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椿第一縣” ---- 大竹香椿芳香飄過500載


“中國香椿第一縣” ---- 大竹香椿芳香飄過500載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作為全國香椿主要產地,大竹縣進入了忙碌的收穫季節。在雙拱鎮、二郎鎮、石河鎮等香椿主要產區,上至七八十歲的白髮老翁,下至六七歲的小孩,他們提著的竹籃、揹著的背篼都裝滿了香椿,到處一片香椿豐收的繁忙景象。街道上行駛的大小貨車,滿載包裝好的香椿駛往全國各地。

從“竹鄉”到“椿鄉”

大竹香椿飄香500載

香椿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山海經》中所記“成之山,其地多木燻木”,指的便是香椿,而宋代的《本草圖經》稱“椿木實,而葉香、可口感”,足見香椿的食用歷史悠久。

“中國香椿第一縣” ---- 大竹香椿芳香飄過500載


大竹縣位於四川省東部、達州市南端,毗鄰重慶,幅員面積2076平方公里,總人口110餘萬人。雖以竹得名,但優越的自然條件,“三山兩槽”的地形地貌,以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的特殊氣候,使得大竹具備了種植香椿的適宜條件。竹鄉居民500多年前便開始在房前屋後、田邊地角栽種香椿,那時的香椿多為分散、無規模、無標準種植,沒有名氣,不成氣候,當地村民僅為方便自己採摘、食用而栽種,並未想過將其發展為主導產業。

“中國香椿第一縣” ---- 大竹香椿芳香飄過500載


2008年,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和種植習慣的基礎上,大竹縣緊緊圍繞退耕還林後續發展產業的需要,採取“政府引導、村組實施、農民主體、部門幫扶、項目支持”的模式,每年安排500萬元作為香椿產業縣級財政配套的發展資金、補助資金,重點支持種苗選育、品改技改、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同時,加強與農林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科研合作,推進香椿育苗、栽培、矮化等環節先進實用技術試驗研發,鼓勵、引導各地培育香椿種植大戶,扶持發展香椿專業合作社,並先後於二郎鄉、石河鎮等地成立10餘個香椿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香椿交易市場,帶動發展香椿種植和產品加工、銷售,香椿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業主與農民雙贏,達到了“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群眾”的效果。

從分散到規模

大竹成為“中國香椿第一縣”

“中國香椿第一縣” ---- 大竹香椿芳香飄過500載


為了做大做強“大竹香椿”,打造全國知名品牌,大竹縣委、縣政府在財力上給予了大力傾斜,組織財政、農林、科技、工商質監等部門全力開展了香椿品牌創建、新產品開發和產地冠名。2009年,實現了大竹香椿產業基地化、規模化,產值突破5000萬元。同年7月,大竹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了“中國香椿第一縣”稱號;12月,取得了四川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認證。

大竹縣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達州市林業科技推廣站合作,開展香椿良種選育、矮化密植豐產技術研究,促進香椿產業升級,成功選育出享譽巴蜀的省級良種“巴山紅香椿”,並在石河鎮爐山村建立了“中國香椿母本園”。大竹香椿良種推廣及矮化密植豐產技術先後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2010年,大竹香椿成功註冊“巴山紅”商標,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同年12月,“大竹香椿”被國家地理標誌評審委員會專家組驗收通過,《香椿實用栽培技術初步研究與應用》獲得達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大竹縣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2月“巴山紅”香椿被四川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林木良種。2014年4月,“巴山紅”香椿上了央視《每日農經》專題節目。

“中國香椿第一縣” ---- 大竹香椿芳香飄過500載


香椿產業不斷髮展,香椿行業方興未艾。目前,大竹香椿有“巴山紅”香椿、“紅梗”香椿等15個品種,主要分佈在34個鄉鎮,形成了以石河鎮、雙拱鎮、二郎鎮為主的香椿產業核心區,楊家、清河、柏林、柏家、李家、廟壩、烏木、團壩、人和、月華香椿產業新發展方向區,並建成了以二郎鄉為核心、以雙拱鎮和石河鎮為重點的萬畝優質香椿示範基地,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香椿種植。全縣從事香椿行業的企業、團體約50餘家,香椿種植戶超過5萬戶,從事香椿行業的人員逾5.2萬人。

2018年,由四川圖拉香實業有限公司牽頭,成立了大竹縣香椿產業協會,協會會員包括大竹福源堂農業專業合作社、大竹椿情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香椿行業公司、組織和企業,以及石河、二郎、雙拱等鄉鎮種植大戶以及購銷運等行內人員。會長劉成文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已發展成片優質香椿11萬畝,收成好時,全縣香椿產量能達到1.5萬噸,今年香椿及運輸、包裝等相關產業有望實現產值6億元。”

從食用到藥用

大竹香椿暢銷全國遠銷海外

中國人食用香椿久已成習,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雜病”之說。椿芽營養豐富、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具有食療作用。對於香椿的食用方式,也由涼拌香椿、香椿炒蛋、香椿炒臘肉、香椿煎餅等傳統風味菜品,開發研製出了香椿鹹菜、香椿醬等香椿下飯菜系列及香椿茶飲品,“香椿全席宴”也享譽四川省內外。

“中國香椿第一縣” ---- 大竹香椿芳香飄過500載


據中醫古籍記載,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外感風寒、風溼痺痛、胃痛、痢疾等有較好的療效,對於治療糖尿病也有一定功效。現代營養學研究也發現,香椿有抗氧化作用,具有很強的抗癌效果。而神奇的北緯30度和獨特的地理氣候造就了大竹香椿葉肉肥厚、顏色紅豔、香味濃郁的三大特點,使得大竹香椿富含鉀、硒、生物鹼、不飽和脂肪酸等多種物質,具有抗菌、消炎、鎮痛、清熱利溼、利尿解毒、潤膚養顏等功效。據四川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朱永清介紹,“大竹香椿為紅香椿,蛋白質含量較高,營養價值豐富,且色澤鮮豔,更易於被消費者接受。”

毋庸置疑,香椿的綠色、健康、營養等特點符合現代人對健康生活品質的追求,迎合了現代人追求健康飲食的新潮流。2012年,四川省農科院與大竹縣簽訂了院縣合作協議,進一步保障了香椿產業綠色、健康發展。朱永清告訴記者,省農科院主要為大竹香椿產業發展提供三方面的技術指導:一是香椿的嫁接技術,實現了紅香椿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二是香椿的矮化密植技術,增加了香椿產量,也避免了因樹枝過高導致的農戶採摘風險;三是研發提供了功能性保鮮袋,有效降低了香椿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使得外銷的香椿新鮮度更好、保鮮期更長、銷售時間更久。

近年來,大竹香椿產業的快速發展,也鼓舞和帶動了渠縣、達川區、重慶梁平縣等周邊區、縣的香椿產業興起,更有來自重慶、雲南、貴州、陝西、山東、甘肅等省份的產業考察團,多次到大竹參觀學習香椿產業發展。作為全國香椿交易主要集散地的石河——雙拱香椿交易市場,每到香椿收穫的3月,便會迎來大批外地收購商蹲守、收購。大竹縣雙拱鎮的本地經銷商王女士告訴記者,從外地趕來的收購商以北京、上海、杭州、鄭州等地的居多,部分貨物運到北京後還會進一步轉銷,每年銷售量多時,能達到3萬件左右。“我來大竹收購香椿有10來年了,每年都能收購幾萬斤。”來自安徽阜陽的收購商訾標說,“這邊的香椿更紅、味道更好,拿回家炒雞蛋、拌豆腐都好吃。”記者發現訾標的貨車上還裝了幾十株香椿苗,他說準備帶一些回家栽種,看看換了地方是不是也能種出“大竹香椿”。

大竹香椿產品除了銷往北京、上海、天津等20餘個大中城市外,還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及地區,且市場還在進一步拓展之中。

從貧困戶到椿農

香椿成為大竹產業脫貧支柱

繁榮的香椿產業,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為貧困群眾帶來了脫貧致富的良機。

在雙拱場鎮上,一位揹著滿滿一背篼香椿的白髮老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老人姓張,子女都外出務工了,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以及年幼的孫子,“1公斤香椿芽可以賣30塊錢,栽香椿省力又賺錢,比種糧食划算。”張大爺清點著鈔票,滿是皺褶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今年1畝香椿樹,收入四五千塊錢不成問題。”

雙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周慶告訴記者,目前雙拱鎮栽種香椿面積約6000餘畝,種植約60餘萬株,覆蓋農戶90%以上,特別是脫貧攻堅以來,全鎮鼓勵貧困戶種植香椿,全面實行植株的矮化密植,能夠實現人均增收200至400元左右。今年的香椿長勢較好,預計全鎮能達到產值1.5億元左右。

近年來,大竹縣結合精準扶貧工作,牢牢抓住香椿這一特色產業不動搖、不放鬆,通過選派70名中高級農林技術人員深入到全縣70個貧困村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紮實開展“編制一個農林產業扶貧規劃、推廣一批主導品種和實用技術、培育一批農林科技示範戶、培育一批新型農林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一項主導產業”的“五個一”科技扶貧行動。截至目前,大竹實現扶貧解困30個貧困村,1.8萬戶貧困戶計5.25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全縣超過10萬人吃上了“香椿飯”。如今,香椿已成為全縣第一特色經濟作物和最靚麗的“產業下鄉名片”,其社會影響力巨大。

大竹縣副縣長寧小禮表示,下一步,大竹縣將繼續加大香椿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完成“大竹香椿”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工作,制定和完善“中國香椿第一縣”鮮芽分級標準,掌握中國香椿標準制定主動權,努力打造“大竹香椿”高端品質,啟動建設佔地28畝含香椿冷庫的香椿深加工生產項目,進一步擴大包裝箱和冰磚產量,建設香椿矮化密植示範園500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