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哲學(七)——性驅力二

上一篇文章說到性的在世存在性,這樣就把性從生理現象和心理感受兩個層面進行了整合。整合之後性的在世存在要在兩個方面起作用:一是作為慾望的性,這就是我們本篇文章需要討論的問題;二是作為驅力的性,這一點將在下一篇文章中進行討論。

本篇文章中性本身變成了一種慾望,但它又和我們的其他慾望有所不同,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對性的慾望性和其他慾望進行區分。然後,我們會討論到性作為單獨的慾望是無法實現的,所以才有了性和慾望的結合——對性慾含義的擴展。最後,在與性結合之後我們的慾望系統才會建立,它將被併入人性體系。

一、作為慾望的性概述

當我們第一次試吃某食品,我們甚至還不知道它的吃法,這時候我們一定會看一下這個產品的說明書,因為說明書上一般都會給出一個最佳吃法。比如我們從說明書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本品冷藏之後食用,口味最佳。在我們事先完全不知道這個東西怎麼吃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有兩種選擇:一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一是看說明書或者是網上搜一個建議性的吃法。如果我們選擇前者,我們往往會因為實驗失敗而未能品嚐到這個食物甚至會直接將其倒掉。如果我們遵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我們可能如願品嚐到這個食物,但可能因為操作的技藝不夠成熟因此味道還不能完全合我們的心意。如果是選擇後者的話,我們會以這第一次經驗為起點不停的嘗試和改進,最終實現我們的喜好和烹飪的技法之間的統一。我們首先對以上問題先做一個簡化,即忽略我們拿到這個食物之前的所有環節和因果聯繫。這一簡化使得之後的整個過程就變成了人類和性之間的一個寫照。

1.感觀層面上的性。人類起源於虛無,我們總是想探知我們是如何產生的,但總是未能如願。因此除了性別,人類自身和周圍的環境就成為我們的性所產生的土壤,此時的性還僅僅是我們自身對外界的應激反應。就像我們剛剛拿到一個從未品嚐過的食物一樣,我們對食物吃法的認識只能基於我們現在所能接觸到的途徑和自身對它的理解,這個食物所具有的性都還停留在我們的感觀層面上。

性的層面轉換。當我們實現原初之我的狀態之時,我們的性也完成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此時人性開始形成。隨著人類繼續發展,人性取得了事實上的統治地位,人性將性納入到自己的體系之內。在思考慾望的不斷作用下,性從我們自身的應激反應一步步取得了自為的意義。至此,性由人類的應激反應變為了由人性驅動的慾望。當人類拿到了人性這個產品時該如何認識呢?人性是對其產生之前所有性的一次整合,也是對之前性在我們印象中的覆蓋。比如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榴蓮的時候,我們可能把它想象成任何一個實體,但當我們見到它的那一刻,我們之前所想象的實體就在一點點的消失,直到我們吃過榴蓮之後,那些想象出來的實體將不復存在。那麼之後你對榴蓮的印象就由好奇變為了一種基於實踐之後形成的“想要或者不想要”的慾望。再比如,當我們學會數字四則運算之後,運算就成為我們的一項技能,它會在我們需要它的時候隨時跳出來。但你現在還能想起來你不會數字四則運算之前的感覺和想法嗎,自然是不會了。

2.性與慾望的委託代理關係。雖然性成為了慾望,可行畢竟和我們的其他慾望有所不同,性和慾望之間很像我們經常說起的委託代理關係。我之前說到的人性體系中是將慾望看成是由人性產生的,而性只是人性的一個具象。人性的實現是需要在每一個具體的慾望實現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委託代理關係就形象的闡明瞭性和慾望之間的關聯。

作為慾望的性本身就很有想法,可它又無法親力親為的去實現,於是性不得不在驅動其他慾望實現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想法加雜進去以便實現自我。但這樣的做法會存在這麼兩個問題:一是慾望最終的實現未必就是性本身的實現。就比如說方便麵煮熟了吃味道更佳,但我們餓的不行的時候還要去煮方便麵,雖然方便麵已經實現了味道最佳,可我們最飢餓時需要吃飯的那個要求其實並沒有被滿足;二是性的實現往往因為現實而受到抑制。再拿上面的例子反過來說,當我們餓的飢不擇食的時候(原本飢不擇食就是性的一種表達),我們的形象很容易被別人認為成不堪之類的東西。因此,為了形象或者其他什麼東西,我們的性大部分時候是被抑制的。我們現如今的一些規範的東西或者說是體面的東西雖是為了遮掩人性的醜陋,但在某些時候也將性和欲割裂開來。這就是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總是要伴隨著一些奇奇怪怪的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

3.性作為慾望獨立發揮作用可以實現嗎?人類的群體性就可以否定這一假設,我們每一個人從生到死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完全離開其他人而獨立實現。正是因為性無法獨立於其他慾望而實現,所以才會有我們現在的人生百態,也才會出現剪不斷理還亂的現象。

二、性和欲的結合——性慾的擴展

說到性慾很多人都會色變,可能因為感覺很尷尬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可我們這裡說的性慾是指性和欲的結合所形成的具有委託代理關係的利益共同體。大家所熟悉的性慾僅僅是這一利益共同體當中的一小部分,在這樣一個擴展的意義下需要說三點:

1.性的不被滿足造成了慾望的無限膨脹。人類從產生文明開始就一直在想方設法修飾人性,為了讓我們的行為舉止、語言、儀表看起來更加賞心悅目,我們產生了道德、規範、規則等等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在修飾人性的同時,也真正意義上限制了人類性的實現。但到這裡還不算完,性畢竟也是一種慾望,它的存在就是要被實現的,因此性就從委託代理關係的角度下功夫,於是就出現了我們所謂的慾望的膨脹。

悲觀哲學談理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理想,也都曾為理想努力奮鬥過。但我們的理想距離現實總是那樣遙遠,我們所得到的東西甚至都不夠在通向理想的路途上鋪就一塊磚。這到底是為什麼?理想就是我們的性,這個性是在我們人生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因此也談不上現實不現實,它就是我們作為一個人的真實寫照。理想的實現需要各種各樣的條件,那些條件連接著各種慾望。而現實是強者為弱者、上面下面畫下的條條框框,你可以在每一個格里活動,結果是實現慾望,但格里不一定可以實現性。當你想跳出格,在格子外或格子邊界上活動,你連慾望都實現不了還哪裡可能實現性?你的理想得不到實現,往往會有人和你說現實還是不現實。可理想不是什麼現實不現實的問題,是與那個格里合適不合適的問題,我們很多實現理想的人們其實就是性和那個格子是相符的。他們的成功讓好多還在實現理想的人們躍躍欲試,但是你需要想清楚你的理想是否也符合那個格子。如果你的理想也符合那個格子,你的理想很可能會實現,但你實現的理想是你的理想還是格子的理想呢?

其實很多人看待理想不能實現總是認為自己還不夠努力,因此就拼命的努力,買車、買房、掙錢等等。當這一切都實現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這些都是慾望,而你的理想實現與否還有待觀察;甚至有人會因為慾望的實現而認為自己理想的實現,在這其中理想都已經變質他們都還沒有察覺;更甚至有人因為慾望的實現而放棄了所謂的理想。這三種情況都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單純意義上慾望的膨脹。

2.讓人色變的性慾之由來。人類在起源之時就具有了兩性,因此兩性是處於我們的人性之外的一種性,並且它也構成了人類繁衍的動力。再加上繁衍的遺傳作用,隨後兩性進而成為人性的影響因素。以上這些合起來就為男女之性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文明時代的進程伴隨著人們對兩性的思考也伴隨著人們對兩性的束縛,宗教的教義、社會的準則等都對兩性做出了說明和界定,於是兩性裡的性和欲被割裂,性成為了繁衍後代的形式。這一割裂完全改變了人們對兩性的認識,兩性中的性和某一種、或某幾種欲原本構成了固定的委託代理關係,但隨著性和欲的割裂,再加上人們慾望的膨脹,因此人們隨意為性配置了不同的慾望。起初這些還僅僅是婚姻、家庭、後代等等,再隨後就出現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亂象。亂象氾濫的時代裡,人們才開始談性慾色變。

3.慾望的定位。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會推導出這樣一個結論,合理的慾望、具有存在意義的慾望是使性得到完全實現時的慾望。這就為其他慾望的實現設置了一個導向,那就是性的實現。只有性得到了實現,才能夠發揮應有的控制力,進而慾望才不會膨脹。

從人們飲食的角度來說,吃飽絕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吃到吃不進去的程度,而是吃到七八成。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健康的飲食,絕對沒錯,但這其中之意還不僅僅是這些。在性和欲的委託代理問題中,有一個現實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性和欲往往是不匹配的,它們不可能同時被滿足。而為了實現性,慾望是需要作出讓步的,這就是慾望的真實地位。只有這樣,人才能達到健康的狀態。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生病,科學會將之解釋為飲食、環境、習慣之類的原因,但其實就是在實現慾望的時候忽略了性的實現。性是人們一生中最大的一個慾望,它的實現也是對人性最好的修飾。

三、慾望系統的建立與併入人性體系

慾望的存在從不是單一的,它實現之後所產生的影響也絕不只是人們所看到的這些。當我們滿足於現狀、滿足於所擁有的一切時,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了這些所得我們所失去的東西以及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東西?這一切合起來構成了慾望的系統,而真正給我們帶來實惠的是這個系統,絕不只是眼前的一得一失。

1.慾望的系統。人性產生了性和慾望,性和慾望結合構成了具有委託代理關係的利益共同體,這就是慾望的系統。既然是系統,那就一定有主體、有附屬,性就是整個系統的主體,其他慾望都是這個主體的附屬。系統的動力來自於生命的延展以及人性本身,因此一個活人是無法將這個系統停下來或者是修改的。

當然了,這個系統也有出故障的時候,出故障的原因就是性和慾望的衝突。這一衝突將影響到系統中的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又都涉及一個小的性與慾望的委託代理關係。就這樣,慾望體系形成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性。如此說來,我們幾乎每一個人的慾望系統都是混亂的,因為慾望的膨脹,性的不能實現,導致這個系統長期亞健康狀態。這樣的亞健康狀態會出現很多問題,使我們感覺到很焦灼。更嚴重的事情還在後面,因為我們需要和別人接觸,那就必然涉及兩個或者多個慾望系統之間的干擾。這樣的干擾後果不會很嚴重,因此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和平下的暗流湧動。兩個人之間的慾望系統很像圍棋中的白子和黑子,生命就是那個棋盤,所以兩個人之間永遠是角逐的狀態,和棋成為了生命中慾望系統博弈的最優解也是唯一解。

2.併入人性體系。如果將人性體系比作一臺機器,那麼慾望系統就是這臺機器的最核心部件。這之中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慾望系統的自我優化和完善,它實現了性和慾望的平衡;二是慾望系統和人性本身的匹配問題。它們二者之間的匹配解決的是人性的合理存在問題。在人性逃逸出原初之我以後,人性的合理存在問題就產生了,人性的統治地位更讓人們對合理存在的問題越發關注。其實人們早就意識到人性的合理存在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實現的,因此人們才開始了約束人性的工作。

其實性和慾望的平衡本身就可以實現約束人性的效果,可正是因為性和慾望之間長期不能實現平衡,因此人性也一直沒有被有效的約束過。那麼該如何實現慾望系統和人性體系的協調呢?一是需要各就各位。是誰的問題就需要由誰來處理,不可代替;二是明確一個方向,實現性和慾望自身的平衡,遠比所謂的標準重要的多;三是性和慾望的平衡是修飾人性最有效的力量。前文說到,性是可以自為的。因此在實現性和慾望的平衡過程中,性的自為就處於很重要的地位,它會成為一種力量推動性和慾望平衡的實現、推動慾望系統和人性體系的協調,這就是性的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