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重耳造成了晉國的分裂

風雨逃亡路

翟國(狄國)

在這一篇文章中,重耳同志終於要做主角了,既然是主角,肯定少不了光環,史料記載如下: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賢士五人:曰趙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賈佗;先軫;魏武子。摘自《史記》。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五個人,重耳同時能夠登上王位,可謂是全靠這五虎將。

上一篇中我們提到,獻公二十二年重耳(43歲)逃到了翟國,在翟國,重耳同志不僅娶了妻還生了子,日子也算是逍遙快活。

獻公去世後,重耳拒絕了裡克的邀請,於是夷吾就回國繼承了王位,稱晉惠公。

霸主重耳造成了晉國的分裂

晉國範圍

晉惠公七年,夷吾心中實在是想念哥哥重耳,於是就想派遣履鞮帶領死士前往翟國刺殺重耳。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重耳一聽說這個消息,立即召集趙衰等人商量,夷吾這是痛下殺手啊,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重耳同志臨走前,對老婆說,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回不來,你就嫁了吧。

老婆一聽,等你二十五年,我墳頭的柏樹都長得老粗了。

重耳同志帶領五虎將離開呆了十二年的翟國,奔向齊國。

衛國

路過衛國時候,衛文公懶得搭理重耳同志,眾人只好繼續趕路。

齊國

終於到了齊國,重耳同志受到了齊桓公前所未有的厚待,賞賜宗室之女、寶馬、房子一應俱全。

已步入中老年的重耳同志逐漸安逸起來。

可齊桓公死後,齊國就發生內亂。

趙衰等人害怕重耳受到齊國內亂牽連,於是就商量勸其離開齊國,恰巧二人密謀被下人聽到了,就告訴了重耳同志的齊國太太。

這位女同志怕下人走漏風聲,丈夫重耳志受到牽連,於是殺掉下人,就來勸重耳同志離開。重耳同志則一副死皮不要臉的態度,齊國的生活實在是太美好了,還有你的陪伴,就算是死在這裡,我也不想離去。

沒想到這位女同志一口吐沫差點吐到重耳臉上,你堂堂晉國公子,窮途末路來到齊國,但仍然有眾多謀士誓死追隨,你不想法返回國家,以報答各位臣公,卻貪圖齊國的安逸生活和女色,我真是以你為恥啊。

一番話下來,重耳同志仍然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重耳同志的夫人只好與趙衰等人密謀,用酒灌醉重耳同志,把其放在車上,拉著離開齊國。

重耳同志這位齊國夫人站在馬車後,默默留下眼淚,這一別不知何時再見。

一句話評價重耳同志的齊國夫人:深明大義。

曹國

到了曹國,曹共公非常無禮的想要看看重耳的肋骨有什麼特別,大臣苦勸也沒用。重耳同志只好當眾脫掉外衣。

這個畫面不敢想象,有點辣眼睛。

宋國

到了宋國,宋襄公以國禮規格接待重耳,但剛剛戰敗的宋國無力幫助重耳,於是眾人只好離開。

鄭國

到了鄭國,鄭文公也是瞧不起重耳,大臣就勸鄭文公要麼重用殺掉重耳,以絕後患,鄭文公沒有理睬。

這樣的國君還不如大臣有眼光。

楚國

楚成王以國禮接待重耳,吃飯時候就開玩笑說,老弟啊,你回國以後怎樣報答我呢。

重耳同志再次無賴起來,哥哥啊,楚國這麼強大,金銀珠寶肯定不缺,這樣吧,若以後我們兩國在戰場上遇到了,我軍隊退避三舍。

楚過大將子玉看不下去,杯子一摔罵道,真是厚顏無恥之徒,楚王如此款待你,你卻說出這樣的話,看老子宰了你。

楚成王趕緊阻止子玉,打起哈哈。

重耳於是無賴的在楚國住了幾個月。

夷吾去逝,重耳大侄子偷偷跑出秦國,回晉國繼承王位,惱怒之下的秦國就尋找重耳,準備扶持重耳代替子圉。

於是61歲的重耳來到秦國,在秦國扶持下返回晉國代替子圉坐上王位,稱晉文公。

稱霸

晉文重耳通過九年的時間就是晉國強盛起來,開啟了稱霸之路,這與他以下幾個措施分不開。

  1. 讓百姓休養生息,修明政務,國家人口、糧食等戰略資源逐漸豐富,為以後戰爭提供了必要條件。
  2. 賞賜有功之人,穩定了即位之初國內不安定因素。
  3. 軍事改革,建立三軍,設三軍將佐,分別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提高軍隊作戰能力。
  4. 採用尊王政策,殺死了造反的襄王的弟弟王子帶,護送周襄王到了周都,贏得周王朝信任。

通過以上改革後,重耳同志討伐曹、衛。打敗楚國,獻楚國俘虜與周王,被周王封伯爵,稱霸諸國。

回顧重耳同志的一生,前半生活在宮鬥陰謀之下,被後媽驪姬處處算計,搞的是身心疲憊。

後媽不在了,弟弟夷吾又開始算計他,於是開啟了逃亡之路。

這一生,兩個字來形容:無奈。

在我看來,晉文公之所以能夠笑到最後,第一個至關重要原因就是他活的久。

熬死了經常亮屠刀的父親,揮別了歹毒的後媽驪姬,送走了弟弟,自己依然身體健碩。

初登大位的侄子自然不是他的對手。

第二個原因就是有五虎上將輔佐。

在逃亡路上我們也看到了,重耳同志在齊國玩的是樂不思蜀,覺悟都不如自己齊國的老婆高。最終還是在五虎上將的主導下才離開。

繼承王位後,與諸國的戰爭都是趙衰等人打的,自己無非在國內等個消息罷了。

連至關重要的尊王政策都是趙衰提出的。

所以說,重耳同志的霸主地位是趙衰等人幫他抬上去的。

我們知道,晉國最後分裂為韓、魏、趙三國。

其中魏國是五虎上將魏武子後人建立。

趙國則是五虎上將趙衰後人建立。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道理。

換句話說,重耳重用趙衰等人,才成就了霸業。

但也因為重用趙衰等人,才導致了晉國最後的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