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從“安步當車”到“說走就走”

改革開放40年來,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以前的土路、砂石路到現在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人們的出行已經從過去的“安步當車”演變成了現在的“說走就走”,隨時可以去感受夢想中的“詩和遠方”。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印證著 “慢”與“快”的時代變遷,從最初的綠皮火車到現在的高鐵出行,縮短的是出行時間,增加的是幸福指數。

中國鐵路總公司鄭州局集團公司安陽綜合段安陽東站助理工程師郜虹說: “改革開放40年,列車飛馳40載,隨著鐵路交通的發展,安陽到北京,現在只需要1小時50分鐘,到鄭州只需要40分鐘。安陽東站旅客列車辦理數量,由開站時每天32列,增長到現在的103列,日發送人,以平均每年1千人的速度增長。在給安陽市民的出行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引領身處中原腹地之中的安陽,開出了經濟發展的“高速列車”。”

公交車是我市城區客運市場的主導力量,安陽公共交通總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一條線,兩臺車,5個人。四十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全市的公共交通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截止目前,安陽公交集團已發展成為下設5個營運分公司、6個有限公司的集團公司,總資產近10億元,職工總數1600餘人,營運車輛1070臺,線路61條,年營運里程3000多萬公里,客運量達8000餘萬人次。

市民郭風章說: “30年以前,安陽市交通是很不方便,就沒有幾輛車,去哪裡,等車等的好長時間,等不到一輛車,現在車多了,站站都有,再一個服務條件也好了,走路(出行)也方便了,哪兒都有公交車,坐上也挺舒服的。”

2015年11月1日,我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了“公共自行車+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車”的綠色出行模式,延伸了我市公共交通服務範圍,解決了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截至2018年,全市辦理租賃卡11.6萬餘張,總騎行量近2700萬次,累計騎行時間7142.3萬小時。

市民張金花說: “以前坐公交車,還得一直等,等著坐上公交車,下了公交車,又沒有那一趟車,還得步行,步行累得腿疼。現在公交車也方便了,特別下了公交車,這小綠車既環保又快,下了公共汽車,騎上綠色環保的車,不用費什麼勁,幾分鐘就到孩子家門口了,現在出行確實方便了。”

隨著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的飛速發展,網約車,這一出行方式應運而生並快速發展。市民劉振豐,正在用手機預定網約車,只見他輕輕點擊手機屏幕,不一會兒功夫,一輛網約車司機就在限定時間內出現在他面前。從網約車的出現到如今的盛行,這種新型的出行方式,正在悄悄地改變著大家的生活。

市民劉振豐說: “現在出行也挺方便的,特別是現在有了網約車。以前是人等車,現在是車等人。現在是一下樓就有車,覺得現在挺方便的。”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2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07億人,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和微型載客汽車達1.87億輛,每百戶家庭私家車擁有量已超過40輛,曾經被視為“奢侈品”的汽車,已經落戶到了多數百姓家中。

市民陳寶華說: “年輕的時候,家裡有一輛自行車,就覺得很好了,現在的車確實是越造越多了,坐車也方便,公交也多了。我在北京的時候,就感覺那個東西長安街車水馬龍的,過一次路口都得等幾分鐘,現在安陽的車,比那時候多了好多倍了。”

市民許愛貞說: “以前我們年輕的時候。還是比較困難,當時回一次家都是地下走,一走走三四十里地。沒有車,連自行車都沒有。現在可好了,真是趕到好時候了,孩子姑娘都有車,出行不用步行,星期六、星期天帶我們出去到周邊旅遊、觀光風景我們趕上了好時候,我們非常的幸福。”

截至2018年,我市公路通車裡程92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0公里,幹線公路1080公里,農村公路7946公里。目前,我市“鐵路、公路、飛機”立體綜合交通體系正在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了由京廣高鐵、京廣鐵路和晉豫魯鐵路組成的“二縱一橫”鐵路樞紐;由京港澳、南林、鶴輝高速公路與正在建設的沿太行、已通車的西北繞城高速公路構成 “二縱二橫一環”高速公路網;由G107、G341、G515等組成的“三縱二橫一聯”國道幹線和由S301、S227、S303等組成的“五縱四橫四聯”省道幹線路網;林州通用航空機場、安陽機場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如今,我市的“鐵路”、“公路”、“機場”齊上陣,集高速公路、快速鐵路、機場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體系正在形成。從阡陌交通到互聯互通,我們的路越走越寬;從打開大門到走向五洲,我們的路越走越遠;在改革開放的這條康莊大道上,我們一定會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