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中央軍在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中打沒了,清政府為何沒瓦解?

董佳羽


在太平天國之前,清朝的軍隊的主要分為八旗兵和綠營兵,簡言之,八旗是國防軍,主要負責邊疆的征戰和平亂,而綠營兵主要是負責各省的地方治安、剿匪等。

比如,在征戰漠西蒙古噶爾丹、對俄國的雅克薩之戰及其平定吳三桂叛亂中,主要的作戰兵力為八旗兵。

當然,隨著國內日漸太平,承平已久,八旗的戰鬥力遠不如開國之初,因而在平定吳三桂時,已經開始大量使用綠營兵。



為此,康熙還曾自嘲說,歷來平定漢人之地,本就該用漢人之兵,難道沒有八旗,你們就不能平亂了嗎?

以此而論,康熙的說法其實是有些狡辯的。道理很簡單,像吳三桂這種大規模叛亂,本就應該有八旗來剿平,各省綠營兵實際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事實上,作為國防軍的八旗,每年耗費國庫兩三千萬銀子,而其戰鬥力日漸衰落,已經起不到應有作用,其弊病在鴉片戰爭、尤其是平定太平軍的戰亂中展露無遺。



當然,無論是在鴉片戰爭還是平定太平軍,八旗和綠營兵都參與了,而且都遭遇敗績,不過為沒有到完全提問中說的“打沒了”的地步。

客觀的說,當時,南京、杭州的八旗駐防基本是全軍覆沒了,但其他地方的一些八旗兵戰鬥力尚可,如一直長期堅守並鉗制太平軍發展的江南江北大營,其中就多為八旗兵;

還有,剿殺太平北伐軍的,也是僧格林沁的八旗兵。

當然,經過這兩次戰亂後,八旗和綠營飽受打擊,而且也證明了不能適應當時的時代。於是之後又有了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湘淮軍。



太平軍被剿滅後,湘淮軍等及一些綠營被改為練軍、防軍,八旗也做了一定的編練,以適應近代火器的發展。

但是,這些半改良的軍隊在之後的甲午戰爭中再次一敗塗地,由此又有了清末新政的“大練新軍”,而這才是中國近代陸軍的開始。

近代著名人物袁世凱,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說八旗和綠營的衰敗就導致清廷瓦解,這個還差得遠了。


坑爹史冊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糾正提問者的是,清朝的中央軍從未在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中被打沒過。

鴉片戰爭時期,無論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清軍動員得最多的還是兩廣和京津的部隊,其中陸軍動員人數基本在五萬以內,雖然兩次都戰敗,但均以潰敗為主,傷亡並不大,損失最慘重的應該是水師,但這對於大清維護其統治影響並不大,遍佈全國的綠營和駐紮各地省城的八旗,使清政府的統治依然牢固。

而太平天國運動的席捲,從某種程度上確實動搖了大清的統治基礎,這種動搖並不是因為將清軍主力打沒了,而是出於兩個方面,一是自太平天國開始,民間的反抗力量開始崛起,革命黨的雛形出現,大清表面的安定自此被打破。

二是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經讓滿清引以為傲的八旗兵節節敗退,戰鬥力的低下跌出滿清統治者的想象,因此為維護統治,鎮壓太平軍,滿清放開了百年的禁忌,也就是允許地方漢人辦團練,漢人開始重新組織武裝力量,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曾國藩的湘軍和左宗棠的淮軍,這些地方團勇成為鎮壓太平軍的主力。

而大清所謂的中央軍也就是八旗和大內衛兵不僅沒有在戰爭中打沒,也錯失了提升戰鬥力的機會,唯一不變的是其養尊處優的地位。

自以湘軍,淮軍為代表的團練開始,中國軍隊的近代化之路基本與八旗無緣,從袁世凱的小站練兵到各省的新軍,滿清的嫡系中央軍早已成為時代的棄兒,而這才是滿清最後崩潰的原因!


歷史有風


首先,一個國家的常備軍,包括了中央直轄部門、地方駐軍,此外,民間自發組織的團練也是武裝力量。

清王朝由滿蒙同盟起家,通過拉攏蒙古貴族,朝廷捏在手裡的王牌便是八旗軍和蒙古軍。在古代熱兵器不太發達的年代,騎兵軍團可謂最強戰力,這也是明末清初清軍蕩平北方的重要法寶。但漢奸的勢力也不容小視,清軍入關以前,便通過俘虜、招降,也將漢軍編入八旗,並在日後征服江南的時候發揮巨大作用。

清大一統以後,滿蒙軍隊主要駐紮在京城,一方面是對漢族軍隊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則是預防若有朝一日像元朝那樣被顛覆,還可以從容撤回關外。因此北京內城全由八旗子弟駐守,便是例證。

還有少數八旗軍分散駐紮在各重要關口,比如鴉片戰爭時期,英軍進攻浙江鎮海,便遭遇了開戰以來最強阻擊,因為城內的八旗軍已在此駐紮百年,妻兒老小全在城裡,當然得拼命。

但是,中央軍畢竟人少,無法有效地統治四萬萬人口的大帝國,充其量只有二十萬的八旗軍杯水車薪,加上入關以後生活驕奢,軍隊迅速頹廢失去戰鬥力,更多時候朝廷只將其當作絕對信任的戰略威懾,例如乾隆大閱兵。

當然也只是威懾而已,早在打擊李定國勢力、削三藩時,八旗軍便因作戰不利而飽受詬病。在面對沙俄、準葛爾以及大小和卓的威脅時,內部有天地會、白蓮教等此起彼伏的叛亂,朝廷迫切需要另一支常備軍緩解作戰壓力。此時,漢族軍隊的綠營便登場了。

全國綠營兵額總數時有增減,最初由明朝降兵組成,具有一定的軍事經驗,在清中期以前戰鬥力較為可觀。在咸豐以前大約六十萬左右,較之八旗兵多三四倍。綠營的中高級長官一般由八旗子弟擔任,以鎮壓叛亂、保境安民為主責,甚至工程建設、緝拿盜賊、屯田戍邊也成主業,是警察和地方部隊的結合,類似中央政府的爪牙,代替政府監視地方。

綠營仿照明朝衛所,世襲、待遇差、訓練不足,在川楚教亂後,綠營軍竟連民間暴亂都無法應對,戰鬥力衰弱可見一斑。後期經裁撤,一部分精銳重新整編,成為北洋新軍重登歷史舞臺,另一部分則徹底轉為警察,專職保安事務。

在日漸腐朽的官僚體制下,政府無力撲殺由亂民、流民、教民組成的叛亂,無奈放手發動群眾,讓鄉紳、宗族組織團練,也即鄉勇團練,這些民間武裝層次不齊,較有代表性的是湘軍、淮軍,類似私人武裝,其往往以同鄉、親友為聯繫,只聽命於個人,是拿著武器的農民,戰鬥力不可高估。比如鎮壓太平天國的湘軍,便採用城寨戰略,龜縮、鐵桶圍困,把敵人拖至疲弊再行攻擊,但遭遇戰、運動戰極差,這也是後期淮軍在朝鮮被日軍追著屁股跑的原因。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在八里橋重創僧格林沁部隊,蒙古軍隊損失慘重,後被捻軍擊殺,中央軍徹底告別歷史舞臺。

隨後,在太平天國戰爭中,綠營軍毫無戰鬥力,湘軍獨佔功勞,太平天國運動徹底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根基,清王朝搖搖欲墜。

依靠團練苟延饞喘的滿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中一敗塗地,喪師辱國,最終辛亥革命爆發,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






破天之局


清朝的中央軍八旗,主要在北方。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主要是湘淮地主武裝,八旗並沒有全力參戰,因而損失並不大。鴉片戰爭的通州之戰,八旗被打敗,且損失慘重。但其英勇,使西方列強,也心驚,故不敢如吞印度一樣,鯨吞中國。清未,八旗還是有相當力量的,只是清廷選擇和平退位,八旗沒有參加保朝廷的戰爭而已。


安平144796971


在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中,清軍的八期和綠營基本瓦解了,

清政府為何沒瓦解,原因:

1、湘軍、淮軍、楚軍等崛起了。雖然清軍的八期和綠營基本瓦解了,但是湘軍、淮軍、楚軍等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的率領下崛起了。

2、訓練了新軍。清軍陸續開始訓練了新軍。


兵夏333


我個人認為:清政府重用漢臣曾國藩、左宗棠、丁葆楨、李鴻章等人,使清朝延命了!


滄海一聲笑970918CID


主要是因為列強的支持,它是列強的最佳代理人


user7464234794112


那是有了曾國藩等一眾忠君愛國大沉


馮富強18739672835


清朝的中央是誰?八旗子弟?打太平天國的誰?


西湖邊的耕田人


早久垮掉了,南方老早就不被清廷控制了,所以才只能依靠袁世凱,才拿袁世凱沒辦法,最後連殺都不敢殺了。

政令不出京就是最好的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