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的餈粑好吃,如何做?

壯鄉大智


說到餈粑,我還是比較喜歡我老家廣西的餈粑,可能這是我自己的鄉愁吧,這些年出門在外,也吃過一些地方的餈粑,總是覺得沒有我要的味道,哪怕它再好吃。

我很喜歡吃一種叫“粘米餈”的餈粑,是用粘米做的,裡面包上餡料放鍋裡或蒸籠裡蒸熟,餈粑白色大概十釐米長,這是我吃過的餈粑裡面最喜歡的。

下面我就分享兩種我非常喜歡的餈粑給大家。

【粘米餈】


做粘米餈最好用二造米,二造米做出來的餈粑色澤光亮韌性強也不易蒸爛,一造米做出來的粘米餈不但粗糙顏色也暗淡,一蒸就爛,所以在我們那裡的人會買上好的谷種,種一兩分田的水稻專用來做粘米餈。

  • 首先我們把粘米用清水洗兩遍,然後泡開,接著把粘米磨成漿,打成粘米粉也可以,然後把粘米漿放鍋裡小火一邊煮一邊不停的攪拌,直到米漿凝結,然後跟粘米粉一起和,把米漿裡的空氣全和出來,直到和成粘米團,


  • 和成這樣的米團就放純正的花生油一起和,米團會變得非常的光亮有色澤。


  • 下一步我們就準備餡料,餡料有很多種,我就說一下我們家最常用的餡料,
用料:蓮藕、蘿蔔、蔥、胡椒粉、雞精、蒜、

把蓮藕跟蘿蔔刨絲,蔥、蒜切成小段,然後放鍋裡炒熟,

  • 接著就可以把粘米團捏出一個個合適大小的小圓團,然後再把小圓粘米團捏成一張薄薄的米團餅再把餡料包進去,再把口捏回就可以了,最後一步是放鍋裡蒸,蒸熟即可。


【大肚粑】

名字很奇怪是不是?沒辦法我們從小就是這樣叫,我只知道它這一個名字,雖說它名字不太好聽,但它的味道可是一流的,冬天吃這個再適合不過了。

大肚粑的製作過程跟粘米餈一樣,只不過大肚粑用的是糯米,也加入了四季青的葉子,其實也可以不加,不加的話大肚粑就是白色的,我們老家所有人做大肚粑都會加入四季青,我也問過村裡的老人為什麼要加四季青進去做大肚粑呢?得到的回答都是說:糯米熱氣,吃多了不好消化,四季青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這是我非常喜歡吃的兩種餈粑,還有將近十多種之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希望大家喜歡,

食物入胃,美食入心,來@之味cate,聊生活,聊美食


之味食刻


說到餈粑不能不說到老媽做艾餈粑了。

製作食材有:優質糯米粉3斤、艾菜2斤、片糖2片、花生米5兩、黑芝麻2左右等食材。

製作方法:首先選上鮮嫩的艾菜洗乾淨拿來焯水,焯水放涼後拿來揉搓(老的要拿出來)搓至變爛在用刀切碎。

切碎的艾菜放至盆中倒上糯米粉一起揉搓,邊揉邊加冷水搓到均勻可以捏成團為止。

餡料製作方法:花生米、黑芝麻拿來炒香(注意兩樣東西分開炒,也不能放油炒)

花生米放涼後拿刀拍碎,片糖切碎即可:花生碎、片糖碎、黑芝麻一起放碗裡攪拌,攪拌均勻即可

上面的食材一起準備好後,掐下如像孩子拳頭那麼大的麵糰搓圓捏出一個小坑放上餡料在搓圓即可。

一切準備就緒放至蒸籠蒸上二十五分鐘蒸熟即可。

蒸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放涼到第二天拿少許油煎著吃,煎至兩面金黃最佳




小鐘尋味記


要說湖南餈粑還是懷化龍潭鎮與黃茅園鎮合田村的餈粑最好吃。

首先準備食材:

糯米 X 500g

紅糖 X 2塊

黃豆粉 X 適量

食材簡單,做法簡單,是這個糯米餈粑的最大特色,當然了,簡單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可口的美食佳餚說的也是它!

雖然食材簡單,但是比較費時間,當然了,這並不會影響個人時間!食材準備好之後,把準備好的糯米倒入到一個較大的容器裡面,然後加入清水,稍微清洗一下糯米表面的灰塵,再倒入沒過糯米2裡面的清水,把糯米浸泡2小時。然後可以出去逛街1個半小時,回來遛狗半小時時間就差不多了!

糯米泡了2個小時之後,把泡好的糯米撈起,稍微瀝乾水分,準備一個蒸籠,墊上一層紗布,把浸泡好的糯米裝入墊有紗布的蒸籠上,稍微鋪平,然後起蒸鍋加水煮沸,蒸鍋上汽之後,把裝有糯米的蒸籠放到鍋中,大火蒸30分鐘,把泡好的糯米蒸成晶瑩剔透的糯米飯!

糯米飯蒸好之後,把糯米飯倒入一個較大的容器裡面,然後用擀麵杖豎起不斷的戳打,把糯米飯的顆粒完全打散,讓每一粒糯米飯都分解開來,然後又融合在一起,成為餈粑的狀態,這需要花上一點時間和耐心,母庸置疑的是,糯米飯戳得越細膩,口感自然就更好!

等到糯米飯戳成糯米餈粑之後,準備個方形的飯盒或者保鮮盒,然後把糯米餈粑倒入到飯盒裡面,平鋪均勻,再蓋上飯盒的蓋子,然後放到冰箱冷藏兩個小時,冷藏的作用,可以使糯米餈粑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最後吃起來的口感會更加的Q彈爽口,當然了,如果你趕時間冷藏這一步是可以省略的!

餈粑冷藏後,能夠很好的定型,這時可以把餈粑倒扣出來,然後放在菜板上切成小長條,糯米餈粑切成小長條後,起鍋加油燒熱,油量可以稍微多一些,油溫燒至7成熱左右,如果你不懂怎麼看油溫的話,可以在油溫燒得差不多的時候,用個木筷子測試下油溫,把筷子尖放到油鍋裡,如果能夠快速的起小泡泡就證明油溫差不多可以了。轉成中火,就可以用筷子夾上切好的糯米餈粑,一條一條的放入到油鍋中炸制,一條一條的放,可以防止糯米餈粑粘粘在一起。等到糯米餈粑炸至表面金黃即可撈起,撈起後把油溫再次燒熱至8成熱,把糯米餈粑倒回鍋中復炸一次,復炸的速度一定要快,炸15秒就可以了,這樣可以使我們的糯米餈粑變得更加的外酥裡嫩,更加的好吃!

糯米餈粑炸好之後,用漏勺撈起瀝乾油分,然後起個小鍋,加入少量的清水,把準備好的2塊紅糖也放入鍋中,小火把紅糖煮化,紅糖煮化後,再煮一會,直至紅糖水變成濃稠的紅糖漿即可!

紅糖漿煮好之後,用小湯勺舀起,然後淋在糯米


A劉雲濤


說到餈粑也是我們家鄉的美食,好多人都沒見過,更別說吃了,餈粑這道美食一般山區比較常見,為什麼呢?因為山區農民地裡產土豆,大多數地都不平種別的也不好好長莊稼,所以多數人都種土豆,產量也高,再者唯有山裡的土豆做餈粑最好,山裡氣候涼土豆生長時間長水分少、澱粉多、做的餈粑粘性好,筋道,過去人窮細糧少,洋芋餈粑就是山裡人的家常便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餈粑就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西餐了。

在秦嶺中東部山區不少地方,人們喜歡將洋芋製作成餈粑,其製作的過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一是:必須有含澱粉多的土豆。

二是:門口附近必須有一大塊平整的大石板。

三是:必須有木製的榔頭,這三樣東西缺一不可。

食用的方法大同小異,而唯有藍田灞源人在選料、剮皮、蒸燜、佽泥、捶打、調和水的燒製上更講究,因而從感官、口味上更勝一籌。洋芋餈粑,這筋軟香滑,狀若玉脂,用料普通的食物散發著誘惑,寄予著灞源人的戀鄉情結,吸引著他鄉的朋友。

選用澱粉含量高的洋芋剮皮、洗淨, 在鐵鍋內燜、蒸約一個鐘頭。

將蒸熟的洋芋晾涼,佽,是打餈粑的關鍵,佽的好壞影響到餈粑的感官、口感。打砸是極其費力的,需幾個人輪換千錘百打,一個鐘頭後 這重錘下的美味終於 成型了,澆上調和汁、油潑辣子,散發著誘惑的美味就可入口了。








農家勺勺客


餈粑是糯米做的美食,我家特別喜歡吃。我們這裡一般認為做的好的是孝感餈粑,它外觀溫潤瓷白,口感比其它地方的更細、更糯、更香,做法呢也有很多種,炸、煮、煎、、、、都好吃,不過我家最喜歡吃的一種就是紅糖煎餈粑和雞蛋餈粑,做起來方法也簡單:

一、紅糖餈粑的做法:

1、鍋裡放2-3勺油,油溫2、3成熱放入餈粑,用小火慢煎(千萬不能大火,大火會表面炸糊了,但餈粑裡面還沒炸泡軟),煎至外表焦黃,整個餈粑煎至鬆軟。

2、將適量紅糖撒到餈粑兩面,繼續小火兩面煎,煎至紅糖融化、全部沾附在餈粑上,這時就可以出鍋裝盤了。美味的餈粑就可以開吃吧。

二、雞蛋餈粑的做法:

1、將餈粑切成3*5釐米見寬的方塊,外表裹上雞蛋液,放入油溫在3成熱的沒鍋裡慢炸,炸到外表金黃,餈粑鼓氣,就炸好了。出鍋裝盤。

2、在餈粑上面撒上白糖、或者另外用碟子裝上白砂糖沾著吃都可以,口感都很酥香、香甜。


老太樂廚


湖南餈粑不錯,其實很多南方地區都有做餈粑的習俗,大致的做法是香煎餈粑、砂糖炸餈粑、烤餈粑等,因餈粑本身比較糯,吃起來口感不錯

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餈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裡用石錘或者蘆竹(因地方差異,有的也用竹來代替)搗成泥狀製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餈粑。

餈粑是湖南一帶的一種民間小吃,其主要的生產原料是糯米。


小丁日記


我做的好吃,裡面包了紅糖豆粉!




我就是我23987716365


以前小時候一到快過年了,就開始打餈粑了,一打餈粑,隔壁鄰居,附近的人。一大幫子人,幫忙做,熱鬧非凡啊。小孩們就吃個不停,有包辣椒醬的,豆粉的,白糖的,也有不包的,好懷念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日子


鑫輝猛獁工藝o阿武


餈粑好吃卻不是隨便能在家就能做的,最原始的做法最好吃,卻最不容易。糯米蒸熟之後用古老的工具大力地把它打成餈粑的樣子,用剪刀剪成小塊在白糖和芝麻花生米碎的盆裡滾一圈,趁熱吃,超級好吃,說著說著都想吃了。


半夏說美食


餈粑各地有各地的做法,特別是雲貴川這些地方的餈粑各有特色,就我們四川餈粑主要吃法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把米泡好,用 甑子蒸熟後,用來做餈粑,最好吃的有紅糖餈粑,那也是我最喜歡吃的一種小吃了,二是和臘肉和餈粑一起炒起吃,那也是我們過年的一道必吃之菜,三是用黃豆麵沾上剛打出來的餈粑那也是太好吃的小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