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不滿足

是不是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我為Ta付出那麼多,Ta卻....”,“這傢伙還不如之前那個誰誰誰....”而你也在結束上一段感情時,甚至對當前的伴侶也有如此的怨言?

你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我們大多數時候總是得不到滿足,總在尋尋覓覓,分分合合,即使我們孤獨的靈魂渴望找到一處永久的港灣?

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是存在相互依賴的關係的,我們只會與那些能提供足夠利益的伴侶維持親密關係,而且雙方都必須滿足自己的利益,否則親密關係不可能持續下去。

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不滿足

說出來你也許不信,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經濟學家,我們在做人際交往的時候,心裡都會有一張損益表,很自然的就會開始計算收支平衡的狀況。

而無論是親密的伴侶還是日常的人際交流,都是我們在努力獲取獎賞的過程,我們也同時在為獲得獎賞而付出代價,而尋求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獎賞是我們始終追求的目標。

人際交往中的獎賞指的是,我們與他人接觸時所獲得的令人高興的經驗和物品。“獎賞”泛指人際交往中任何值得擁有和受人歡迎的事物,這能給接受者帶來愉悅感和成就感。

而代價呢?與獎賞完全對立,它是具有懲罰性的、令人不悅的經驗,交往中所有令人沮喪或苦惱的後果都是代價。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負擔:對於情感關係的穩定性,未來的情況的不確定,都會給我們帶來深深地壓力。

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不滿足

我們會有兩個標準,決定了我們的幸福感:

第一個標準是我們的期望值究竟有多高;

所以,我們時常會用前任與現任對比,常常把自己的付出掛在嘴邊,去衡量我們的幸福指數,即使你所獲得的東西也許已經相當足夠,但你一樣不會滿足。

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不滿足

第二個標準是假如沒有現在的伴侶,我們認為自己會過得怎樣。

當然,滿意度並不是唯一的標準,也並不能成為了我們決定是否將當前的親密關係持續下去的主要因素。在這裡,我們還會有另外一個標準,就是替代成本的比較。

如果結束當前的伴侶關係、投入新的替代關係的整個過程有希望獲得更好的結果,個體就會放棄原來的親密關係;反之,我們則安於現狀,僅僅發發牢騷,但是我們依然享受這段關係帶來的舒適。

為什麼我們總是得不到不滿足

以上這簡單的兩點決定了我們感情生活是否幸福的最基礎的部分,當我們覺得現任給我們帶來的情感生活,物質生活都相當足夠,卻和我們心理所期待的那份“安逸”依舊存在差距時,我們的幸福感就會降低,我們就可能考慮尋找其他伴侶,“替代”當前的關係;但如果我們發現找尋其他情感夥伴會帶來很大的代價,比如離婚會分割財產,子女的分配問題等等,我們就會放棄分開的打算。

滿足感這種東西引人而已,也隨時會發生變化,如果你現在覺得當前的日子過的並不滿意,可以先試試調整自己的心態,把你的小目標從“一個億”這個數字上往下降一降,多站在伴侶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體諒對方的付出,適時的交流都會對我們提升幸福指數有所幫助。

如果實在堅持不下去,再做其他打算也不遲,當然,我們希望你仔細考慮將要付出的代價。

祝你們好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