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就是把“樂觀自信”種進孩子心間

很多人拼命工作,喜歡用物質和金錢來解決子女教育問題,並把這稱之為“富養”:

★爸爸只有忙著賺錢,以後才能送你出國受更好的教育;

★媽媽沒時間陪你,但是我給你買了很多很貴的玩具啊;

★考試考好了,給個大大的紅包獎勵……

但有時候,即使你為孩子付出了再多的金錢,孩子卻仍然感受不到愛,因為比起錢,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心。什麼是真正的“富養”?富養與錢的多少無關,關鍵在於孩子價值觀和品格培養。對於孩子的成長需求,父母需用心琢磨,並且身體力行,把值得孩子受益一生的好品質傳遞給孩子,才是真正的富養。

最懂得“富養之道”的,要算這位做了50年清潔工的貧窮老奶奶——日本喜劇界泰斗島田洋七的外婆。

島田洋七,本名德永昭廣,出生在二戰後的日本廣島。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他的父親受核輻射而死,守寡的母親在廣島經營著一個小酒館,因為無力撫養他,只好把八歲的他騙上火車,送往佐賀的阿嬤(也就是外婆)家。島田洋七把自己童年和貧窮的外婆相依為命的生活經歷寫成了《佐賀的超級阿嬤》。書裡的阿嬤真是個深諳養育精髓的高手,既不像一般老人那樣嬌縱孩子,也不像父母那樣為孩子的成長過分焦慮,而是把

永遠樂觀自信的好品質默默種在了外島田洋七的心間。

原來,阿嬤本來出身小康之家,美麗聰慧,但是丈夫早逝,一個人帶大七個孩子,靠當學校的清潔工為生,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工作,打掃學校的辦公室和廁所,生活十分貧困。在窮得飯都吃不飽的阿嬤家裡,昭廣度過了8年充滿笑聲和歡樂的日子,這段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原因就是因為他外婆是一個極其樂觀,渾身充滿了正能量的人,她給窮困的生活鍍上了一層光彩,這一切,成為了他童年裡“富有”的精神食糧,更是他幸福快樂童年的來源!

阿嬤究竟是如何“富養”德勇昭廣的呢?她的教養方法又智慧在何處?

1. 即使貧窮也要窮得開朗自信。

阿嬤說:“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是窮得開朗。而且啊,我們跟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你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的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窮人。”來到阿嬤家,德永昭廣最深刻的體會,就是“從貧窮到更貧窮”。有一次昭廣放學回家,肚子很餓,盼著吃晚飯,但阿嬤卻說:“晚飯哪是天天吃的啊。”打發他去睡覺。他從四點半睡到半夜,又覺得餓了,阿嬤又說:“你是神經過敏。”第二天早上盼望吃到早飯,阿嬤又說:“早飯不是昨天吃過了嗎?早點去學校,中午有營養午餐。”看到這兒,可能覺得阿嬤心腸硬吧。可是面對家中無米的現實,摟著孩子哭,覺得對不起孩子,豈不讓孩子更覺得自己跌到不幸的谷底?比較起來,阿嬤開朗地笑著說:“晚飯哪裡是天天吃的啊”,“到學校就能吃到營養午餐了”,更能讓他釋懷。肚子雖餓,可是家中氣氛開朗,笑聲不絕,“我太慘了,沒有媽媽, 沒有飯吃”這樣不幸的感覺小昭廣從來沒有。

2. 笑是法寶。

笑,是阿嬤對待生活的態度。阿嬤的一輩子過得很艱辛,但是她很少哭,大部分時候都是笑著應對生活的。她教導昭廣,笑是窮人最能做的事情,因此永遠要帶著笑容和別人打招呼,你一笑,別人也跟著笑了,沒有人會對在艱苦境遇中還能笑著努力的人惡語相向。小昭廣在外婆的教導下,嚐到了微笑的甜頭,很快融入了新生活,受到了鄰居和同學的歡迎,以及真心的幫助。生活難免會給我們一些絆腳石,我們能否都用笑容去迎接風雨?阿嬤告訴我們,可以。

“富養”就是把“樂觀自信”種進孩子心間

3. 人生就是總和力。

昭廣從小體育很棒,擅長跑步,後來還成了棒球隊長,但學習成績比較差,阿嬤從不介意。外婆,我英語都不會。” “那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 “漢字也不太會……”“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討厭歷史。” “歷史也不會?那就寫‘我不拘泥於過去’。”這樣的外婆實在太酷了!最後昭廣的成績單上,除了體育5分,其他的課只有一分兩分,但阿嬤說:“每個一分兩分,加起來不就是五分了嗎,人生就是總和力。”昭廣在年幼的時候,還沒能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可人生不就是總和力嗎?!越到成熟的年齡,他越是認同外婆的觀點!“有人靠腦力吃飯,有人靠體力吃飯,世界上既需要腦力勞動者,也需要體力勞動者。”阿嬤是知道外孫不是念書的料,並不強求,昭廣後來也靠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相聲演員。“讓不會讀書的孩子展現別的特長不也很好嗎?”是啊,人各有長,不能用單一的標準衡量。

4. 人必須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昭廣高中時考回廣島,但畢竟不是學習的料,沒有拿到學歷,就帶著女朋友私奔去了關西,在那裡迷上了相聲,開始拜師學藝。剛開始生活十分艱苦,阿嬤的資助立即就換成了米下鍋。在學了半年以後,仍然看不到希望,也沒有得到女友父母的接納,昭廣垂頭喪氣地去見阿嬤。阿嬤嚴肅地說,“人必須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不必道歉,昭廣,因為那是你的人生。”對於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昭廣來講,這句話就是救星。他後來在演藝事業上做出一番成就,成了知名的相聲演員,與阿嬤的鼓勵是分不開的。“老實說,我能夠堅持下來,是因為見過每天早上四點就起來去打掃的外婆”。如果昭廣沒有見過那樣努力生活的外婆,也許他早就低頭認輸了。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德永昭廣做父親後,也一直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奮鬥,孩子以我為榜樣,就不會學壞。

“富養”就是把“樂觀自信”種進孩子心間

5. 到死以前都要有夢想

阿嬤一生過得非常辛苦,但她的那種樂觀、思考、煩惱、以及累計起來的一切經歷,正是外婆的人生。阿嬤說:“到死以前,都要有夢想!沒有實現也沒有關係,畢竟只是夢想嘛。”“如果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論是什麼結果,都不算失敗。”阿嬤的夢想,是把她的七個子女拉扯成人。事實上,外婆的兒女們各個自立自強,沒有一個學壞,確實了不起。昭廣受到阿嬤的影響,在從事相聲事業的時候,不管順境逆境,都在拼命工作,不放過任何機會鍛鍊自己的口才,擁有超過30年的演藝經歷,最終成為許多年輕藝人尊敬的相聲大師,暢銷書作家。一個幸福的童年,是人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正是外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使昭廣獲得了一生受用的精神財富,知道如何找到生活的真正幸福。

真心佩服這位佐賀的超級阿嬤,她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樂觀自信”種進孩子心間,下面這位媽媽用“羅森塔爾效應”的欺騙方式同樣也把“樂觀自信”種進孩子心間。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了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有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的,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富養”就是把“樂觀自信”種進孩子心間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她懷著喜悅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肩膀,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一個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裡,突然轉身跑到自己房間裡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有一個世界級的大騙子,叫羅森塔爾,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有一次他到一個學校,隨便挑了十幾個孩子,硬說他們是天才,結果八個月後,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真的發現這些孩子進步明顯,慢慢變成了天才。這個騙局後來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也叫“期待效應”。幾乎任何一個學教育的老師都知道這個騙局。凡是能從中悟出點道理的,掌握這個騙術的,都成為優秀老師和優秀父母。

“富養”就是把“樂觀自信”種進孩子心間,如何把“樂觀自信”種進孩子心間就需要父母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特點好好用心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