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半截河行政村位於新安集北4公里處,東至蔡河,西至劉莊,南至王堂,北至朱莊。轄半截河自然村、金城寨、大坑李莊、邢莊4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有居民473戶,2036口人,均是漢族。

半截河村

半截河自然村,距縣城東15公里,新安集西北4公里處。全村183戶,951人全是漢族。其中王姓876人,鄧姓56人,盧姓6人,孫姓6人,謝姓6人,孔姓1人。

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村名由來】

其一,隋代大業時,朝廷為加強統治,溝通南北水路交通,開挖了一條縱貫南北長達數千裡的大運河。大運河分為四段,其中自洛陽向東南到淮河一段為通濟渠,大運河中的通濟渠經過黃花城城側(豐載河—孫樓行政村一帶)。明代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因連日暴雨滂沱,黃花城一帶發生了嚴重內澇。與此同時,黃河潰堤決口,洶湧的黃水卷裹著大量泥沙,吞沒了城邑,淤平了河道,運河通濟渠沈丘段僅剩下短短一截。後來,倖存者在此地堤岸高處建房而居,並形成村落,故稱半截河。

其二,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六月的一天,狂風大作,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大雨滂沱,突然一條青龍從天空脫雲墜地,之後青龍又借大雨騰空而去。在青龍墜地的地方,留下一條小河,故稱半截河。

【史蹟傳說】

據說半截河的前身叫黃花城,是大運河途經的一個城郭,用半截河人現今的話說也叫南城子。據說在西周滅商統一天下後,周天子為犒賞功臣和皇親國戚,大封天下,建立諸侯國,實行分而治之。姬姓人是周天子的後裔,其子孫均有世襲權,姬僚、姬莊、姬廣兄弟三人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得封地於此。他們在此大興土木,修城池一座。因見這裡盛產油菜和黃花菜,他們就給這座城邑起名“黃花城”,亦即老百姓說的“南城子”。

日月輪迴,到了隋朝,朝廷為了加強統治,溝通南北交通,大興水利,開挖了長達數千裡的大運河。大運河自洛陽往東南途經許昌、王崗、黃橋、周家口、黃花城,由東蔡河入沙潁河而至淮河,稱為通濟渠。而這時黃花城已具有相當規模,城裡居住人口近萬人,房舍近萬間,店鋪商鋪毗鄰皆是,經濟也比較繁榮。大運河修通後,黃花城建有大碼頭一座,成為一個重要埠口,往來船隻穿梭不斷,糧食和其它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出運入,這不僅促進了黃花城的經濟發展,也使黃花城名聲大增。此時,黃花城周邊連年風調雨順,糧食和經濟作物連年取得大豐收。可就在明永樂元年(1403年)六月的一天,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暴雨連下了數日後,風止雲收,一個碩大的青龍脫雲墜地,掉進黃花城北大運河的通濟渠之中,青龍在河中來回搖擺衝撞,在泥中越陷越深,累得精疲力竭,眼看處於決境,再無昇天之望。可這時,玉皇大帝看青龍身陷絕境,隨派東海龍王、雷公、閃將和風婆布雨布風救助。在一陣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之後,青龍得以騰空昇天,也撇下了一段又深又寬的短河道。這段河道,比整個大運河任何河段都深得多寬得多,水質也格外清澈。

【姓氏族譜】

明朝弘治年間,王氏宗族先祖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徙至黃花城北半截河西岸,在此置地建房,繁衍生息。至今已到十八世,共500多年。半截河現有王姓人口876人,王氏宗親字輩排列有序,為“曉世興繼光,嘉理慶永祥,道繁成可敬,謹慎德錫芳”。

【名人鄉賢】

王金貴,1863年生於清同治年間,1889年投軍袁世凱處,1915年被袁世凱封為清敕將軍和串宮候。

王樹棠,1885年生,1919年從軍,民國時期任陸軍少校。

王貴儒,男,1945年生,1964年參軍,1965年入黨,1966年在武漢軍區後勤學院學習深造,畢業後任後勤學院黨委委員,正團職。

王金儒,男,1956年出生,1974年高中畢業,1980年考取沈丘師範,現任周口師範語法課教導主任。

王紹華,男,1965年出生,1983年考取北京軍醫醫科大學,1985年入黨,畢業後在太原軍區任軍醫至今。

王紹軍,男,1966年出生,198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曾在縣一高任教,後任縣教體局副局長。

王信臣,男1928年出生,1952年入黨,歷任半截河村初級社、高級社社長和村支書,1958年任新安集公社政工部長和新安集人民公社社長,已逝。

王玉臣,男,1951年出生,1969年參軍,1970年入黨,任某軍區技術偵察大隊副營長助理,1986年轉業分配在沈丘縣信訪局工作,先後任辦公室秘書,副局長,已退休。

王朋,男,1986年生,2004年考取河南省農業大學,2012年留學美國,現留美工作。

王寧,男,1977年生,1987年考取武漢大學外語系,1991年畢業後赴日留學,1995年畢業留校任教,並落戶日本。

王世華,男,1977年生,1987考取河南地質學院,1991年畢業,被分配到河南省地震局工作,現任局長。

王全儒,男,1952年生,1973年入伍,1974年入黨,1977年8月15日,為搶救落水兒童壯烈犧牲,年僅25歲。1977年9月,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43軍黨委追記一等功,1978年3月35日,中共武漢軍區黨委發佈命令,授予王全儒“雷鋒式的愛民戰士”榮譽稱號。

王玉順,男,1958年生,1978年參軍,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立三等功。復員後被分配到新安集供銷社工作,已逝。

王超傑,1984年生,2006年考取新疆烏魯木齊農業大學。

王安楠,男,1988年生,2008年考取河南省商丘工學院。

王文濤,男,1994年生,2012年考入西安武警工程學院,現在北京武警部隊服役。

【珍稀古樹】

半截河松柏園。在該村的東南頭有一片松柏園,是清咸豐二年(1852年),王氏十二世王雲峰在本家墳院栽植的,當時栽植26棵,存活24棵。截至目前,仍存活的有15棵,已有160多年的歷史。

一百多年來,半截河村方圓幾十個村的老百姓在男婚女嫁的時候,都會去王家的松柏園求些松柏樹枝,那是喜期中不可或缺的喜慶物品,有四季長青和百年好合的寓意。

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金城寨

金城寨東接半截河自然村,西鄰劉莊,北靠朱莊,南鄰小李莊。現有居民48戶,174口人,皆為漢族,耕地面積180畝。

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村名由來】

清朝年間,郭氏家族居住於蔡河東岸漠灘村,該家族當時良田多、牛具車輛全。僅蔡河兩岸和半截河周邊就有土地200餘畝。春耕秋收,往返一趟30餘里,耕種之苦困繞其家族。為便於耕種,清光緒六年(1880年)郭嵐峰攜其家眷搬遷到此處。當時,此地比較偏僻,為保家人及財產安全。他家修築了土牆寨,次年又用磚塊包其外牆。此寨較為堅固,故稱金城寨。

【名人鄉賢】

郭喜峰,2007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現在南京外資企業工作。

郭海峰,2005年考入洛陽師範學院,現在北京工作。

郭海豔,2008年考入鄭州水利學院,現在鄭州工作。

郭巧麗,2003年考入鄭州體育學院,現任教於合肥市二中。

郭春明,2009年考入安陽師範學院,現在安徽合肥工作。

郭申申,2010年考入河南大學,現在廣東工作。

郭彥君,2012年考入江蘇政法大學,現在南京工作。

郭妍妍,2011年考入河南理工學院,2014年考入中國礦業大學碩博連讀。

郭香香,2014年考入江西大學。

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大坑李莊村

大坑李莊自然村位於新安集北5公里處。117戶,443口人,全部為漢族。

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村名由來】

該村李姓人口占90%以上,且村後有一條大坑,長約280米,故名大坑李莊。

【姓氏族譜】

李氏來祖於清萬曆四十五年(1618年)自沙潁河南岸(今周營鄉李灣村)搬遷而來定居於大坑李莊。李氏字輩排列如下:“鵬連瑞明亮,安慶友祥傳,民富成先泰,松惠繼鴻延,錦世建恆運,敬忠秀好全”。

【史蹟傳說】

大坑李莊始祖居住處有一鐵盤水井,因此又叫鐵盤井李或大井李。

傳說,元朝末年因連年戰亂,民不聊生,加上天災人禍,中原大地赤地千里、人煙稀少。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發展中原經濟,實行移民政策。當時,山西戰亂較少,人口稠密,李氏先祖李龍和其弟李彪、李其順奉命遷徙到中原,分別在鹿邑、鄲城的觀音寺、雙樓和汲水蘆村一帶定居。後來李龍看到當地發展前途不大,便帶領三子和四子來到了沈丘縣沙河南岸的李灣定居。現在李灣仍有老祖爺的墳,沒有老祖奶的墳(老祖奶本姓朱)。由此推斷,老祖奶留在了鄲城的雙樓。

後來,李氏祖先因為害怕當地的長腿螞蟻,因此又搬遷到現在的大坑李莊。因為先祖是長門,所以那時分家時,分得上扇石磨一扇、上首門枕一個。

為了不忘山西始祖,每逢過年還要蒸棗山大饃以作紀念。因為山西故土,棗林莊後有青山一座,莊前有大片棗林。

【名人鄉賢】

李強,2002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學,現在上海工作。

李劉蕊,2003年考入武漢大學,現在加拿大多倫多工作。

李賀峰,2004年考入合肥工業大學,現在江淮汽車製造廠工作。

李鵬飛,2008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現在中國一汽工作。

李廷旭,1977年考入河南商業學院,曾任周口市審計局副局長。

李鴻年,大專畢業,曾任縣物價局副局長。

李遠棟,1980年考入哈爾濱測繪學院,現在周口水利學校工作。

李莉,2012年考入河北金融學院,現在江蘇無錫工作。

李勇,2003年考入寧波大學,現就職於寧波建遠石化有限公司。

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邢莊村

邢莊村位於新安集西北5公里處,120戶,469口人,均為漢族。

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村名由來】

明弘治元年(1488年),邢氏先祖應沈丘魏、白、武三大富翁聘請,從鄲城汲冢邢老家來沈丘教書,後在現邢莊所在地定居,邢莊村因先祖姓邢而得名。

【姓氏族譜】

邢氏祖譜原序:“嘗觀木皆有本,水亦有源,況人為萬物之首,五行之秀,豈無本哉”。蓋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憩吾邢之為本週公之矣,魯後之第,受封於邢,固因為姓,世為刑侯。於魯週休傳至末世,既夭於狄,復夭於衛,國家失所,世祖離散,逃奔列國,各釋居焉,世遠年煙,難以俱傳,唯我一族,世居河間,遷於林青,傳到祖公兄弟四人,俱為名儒。福公奉記林青,祿公、禎公、祥公同進汴京,適值權奸當道,未得大用。皆隱居焉。一治一亂,年德久遠,恐其失傳,故修廟續譜,永傳後世,淵源可考,支派分明,子子孫孫勿替引之庶,不忘祖德,二永垂後昆焉。”(摘自鄲城汲冢邢氏族譜)

邢氏字輩排列如下:仁、義、禮、智、誠、正、修、齊、篤、信、好、賢、道、德、詩、書、家、慶、和、協、建、庚、明、良、單、光、顯、耀、功、業、洪、昌。

邢莊現除邢姓還有王、孫、韓、董四姓人家。

【史蹟傳說】

邢氏先祖福公、祿公、禎公、祥公兄弟四人,福公居山東林青,祿公居雎縣,禎公居拓城,祥公居鄲城。北宋末年,祥公入汴京會試,因權臣當道不能得第,祥公來到鄲城邢老家居住,隱居於鄲城汲冢邢老家,祖墳在鄲城西北一里胡莊西北地。

明弘治元年(1488年),邢沈丘魏、白、武三大富翁為子讀書,曾四處出訪名師,後到鄲城汲冢邢老家,得知邢氏先祖祥公是名儒,學識淵博,便聘請到家中教子讀書。數年後,三家弟子入京會試,皇榜得中三位進士。即魏橋的魏進士,居處是現在的魏橋糧店南高地處;白口的白進士,居處是邢莊北大溝一支岔口高地處;武莊戶的武進士,居處是潘莊北大徐莊西南角高地處。為此,數百年來一直傳有五里三進士之說。至今,在他們的居住地仍有明顯的遺蹟。

弟子一舉成名,老師告辭各家,各家弟子均給予厚贈。他們給老師建一個100畝地的莊園,買邢地15頃,僱傭20多個長工耕種。並在外村買地25頃,同時建莊院為其族人落戶,另僱傭20多個長工耕種。這25頃地分別是小邢莊5頃;老邢莊5頃,大徐莊5頃,魏橋5頃,老杜莊5頃。從此,邢氏一支血脈在此繁衍生息,並不斷的分居和移居。

邢氏祖先病逝後,殯葬在邢莊南地,1958年“大躍進”時族墳被平,成為耕地,後又規劃為宅基地。

【名人鄉賢】

邢克亮,現半截河行政村黨支部書記。曾是周口市第二屆人大代表,沈丘縣黨代會代表。

邢文劍,1978年至1982年就讀於湖北江漢石油學院。被分配到中原油田,現為國際項目經理、二公司副總工程師。

邢文山,1991年任項城縣鄭郭鄉計生辦主任,1995年任紙店鎮副鎮長,1998任縣水利局副局長、工會主席。

邢永峰,2001年考入河南省職業技術學院,後考入新疆農業大學進修碩士學位,現就職於周口市農科院。

邢寶華,2002年考入湖南大學,現就職於廣東省中山大橋化工集團。

孫文志,2003年考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現任山東省聊城市證券公司總經理。

王盼盼,2010年考入河南大學,現在縣一高任教。

走進沈丘半截河,看看不一樣的故事

文字來源/王國法 王紹東 李同行 邢國良

圖片來源/王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