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銷】互聯網新視角:中國傳統營銷的邏輯

本文以新視角檢視一下傳統營銷的邏輯,亦可與《新營銷的邏輯》一文作為對比。

01.營銷的本質,信息不對稱

近兩年,針對互聯網帶來的營銷改變,營銷界有人提出,營銷的本質沒變。

這句話沒錯。

從農業文明時代,到工業文明時代,再到信息文明時代,營銷的本質沒變,仍然是信息不對稱。

不過,農業文明時代,由於信息傳遞工具不發達,“地理距離” 成為信息不對稱的主要因素,商人 “出差” 幾個月、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才有文人 “商人重利輕別離” 的感慨,實在是距離越遠,信息越不對稱,利差越大。在中國,商人主體是流動的社會邊緣人。“晉商” 的崛起,就是 “走西口” 的結果。

工業文明時代,出現了大眾媒體。首先產生巨大影響力的是電臺。直到現在有一個詞彙源自電臺:肥皂劇。

【新營銷】互聯網新視角:中國傳統營銷的邏輯

有人以為肥皂劇,指的是泡沫劇,只求搞笑,沒有深度。其實,肥皂劇源於 20 世紀 30 年代,寶潔公司在廣播節目中播放的肥皂廣告,因此把那個時段的節目稱之為肥皂劇。這是比較早的利用大眾傳播打造品牌的案例。

大眾傳播在營銷中的重要性,因此得到重視,特別是作為打造品牌的有效工具。

營銷界有一句名言:認知大於事實。

工業文明時代,因為大眾傳播的出現,“地理距離” 形成的信息不對稱近乎消失,而由於信息傳播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強化了。

品牌之所以有力量,就在於它通過傳播改變了認知。

02.品牌驅動與渠道驅動

在中國,營銷界曾經出現過 “品牌驅動” 還是 “渠道驅動” 的論戰。

針對當時營銷界品牌驅動的主流觀點,我一直強調渠道驅動。並非我反感品牌驅動,而是中國渠道的碎片化決定了。

在中國的中心城市,因為 KA 佔據主流,消費者自選為主,所以,品牌驅動更明顯。

在中國的通路市場,因為小終端佔主導,小終端與社區居民有互動關係,所以,渠道驅動佔主導。

渠道驅動為什麼能夠成立?因為渠道自帶流量。終端老闆與附近居民是熟人,推薦有天然優勢,與 KA 的自選不同。

所以,渠道驅動的產品,我們也可以視為渠道品牌。一般講品牌,指的是 C 端品牌,渠道品牌就是 B 端品牌。

如果說 C 端品牌是消費者首選,那麼 B 端品牌就是店主首推。

在中國低線市場做得好的品牌,要麼是渠道驅動,要麼是品牌驅動與渠道驅動的雙驅動。在中國做得好的跨國公司,也是如此。

03.兩條邏輯線

總結一下,中國傳統營銷有兩條邏輯線。

一條邏輯線是品牌線,大眾傳播改變認知,塑造品牌。儘管這種簡單說法,一定會遭到一些品牌論者的質疑,但實際上,離開大眾傳播的品牌很少見。因此,施煒老師形象的比喻過去的品牌模式,就是拿著 “大喇叭” 喊一喊。“喇叭” 越大(央視),喊的時間(投入)越長,效果越好。

第二條邏輯線是深度分銷。因為渠道鏈長、碎片化,所以必須通過深度分銷直達終端,與終端建立關係,利用終端的推薦能力,發揮 “首推” 的優勢。

跨國公司以第一條邏輯線為主,在中國要向第二條邏輯線妥協。中國企業必須兩條線兼顧,因為交易是在渠道發生的。

04.傳統渠道,三位一體

在中國傳統營銷裡,我一直非常另類。我不否認品牌的重要性,但也提出過 “不是品牌也暢銷”,“品牌不能當飯吃”,“以銷量破解強大品牌,以銷量托起強大品牌” 等在營銷界相當另類的觀點,我是渠道驅動的堅定支持者和實踐者。《中國式營銷》這本書表達的就是上述思想和實踐。

現在回顧起來,當時實務操作雖然非常有效,但還是沒有搞清楚渠道驅動的真正邏輯。施煒老師的 “三位一體”,勾起了我的回憶,其實中國傳統流通渠道就是三位一體,關係、認知、交易三位一體。

互聯網時代的三位一體,認知、交易、關係,三位一體。認知在前,交易在後,關係在交易之後。認知是互聯網傳播產生的。

傳統渠道的三位一體,關係、認知、交易,三位一體。關係在前,認知在後,交易在認知之後。

雖然都是三位一體,但邏輯順序卻不同。

傳統渠道是熟人圈子,關係早已建立。而且多數是生意圈子與生活圈子重疊。以生活圈子而言,是熟人;以生意圈子而言,是熟客。關係是在生活中和以前的建立的。

既然關係早已建立,那麼,店主的推薦,哪怕是新產品,也容易獲得消費者認同。這與純粹的傳播產生認知不同。因為認知在建立在人的認同基礎上的,所以,推薦簡單有效,容易達成交易。

05.深度分銷與三位一體

1997 年至 2003 年,渠道的主題是市場重心下沉,從 “省代” 到 “市代”,再到 “縣代”,最後確立了以縣為基本營銷單元。

市場重心下沉,正常情況下能夠帶來連續兩年銷售 20% 以上的增長,因為重心越下沉,渠道滲透率越高。

2003 年之後,渠道的主題是深度分銷,直至 2013 年達到頂峰。初期,深度分銷的效果是提升鋪貨率,後期是能夠做終端推廣,比如,統一老壇酸菜的崛起,終端推廣功不可沒。

深度分銷那麼有效,其邏輯是什麼?用三位一體解釋很圓滿。因為終端是三位一體的,所以,只需要通過深度分銷,讓終端店主建立認知,那麼,店主就能夠通過三位一體,完成交易。

“不是名牌也暢銷”,“不做品牌做銷量”,這樣似乎與正統營銷理論相悖的觀點能夠成立,恰恰就是因為傳統渠道的終端 “三位一體”。

也正因為三位一體,所以,渠道品牌(現在稱 B 端品牌)可以對抗消費者品牌(現在稱 C 端品牌)。(轉載來源|

“劉老師論壇”,發表於2018-3-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