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又被打了?你怎麼這麼窩囊?” 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辦

一個朋友,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剛剛上一年級,經常被叫家長,總是因為孩子調皮,今天逗哭小明,明天給小麗的衣服畫了一朵花。

她對這種情況很苦惱,朋友之間聊天,遇到另一個同事,這個同事孩子也是很調皮,不過她的思路又不一樣,坦言:“哎呀,孩子又不是受氣,你著什麼急!”

聽到這樣的家長言論,我真是很生氣又無奈。

為什麼?

因為我家孩子不是愛欺負人,是受氣!

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回到家,心裡那個難受啊!

既心疼孩子,有覺得孩子窩囊。

“你怎麼又被打了?你怎麼這麼窩囊?” 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辦

我們在學校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孩子,別人說什麼是什麼,啥都不敢反駁。在外面受了委屈,只有回到家去哭,所有的本事都只敢在家裡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使。

這樣的“炕頭王”是怎麼養成的呢?

原因一:嬌慣

一個在家裡說什麼是什麼,從來沒有遇到拒絕的孩子,突然到了集體裡,遇到別人拒絕和命令,他不知道怎麼應對,因為在家裡從來沒有遇到過。

“你怎麼又被打了?你怎麼這麼窩囊?” 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辦

原因二:家長包辦

孩子在家裡從來沒有自己做過什麼,別說給家裡掃地,擦桌子了,就是自己吃飯,還要不斷追著趕著,不愛吃的時候爺爺還要喂幾口。

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會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就更別提讓孩子承擔了。

原因三:爸爸帶的少

很多家庭,爸爸責任都很重,負責掙錢養家,處理外事,回到家,經常會疏於給孩子陪伴。

爸爸和媽媽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為性別原因,有些是媽媽不能替代的。比如爸爸給的安全感、爸爸給的男性思維、爸爸教的另類玩法。

“你怎麼又被打了?你怎麼這麼窩囊?” 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辦

針對我們挖掘出的孩子受欺負的原因,有這樣幾個建議:

1. 不嬌慣孩子,學會對孩子說“不”

不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說要什麼就給什麼,老人俗語“要星星不給月亮”。

勇敢一點,在孩子提一些要求的時候,和善地告訴他:“孩子,這件事媽媽不能答應你。”

同時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孩子以往有求必應慣了,現在遇到拒絕,自然會哭鬧、爭吵、或者耍賴,媽媽一定要堅定自己的初心:為了孩子不再是“炕頭王”,遇到一切挑戰都要挺住。

“你怎麼又被打了?你怎麼這麼窩囊?” 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辦

2. 安排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家裡事情分擔做

試想如果孩子在家中什麼事都不做,那麼上小學了,當值日生要掃地,拿起笤帚卻不知道怎麼掃,孩子是什麼樣的心情?

首先要從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開始。

比如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牙刷和牙杯,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洗自己的小襪子。

自己的事情都可以做到了以後,再去培養孩子幫助家裡做家務。

比如擺桌子、拿碗筷、掃地、洗碗。

“你怎麼又被打了?你怎麼這麼窩囊?” 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辦

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多教孩子,一遍一遍地教,有耐心地教,直到孩子學會了,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家長看著。當你觀察孩子做事幾次之後,覺得孩子真正做好了,才可以真正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當孩子可以自己做事的時候,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肯定,要多對孩子說:“我看到你做的這件事做的非常仔細、認真,你真能幹!”

3. 爸爸多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來

不管爸爸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

放下手機,陪孩子做個遊戲;放下工作,給孩子讀10分鐘的故事。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過去了這個階段,下一個階段就不可挽回了。

“你怎麼又被打了?你怎麼這麼窩囊?” 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辦

總之,如果家有一個“炕頭王”,那麼趕緊分析一下原因,然後從這三點入手:不再嬌慣孩子、鼓勵孩子自己做事情、爸爸多陪孩子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格,遊刃有餘地過好自己的人生。

謝謝您的閱讀,希望我們能夠在生活的每一刻都有收穫。

“你怎麼又被打了?你怎麼這麼窩囊?” 這樣的孩子,家長怎麼辦

原創不易,如果這些小步驟對你有幫助,請動動手、點贊!評論!轉發!感謝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