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最近,書單君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很多男生不再主動追求女生了?

有個答主一口氣拋出了25條女生在知乎上提出的戀愛問題,表示追妹子談戀愛是個坑,無論你怎麼做女生們都會不滿意的。

還有個男生模仿《卡路里》編了段歌詞:“拜拜大小姐 / 口紅耳環高跟鞋 / 手機項鍊雙眼皮 / 不用還我別客氣 / 拜拜大小姐 / 陪你不如玩遊戲 / 買買裝備氪氪金 / 還能少生一肚子氣……"

類似的吐槽霸屏了問題的答案區,幾乎沒幾個人在深究問題的原因。

為什麼本應該帶來快樂和甜蜜的戀愛,在他們眼中變成了一種痛苦和負擔?

看似是新現象新問題,但太陽底下並無新鮮事。書單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本經典好書,或許就能幫我們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親密關係》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男人和女人是來自不同星球的生物?

很多單身男青年對女生望而卻步,是因為覺得和女生相處很麻煩,搞不懂她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有些兩性情感書籍在為你的愛情支招前,也總會先拋出一個可悲的前提:男人和女人是很不一樣的。

比如,有本90年代風靡全球的兩性情感暢銷書,一開篇就把男人比作火星人,女人比作金星人,認為交往中的矛盾衝突都來自兩性思維方式差異。

乍看之下還挺有道理,仔細琢磨之後卻讓人懷疑:既然男女這麼不同,我們為什麼要和異性談戀愛?

更不用說,其中很多“男人如何而女人如何”的定論在科學上都站不住腳。

比如,這本書中提到,男性比女性更看重性愛。

可事實上呢?

《親密關係》中引用了一組正向曲線圖,來說明男性雖然比女性有更高的性驅動力,但實際上這種差別很小,從統計學上來看並不具備顯著性,甚至還沒有同性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大。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類似的研究在書中還有不少。因此,《親密關係》提出了一個與大眾情感書籍截然不同的觀點:

男性和女性個體間的差異明顯大於兩性均值的差異。“性別差異”這種說法有誤導,因為它只強調兩性之間的差異,而忽略相似性。

所以,網絡上所謂的直男直女標籤其實很不科學,可很多人卻深信不疑,將它們當作評判異性的標準。

比如,有些男生的自拍照被調侃為“直男自拍”,可實際上,他們跟很多女生自拍的角度沒什麼差別。不信你在微博上搜“直女自拍”,畫風和直男是一個樣。

《親密關係》中就提到,這種對性別的刻板印象,讓很多人覺得與異性很難理解和相處,面臨衝突時不再努力地修復自己與異性的親密關係,也不願意與之協作解決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最常見的就是拿口紅色號來考驗男性,猜不對的就是直男,就不懂女孩的心。

還有些無良營銷號會帶節奏:只有把全部的色號都買下來,女朋友才會滿意。

我有個朋友就因為送女朋友唇膏的事兒都快瘋了,特地拉了個群,請女性友人幫他拿主意。

其實換個角度思考,拿口紅色號考驗男生,就跟拿球鞋型號考驗女生一樣,只是每個人的興趣和關注點不同而已。

就像《親密關係》裡的說的:男性和女性並非說著不同的語言,只不過談論的事情不一樣罷了。

可是,被放大的“差異”卻製造了太多戀愛中的障礙,讓很多人對親密關係望而卻步。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談個戀愛怎麼這麼累?


這種“兩性差異”的觀念,還會扭曲我們在戀愛交往中的態度,默認其中一方(通常是男性)應該付出更多。

在某些自媒體毒雞湯的影響下,一些女孩真的產生了這些想法:

約會時男生買單是天經地義;吵架後無論孰是孰非,男生必須先道歉,甚至要發紅包表示“誠意”;出門逛街,男生必須自覺拎包……

而對於自己的付出,男生應該感激涕零才對。

對於這些姑娘,我只想說,趕緊死心吧,這種毒雞湯型的戀愛根本不可能維持下去。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親密關係》中提到了一種“相互依賴理論”,它認為,我們在人際交往時,潛意識會希望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收益,所以,我們只會與那些能提供足夠利益的伴侶維持親密關係。

就拿戀愛來說,我們在獲得獎賞(比如禮物、甜蜜的回憶)的同時也會付出代價(比如時間、金錢、精力和心理負擔)。

獎賞減去代價,就是兩性在交往中獲得的結果值,它的正負會影響我們對這段關係的滿意度。

如果按毒雞湯裡說的那樣談戀愛,那麼男生所獲得的結果永遠都是負值,他早晚會離開這段關係。

至於有人覺得男性在戀愛中不會計較得失,那其實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在電影《獨自等待》裡,窮小子陳文偶然中遇到了他的理想型女生劉榮,下定決心要把這個女孩追到手。

但劉榮是個扮豬吃老虎的戀愛高手,無論陳文怎麼追,兩人的關係總是徘徊在曖昧的階段。

為了博得劉榮的好感,吃飯時他放棄了愛喝的喜力,點了自己最討厭的百威。

一大清早,就跑到她的窗下舉著錄音機放歌。

他可以借朋友的轎車帶著假扮女友的好朋友耍酷,在酒局上無下限地拍馬屁,為了買到她喜歡的禮物跑遍所有百貨商場……

但當他剛買好禮物,就撞見了劉榮和大款正摟在一起逛街。終於意識到自己只是個備胎的陳文終於繃不住了,憤怒夾雜著痛苦和沮喪一併發洩了出來。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在這之前他總是自我安慰說“去他媽的,不愛我是她的損失!”

可當真心付出得不到回報,男性也會像女性一樣感到失望。

親密關係中,被抬高的代價(時間、精力、金錢)和不成正比的回報,讓很多人感到愛情不值得。

雖然談戀愛不是做生意,但當我們從對方和這段關係中收穫到甜蜜和美好時,也應該想想自己能付出些什麼,讓對方也感受到快樂。

就像知乎上一個男生感嘆的:我對你超級好是想你也對我超級好,而不是讓你覺得自己很牛逼。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我們經常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


還有些男生這樣解釋自己單身的狀態:我們並不是不想談戀愛,而是在等一個更好的人。

《親密關係》中,作者用了“比較水平”的概念來解釋這種心理。

每個人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比較水平,也就是我們認為自己在戀愛中值得獲得的多少。如果交往的結果低於你的比較水平,即使這段戀愛中明明是你獲得的更多,你也會覺得不幸福。

然而,社交網絡經常給人一種自己值得更好的幻覺。

前幾天,我就看到某微博樹洞號發過一組粉絲投稿的聊天內容。

女生說自己即將去一線城市工作,很捨不得家人,也很害怕大城市孤獨。

但是她有一個很暖心且很替她著想的男朋友。

男友不僅願意陪她一起去大城市打拼,還在女生即將工作的公司附近買了一間店鋪,為她開了家咖啡館。

投稿最後還附了上了這家咖啡館的照片。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這條微博獲贊兩千多,很多女生在評論區留言說“看看別人家的男朋友”、“好羨慕啊,哪個姐妹不想開個咖啡店或者奶茶店呢”……

然而事實上,這條所謂的投稿完全是瞎編的,盜用了臺灣一家咖啡店的圖。

男生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才不會被這種看起來很假的故事欺騙。

其實不然。試想一下,如果將這篇假投稿的性別對調,然後把開咖啡店換成開了家創業公司,或者是女生因為心疼男生住的地方離公司太遠,給他買了輛車,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很心動呢?

網絡社交媒體雖然為我們開啟了一個比現實更夢幻的世界,但也讓很多人看不到眼前的美好。

互聯網的發展,還帶來了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個“情敵”——遊戲。

如果有男生不想談戀愛,是因為遊戲可以帶來更多的快樂,這絕對可能是事實。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親密關係》中還有一個概念,叫“替代的比較水平”。

它是指,我們假設如果沒有現在的伴侶,那自己會過的怎麼樣。這決定了我們對親密關係的依賴程度

也就是說,如果有件事,會讓我們覺得比戀愛能帶來更多快樂,那我們就會選擇單身。

看看日本,你就知道“替代的比較水平”的影響力有多厲害。

在日本,20—24週歲男性的單身率高達94.2%,也就是說每100名25週歲以下的適齡日本男性中,只有6名擁有伴侶。

但是另外的94個男生中有很多人並不認為自己單身,因為他們一直在甜蜜地談著“戀愛”,只不過戀愛對象並不是真人,而是遊戲機裡的某一個動畫形象。

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是不想戀愛,只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和女性相處,並且戀愛成本太高,才選擇了遊戲和虛擬女友。

雖然中國的年輕男性沒有那麼瘋狂,也確實有很多男生選擇用遊戲來填滿業餘時間。

但畢竟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遊戲並不是完美的戀愛替代品。

這也是為什麼當兄弟們都下線,或者玩累了的時候,你還是會感到孤獨。


✎✎✎


在“男生普遍不追求女生”這個問題下,很多單身的男生宣洩著自己對女生的失望,嘲諷現在談戀愛就像當奴隸一樣。

而我身邊單身的女性朋友則經常在聚會時吐槽:這屆男生真是太差勁了。

我覺得很多人其實是被“性別差異”挾持了,並不是因為覺得自由和快樂才選擇單身。

他們想談戀愛,但又嫌棄對方,甚至在還沒開始一段戀情時,就先偏執地想到了各種麻煩和爭吵。

他們也並不是不想為愛付出,只是害怕被以愛的名義榨取。

《親密關係》用諸多數據和理論提醒了我們,很多親密關係中的問題恰恰來自我們對“性別差異”的迷信,在溝通和解決問題之前,應該先放下固有觀念帶來的偏見。

這本書中最觸動我的一句話就是:男人來自地球,女人也來自地球,好好相處吧!

希望每一個人都撕掉給異性貼上的標籤,享受愛情,經營愛情。


為什麼現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圖源 |《今生是第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