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三十到初三都有什麼風俗講究嗎?

真話客


只知我們這裡的。大年三十,上午祭祖,就是到墳上去燒紙錢,放鞭炮,這也是接先人回家過年;中午前後貼對聯;下午婦女垛菜包水餃,準備吃三天的,其中年夜吃的要包一部分硬幣,以前是小分錢,現在大都是一角五角的了,一般是成雙數,從前是8或10或12個水餃裡放錢,也有放棗或糖的。吃著錢表示來年有錢花,吃著棗表示過得好,吃著糖則表示生活甜蜜。現在為了人人有個好兆頭,一般包錢個數較多。

下午男性要準備供家堂,以前是用紅紙寫上逝者的名字,現在都有現成的家堂成品,到集市上“請”回家在空白處填名就行。家堂是掛在正屋北牆上,下面案子上鋪粉紅紙,擺上供品,還有燭臺、香樓子。

供好家堂,點上三路香,再到大門處接財神,就是按財神方位燃兩路香,這時一般是天似黑未黑時,放鞭炮,表示已供家堂、請財神。這時餃子也差不包好了,就有人做菜,準備喝團圓酒。以前喝酒是單項目,時間拖得較長,現在是一邊喝酒一邊看央視春晚,年輕人則是趕快結束酒局,專門看節目。年夜飯一般在半夜時分吃,我們叫“發馬子”,煮餃子,放鞭炮。

初一早飯後結夥到本家長輩那裡拜年,要磕頭請安祝福。轉一大圈要一整個上午,如果拜不完,有時下午還要繼續。

初二一般是在家歇息,初三早上要送年,吃餃子、放鞭炮,然點三路香,待燃盡後“請”下家堂,也就是收起來,表示將先人送走。從此可以走親訪友,出嫁的閨女及女婿外甥回孃家,其他人去姑家、舅家、姥孃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