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奇葩:黃巢擄掠百姓為軍人充飢 張巡殺死自己的美妾做軍糧

導語:唐末黃巢起事時,率軍圍困陳州,擄掠百姓為軍糧,把人放在大石碓中連骨搗爛,煮熟當飯。史載安史之亂時,張巡守睢陽,殺死自己的美妾充軍糧,兵士共食人3萬。


古代奇葩:黃巢擄掠百姓為軍人充飢  張巡殺死自己的美妾做軍糧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說封建社會的歷史每一頁都寫著“吃人”,那是指廣義的吃人,即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戕害、壓抑人性,具有吃人的性質。實際上,狹義的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

古代奇葩:黃巢擄掠百姓為軍人充飢  張巡殺死自己的美妾做軍糧

古代的吃人可分為兩類情況:

第一類情況是,由於天災或戰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饑荒,人們為了生存而被迫以同類為食。另一類情況是屬於殘忍行為的吃人。由於目的不同,這類情況的各種具體表現有差異,有的人以吃人肉來炫示兇暴,有的人聽信左道邪術以吃人肉來治療某種疾病,有的人因懷有仇恨以吃敵方的肉來發洩報復情緒,等等,同饑荒年頭被迫吃人肉相比,都更帶野蠻性和殘酷性。

古代奇葩:黃巢擄掠百姓為軍人充飢  張巡殺死自己的美妾做軍糧

歷史上有不少兇暴的將帥用人肉充作軍糧,所到之處,就地擄掠民眾為食物。十六國時,前秦苻登領兵征戰,把殺死的敵兵叫做“熟食”。他對軍士們說:“你們早上作戰,晚上就可以飽餐肥肉,不必擔心捱餓。”於是,部下都甘願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飽後再作戰,勇猛異常。

古代奇葩:黃巢擄掠百姓為軍人充飢  張巡殺死自己的美妾做軍糧

唐末時,秦宗權常派遣部將四處屠殺百姓,他的軍中不帶米麵,把殺死的人用鹽醃起來,隨軍攜帶,作為軍糧唐末楊行密圍攻廣陵時,城中糧草罄盡,守城軍士就抓百姓到集市上販賣,專門派人殺戮他們,像屠宰豬羊似的。唐末黃巢起事時,率軍圍困陳州,擄掠百姓為軍糧,把人放在大石碓中連骨搗爛,煮熟當飯。

古代奇葩:黃巢擄掠百姓為軍人充飢  張巡殺死自己的美妾做軍糧

這種以人肉代替軍糧的行為,在某些正義之師中也不能免。如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史思明方氣焰囂張,叛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安祿山之子安慶緒率十萬大軍進攻睢陽。當時守睢(音:suī)陽的就是御史中丞張巡,他見敵軍來勢兇猛,只好據城固守。在指揮作戰時,張巡過於激憤,眼角瞪裂出血,牙齒咬得格格響,竟然咬碎了不少。有一個典故叫“張巡嚼齒”,說的正是張巡。

古代奇葩:黃巢擄掠百姓為軍人充飢  張巡殺死自己的美妾做軍糧

由於朝廷外援遲遲不到,張巡的軍隊被叛軍圍困以致糧草斷絕,甚至都將城中的老鼠捕捉分食,但仍然解決不了燃眉之急。士兵們死的死,傷的傷,士氣很是低落。身為統帥的張巡焦慮不安,情急之下竟然提出了殺死自己的美妾來充當軍糧。雖然眾多士兵們反對,但最終,張巡不僅將自己的妾身之軀充當了軍糧,並以此為開端,先以城中婦女為食,食盡,則食老幼,共食三萬人。城破時,百姓只剩下四百餘人。最終,張巡和他的將士靠著吃睢陽城中的百姓,苦守睢陽十個月,唐帝國贏得了時間,唐朝這才不至於滅亡。

古代奇葩:黃巢擄掠百姓為軍人充飢  張巡殺死自己的美妾做軍糧

後世也曾有人重論此事,說張巡的軍隊所食3萬不是百姓,而是陣亡的士兵的屍體;又說張巡殺死愛妾、許遠烹熟書童的事也與事實不符,實際上是張巡的妾見情勢危急而自殺,許遠的書童是憂懼而暴亡,張許二公藉機用他們的肉犒賞士兵,作堅固軍心的手段。

古代奇葩:黃巢擄掠百姓為軍人充飢  張巡殺死自己的美妾做軍糧

雖然史籍有所誇大,但不論黃巢還是張巡,因軍中缺糧而吃人肉的事總是有的。古時戰爭殘酷,在生死存亡的特殊時刻,環境逼使人性異化,迴歸到動物界同類相食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