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擁有170艘潛艇,海軍力量超過德國,為何沒有派上用場?

彼得蘇


其實二戰中德國共計建造了1200艘左右的潛艇,在進行的破交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盟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日軍總共才擁有170艘投入了實戰。當然,水面艦艇方面自然是日軍更強。

日本潛艇在二戰中的存在感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這主要就和日本海軍對潛艇這種兵器的作戰使用上有很大的誤解,完全無法發揮其潛艇的戰鬥力。像德國海軍、美國海軍等,就將潛艇用於打擊敵方運輸線、滲透偷襲等作戰,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日本海軍的作戰思想中,潛艇只是用來對付敵方戰艦的兵器,和飛機一樣進行是日本海軍漸減邀擊戰略的組成部分,是鉅艦大炮的配角。雖然一戰中德國海軍利用潛艇進行了破交戰,但是日本人卻不以為然,認為沒有多大價值,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種作戰樣式的巨大威力。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潛艇本來數量就不多,再加上錯誤的戰術指導思想,一直是認準盟軍軍艦為作戰目的,風險較大容易損失,又對運輸船等這些目標沒有多大的興趣,自然在太平洋戰爭中沒法取得像樣的戰績。

日本人研發的潛艇也走向了錯誤的方向,其研發的伊400潛艇,竟然裝了3架攻擊機,而像德國就老老實實地研發出了XXI型大型潛艇,航程和淺深都有所提升,綜合戰鬥力更強。


前沿陣地


日本在二戰中的水面和水下力量都是頂級的,而德國由於海軍在一戰中被全毀,短短二十年時間無法恢復,所以德國海軍在二戰中只有潛艇可以依靠。然而,即使是潛艇力量,德國還是無法與當時的日本相比。日本當時的潛艇規模也能位列前三,而且擁有三千噸以上大型遠洋潛艇的數量是德國甚至美國都無法比擬的。不僅如此,日本還建造了水下排水量六千噸以上的水下航母--伊400巨型潛艇,可以攜帶三架水上飛機,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而且日本還擁有當時最先進的93式長矛魚雷,這種魚雷用氧氣推進,速度快、航程遠、威力大,遠比盟國的魚雷先進然而。然而,強大的日本潛艇卻沒有創下與其能力匹配的戰績。德國用小型u型潛艇發動的狼群戰術幾乎讓大英帝國窒息,要不是美國護航力量的加入,英國可能真的被絞殺了。而日本潛艇的戰績與德國和美國潛艇相比簡直不值一提,究其原因,還是日本對潛艇戰略的理解和潛艇戰術的應用都存在嚴重認知錯誤。德國和美國將潛艇主要用來破襲海上交通,打擊的重點是沒有攻擊性的商船隊伍和力量薄弱的護航力量,因此襲擊風險小,成功率極高。戰爭後期,日本海上航道就被美國潛艇扼住了,導致國內物資極度匱乏。而日本卻把潛艇用於攻擊美國強大的水面力量,雖然也取得過擊沉一艘美國航母的戰績,但這絲毫也沒能撼動美國的海上優勢,相反,日本潛艇在美國龐大反潛驅護艦隊和反潛飛機的打擊下幾乎全軍覆滅。日本空有強大水下力量,卻根本無助於帝國的戰爭。當然,日本潛艇的失敗與其自身技術缺陷也有關。當時日本潛艇用的柴油機噪音極大,很容易被美軍偵測到,而日本要求潛艇上浮報告的死板戰術,也更是給美軍打擊日本潛艇提供了絕好的機會。


燒死的火


德國那是海軍力量真的不夠,實在沒辦法了,才用的潛艇。

一直到二戰結束,德國唯一的航空母艦“齊伯林伯爵號”還沒修建完。德國花了10億馬克修建的巨型戰列艦“俾斯麥號”又被英軍擊沉。

可以說,德國是沒有任何資本和英國在海上堂堂正正的較量的,實力差距比較明顯。只能劍走偏鋒,採用潛艇。

日本就不一樣了,在中途島被美國擊沉四艘航母之前,聯合艦隊對陣臨時重建的太平洋艦隊,在某些地方來看,其實是有優勢的(中途島海戰一波炸了日本四艘航母,徹底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形式)。

也就說,從實際需求上來看,潛艇對於日本的作用並沒有那麼大。

其次,就是作用了

德國的潛艇主要是用來阻斷盟軍的海上交通線的,對於盟軍來說,真的是水上噩夢。在這個上面,德國的潛艇,取得了重大的戰績。效果非常明顯,讓盟軍頭疼。

但是日本就不一樣了,日本的潛艇是作為一個戰鬥序列,直接集群參與正面作戰。對美軍來說,只不過是正常的軍事行為,並沒有多頭疼,該怎麼打還是怎麼打。只有偶爾碰到美國運輸船的時候,才會襲擊一下。

這樣來說,還是德國潛艇更令盟軍畏懼,取得的戰果更大。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日本潛艇部隊在規模上看似不小,其實真不算多,滿打滿算只有174艘投入使用,相比之下,德國到二戰結果時,建造了1170艘潛艇,其中863艘投入了戰術,這個角度來說,日本在潛艇力量上比德國的差距還是太遠了。而且在技術上,日本潛艇缺陷不少,二戰時期,日本潛艇曾經到達過歐洲,當時德國人就藉機評估一下日本的潛艇技術,結論為日本潛艇的技術水平相當低,噪音過大。

日本對潛艇使勝戰術運用也不行,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是日本人把潛艇當成了一種艦隊決戰的裝備,強調以潛艇突擊美軍的艦隊,結果忽視了對於破交作戰的重視,對於美軍的運輸艦沒有重點加以打擊,結果面對美軍設防嚴密的艦隊,日本的潛艇損失慘重,約有128艘被擊沉,取得的戰果卻一般,僅擊沉184艘商船,不足100萬噸,德國潛艇的戰績是擊沉2840艘商船,超過1400萬噸。

這個角度來說,日本的潛艇使用是非常不成問題的,不是他的力量不足,而是使用方法不對,沒派上用場屬於很正常的結果了。


麥田軍事觀察


日本怎麼可能超過德國!德國總共有1250艘潛艇。

日本的潛艇是累計的總數,開戰的時候是63艘,最多的時候不會超過一半。德國一年中被擊沉的潛艇也比日本的總數多。


天明遙遙山海關



二戰中,由於需要在廣闊的太平洋活動,日本組建了一支很有特點的潛艇部隊。日本潛艇的種類之多在當時是世界第一。常用的中程潛艇、遠洋潛艇、特殊的大型運輸潛艇及人 操 魚雷和微型潛艇。二戰期間,排水量超過3000噸以上的潛艇全世界僅有56艘,日本人佔了52艘(包括3艘排水量5000噸的世界之最)。日本有65艘航程超過2萬英里的遠洋潛艇(巡航速度10節),盟軍一艘沒有。日本潛艇作戰執勤範圍相當廣闊,除負責日本週邊近海防禦及偵察和預警的值班潛艇外,大部分潛艇基本都在進行遠洋作戰。在北起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島、東至美國西海岸、南到澳大利亞沿海、西至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攻擊襲擾盟軍艦隊與運輸船隊。由於日美雙方的主要 作 戰 集中在中太平洋地區,日本潛艇的戰 績在該地區得到了凸顯,但損失也是最大的。 1942年至1943年是日本海 軍 潛艇的活躍高峰,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大量 獵 殺 盟國戰艦和運輸船,取得了驕人戰績。1942年8月15日,伊19號潛艇在所羅門的聖克里斯托巴爾島附近海域執行戰鬥巡邏,發現美軍黃蜂號(CV-7)航母編隊,立即展開 攻 擊,以2秒的間隔發射6枚長矛魚雷,除第1枚脫靶外,另5枚全部中的。第3、4、5枚擊中黃蜂號航空母艦,6小時後沉沒。第2枚奔波11公里,擊中後方美軍大黃蜂號(CV-8)航母編隊的奧布萊恩號驅逐艦(DD-415),第二天斷裂沉沒。第6枚奔波12公里,擊中大黃蜂號(CV-8)航母編隊的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BB-55),造船中度損傷。僅伊27號潛艇就創下擊沉15艘商船,擊沉和擊傷99359噸位的日本潛艇編隊記錄。日本潛艇在技術上有其自身缺陷和戰 士 運用失當,單純追求輸出功率,使自行研製的柴油機噪聲巨大,美 軍 聲納人員稱:日本的潛艇航行如同敲著大鼓行進。日本海軍對潛艇沒有合適戰術,發揮的作用有限,只按固定思維將潛艇用於進攻防守嚴密的美軍艦隊,忽視了破壞交通線和攻擊商船,在美軍強大完備的反潛力量面前損失慘重。對攻擊商船的魚雷使用設定限制(只能1枚攻擊),特別是不切實際的上浮報告制度,造成潛艇部 隊損失巨大。戰 爭 期間,日本海 軍的174艘潛艇先後有128艘被擊沉,戰損比例與德國U型潛艇相當,但其總共才擊沉184艘商船(90.7萬噸),而U型潛艇的戰績是擊沉2840艘商船(1430萬噸)和美國潛艇擊沉493艘商船(152萬噸)相比,顯然要遜色得多。



天下匯007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這兩個國家有何不同,德國是一個內陸國家,而日本則是一個沿海國家,在二戰時期,兩個國家都想要稱霸世界,但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他們在軍隊重點發展方向也就有所不同。

德國是一個內陸國家,根據當時的情況,德國想要稱霸歐洲,提高自己國家的軍隊戰鬥力,成為歐洲的霸主,發展陸軍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日本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視軍事發展,同時又是一個沿海的國家,為了更好的提高軍隊的軍事實力,他們在二戰時期便已經開始研究航母,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日本研究出了更為先進的航母,同時航母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日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海上強國。

日軍不僅擁有普通潛艇還擁有戰鬥力驚人的巨型潛艇。日本的巨型潛艇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的潛艇實力能超過日本,如果遇到其他國家,日本一定能在海上取得非常大的勝利。

但為什麼在二戰中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日本海軍的對手是美國,

美國的海上實力是非常強的,美國的潛艇與日本的潛艇相遇日本軍隊當然沒有能夠佔到便宜。

雖然他比德國強,但和美國相比較就沒佔到多大便宜了。


軍武檔案館


潛艇要有戰機保護,才有戰鬥力。潛艇沒有戰機保護,等於自殺。日本失去制空權,潛艇不敢上戰場,上戰場是自殺。


中國美6220


你是指他在哪塊戰爭中沒出動海軍,是太平洋呢,還是我們這塊?


手機用戶62205112705


日本人有幹勁 精神 紀律 少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