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水田裡的螞蟥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原創:林子容,漳州市人,1969年2月到長泰縣陳巷公社美彭大隊上山下鄉。1975年10月返城。曾在漳州三中當民師,後上大學,畢業後又回漳州三中工作,擔任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工作。現已退休。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上山下鄉的第一年,我與所有的青壯年勞力一樣在田裡勞動;無論是再苦再累的農活,我咬咬牙都能挺過來。就是水田裡有螞蟥這一關,我硬是過不了。幾十年過去了,提起美彭村水田裡的螞蟥,我至今還心有餘悸。

美彭村的水田裡,有許多螞蟥。當你在水田裡勞動時,你會突然發現腿上吸附著一條或幾條看上去讓人毛骨悚然的吸血螞蟥,深黃綠色的,樣子很猥瑣。螞蟥對人的進攻是悄無聲息的,因為它們唾液中有麻醉成分,它抑止了人們的本能防衛反應;除非你用眼睛看到了它,否則你是不會發現螞蟥正在吸你的血的,因此它能肆無忌憚地盡情地吸你的血,當你發現時,它的身體因為吸了你的血早已變成一個膨脹的血囊了。當你很恐慌地欲把螞蟥從你的腿上拔開時,你會感覺螞蟥的肢體滑溜溜的,捏也捏不住,很令人噁心;當地人常常是就地拔一根草,兩手捏著草的兩頭,把草塞在螞蟥和人體的粘貼之間使勁刮;當你終於把它從你的皮膚剝離開時,你會看到螞蟥在你的皮膚上留下的傷口裡流出許多鮮血,而且血流不止。後來我查了有關資料,才明白那是因為螞蟥的唾液中含有強效抗凝血劑。螞蟥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有圓形鋸子一樣的嘴,它擁有300多顆微小的牙齒,可以用來磨穿人們的肌肉;它先用嘴切開人體皮膚和肌肉的組織、形成傷口,再用強大的吸力吸出我們的血。

在農村,我們要幹各種各樣的農活,要經常下水田勞動。我們下水田勞動,或插秧、或拔雜草、或施肥等等,人們都是光著腳丫子,把褲腳管卷得高高的,這就給螞蟥吸附到人們的腿或腳的皮膚上創造了條件。我認為,螞蟥並不是進攻所有的人,同樣在一坵水田裡勞動的人們,有當地農民、有知青、男男女女都有,令人不解的是:我一直是這讓人毛骨悚然的吸血螞蟥的第一進攻目標!只要我下水田,就一定會有螞蟥光顧。假如今天有10個人在同一坵水田裡勞動,有3個人被螞蟥咬了,這其中一定有我一個;假如只有一個人被螞蟥咬了,這個人也一定是我。至今我也不明白這是為什麼?據說螞蟥棲軀在水底深處,它是通過嗅覺和感知水中的振動來探測獵物的,難道螞蟥特別喜歡我的血型和我腳步移動的頻率?嗚呼哀哉!

知青故事:水田裡的螞蟥

由於美彭村的水田裡有那可惡的螞蟥,每當我在水田裡勞動時,有如驚弓之鳥;我要時不時地從水裡抽出我的腿腳,看看是否有被螞蟥盯上;有時還會把皮膚上沾上的汙泥錯看成螞蟥而虛驚一場。與我一起勞動的農村姑娘,也會幫我監視螞蟥的動向,假如我被螞蟥咬了,她們就會幫我將螞蟥從我的腿腳上剝離開來,然後再用水田裡的爛泥,塗抹我的傷口。她們還勸我:“你不要怕,你越怕,螞蟥越要找你!”我極其害怕螞蟥,但我也不是那種見到螞蟥就大呼小叫的人,螞蟥怎麼知道我怕它,而偏偏來找我呢?也有農民朋友告訴我一個防螞蟥進攻的方法:“下水田時,眼睛看著太陽,左腳先下田。”雖然這種說法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可我也照此辦理,然而螞蟥還是常常來找我。要是白天我被螞蟥咬了,在我夜間的夢裡,螞蟥也會再次光臨。

美彭村一向以盛產優質的稻穀而聞名天下,那是因為美彭村水田裡的農藥用得少。當然水田裡沒有農藥,螞蟥就有了生存繁殖的空間,所以美彭村的水田裡才會有那麼多的螞蟥。在美彭村上山下鄉期間,我常常受到螞蟥的困擾,幸虧被螞蟥咬過的傷口不太會感染,傷口癒合後也不會留下疤痕。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待美彭村水田裡的螞蟥,或許心裡的厭惡程度會降低一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