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武城有哪些歷史?

天衢大冰


武城縣,位於山東省德州市西部,緊挨著京杭大運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文化積澱深厚,佛文化、孝文化、運河文化相互交融,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由於和網絡特大賭博APP德州撲克同名,被黑的毫無道理,嚴重的躺槍事故吶,好委屈!



武城,顧名思義以武立城。武城縣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史料表明,武城在春秋時期屬於晉國,位置不佳,區位優勢不凸顯,對晉國來說是東部偏遠地區,屬於雞肋般的存在。直到三家分晉的戰國初期,此時的武城地帶已歸屬於新崛起的趙國,趙國為了防備東面強大的齊國時不時地越境而來搞欺凌霸辱事件,於此築城,武城之名,由此而得。


西漢時期始設東武城縣,到了西晉太康年間去掉了東字,改稱武城縣。北齊時候將清河郡治從今臨清移至今河北省清河縣西北的信城,又將位於今臨清東南10裡左右的貝丘縣併入清河郡舊治,改稱貝丘縣,武城也省入備丘縣。北周武帝平齊罷郡置貝州,武城屬貝州貝丘縣。故而武城也稱為貝州。1949年8月13日,改屬河北省衡水專員公署。1952年,武城縣人民政府改屬山東省德州專員公署管轄。1956年,撤銷德州專署,武城縣改屬山東省聊城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將武城合併於夏津縣,隸屬聊城專員公署。1961年6月,夏津、武城分立,並恢復德州專員公署,武城縣隸之迄今。


改革開放以來,武城縣的民營經濟繁榮昌盛,被譽為“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境內文化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文人才士代代輩出,春秋時期的大儒澹臺滅明;唐朝時期的孫伏伽以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為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及隋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之一的竇建德,都是出自武城。

武城,雖說是一個以武而得名的歷史古城,但也不是那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蠻漢之地。境內文化氣息濃厚,人們禮佛行孝,待人和善,可以說是一個文武之城!


冊小吏


山東武城縣有變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