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物」宁死不屈的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崔兰仙

点击方志河北关注我们

了解河北省情

宁死不屈的

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崔兰仙

「河北人物」宁死不屈的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崔兰仙
「河北人物」宁死不屈的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崔兰仙

崔兰仙

「河北人物」宁死不屈的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崔兰仙

崔兰仙(1915—1942.6),女,盐山县旧县镇东街人。1927年,崔兰仙入盐山县城内私立育才小学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与几个同学一起印发传单,宣传抗日教国。1932年,崔兰仙考入河北省立泊镇第九师范,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崔兰仙从泊镇九师毕业后,回乡在旧县镇北街创办了第一所贫民小学,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使学校成为宣传抗日救国的阵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崔兰仙在旧县镇积极开展救亡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其影响下,她的兄嫂弟妹也都参加了抗日活动,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娘家成为中共党组织来往于旧县镇的立足之地。

1938年8月,崔兰仙任盐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科员。她积极动员知识分子参加教育工作,组织贫苦百姓子女入学,很快在盐山各地办起了抗日小学、青年夜校、妇女午校和识字班。11月,她受命筹建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12月,在旧县镇召开的冀鲁边区妇女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她冒着生命危险,足迹踏遍冀鲁边区,先后在沧县、东光、南皮、宁津、靖远、乐陵、庆云、盐山等县建立了妇救会。1938年底,她和石磊光、邱艳柱创办《妇女解放月刊》,亲自撰写发刊词,带头写稿。1939年,在乐陵一带创办妇女干部训练班,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妇女干部。同年春,日军纠集重兵“扫荡”冀鲁边根据地。在艰难的情况下,她仍及时召开各县妇救会主任联系会,还挤出时间深入各县巡视指导工作,在妇女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

1942年6月,日本侵略军对冀鲁边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12日拂晓,崔兰仙与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博带一个连的八路军战士行至刘大瓮村南花子坟一带时遭敌袭击。为了保护部队,崔兰仙不顾一切地跑向花子坟,将敌人引向自己。她身负重伤,子弹也打光了,敌人叫喊着冲上来,要把她拉下马带走,她挣扎着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狠狠地抽了日本小队长几个耳光。敌人恼羞成怒,端起刺刀向她的腹部连刺数刀。崔兰仙献出了她年轻的生命,年仅27岁。解放后,人民为其塑石像,安放在河北省东光县烈士陵园。

「河北人物」宁死不屈的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崔兰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