於苛求,應該對《蕩寇志》保持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對其中的糟粕加以批判,同時對其寫作精彩和有積極意義之處也應予以肯定。基於此,後續筆者將每期解讀一回《蕩寇志》原文,將與《蕩寇志》有關的創作情況、批語情況、閱讀感悟以及與《水滸傳》續書相關的一些故事與大家分享交流,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故事,並在此基礎上重新認識這部水滸續書,相信大家都會有新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