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陝西大佛寺石窟和龍門石窟,哪個更值得一看?

用戶6223167918


當然是龍門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與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現在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洛陽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
歷史上,洛陽曾是東漢、北魏和武周等朝代的都城,東漢時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是漢文化的中心區域。北魏皇帝普遍崇尚佛教,而武則天對佛教更加篤信。為了表示對佛祖的虔誠,這些朝代在洛陽大興土木,龍門石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
拓跋宏
北魏拓跋宏將都城從平城(今大同)遷都洛陽,就是為了擺脫偏居北方的形勢,深入推行漢化政策。龍門石窟開鑿的第一個高潮就在北魏。
【網圖】
【手拍】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3)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先後經歷400多年的營造,才形成如此龐大的規模。
龍門石窟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十多萬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北魏遷都洛陽後開窟造像的第一斧就在古陽洞。

【古陽洞】

古陽洞是北魏時期的另一個代表洞窟,洞內很多佛龕造像都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
古陽洞是天然洞窟,在這裡開窟造像可以節省巨大的人工。古陽洞是拓跋宏紀念祖母,由漢族血統的太皇太后馮氏而開鑿的。北魏許多著名的漢化政策都出自馮太后。
古陽洞的主佛釋迦牟尼和旁邊造像是北魏皇室出資修建,南北兩壁從上到下依次排列36座造像龕。
古陽洞主佛釋迦牟尼
古陽洞上層造像時間最早,因此它們與大同雲岡石窟的風格一脈相承。越往下人物開鑿越晚,人物開始變得清瘦靈秀起來。
秀骨清像的形成是不同文化在龍門交匯的結果,它在龍門出現後,很快引導中國佛造像的潮流。北魏成為當時中國石窟藝術的翹楚。
另外,中國書法史上代表了魏碑體的“龍門二十品”(龍門3600多品造像題記中最受推崇的),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僅有一品在位於老龍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窯)。“龍門二十品”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
這些造像記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富欀災而開龕造像。他們的名字多在史書上有所記載。龍門二十品體現了公元五世紀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意境。

【龍門二十品】

  • 《新城縣功曹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
該題記為二十品中的第一品,稱開佛龕的目的是為了表示對北魏的忠誠擁護。
  • 《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撅造像記》
穆陵亮是北魏大將軍,長樂王很受皇帝寵信。
  • 楊大眼造像記——全名《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
《楊大眼造像記》,全稱為《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刻於北魏景明正始之際(500年-508年),為二十品中的第十七品。楷書,刻在洛陽龍門古陽洞。與《始平公造像》《孫秋生造像》《魏靈藏造像》並稱“龍門四品”。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將其列峻健、豐偉之宗。
《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原石舊照局部
楊大眼,北魏名將,南朝人形容他的眼大得像車輪子,《魏書》上說他“少有膽氣,跳走如飛”。宣武帝初年他奉命南伐,連拔五城,追奔至漢水,斬南朝輔國將軍王花,首虜2000餘。當他凱旋而歸,經伊闕時發願開龕,時當在正始三年夏秋之際。造像龕位於古陽洞北壁第二層大龕東起第三龕,右鄰魏靈藏造像龕。龕大且內容豐富,雕刻富麗華美,是古陽洞中的精品。
《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原石舊照局部
造像龕高253釐米,寬142釐米。尖拱形,龕楣中心刻廡殿頂殿堂,正脊中心為金翅鳥,殿內釋迦佛端坐。佛殿下二龍盤繞,二龍外側二仙人分騎象、虎而行。
龕內釋迦結跏趺坐,禪定印,兩側菩薩侍立。三尊雕像皆飾火焰紋背光。
邑主仇池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夫靈光弗曜,大千懷永夜之悲,*踨不遘,葉生含靡道之懺,是以如來應群緣以顯跡,爰暨**,*像遂著,降及后王,茲功厥作。輔國將軍、直閣將軍、梁州大中正、安成縣開國子、仇池楊大眼,誕承龍曜之資,遠踵應符之胤,稟英奇於弱年,挺超群於始冠,其行也,垂仁聲於未聞,揮光也,摧百萬於一掌,震英勇則九宇鹹駭,存侍納則朝野必附,清王衢於三紛,掃雲鯨於天路,南穢既澄,震旅歸闕,軍次之行,路經石窟,覽先皇之明踨,睹盛聖之麗跡,矚目徹霄,泫然流感,遂為孝文皇帝造像一區,凡乃眾形,罔不備列,刊石記功,示之云爾,武。
  • 《邑主高樹和維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記》
《高樹造像記》是龍門二十品中的第八品,龕裡佛身還在,頭卻沒有了。
高樹龕佛頭在1920年左右被盜後,從法國流入比利時,最後流入美國。80多年後的2003年秋天,高樹龕佛頭重新回到中國。
龍門石窟的大部分佛像都沒有頭,它們大部分都在20世紀初被盜往國外。

【賓陽中洞】

賓陽洞是魏窟的代表,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賓陽洞有北、中、南三個洞窟,中洞內有11尊大佛像。
賓陽中洞的地面也雕刻了地毯式圖案。
中間的主尊佛身著寬大的包衣薄帶裝,神采飛揚,面容親切。
南北兩邊的立佛風姿飄逸,眉目疏朗。整個賓陽中洞顯示北魏造像此時已經進入成熟期。
孝文帝去世後,他的兒子宣武帝為紀念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花費24年時間在龍門開鑿了賓陽中洞,用了80萬2300多個工。賓陽中洞洞口兩側的石壁上,原來雕有兩組大型浮雕,這就是《皇帝禮佛圖》和《皇后禮佛圖》。
《皇后禮佛圖》局部
《皇帝禮佛圖》
孝文帝真容
被盜疤痕
遺憾的是現在賓陽中洞洞口兩側只留下了兩個觸目驚心的大疤痕。《皇帝禮佛圖》現陳列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皇后禮佛圖》現陳列在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

【蓮花洞】

蓮花洞是標誌北魏石刻藝術高峰的另一個石窟。蓮花洞的名稱來自洞頂直徑三米的高浮雕蓮花。
蓮花的周圍是手捧供果、體態輕盈的飛天。
【皇甫公窟】
龍門石窟皇甫公窟建於北魏,窯門入口刻有孝昌三年(527)年皇甫公石窟寺造像碑。皇甫公窟因北魏胡太后母舅皇甫度(北魏大貪官)開鑿而得名,浮雕上最顯眼的就是皇甫度本人。
窟內主佛雕刻有六根手指,符合當時皇帝的生理特徵。

【藥方洞】

藥方洞是最早的原始藥典傳承,洞內雕像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二獅子,為北齊時所造。
在窟門兩側刻滿了140方民間治病的偏方,有治療食道癌的,也有治療精神病的,範圍涉及外科、內科、神經科、小兒科和五官科。
龍門藥方碑大約出現在北魏和唐朝之間,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藥方。身逢亂世窮苦人來此拓一副藥方回去,也許就會救人於危難之中。
這些藥方中,屬於灸法的23方、藥物治療的117方,記錄了中國古代醫藥的成就。藥方洞是世界上唯一發現用石窟保存藥房的痕跡,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重要方法。
唐朝的首都長安位於黃土高原邊緣,周邊沒有適合開窟造像的地方。同時洛陽佛教氛圍濃厚,始建於公元67年的白馬寺在唐朝最鼎盛時寺廟之大,據說晚上僧人關門要騎馬才跑得過來。佛教的興盛,唐朝皇室的重視,使龍門石窟第二次走向輝煌。
唐朝開鑿石窟早期利用了北魏廢棄的一些石窟,如賓陽南洞。

【賓陽南洞】

賓陽南洞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次子李泰為母親文德皇后(即長孫皇后)開鑿的,主尊為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髮髻是品字形渦紋,這是龍門唐代佛像的重要特徵。賓陽南洞的風格上繼北魏的剛勁雄偉,下開唐代的生動活潑。

【伊闕佛龕之碑】

伊闕佛龕之碑的書法取自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之手。
碑上說李泰開賓陽南洞是為了給剛剛去世的文德皇后祈福,但是據史料記載,文德皇后並不信佛。李世民卻參加過賓陽南洞的開光儀式。李泰開窟造像的真正目的是想博得父親李世民的好感。
當時李泰和太子各豎黨羽,太子病重不治,李泰開賓陽南洞是增加政治砝碼,立一個純孝的口碑。看上去主次有序的神像世界,映照的卻是世俗皇權世界充滿變數的一面。
在太子之爭的較量中,李泰沒有取勝反而被貶出京城。他的弟弟李治做了太子和皇帝,為唐高宗。

【賓陽北洞】

【惠簡洞】

龍門石窟的北魏造像佔30%,唐代佔60%,其他時代的造像佔10%。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石窟大多開鑿於李治和武則天時代。惠簡洞就是惠簡法師為李治和武則天開鑿的。
公元672年,法海寺僧惠簡,在龍門西山開鑿了一座功德窟。窟中的主尊為彌勒佛,卻一反常規為女性造型。武則天深知作為女性想登基皇帝的不容易,她必須先把自己變為神。於是在她的授意下,在龍門石窟營造以彌勒佛為主佛的佛龕。
一個又一個有著女性面龐的佛像被鑿刻出來,向廣大佛教徒暗示:彌勒菩薩已修業期滿降生人間,即將接替釋迦牟尼,而成為主宰當今世界的佛。

【雙窟】

雙窟中的釋迦牟尼和彌勒佛一南一北,平起平坐。時年女主成佛是武則天稱帝的輿論準備,雙窟象徵著武則天和李治在權力上的平分秋色,而惠簡洞更是預言彌勒成佛的實現。
武則天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有毗盧遮那大佛、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等11座佛像。
正中佛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造型豐滿,衣紋流暢,毗盧遮那即光明普照,傳說毗盧遮那大佛的臉是根據武則天的面容雕刻的。
盧舍那大佛的尊容據說是依據武則天的形象雕鑿的,但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盧舍那代表光明普照和絕高智慧。
盧舍那大佛設計在西山石窟群的中心位置上,佛光和袈裟構成很多同心圓,同心圓的中心就是佛的雙眼。盧舍那大佛是唐代人心中最完美的佛的形象,為龍門石窟的標誌。
大弟子迦葉
小弟子阿難
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
護法天王,腳下是夜叉
金剛力士
平視護法天王和金剛力士會發現他們比例不協調,上大下小。但是從底端仰視的時候,就沒有這種感覺了,因為唐代石匠已經在經驗中摸清了上大下小的規律。
造像底端的的碑刻表示武則天捐贈了兩萬貫脂粉錢。

【萬佛洞】

在李治和武則天時代,佛石窟造像藝術已經成熟。萬佛洞位於賓陽洞的南邊,洞中南北壁上刻滿了小佛像,有的僅有一寸或幾釐米高,是唐代石窟藝術另一個高峰之作。
萬佛洞得名於洞內15000多座小佛像。
這尊85釐米高的觀世音菩薩體態豐腴,身軀扭動成S形,唐代流行的圓刀雕刻法,十分擅長衣褶的處理。這尊菩薩被譽為東望的維納斯。

【看經寺】

看經寺留下了唐代最精美的一組等身羅漢像,共29尊。
羅漢是佛的得道弟子,成為羅漢必須是出家的和尚。看經寺的羅漢是龍門石窟最完整的一組群像雕刻。
看經寺的羅漢非常生動,彷彿呼之欲出。

【摩崖三佛龕】

摩崖三佛龕是未完成的工程,原因是武則天突然去世,政權迴歸唐朝,就不宜再造象徵女皇的彌勒神話了。
摩崖三石窟是龍門石窟的休止符,一曲終了,戛然而止。
彌勒佛還是處於雕鑿中期,尚未拋光。

【香山寺】

香山寺位於龍門東山,與龍門石窟隔伊河相望,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516),於唐天授元年(690)重修,並正式命名為香山寺。
武則天常常親駕遊幸遊幸,並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
喜愛香山寺的還有唐代詩人白居易,唐大和六年(832),他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到了晚年,白居易更是常駐於此,自稱“香山居士”。
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稱頌“龍門凡十四,第一數香山”。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我們都知道四川有樂山大佛,洛陽龍門石窟也有大佛,可是離四川和河南不遠的的陝西好像沒有大佛,沒聽說過有什麼比較著名的大佛啊,還有我們平時聽說有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陝西也好像沒有石窟,其實不管是大佛還是石窟陝西都是有的,只是你們不知道罷了,距離西安兩小時就也有一個石窟群——大佛寺石窟群,裡有一尊十分震撼的大佛,比龍門石窟著名的盧舍那大佛還要高將近3米。咸陽大佛寺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均為世界文化遺產,但在知名度和龍門石窟有天壤之別。下面來做一番對比。

大佛寺石窟群: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第一座石窟寺

大佛寺石窟群。現在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時,它已經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佛寺石窟位於陝西彬縣城西的312國道旁,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第一座石窟寺。這裡原本名叫應福寺,是當時還不是皇帝的秦王李世民,為紀念陣亡的將士所建的,距今1300多年曆史。大佛寺石窟規模很龐大,它是中國現存初盛唐時期規模最大、最為精美的石窟群,被譽為古絲綢之路第一大佛。

大佛寺因山起剎,雕石成像,共130多個石窟,錯落有致地分佈於約400米長的立體崖面上。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餘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該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圓形,徑約34米,高31米。窟內有一佛二菩薩石胎泥塑像3尊。阿彌陀佛(俗稱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寬13米、手高4.5米、指長2米,寶石藍髻護頂,秀眉慈目,跌坐於蓮臺之上。比龍門石窟大家熟悉的盧舍那大佛,還要高將近3米。大佛頭像後有2道圓形雕刻花邊、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佈著19個飛天,構成富麗祥和的背光。

主窟兩側還有千佛洞、羅漢洞等。此外,大佛寺還保存了自唐宋以來歷代遊人留下的題刻177幅,碑碣6通。

這座鮮為人知的石窟,來過才會發覺它的的美麗,四面群山環繞,環境優美,是靜修身心,參禪悟道的最佳場所。也可以感受到絲綢之路在文化傳播方面重要的影響。而且來彬縣,你不但可以大飽眼福,也可以品嚐彬州美食,老豳州御面、彬州柿子、大晉棗、彬縣紅富士蘋果等。只是這裡鮮為人知,很多人去那並沒有細細品味這裡的意境,所以有時間可以來這哦!

1.大佛寺交通:

大佛寺在彬縣城西北10千米的312國道邊上。從西安、咸陽、乾陵乘去長武、平涼的車可以經過,或者乘車到彬縣再搭車過去,不過也得等長武方向的車,班次比較少,耐不住性子可以坐蹦蹦車。

2.自駕線路:

西安—咸陽—禮泉—乾縣—永壽—彬縣—長武—涇川—平涼—隆德—會寧—蘭州。

整條線路駕駛難度不高,多數時候都是奔行在路況良好的312國道上,很多路段更是被新建的高速公路替代,不僅車速能提高不少,行駛也更加安全。一路途經陝、甘、寧三省(區),由西安出發,經咸陽、永壽、長武至甘肅涇川,然後過平涼翻越六盤山,經會寧至蘭州,最後翻烏鞘嶺過武威、張掖到達嘉峪關。旅程中,有機會看到富饒肥沃的關中平原、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黃沙漫漫的戈壁荒灘、雄偉壯觀的祁連雪山等截然不同的風景。

龍門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洛陽8大景之首

風景秀麗的龍門山色一直以來都被列為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景區位於洛陽市城南13公里,這裡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龍門石窟與山西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當年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麼不在這裡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後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龍門了。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於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

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70餘座。龍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餘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釐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裡失去了雲崗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徵,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樸。

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1.最佳旅遊時間:

龍門石窟,一年四季均可旅遊,尤以春秋冬季為最佳,每年的四月份因為有洛陽牡丹花會的原因,所以說是最適合遊覽的季節,冬天遊覽也別有一番風味。

2.自駕遊經典線路:

線路一:鄭州—洛陽—龍門石窟,走連霍高速——二廣高速——龍門站下即到。或者走鄭少洛高速到龍門站下即到。

線路二:西安—洛陽—龍門石窟;從西安走連霍高速到洛陽西下來,走王城大道穿過市區一路向南,到郭寨左拐一公里即到景區。

線路三:南京--滁州--蚌埠--周口--漯河--許昌--登封--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雖然路程較遠,但路況還不錯而且沿途的風景還是很好的。

線路四:北京—雲臺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

相關鏈接:中國其他三大石窟

1.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山西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

石窟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亙約1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最大者達17米,最小者僅幾釐米。窟中菩薩、力士、飛天形象生動活潑,塔柱上的雕刻精緻細膩,上承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現實主義藝術的精華,下開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義色彩之先河,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

最佳旅遊時間:每年5月~10月。

出行看點:山西省因地勢較高,東南面又有山嶺阻擋海洋氣流,故較鄰近的華北平原氣溫低,降水少,晝夜溫差較大,特別是春季的風沙很大。因此雲岡石窟的最佳旅遊季節在5-10月。

2.世界文化遺產、人類藝術殿堂——敦煌莫高窟

敦煌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是甘肅省酒泉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敦煌的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於1991年授於“世界文化遺產”證書。莫高窟的聲譽遠遠超越其他三大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開鑿年代較早,迄今已有1638年的歷史;二是規模宏大,現保存完好的洞窟492個,像蜂窩一樣密密麻麻排列著,錯落有致,綿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畫十分精美,現存彩塑2499身,壁畫45000平方米,有人稱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館,又是一個佛教藝術畫廊。

悠久歷史孕育了敦煌燦爛的古代文化,那遍地的文物遺蹟、浩繁的典籍文獻、精美的石窟藝術、神秘的奇山異水……使這座古城流光溢彩,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最佳旅遊時間:5~10月是敦煌氣候條件最好的時節,也是其最佳旅遊季節。春天的新綠在西北尤其喜人,如果碰不到鬧人的沙塵暴,春末夏初到這裡,感覺非常美好。

3.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天水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3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

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後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8年9月16日起,麥積山石窟景區試行實名制購票,其中窟區每日限售6400張門票。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裡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釐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這裡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粘貼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最佳旅遊時間:7月~10月最佳。 深秋時節,紅楓滿山,如果遇上濛濛細雨天,正好可以看見麥積煙雨,猶如人間仙境。 春天麥積山春意盎然,文景並茂,桃花燦爛。 夏季麥積山內樹蔭繁密,為避暑最佳去處。 冬天淡季,人少,聽導遊慢慢講解,細細感受石窟的美。

歡迎分享本文!
更多旅遊資訊,請關注“生活搜吧”頭條號!

生活搜吧


一,關於龍門石窟和大佛寺石窟歷史地位

(1)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2)大佛寺石窟始鑿於南北朝時期,大規模開鑿於唐初,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基本建成。是盛唐京師長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其唐代大佛為關中地區規模最大,體現了石刻大佛藝術自西域東傳及在關中地區的流行,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1988年1月,大佛寺石窟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上確定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從以上文字表述來看,二者確實不一樣,甚至不在同一個層面上,有許多相同點,有許多不同點,具體是:

(1)兩者相同點:主要有兩點一是都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都是世界文化遺產。但龍門石窟的兩個國際和國內認證比大佛寺石窟要較早一些。且龍門石窟是首批國保單位;二是兩個石窟都是皇家石窟,都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都帶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

(2)兩者不同點是:一個是處在國家層面上,即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名窟之一;一個是在地區層面上,即大佛寺石窟是"關中第一奇觀。兩者之間唯一大佛寺石窟比龍門石窟強的是最大佛像之間相比稍高一些,且保存的好一些,清淅可辨。

二,關於龍門石窟和大佛寺石窟的文化價值。

(1)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始鑿於南北朝時期,大規模開鑿於唐初,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基本建成。寺內有446處佛龕,1980餘尊精美造像,是盛唐京師長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其唐代大佛為關中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


從以上文字看出中可以看出,大佛寺石窟明顯不及龍門石窟,比龍門石窟要遜色。主要表現在一是龍門石窟建築時間跨度長,歷經多個朝代400餘年,歷史確實悠久,而大佛寺石窟雖起自南北朝,但大多建在唐代;二是精品收藏龍門石窟遠遠大於大佛寺石窟,而且龍門石窟的文化價值也遠遠高於大佛寺石窟;三是龍門石窟是國家5A級景區,而大佛寺是國家4A級景區

總之,其它就不再敘了!我感覺龍門石窟雖然比大佛寺石窟強點,但兩者都是我國重要文物寶藏,為此,我們一定要一視同仁倍加珍惜愛護,有機會都去走走看看,讓我們完整盡情地領略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劍茗2


不就是兩間廟嗎?

一座大點,一座小點。

龍門石窟主佛是照著武則天的樣刻的,而彬縣大佛寺主佛是她公公兼老公的太宗李世民而刻的。

主佛,大佛寺比奉先寺的大得多,背光造型伎樂飛天精美絕倫。

規模兩個差得遠,當時李世民為紀念淺水源大戰死難將士而造的一座超度亡靈的廟宇。於幾百年經營的龍門石窟不可同日而語。

龍門石窟讓你看到的是盛世華章

大佛寺讓你感受大氣肅穆,當你站在第三層於大佛面對面時,那種心靈震撼油然而生。眾生平等。能有此等感受的僅此一佛。

這次蹭蹭龍門石窟的熱度,為大佛寺做做宣傳,希望同好路過彬縣時不要錯過這座千年佛寺,於佛祖面對面,感悟人生


丹鳳朝陽164062526


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其石窟藝術的風格價值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興盛於隋、唐等朝代,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集中體現了盛唐文化風貌,因為龍門石窟位於隋唐東都洛陽城,石窟開鑿為皇室重臣主導,所以集中反映了盛唐皇家風采,2000年龍門石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彬縣大佛寺石窟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彬縣城西十千米西蘭公路旁的清涼山腳下,是陝西境內最大的石窟群,大佛寺石窟始鑿於大佛寺石窟始鑿於北周時期,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基本建成。寺內有446處佛龕,1980餘尊精美造像時期,大規模開鑿於唐初,1988年1月,大佛寺石窟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麥積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33處遺址點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年代上龍門石窟從北魏到兩宋前後歷經400年開鑿,而陝西彬縣大佛寺前後開鑿時間不過幾十年,從規模上看陝西大佛寺石窟在洞窟和佛像雕塑上僅為龍門石窟的無十分之一,從價值上看我認為陝西大佛寺石窟與龍門石窟應該不是一個量級的。龍門石窟在國內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有名的歷史遺蹟,而陝西大佛寺僅為陝西關中地區的奇觀。直觀來看龍門石窟僅憑自己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而麥積山石窟僅為絲綢之路遺產中國境內的22個遺產點之一!

與陝西大佛寺可比的應該是類似於河南鞏縣石窟寺。鞏義石窟寺位於南河渡鎮寺灣村,1982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鞏義石窟是北魏皇室開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創建了寺院,宣武帝時開始鑿石為窟,刻佛千萬像,後來的東西魏、唐、宋時以陸續在這裡刻了一些小龕。石窟寺現存大雄寶殿和東西廡殿10間,洞窟5座,千佛龕1個,現摩崖大佛3尊、摩崖造像255個、佛像7743尊和數十篇題記。

下面我們重點了解一下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建都跨度最大的世界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正統王朝,七個大一統王朝定都於此! 龍門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遷都洛陽,但龍門石窟的大規模開鑿時期則是唐朝,唐朝以洛陽為東都,盛唐時期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皇帝都長期在洛陽治理天下。《洛陽名園記》中記載“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於東都者,號千有餘邸。”當時洛陽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皇親貴胄居住在洛陽城內,而洛陽城旁邊的龍門石窟就成了這些人發願塑像之地,最著名的盧舍那大佛就是由唐高宗和武則天主導建造,據說佛像面容就是仿照武則天真容塑造,也後後人留下了千年的猜測!

洛陽龍門石窟集中體現了盛唐時期的“歷史,文化,經貿”,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全面體現盛唐風貌的歷史遺蹟,個人認為不到洛陽龍門石窟就不知道盛唐是什麼樣子,所以非常推薦大家到洛陽龍門石窟去體驗盛唐,如果再配上那朵從盛唐開來的洛陽牡丹則更是絕配!

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萬國朝天中“的大國盛世歷史!

我們講盛唐時最自豪的就是外邦賓服的大國氣象,唐朝在建立之初雖然有長安城外的渭水之盟,但隨著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等數代帝王的遠交近攻,唐朝在當時成為周邊國家羨慕的對象,於是日本,新羅(韓國)以及西域等國家紛紛來朝,派出遣唐使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而其中的唐朝兩京洛陽長安則是這些留學唐朝學生最大的聚集地,而這種萬國來朝的勝景經體現在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西山珍珠泉附近的新羅像龕,是韓國古代在龍門石窟的造像龕,是唐王朝與新羅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新羅國與唐朝關係友好,有密切聯繫和往來,有大批留學生來唐學習,韓國8世紀中葉的石窟庵佛教造像也受到了唐朝龍門石窟造像風格的影響,所以該龕可能是到唐朝留學的新羅僧人開鑿的。

吐火羅僧寶隆造像龕(710年)▲ 唐龍朔元年(661 年),唐在吐火羅故地(今阿富汗北部)置州縣,以吐火羅王為大汗都督府都督。

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唐朝”富有四海“的經濟之盛!

絲綢之路經過漢朝張騫和班超的經營,從東漢開始成為中原王朝與世界交流的經濟之路,文化之路,通過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綢流向西方,而西方的香料則流向東方。到了隋唐時期,隨著隋煬帝開鑿以洛陽為中心北通幽州(北京),南通餘杭的大運河,這條絲綢之路通過大運河的連接更加繁盛,而這樣的繁盛就集中在唐朝,也集中在洛陽,包括洛陽龍門石窟!

北市絲行像龕正壁·伎樂人▲

絲綢之路上絲綢是最具代表性的,“絲綢之路”也因此得名。而龍門石窟現存的就有“北市絲行像龕”就是由絲綢行業組織統一開鑿的佛像。隋唐洛陽城本來是和長安城一樣擁有兩個市場“北市”和“南市”(長安城為東市,西市),然而因為大運河的緣故隋唐洛陽城則多了一個“西市”,其中北市以絲綢香料為最多,這尊絲行像就是絲綢之路最好的見證!

而最令人稱道的則是龍門北市彩帛行淨土堂。這幾個像龕的發現,代表著唐玄宗以前的絲行、彩帛行和香行已具備商業行會的組織和編制。而在造像記中除了有中國人以外,還記載有安僧達、史玄策、康惠澄和康玄智等人,這些可能就是當時居住在洛陽城進行商品買賣交易的外國商人。

而從上圖中我們更是可以看到,一位胡商身子前傾,牽著一隻雙峰駱駝向前行進。在駱駝的正上方,可以看到一頭載滿貨物的毛驢,憨態可掬,形象生動,呈現出一幅漫漫絲路駝隊行進圖。

愛奧尼柱式,源於古希臘,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在龍門石窟賓陽中洞門券拱下雕刻一對柱頭,帶有明顯的希臘“愛奧尼亞”式柱頭痕跡,屬於古希臘愛奧尼亞風格式石柱,是典型的希臘文化藝術之一。龍門出現的這種希臘式石柱可以說是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多元文化交融之產物。

絲路漫漫,駱駝傳遞的不僅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傳播文明的文化之路。龍門地區作為洛陽南部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古往今來,迎接著眾多往來的商旅,使得東西方文化在這一區域交融匯集,碰撞出絢爛的文化之光。

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唐朝”龍門賦詩奪錦袍“的文化之盛!

唐朝是詩的國度,唐詩是最代表盛唐的文化,龍門賦詩奪錦袍是唐朝詩歌文化繁盛的重要體現,而在眾多唐朝詩人中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對龍門石窟最是牽懷!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從四川歸來,渡汝水,游龍門,夜宿龍門香山寺,寫下了《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一詩

朝發汝海東,暮棲龍門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李白游龍門時住在香山寺,杜甫游龍門時應當就住在奉先寺中。招提,指的是佛教寺院。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精緻的佛窟。在皎潔的月光下,林中的清影散在佛窟中,山谷中的鳥鳴隨風聲陣陣傳來,望龍門兩山對峙,形若門闕,絲絲雲氣縈繞在山腰。杜甫遊《龍門》,更是為龍門恢弘的氣勢所傾倒:龍門橫野斷,驛樹出城來。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

白居易是繼李白、杜甫之後,唐朝又一位偉大的詩人,三人被後人稱為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與龍門的因緣最為深厚,他情繫龍門,晚年歸洛後,常常在伊河泛舟。於某年秋日,寫下了《題龍門堰西澗》:東岸菊叢西岸柳,柳陰煙合菊花開。白居易死後就葬在龍門香山寺,今天去龍門石窟“白園”也是不可錯過的一個景點!

詩歌之外,龍門石窟的書法石刻也是今天瞭解大唐文化的重要遺存!《龍門二十品》作為書法中的極品早已名揚中外。這些造像記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富欀災而開龕造像。他們的名字多在史書上有所記載。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因此,龍門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書法的代表作,也具有很大的史料價值。而《伊闕佛龕碑》則是唐朝書法的代表!

褚遂良《伊闕佛龕碑》,又稱《三龕碑》、《龍門三龕碑》,建立於唐貞觀十五年(641年)。這塊碑是摩崖刻石,位於河南洛陽龍門山石窟的山崖上。碑文由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書寫,是他46歲時的作品,它是褚遂良現存最早的也是最可靠的作品。

龍門石窟是最代表盛唐的地方,這裡有盛唐的萬國來朝,八方輻輳;這裡走過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明皇、周世宗、宋太祖,清乾隆;今天站在伊水河畔,回望過去,才能真正體會什麼是“欲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才能體會什麼是真正的盛唐,再看神都!


雲星午夜


兩個都很棒,各有優點。陝西的石窟我沒看過,龍門石窟我去過,非常壯美。唐代雕刻藝術的精品。非常值得一去。


包子和餛飩的旅行


看現在的盧舍那大佛不讓接進,小時候在龍門衛生院家屬院晚上景區下班沒人管,經常爬到大佛上面玩,後悔當時沒留個照片,起碼能炫耀半輩子。


伊洛川373


我是河南人,我認為是陝西的好。大家都快說陝西的好。陝西的最牛逼。


95271112222


為了防止被狗咬,我也認為陝西那個更好,更有價值,規模更大!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罵陝西人,我也不知道誰提出的這個問題,有些人素質真的很差,出口就侮辱了整個陝西,陝西人怎麼了,陝西收留了多少逃難來的河南人,這個要用百萬計算,他們逃難過來沒吃沒穿,因為當時都窮,陝西人吃的也很少,但是他們把吃的也要分一半給他們,救活了多少河南人,可是換來了什麼,換來了網上河南人無休止的謾罵侮辱,作為一個人,要懂得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有時候連個畜生都懂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