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到底是哪裡人?是襄陽人嗎?

金烏銜燭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開封蘭考縣),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

劉秀 * 歷史

西漢 公元前6年農曆十二月甲子夜(公元前5年陽曆1月15日)劉秀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他出生的時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當年稻禾(嘉禾)一莖九穗,因此得名秀。

公元3年 在南頓(河南周口 . 項城)任縣令的劉欽去世。年僅9歲的劉秀和兄妹只好跟著母親回到南陽外祖父樊重那裡 。樊重字君雲,西漢末年南陽湖陽(今南陽市唐河縣湖陽鎮)人 。

公元22年10月,劉縯、劉秀初起兵時,劉秀的母親 樊嫻都病逝,由族人樊鉅公收斂安葬 。

注:劉秀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 ,漢景帝的一脈 。

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長沙定王(劉發)→湖南舂陵節候(劉買)→廣西鬱林太守(劉外)→河北鉅鹿都尉(劉回)→河南南頓縣令(劉欽)→漢光武帝(劉秀)

由此可看 :劉秀祖籍江蘇,出生地址河南 。很明顯劉秀不是湖北人,更不是襄陽人。說他是湖北棗陽的 純屬無稽之談,不論他祖籍還是出生地 八竿子打不著 。

注 :【 文章部分 摘自《史記》譯本 】


ABC護花使者


關於漢光武帝劉秀是哪裡人,正史有明確記載,毫無爭議!那就是東漢南陽郡蔡陽人,即今天的襄陽棗陽。所以劉秀也可算做今襄陽人。

現在有人以劉秀出生於河南蘭考,說他是河南人,這是典型是的胡扯。眾所周知,中國從古至今都不以出生地確定你是那裡人,而是看籍貫。難道河南人要是跑到北京生個孩子就是北京人了?你看北京市公安局給你上戶口嗎?如果以出生地決定你是哪裡人,那麼唐代出生於碎葉的李白豈不是吉爾吉斯人了?有這麼混帳的邏輯嗎?至於說劉秀外公樊重是南陽湖陽人、劉秀髮跡於南陽宛城,所以劉秀是今南陽市人的說法更是不值一駁的無恥言論了!

  • 《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
可見,劉秀是南陽郡蔡陽縣人,這是確定無疑的事實,該地今天是襄陽棗陽市。

而更具體一點的地點則是蔡陽縣舂陵鄉,因此舂陵鄉也被稱為“帝鄉”。這在正史《後漢書》中同樣有清晰記載。

  • 《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十一月,有星孛於張。光武遂將賓客還舂陵。時伯升已會眾起兵。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殺我”。

這則記載說劉秀回舂陵鄉時,他大哥已在舂陵起兵造反,而且劉家各族子弟也在舂陵。可見劉秀這一支劉氏都是蔡陽舂陵人。

  • 《後漢書•光武帝紀》還記載:“後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舂陵郭,昔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及始起兵還舂陵,遠望舍南,火光赫然屬天,有頃不見。初,道士西門君惠、李守等亦云劉秀當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時龍而御天哉!”

這則對舂陵鄉受劉秀天子之氣影響,天降異象的描寫,也充分證明劉秀家鄉是舂陵。

實際上,從劉秀的曾祖舂陵節侯劉買開始,舂陵就成為劉秀這支劉氏的家鄉。

  • 《後漢書》記載“(劉秀)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

劉秀當了皇帝后專門把包括自己父親南頓令劉欽在內的舂陵劉氏四位祖先,放到舂陵(後改名章陵)祠堂祭祀。

  • 《後漢書》記載“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遵孝宣皇帝曰中宗。始祠昭帝、元帝於太廟,成帝、哀帝、平帝於長安,舂陵節侯以下四世於章陵。”

此後東漢多位皇帝曾到舂陵祭祖。

  • 《後漢書•光武帝紀》還記載:“三年……冬十月壬申,(劉秀)幸舂陵,祠園廟,因置酒舊宅,大會故人父老。”

劉秀登基後到“帝鄉”舂陵祭祀祖廟陵園,在故居宴請故人。

  • 《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六年春正月丙辰,改舂陵鄉為章陵縣。”

劉秀將自己的家鄉舂陵鄉升格為章陵縣。進一步確立了帝鄉的地位。

  • 《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十七年……冬十月……甲申,(劉秀)幸章陵。修園廟,祠舊宅,觀田廬,置酒作樂,賞賜……乃悉為舂陵宗室起祠堂。”

這裡記載劉秀到升格為章陵縣的“帝鄉”修繕祖廟陵園,紀念自家老房子。還為在舂陵的劉秀宗室建造祠堂。

  • 《後漢書•明帝紀》記載:“三年……冬十月……甲子,(漢明帝)車駕從皇太后幸章陵,觀舊廬。”

漢明帝和他的母親太后陰麗華一同回“帝鄉”章陵,參觀曾經居住過故居。

  • 《後漢書•明帝紀》記載:“十年……閏月甲午,(漢明帝)南巡狩,幸南陽,祠章陵。日北至,又祠舊宅。”

數年後漢明帝再次回“帝鄉”章陵祭祀先祖和祖宅。

  • 《後漢書•章帝紀》記載:“元和元年……辛丑,(漢章帝)幸章陵,祠舊宅園廟,見宗室故人,賞賜各有差。”

劉秀的孫子漢章帝也來到“帝鄉”章陵祭祀祖廟、陵園和故居。並賞賜宗室故人。

  • 《後漢書•和殤帝紀》記載:“十五年……冬十月戊申,(漢和帝)幸章陵,祠舊宅。癸丑,祠園廟,會宗室於舊廬,勞賜作樂。”

劉秀的曾孫漢和帝也到“帝鄉”章陵祭祀,並在故居會見“帝鄉”宗室。

  • 《後漢書•安帝紀》記載:“四年……三月……辛酉,(漢安帝)令大將軍耿寶行太尉事。祠章陵園廟。”

劉秀的玄孫漢安帝也到過“帝鄉”章陵祭祀祖廟和陵園。

  • 《後漢書•恆帝紀》記載:“七年……冬十月壬寅,南巡狩。庚申,(漢恆帝)幸章陵,祠舊宅,遂有事於園廟,賜守令以下各有差。”

東漢第十位皇帝漢恆帝也到過“帝鄉”章陵祭祀祖廟、陵園和故居。

以上記載都清晰表明,劉秀家鄉即“帝鄉”在蔡陽縣舂陵鄉(後升格為章陵縣)

劉秀和皇后陰麗華,及其後世多位漢代皇帝都曾到“帝鄉”舂陵鄉(後升格為章陵縣)祭祀祖廟、陵園,並在故居會見、宴請章陵的皇家宗室。

綜上可知,劉秀的家鄉又稱“帝鄉”就在東漢南陽郡蔡陽縣舂陵鄉,後改成章陵縣。該地在今天湖北的襄陽棗陽市。


飄逸的歷史


逵富太,1953年生,原供職於南陽人民廣播電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南陽理工學院兼職教授,其他社會兼職包括南陽姜子牙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南陽人物研究會副會長,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常務理事,南陽姓氏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出版有長篇歷史小說、文化散文集、地方史學著作共計十多部,200餘萬字,被譽為“南陽曆史文化的挖掘機”。中國名人之爭,由來已久,特別是最近隨著名人效應,更是引得各地為名人出生地爭得如火如荼,南陽文化底蘊深厚,在各界名人及政府的重視下,成功的打造和運用南陽五聖張仲景,張衡,范蠡,諸葛亮,姜子牙,是濃重文化的南陽響徹海內外,而作為光武大帝劉秀的家鄉究竟在哪裡呢?


為此我們一行採訪了著名作家,被譽為“南陽曆史文化的挖掘機”逵富太老師。以下就是逵老的談話。南陽是漢文化的代表地。從古到今,一說起漢武帝劉秀及其二十八宿,南陽人都引以為豪,把南都、帝鄉指的是哪個地方?許多人去去去尚不清楚,甚至會有異地說。


近日,宛城區瓦店鎮政府邀請南陽師院、南陽理工學院等單位的十多名專家講授,到該鎮的八里鋪村(即古時的白水鄉白水村)進行了實地考察論證,得出的結論是:劉秀的出生地和故里在古時的南陽白水村,帝鄉指是今日之瓦店、東漢時的小長安。光武廟和古槐均與劉秀有關瓦店鎮地處宛郢古道上,西臨白水,自古就是一個土地肥沃 、交通便利的魚米之鄉。


漢時稱小長安,亦即經濟繁榮程度是都成長安的一個縮影。東漢為南陽郡育陽縣的著名聚落。《後漢書》中《光武帝紀》、《齊武王縯列傳》、《鄧晨列傳》均記載: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一月,劉秀與其兄劉縯在白水村起兵反莽,欲攻宛,與王莽前隊大夫甄阜 、屬正樑丘賜戰於小長安,“漢軍大敗”,劉秀姊劉元及次兄劉仲等“宗從死者數十人”。


建武二年(公元26年),鄧奉叛漢也以此為據點。次年光武親征,四月,大破鄧奉於小長安,斬之。《水經注•淯水》等皆為小長安在漢朝宛縣南、淯陽縣境內。這就否定了境內的其它說,因為其它地方當時不屬於育陽轄。清朝詩人張向陶在其《船山集》自注中,以今瓦店鎮為漢之小長安。


八里鋪村屬於瓦店管轄。育陽縣,《水經注》寫作淯陽。西漢至西魏所置之縣,屬南陽郡。以縣城在淯水(今名白河、古之白水)之陽得名。東晉孝武帝為避其父簡文帝司馬昱諱,更名雲陽。育陽縣城有今臥龍區英莊鎮大胡營村和新野縣夏官營村兩說,均在白水之畔。縣轄區相當於原南陽縣南部和新野縣北部。


據《原南陽縣地名志》載。公元22年,劉秀攻育陽不下,甄阜等戰於小長安,失利、如果劉秀當時是在棗陽起兵,兵少將寡,不會隔著湖陽,棘陽等縣來攻打位於白水的育陽。這從一個方面證明了劉秀的故里和起兵之處在育陽境內。小長安南邊數里地的白水村(漢屬育陽縣轄),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光武祠,這是為紀念劉秀出生於此而建的祠廟。漢代既有祠廟。唐代稱為世祖廟。唐代詩人劉希夷曾為始祖廟題詩口:“舂陵氣初發,漸臺首未傳。列營百萬眾,持國十八年。


運開朱旗後,道合赤符先。宛城劍鳴匣,昆陽鏑應弦”。宋代改為光武帝廟。據《清光緒•新修南陽縣誌》載:“漢光武廟在城南六十里,宋建隆四年(963年)建”。元代改名為泉莊寺,明代襲之。泉字由白水二字寫成,是因白水村而名的。現存祠內的明嘉靖五年《重修泉莊寺》碑記雲:“寺以泉莊者,蓋以其境白水村之名而稱之。五山結秀,攢峰疊嶂,環拱揖抱,喬林陰壑,幽深叢蔚,藏風聚氣者,昔光武帝車馬所居之處,誠天地造設之勝概,而梵剎宜居之偉現,”碑中還記載了元明兩代修葺光武祠的歷史。據傳,廟西、東、南三面均有劉秀年輕時在白水村所耕種的土地。


廟址原為劉秀車馬停放之所,後建為祠廟。可見在明代此地仍稱白水村。清代稱光武祠。抗日戰爭時期,在光武祠設立了光武中學,早期地下黨曾在此開展工作。現為光武中學所在地。當年的光武廟,建築宏偉,規模宏大。“殿攬門堂,巍然輪換;僧舍庖廚,森然行列;莊以法相,飾以金碧,交相映輝,垣牆周繚,蔬果有圃,各是其所。”大殿內的光武帝塑像,金袍冕毓,威嚴肅穆,陪祀有神態各異的二十八宿像。


於其他地方光武廟不同的是,中殿內敬奉著光武帝的童年像,風姿瀟灑,清秀俊美,以示他的童年、少年時代是在育陽境內的白水村度過的。寺外左有塔林,右有龜池,翁仲石獸,山門輦道,締構完壯,結甃周密。後因道徒勢眾,漸越法規,營建暗室,私藏民女,官府燒燬房屋,幾使千年古寺遭毀。


建國前僅村大殿、中殿,祖師殿、鐘樓各一座,房舍數十間,後院原遺留許多漢磚、瓦當等。文革後廟宇雖遭毀,但村民們把塑像,埋在一個大坑內,等待著重見天日。解放前十里八鄉的村民們常在祠前舉行各種活動,香火旺盛,生意興隆。祠內有一棵千年漢槐,老太龍鍾,皮暴稜凸,主幹黑黝黝的。樹圍約三人合抱,中間已成洞穴,朽木可見,人能鑽在樹內。


這棵古槐系劉秀在白水村民居住時親手所載,世紀風雖刮幹了它迷人的身軀,但依然扭曲多姿,蒼勁遒拔,濃陰匝地,綠雲遮日,青春的槐葉仍是那樣的鮮嫩和圓闊茂密,向外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古廟、古槐均與劉秀居住在白水村有關。三通古碑記載劉秀故里在白水村碑,又稱碑碣,是一種刻有文字的石制紀念性建築物。作為遺蹟,它可以作為對某段歷史進行考證的依據。


光武廟內,泉莊寺碑記載了此地即古時白水村。在村內的漢井旁和荷花池畔,尚遺留有明代的三通古碑,是經過先人考證留下來的珍貴文物。第一通石碑為“漢光皇故里碑”。系明萬曆二十七年立。由於風雨剝蝕,碑陰文字十有八九已模糊不清。時年,南陽知府為四川南充縣人任悊。漢光皇指的是漢武帝,碑證劉秀的故里在白水。第二通石碑為明萬曆二十八年南陽知府鄧啟愚所立的“漢帝光武故里”碑。碑高2.07米,寬0.78米,文2行,行滿15字,圓額無花紋。


鄧啟愚,字良知,號少谷,明代漵浦縣(今湖南人漵浦縣)人。神宗萬曆年間中進士,授處州推官,調戶部主事,晉工部郎中,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任南陽知府。為官清廉,忠信明決,民為歌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南陽鄧公,重生父母。”南陽人對他的評價是非常高的。鄧啟愚重視教化及估跡保護。


明朝時關於光武帝劉秀故里有幾種說法,有學者認為是在湖北棗陽,,鄧啟愚查閱史料和精心考證,認為光武帝故里在今日宛城區瓦店的八里鋪村,所以在此立碑紀念。鄧啟愚後以政績卓著,遷布政司左參議。致休歸裡後,詔起任雲南布政使,老辭,卒年七十八歲。第三通石碑為“貴人鄉”碑,碑在正面刻“貴人鄉”三個隸字,落款為明萬曆三十五年立。當時的南陽知府為洪翼聖,安徽歙縣人,進士,因政績卓著,朝見皇上時被考評為“天下清官第一”。貴人指的是陰麗華,陰麗華出生在一個非常顯赫的家族,《後漢書•陰識傳》載:“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孫修,自齊適楚,為陰大夫,因而氏焉。秦、漢之際,始家新野”。


陰氏家族不但出身顯赫,系春秋名相仲之後,而且還是當時新野富甲一方的豪門大戶。《後漢書•陰識傳》載:“(陰家)田有七百餘頃,輿馬僕隸,比於邦君”。而當時的劉秀,雖然名義上身為皇族後裔,但已經淪落為平民。古曹植在《漢二祖優劣論》開篇即言:“漢之二祖(即指高祖劉邦、世祖劉秀》俱起於布衣”。《後漢書•光武帝紀》口:“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陽饑荒,諸家賓客多為小盜。光武避史新野,賣谷於宛。”可見劉秀此時所處的困境。劉秀的二姐夫名鄧晨,家在南陽郡的新野,劉秀常從育陽家中去姐夫家,而鄧晨與新野的世家大族陰氏有親緣關係。


藉助於這層機緣,少年時代的劉秀有機會接觸到了這個世家大族的千金小姐——陰麗華,並立即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以至於後來劉秀長安求學,一次看到執金吾率眾出行的盛大場面,不禁感嘆說道:“做官要做執金吾,娶妻要娶陰麗華。”劉秀與兄長劉縯起兵以後,和綠林軍合併一處,共推劉秀的族兄劉玄(一說為瓦店南人)在淯陽的沙灘上設壇為帝,史稱更始帝,因矛盾衝突,劉縯在率兵攻宛後被更始帝以“冒犯皇威”為名,斬殺於宛城。劉秀在著名的昆陽之戰後,成為名震天下的功臣。


接到劉縯的死訊,他萬分悲痛,但經過深思,立即回宛城謝罪。一是不表昆陽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的嫉妒和不安。二是不與劉縯部下私下接觸,並表示劉縯犯上,自己也有很大的責任。三是不為劉縯服喪,並決定立即娶陰麗華為妻。


以“謹厚”和“多權略”躲過了被誅殺的危險,反而被封為武信侯。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五月未劉縯被殺,六月即娶陰麗華為妻,這是悖於古人婚喪嫁娶的常理,甚至要被人揹後責罵。這是劉秀“多權略”的一個寫照,借娶妻之際了卻多年的夙願,又讓更始君臣對其更加放心。而陰麗華此時嫁給劉秀是要冒極大危險的,很可能會受到牽連而喪命。陰麗華嫁到白水村後(一說在宛城當成裡),和劉秀共同度過了蜜月,那年她才19歲。陰麗華不僅美麗賢淑,而且還是養蠶和烹調的好手。三個月後,劉秀奉命持節率數十騎赴河北招撫地方勢力,因政治需要,迎娶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為妻。


公元25年,已是“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稱帝,國號為“漢”,建元“建武"。十月定都洛陽。建國之初,有帝無後,郭、陰二女均同封貴人。因陰麗華時在白水村居住,所以該村也被稱為“貴人鄉”。劉秀稱帝后,立即派侍中傅俊護送陰麗華來洛陽。當時的陰麗華在淯陽白水村居住,而不是在棗陽。何以為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三十一載“建武元年,世祖遣侍中傅俊,持節迎光烈皇后於育陽。俊發兵三百餘人,宿衛皇后道路,歸京師。蓋稅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山有石室,甚飾潔,相傳名皇后浴室,又所幸也。”


傅俊迎陰貴人於淯陽,而不是棗陽,證明陰麗華此時在白水村居住。護送隊伍過宛城北走的是皇路店以北的三鴉路。在南召縣皇后鄉留下的皇后浴室,指的就是此事,這更說明劉秀的故里和貴人鄉在今日的瓦店八里鋪,古之白水村。白水鄉白水村之得名,是在漢代。張衡的《南都賦》曰:“臞朱光於白水,會九世而飛榮。”李白在《南都行》中提及“白水真人居,萬商羅塵 圜”,並同“麗華秀女色,漢女嬌朱顏”聯繫起來。明嘉靖《重修泉莊寺》碑記又肯定:“寺以泉莊者,羞以其境白水村之名而稱之。”清代宛城南月城門上鑲嵌的石刻對聯是:“真人白水生文叔,名士青山臥武侯。”


也明確指出劉秀是生在白河岸邊的白水村。現代日本早稻田大學博士,漢學專家松浦友久1986年來南陽訪問時,留下了《遊白水》一詩:“南陽遊白水,草碧水明時。千古英雄國。何見再覓詩?”可見,從古到今,白水指的是南陽的母親河—白河。白水村是因臨白河所建而得名,不僅是光武帝劉秀的故里,而且因陰麗華在此居住而稱為“貴人鄉”。劉秀家族遷徙白水村的有關史料劉秀(公元6年——公元57年),字文叔,南陽郡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漢景帝劉啟的七世孫。


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雖名為後裔,但劉秀這一支屬遠支旁庶的一脈。尤其是到了西漢末年,劉氏皇族的子孫遍佈天下,《漢書•平帝記》載:“宗室子,漢元至今,十有餘萬人。”由於數量的眾多,劉秀這支族人生活在南陽,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劉秀,則完全成了布衣平民。據《後漢書•城陽恭王劉祉列傳》載:“敞曾祖父節侯買,以長沙定王子封於零道舂陵鄉,為舂陵侯。買卒,子戴侯熊渠嗣。熊渠卒,子考侯仁嗣。仁義舂陵地勢下溼,山林毒氣,上書求減邑內徙。元帝初元四年,徙封南陽白水鄉。猶以舂陵為國名,遂於從弟鉅鹿都蔚回及宗族住家焉。”


劉秀這一支系因為屬於遠支旁遮而被封舂陵。從劉仁開始,傳給其子劉敞為侯爵,而劉秀的祖父劉回只是個鉅鹿都尉,因不是長門,沒有承襲舂陵侯爵的資格。而城陽恭王劉祉,字巨伯,他是舂陵康侯劉敞之子,他也有資格承襲劉仁,劉敞為侯爵。也就是說,今棗陽的舂陵住的是劉仁之後,仍然是舂陵侯國。《劉祉列傳》接著介紹說:“敞謙儉好義,今推父時金寶財產與昆弟,刑州刺史上義行,拜廬江都尉。歲餘,會族兄安眾侯劉崇起兵,王莽畏惡劉氏,徵敞至長安,免歸國。”劉敞死後,劉祉被廢置,不允許他當官為史。劉祉系劉敞的嫡子,德行淳厚,劉氏宗室的人都很尊敬他。及光武起兵,劉祉兄弟相繼從軍。甄阜將其家屬全部關入宛城獄中。當漢兵在小長安戰敗時,劉祉則挺身而出退守棘陽,甄阜將他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全部都殺死。劉玄為天子,讓劉祉做太常將軍,繼續奉為舂陵侯。


跟隨劉玄向西進入函谷關,封為定陶王。到劉玄向赤眉軍投降時,劉祉從小路跑到洛陽。宗室中只有劉祉最先到達,光武帝見了他十分高興。建武二年,祉疾病,上交城陽王璽綬,表示願意以列侯身份為先人祭祀。皇帝親自探望他的病情。劉祉死去,享年四十三歲,溢號為恭王,最後沒有歸葬到他的封國,而是埋葬在洛陽的北邙山。《劉祉列傳》接著介紹說:“十三年,封祉嫡子平為蔡陽侯,以奉祉祀。平弟堅為高鄉侯。”“初,建武二年,以皇祖、皇考墓為昌陵,因以舂陵為章陵縣。十八年,立考侯、康侯廟,比園陵,置嗇夫,詔陵郡奉祠節侯、戴侯廟,以四時臘歲五祠焉。設置嗇夫、佐史管理。另據《東觀記》雲:“考侯仁於是見(減)戶四百七十六,上書願減戶徙南陽,留子男昌守墳墓,元帝許之。”


也就是說,從考侯劉仁起,劉秀的家族就減戶離開了舂陵,而且得到了皇帝的同意,被寫在了史書中。劉秀的爺爺劉回從初元四年就遷到了南陽的白水鄉,他和考侯劉仁的墓地未葬回舂陵。舂陵節侯劉買的小兒子劉外當鬱林太守,劉外生鉅鹿都尉劉回,劉回生劉欽(即劉秀之父)、劉良。劉欽曾做過南頓(今項城西南)縣令,他娶湖陽樊重的女兒樊嫻為妻,生下了劉縯、劉仲、劉秀、劉黃、劉元、劉伯姬兄妹六人。因為劉秀是公元前6年所生,時值漢哀帝劉欣建平元年。


從劉仁、劉回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遷封白水鄉,中間經過了漢元帝在位的12年,漢成帝在位的26年,共父輩都不會是在舂陵所生,舂陵更談不上是劉秀的出生地,劉秀的出生地只能是瓦南的白水村。從劉秀出生,又經歷了漢哀帝在位的六年,漢平帝在位的五年,喊孺子嬰的三年,從王莽始建國元年到地皇三年,又是十四年,其間共二十八年,劉秀是在育陽的白水村長大的,這裡已聚集了一批族人,有資料說劉秀起兵是在白水村,劉縯回舂陵招兵買馬,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劉秀九歲時便死了父親,由其叔劉良撫養,在白水村以種田為生。劉秀年輕時,長的高鼻闊口,美須目,身材高大。


“仁智明達,多權略”。並“性勤嫁穡”。失傳大哥劉縯愛練武,劉秀愛種地,劉縯常常取笑弟弟,說他很像劉邦種地的大哥劉仲,劉秀笑而不答。他在白水村種的莊稼喜獲豐收,受到了人們的誇讚。劉秀在白水村的舊居是什麼樣子呢?張衡在《南都賦》中說:“園廬舊宅,隆崇崔嵬。御房穆以華麗,連閣煥其相徽。


聖皇之所逍遙,靈祗之所保綏。”也許是劉秀當皇帝后對故里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到張衡時仍然是非常壯觀。以後由於時代變遷,舊居毀於戰火,但白水村仍在,人們都知道這裡是光武故里。村內現到處可見漢磚等遺物便是一例。


另外,在村西清流激湧的育水岸邊及劉秀起義的點將臺下,村南宛郢古道和界中的烽火臺上,村東的養馬棚及雙蛙湖邊,村北幽靜的讀書林及荷花池畔,村中和李通等人會見的聚賢亭、議事堂等處,都留下了劉秀的足跡,流傳著劉秀成才及舉事的佳話。白水村,才是真正的光武故里和帝鄉。


翡翠貓貓


史書上記載劉秀是南陽郡蔡陽人,大概位置是如今的湖北省襄樊一帶。

歷史上各朝代的開國皇帝裡,劉秀的知名度不算很靠前,但確實是挺傳奇的一個人,當然這不排除史書的美化。首先最特別的一點就是,他文化程度相當高。我們最熟悉的劉邦、朱元璋這類開國者都是出身草莽,流氓習氣普遍很濃,事實上按我們一貫的認知,能成大事的也大多是這種人。

但劉秀卻算是知識分子出身。他曾就讀於太學,這是當年的最高學府;奪取天下後,也沒有其他皇帝常見的那些打擊知識分子的舉動。不知道是不是受這位開國君王的影響,整個東漢時期的社會風氣都比西漢保守內斂,儒學也格外興盛。

儘管如此,劉秀打仗也毫不含糊,昆陽之戰就是標誌性戰役。他先是說服八千昆陽守軍堅守孤城,然後親自率領十三人殺出重圍調集援軍,召集到援軍一萬多人。然後趁流星墜入敵營,王莽士兵人心惶惶的時候殺到,親自斬首數十級,夠傳奇了。

此外,劉秀性格溫和,稱帝后沒有誅殺功臣,當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他的個人能力非常強,“雲臺二十八將”哪個都不比他強到哪去,不用擔心哪個尾大不掉;和陰麗華的愛情也讓後人津津樂道,那句著名的“仕宦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就是代表,還有對兄長劉縯的感情等等,至於“劉秀當為天子”之類的讖語就不用說了。總體來說,劉秀算是不太搶眼,但其實很有偶像色彩的一位開國皇帝。


張不叄讀秦史


諸葛亮自述‘’躬耕於南陽‘’,《後漢書》稱南陽‘’光武帝鄉‘’,這些怎麼都成了南陽人在‘’爭‘’?難不成南陽曆史與今河南南陽無關、中國歷史屬於大韓民國、詩仙太白是吉爾吉斯斯坦人?襄陽直接派人到下面把《出師表》、《後漢書》改掉好了,反正你們精於此道且樂此不疲……



望峰鳶


光武帝劉秀是襄陽人——劉秀穿越到唐朝?

1、光武帝劉秀是漢朝人,他不會穿越。

2、據《後漢書》記載,劉秀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蘭考)。

3、據《後漢書》記載,劉秀是南陽郡蔡陽(今湖北棗陽)人,當然是南陽郡人,更是南陽人。

4、據《後漢書》、《舊唐書》記載,蔡陽(今湖北棗陽)在漢朝屬南陽郡管轄,直到唐朝才屬於襄陽管轄。

5、因為劉秀不會穿越到唐朝,所以劉秀是南陽人,活著是南陽人,死了也是南陽人。

6、劉秀是襄陽人——天大的笑話,莫非劉秀會穿越?

其他類似說法有:

1、李白古代是中國人,今天是吉爾吉斯斯坦人。

2、300年前的庫頁島人古代是中國人,今天是俄羅斯人!


斷鷹攀崖


按照上面幾位說法,李白就是今天吉爾吉斯斯坦人,而不是中國人了。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是哪裡人,你要考慮他的文化,他的成長。劉秀生長於南陽文化,他的雲臺28將大都是南陽人,所以劉秀也說南陽為南都帝鄉。即便劉秀出生的地方是在今天的湖北棗陽,你也不能說劉秀是湖北人,是襄陽人。否則劉秀估計也得從墓裡面跳出來鳴冤了。道理跟李白一樣,你要是說李白是吉爾吉斯人,李白估計一臉懵逼。


醫用膠片N製版膠片


公元627年以前,漢光武帝劉秀是南陽郡蔡陽縣人(蔡陽設縣於公元前221年)。公元627年,蔡陽縣併入棗陽縣,劉秀的故里自然而然地變更為南陽郡棗陽縣。元世祖至元20年(公元1283年)棗陽的從屬關係變更,劉秀的故里理所當然的變成了襄陽路棗陽縣。綜上所述,由於行政區劃的變更,我們可以這樣說,古南陽郡蔡陽縣、今襄陽市棗陽縣人。


老熊173806239


棗陽人劉秀封南陽為帝都,南陽人像狗子得到了主人的誇獎一樣高興。到處炫耀,南陽人逢人就說就說,是我主子劉秀封的啊


不要藍色的夢


就連秦始皇,比爾蓋茨以及愛因斯坦都是襄陽的!何況一個不咋地的劉秀?大襄陽好牛逼吧!能天天吃牛肉麵的地方什麼事不可能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