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土茯苓?

覓鮮齋


如何種植土茯苓?

土茯苓如何種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到的就是土茯苓是一種什麼東西,土茯苓屬於中藥材的一種在我國分佈地區廣泛種植人數較為適中,分佈地區主要有兩廣地區及雲南地區,土茯苓種植主要是為了其根莖葉及果實種子入藥而使用。土茯苓的藥用價值較高,是解毒、除溼的好藥材。正是因為其藥用價值較高,所以種植土茯苓的人群逐年增多。

為何土茯苓並沒有達到種植火爆的程度呢?正是因為就於其中藥性質來看它的價格穩定,而且近年來也並不是那樣的受人喜愛。正因為價格較低、較平穩,大部分種植土茯苓的種植戶都是選擇直接出售新鮮的土茯苓。

瞭解完土茯苓的市場及種植前景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土茯苓如何進行種植。首先土茯苓是一種喜歡溼潤、溫度較高的環境的一種中藥材。土茯苓一般喜歡在土壤肥力較強及沙質土壤中生存。

種植土茯苓我們一般分為四大步:

第一步就是種植之前的準備,選擇合適的土地及將選擇好的土地進行整理。土茯苓的適應能力極強,對於種植的地點、土壤要求相對較弱,一般來說選擇山地、平地進行種植,種植戶在選擇的時候可以選擇儘量土質相對疏鬆的土地,一定記住要有一個良好的排水渠道。一般來說,在每年種植季前也就是前一年的冬天農戶們要進行翻地,施放肥料。待土地翻整過後要進行起壟等待明年的播種。

第二步就是選種進行播種,土茯苓的播種時間一般都是在3月末至4月中旬也就是現在這個時間段就可以進行種植了。將土茯苓的種子均勻撒入年前翻整的地壟內,用土掩埋。在播種過後一定要記著常去看看,防止地內野草叢生與土茯苓幼苗爭搶養分,等待幼苗長成至18~12釐米的幼苗時候進行移栽。

第三步在幼苗長成之後進行移栽,移栽過後一定記著要對移栽後的幼苗進行透水,這樣有利於幼苗適應新環境。移栽後澆水成株後及時除草,一定要注意這時候出現缺苗現象進行及時補移。這時候可以進行施放農家肥稀釋後為800~1200株苗1kg農家肥。這樣可以大程度的使得幼苗茁壯生長。

第四步就是移栽幼苗後幼苗成活之後的田間管理。由於土茯苓是一種常綠攀緣狀灌木,所以在土茯苓生長至28~32釐米的時候進行搭架子進行引蔓,這樣可以使得土茯苓的生長更加迅速,這時候也是不能放鬆對於田間的鬆土與除草,這樣可以防止土地板結導致根系無法吸收養分導致死亡。由於土茯苓的生長特性,在生長中後期枝葉繁多就會導致通風不足,種植戶也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植株之間的通風、透光問題。

綜上,如何種植土茯苓遵循四步,第一步就是對於土地的翻整與起壟、第二步就是選擇優良的種子進行播種、第三步就是幼苗長成之後進行移栽、第四步就是關於種植長成之後的田間管理。對於如何種植土茯苓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見解和建議歡迎在下方進行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閱讀。

農事農忙


土茯苓是一味具有除溼、解毒功效的藥材,他的根和經葉、果子都可以用來入藥。現在市場上都可以買到土茯苓。

當然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種植它,我們這個村子裡就有人種植茯苓。我講一講它的基本要求:第一、一般溫暖溼潤的氣候比較適合他生長,主要在長江以南,砂質土壤比較有利於栽培。第二、種植的時間一般在4月份,栽種的方法跟種花生、黃豆類似,每一行間隔20cm左右掏一條溝,便於排水。第三、把茯苓種子播種下去後上面覆蓋一層土,為了保證生根發芽要保持土壤溼潤,等到茯苓苗長出筷子長久可以移栽了。第四、後期也要注意除草和鬆土、施肥的工作,等到苗子長到30釐米左右就要給他搭上架子,方便它藤蔓向上生長。


屈鄉橙哥


土茯苓性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除溼、解毒、通利關節的作用。

土茯苓的種植方法

1.選土:土茯苓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溼潤氣候,耐乾旱和陰蔽,並且土茯苓具有適應性強的特點,砂質土壤或粘壤土均可栽培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3.播種: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時候進行播種。採用條播法,按行距20cm開條溝,然後將種子均勻播下,覆土厚1cm左右,保持土壤溼潤,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

4.生長期管理:生長期應經常鬆土除草,苗高30cm應搭個架子,將藤蔓向上牽引,以幫助生長,追肥施1至2次


七顏初夏f


不知道這個什麼都西。


鄉村趣事1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