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精神病和正常人的區別是什麼?

餘生有朋


你覺得精神病和正常人的區別是什麼?

正常人,在一般情況下心情平靜,不焦慮不害怕,精神病人,在一般情況下,即便是不發作,也會不安焦慮,但是基本看不出來,發作的時候才知道這個人有問題,並且一般是觸及某些刺激點,比如看見某人、到了某個環境等。

人們對精神病的認識有一定的誤區,對於大多數不是特別嚴重的精神病患者,他們基本有很好的自知力,有求助的慾望,有明顯的痛苦感,他們多數知道自己有問題,但怕別人知道,看不起自己,笑話自己,所以儘量掩飾,但是到刺激點發作的時候,就掩飾不了了。

精神病的核心是焦慮,並且是很高的焦慮,就是擔心害怕,個性比較敏感多疑,受到驚嚇形成的,所以可以康復。


霍體清


你好,這個問題我的患者常常問我,作為一名精神科醫生,我來回答你的疑問。

很多患者缺乏自知力,認為自己沒有病,是家人迫害自己,才被送入精神病醫院。可我們都有家人,我們的家人會把我們送入精神病院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舉個例子,最近收治了一個奇葩患者,27歲男性,高中時候因為感情問題出現不願上學,堅持完學業也考不上大學,家人託關係上了大專可患者去了一個月就回家說“不是這種感覺!”之後就再也不去了。然後患者就開始了6年的“超級宅男”生活,不出屋,讓老母親養,整天看電視,近兩年更是連床都沒下過!甚至吃飯和排洩都在床上完成,而且渾然不覺的把飯和排洩物一起放在床上。他認為他只是在思考生活方式,不是病,只是媽媽錯誤的認為他有病才強送來住院,看著他那因為長期不運動而萎縮的小腿肌肉,簡直無法形容我的感受。


所以,我們常說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精神疾病,就去橫向縱向比較一下看看。橫向是和同齡人比和周圍人比,縱向是和過去的自己比,如果二者都存在顯著差異,那你就是有問題呀!

其實,一個精神病人在放在正常人中間,一般是很容易發現的,因為他總是能恰如其分的表現出與正常人得區別,一些行為上的,一些言語上的,一些思維上的,反正總歸會表現出來。


對於一個有經驗的精神科醫生,接觸一個患者,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發現他的精神問題,就是因為職業敏感性讓他們更加註重這些區別於正常人的表現。

所以,我的回答應該能夠解釋的清了,如果還有疑問可以私信留言,祝您心理健康!


我說精神


精神病是腦部組織病變,造成的幻聽 幻視 幻覺和妄想,從而引起了異常行為。與其說是精神病 不如說是腦病變。之所以會自然自語,是因為幻聽 聽到別人和他說話的正常對話。其實 大腦還是相對清醒的,基本上什麼都懂,但是 由於幻聽幻視幻覺對他們的困擾不厭其煩,知道大家會笑話他們,索性就裝傻。精神病初期,患者還可以分辨幻聽幻視幻覺的真假,極力偽裝自己 可正常生活與工作,但隨著病情越來越嚴重,幻視幻聽幻覺真實到和現實融為一體,這個時候已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這個病是非常痛苦與可憐的,大家應該理解與關懷他們,由於我國的大部分人對精神病不瞭解,再加上電影電視劇的魔化,使很多人對精神病有所誤解,甚至歧視,其實 精神病是非常普通的腦部疾病,就像腦瘤(腦瘤也有幻聽 幻視),心臟病一樣普通。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患有精神病,例如名畫家梵高 、挪威畫家孟克(吶喊)、海明威、作家迪更新、音樂家湯姆海勒爾、數學天才約翰奈許、著名文學家費滋傑羅、托爾斯泰等,以及日本前首相小泉(年輕時治癒),都患有精神分裂(腦組織病變)。精神病最好在早期積極治療,有10%治癒的可能,其餘90%需要永久服藥,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工作、結婚。放棄治療和服藥會影響到患者的大腦組織病變擴大,從而使病情惡化,越來越難治癒,就像癌症一樣擴散,大腦組織被病變侵蝕。我國的患病率在2%,重度精神病大概有幾千萬之多。全世界患病率1%。發病在3歲~40歲之間,多數發病在16歲~28歲之間。



龍REBIRTH


正常人能變精神病人,而精神病人卻很難變為正常人。但沒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人就是比正常人易相處,別問我怎麼知道,我也不是精神病醫生。如果不信,也可以去試試和精神病人處處。

還有,或者在精神病醫生的眼中,任何正常人都有一些精神疾病。或者很小,也可以如空氣阻力一般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只是個人猜測。如果想核實,也可去找精神病醫生交流交流嘛。

總之,精神這東西,需要刺激的,例如小目標實現了,掙了一個億。人肯定精神多了。但是,可以刺激的,還可以是一盆,冰冷的水。那就可以讓人,如夢初醒。


六仔說懵話


精神病與正常人的區別是,精神病患者心理活動不正常,心理功能失調。第一精神病患者沒有自知力,自我感知、自我掌控力缺失;第二,精神病患者即使在發病期,也沒走主動求醫行為,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當你帶他去就醫或者告訴他要去看病時,他會說他沒有病;第三精神病都有一些心理活動不正常的表現,例如精神分裂症,有妄想、思維混亂、情緒忽高忽低的表現。第四,精神病患者在患病期期,需要吃藥治療,生活也不能自理,需要家屬或他人料理。而正常人則沒有這些失常的心理行為表現。


老左心理工作室


這個問題很常見,也很有意義。

精神病其實是精神分裂症的俗稱。精神分裂的病人,跟正常人有很大區別,最重要一點是分不清“現實和幻想”。

一般人也常常會幻想,比如白日夢,或者想想美好的未來。甚至電影,電視,戲劇節目,都是幻想的範疇。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那是幻想,不會當真。

精神分裂的患者常常分不清幻想和現實,或者把幻想當做現實。

比如,追星的女孩想嫁給電影明星,這是幻想,她自己也知道是幻想。

如果一位追星女孩相信自己就是明星太太,自己已經嫁給了明星。雖然事實明顯不是這樣,而她堅決不信。這就已經分裂了。

所以,最重要是“現實感”。


精神分析師青山


區別在於“現實感”。

凡是喪失瞭解現實的能力的人就是精神失常。精神病患會建立一個現實的內在世界,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同時人們所理解現實的共同因數對他來說是不真實的。和現實失去聯繫的精神病患者不能適應社會的活動。

但似乎與此相反的我們這個社會的“現實主義者”,他們只看到事物表面的特徵,卻把表面看到的現實當作他內在世界的象徵和反影,雖然他們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活動,但他對現實的看法因為缺乏深度和理解而過度扭曲,這種人其實也是病態的。比如像阿黃,司馬夾頭之類,他們的生活現實只看到了名很利。

“現實主義”似乎和精神失常恰恰相反,然而它只是精神失常的補充。所以嘛,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現實主義者”“社會精英”與精神失常從“現實感”方面去區別,其實區別不大。


韋燕妮


我覺的比較難區分,有的人性格只是不太合群一點,平時也好好的,但是一有事就控制不住自己,跟老婆一吵架就把老婆往死裡打,打完又後悔,後悔了再犯,這是正常人還是精神病?

再發展到極端,平時挺好的一個人就因為吵了幾句嘴,滅老婆娘家滿門的,是正常人,還是精神病?

還有得抑鬱症的,輕的話與正常人沒有區別,重的話可能自殺,這算正常人,還是精神病?

象焚高那樣的割掉自己的耳朵是正常人,還是精神病?

有的時候一個精神病就跟正常人一樣混在正常人中間,不發作誰都發現不了,一發現砍小學生,這怎麼防備?所以這是個大問題。

還有的上了網癮或是遊戲癮,一天不打就難受,算不算精神病?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忘了誰說的了。


口水丁羊羽


個人作為臨床治癒者,有一個關鍵點心理素質的建立和培養,對精分臨床治癒起關鍵作用。我將這種心理素質的培養經驗講出來,僅供廣大患者朋友們和病患家屬共享,當然只適用於非器質性病變患者。精分復發或半治療狀態對家庭對家屬的傷害是十分巨大的,其次才是社會危害。精分人群折磨深愛自已的親人,致使許多患者家屬痛苦不堪生不如死!病患半自理狀態日積月累就會導到復發。這裡患者的病恥感心理左右著患者的精神世界,患者為自已不幸患上精神類疾病,深感羞恥。所以病患不會主動承認有病,中邪、被害是患者保全顏面須要的遮醜布,僅些而已。所以病患在恢復自知力出院後,一定要與社會保持接觸,樹立正確的榮辱觀。誠然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特別是社會性的人類群體中,個人患病的事實不是啥機密,肯定會為人所知的。總會有人不經意間,透露出好奇、不解、防範的神情,這都沒啥值得敏感的,更別說覺得可恥了。當然說得容易做到難,個人經驗是先跟親人聊發病時的情況,瞭解發病時的言行,當你自已從不可思議到暗自發笑,就走上了臨床治癒的第一步,當你堅持直到你和親人談及時全當笑話擺,就走出了病恥感。然後踏入社會,你就會有質的改變,改變1,不會主動談及自已的病,從心裡覺得與他人無關。改變2,不會逃避和他人談及疾病,一點不牽強的覺得患精神病與患感冒一樣。那麼臨床治癒真不難,希望有自主意識的康復者看到這裡,想一想這世上有多少公開表演的偽君子,他們都活得正常而滋潤,自已不過患了場身不由已的病害啥羞呢?!對不對!最主要的是,你不健康了,愛你的人真會肝腸寸斷。。。就這些了,在此祝病患安全康復!也祝家屬多福多壽!


食用香精1


說話做事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