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藏友找馬未都鑑定,1萬元買鈞窯梅瓶,馬爺:不錯,很像真的

臺灣藏友找馬未都鑑定,1萬元買鈞窯梅瓶,馬爺:不錯,很像真的

馬未都這些年在收藏界的名聲大噪,除了經營自己的觀復博物館之外,他還經常出現在大熒幕上,由於他豐富的學識以及幽默風趣的語言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他經常在節目上和大家分享在收藏中遇到的趣事,其中有早年的撿漏故事,同時也有打眼的經歷,還有曾經遇到一些藏友所發生的事情。

臺灣藏友找馬未都鑑定,1萬元買鈞窯梅瓶,馬爺:不錯,很像真的

我們都知道馬未都現在不怎麼給人鑑寶了,但是之前因為礙於情面幫人鑑定了一陣,期間有一個王姓藏友,他從臺灣千里迢迢來到大陸,就是衝著馬未都來的,藏友帶來的是一個大瓷瓶,他說是他三叔幾年前從一個老藏家手中買的,花了1萬塊,說是北宋的天青釉梅瓶。

臺灣藏友找馬未都鑑定,1萬元買鈞窯梅瓶,馬爺:不錯,很像真的

馬未都沒有過多的寒暄,接過瓶子觀察一番直接就開始說了,這是一個鈞窯梅瓶,在鈞窯中見到梅瓶是很少的,我們經常見到的鈞窯大都是碗盤之類的,尤其是在金元以前,北宋有沒有鈞窯至今還沒有定論。理論上講鈞窯最好最早是在金代,金代跟南宋是平行時期,所以說是宋朝也沒問題。

臺灣藏友找馬未都鑑定,1萬元買鈞窯梅瓶,馬爺:不錯,很像真的

臺灣藏友找馬未都鑑定,1萬元買鈞窯梅瓶,馬爺:不錯,很像真的

馬未都掂量了一下這隻梅瓶,從手頭上講偏重,不過不是特別重,在可控範圍內;另外鈞窯的胎有很多種,這個胎是磚紅胎,理論上講也在可控範圍內;身上有“蚯蚓走泥紋”,過去人認為只要身上有蚯蚓走泥紋就是真的,不用再去探討,但是如今做“蚯蚓走泥紋”是輕而易舉,所以這已經不是判斷真假的唯一標準。

臺灣藏友找馬未都鑑定,1萬元買鈞窯梅瓶,馬爺:不錯,很像真的

這隻梅瓶的造型非常舒服,跟金代的造型相似,但有兩點差距,第一點是口,這個口做的過於單薄,古代的口在這塊都做的比較厚,尤其是金代的,主要是因為酒喝不完,需要不停地開這個口,口做的太薄了就容易磕碰,這一點和清代的不一樣,清代的做出來主要是為了擺設,而不是為了使用。第二點是瓶子的底部這一塊,做的太矯情了,以至於讓人覺得是接胎,這塊的施釉方法明顯是刻意而為。

臺灣藏友找馬未都鑑定,1萬元買鈞窯梅瓶,馬爺:不錯,很像真的

聽到這大家心裡應該已經有答案了,馬未都接著說,不管是從釉面角度上講還是造型角度上講,或是其他角度上講,這隻梅瓶都非常趨近於真品,馬爺看看藏友婉轉的說,不錯了,很像是真的。

臺灣藏友找馬未都鑑定,1萬元買鈞窯梅瓶,馬爺:不錯,很像真的

藏友聽完馬爺的話欲哭無淚,您這很直接了。馬爺笑笑,要不我再說幾句安慰你的話,其實你花1萬塊錢買這樣一個瓶子值了,如果說買了一個離題萬里那才是不幸,雖然它是仿的,但是它足以向我們傳達八百年前人們的審美,這個審美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