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放大經濟社會效益,“土地整治+”助力田園邗江落地生根!

“土地整理項目把這邊原來高低不平、小塊零散的田地整得方方正正,還為我們配了泵站、建了U型渠,修了田間路,農業機械也可以大顯身手了。我們一家人承包項目區170畝田,辦了家庭農場,現在規模化種植能讓農民踏踏實實奔小康了。”最近,方巷鎮三里橋村的種糧大戶李建指著麥浪翻滾的承包田,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進一步放大經濟社會效益,“土地整治+”助力田園邗江落地生根!

三里橋市投土地整理項目是全區改善農民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產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邗江區國土部門科學把握各地差異性特徵,因地制宜選擇整治和建設模式,分別實施了興灣省投、三里橋市投、永和市投等3個土地整理項目,總建設規模約1.98萬畝,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網、溝配套、林成行”的高產穩產田約1.35萬畝,實際流轉土地面積約0.81萬畝;建設各類配套田間道路52公里,灌排渠道118公里,泵站64座,為發展規模高效農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進一步放大經濟社會效益,“土地整治+”助力田園邗江落地生根!

“土地整治+集中居住”,助推城鄉統籌

目前,邗江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5.67%,這一比例逐年提高;鄉村人口僅佔全區人口的25.2%,呈逐年下降趨勢,因此,零散莊臺需要通過政策性引導進行有效整治。“我原來住的是上世紀80年代蓋的磚瓦房,一家三代人擠在一起,現在政府沒有要一分錢,給我們搬遷到這二層農民別墅了。”通過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剛剛搬進方巷鎮新方苑安置區的村民周志國激動地說,“這樣的項目給了我們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好處。”

土地綜合整治是城鄉統籌發展、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土地項目建設,把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條件不便的零星破舊房屋,以拆舊建新方式,將農民搬遷到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中心村或鎮區居住,實現了農民向市民的轉變。近兩年來,規劃新增農民集中居住用地規模2028.1畝、農民集中安置區農轉用485.7畝,科學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空間,打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了農民的幸福指數。同時,促進土地要素在城鄉之間流動,引導產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規模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逐步形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的空間形態和集約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充分發揮土地的資產和資本價值。

進一步放大經濟社會效益,“土地整治+”助力田園邗江落地生根!

“土地整治+生態保護”,支持綠色發展

“在編制土地整治規劃時,我們始終堅持把生態空間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邗江區國土部門充分發揮“與水為伴”的自然資源稟賦,積極呼應“水美邗江”建設,圍繞環邵伯湖生態“旅遊圈”、北湖溼地公園節點打造,優先在沿湖區域實施土地整治項目。結合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和“263”專項行動,先後關停復墾8家磚瓦企業,復墾面積750畝;整治搬遷26家船廠、砂石廠和4家汙染排放不達標企業,復墾面積846畝,騰讓出上千畝濱水生態空間。此外,有效運用土壤質量動態監測數據,開展耕地質量和耕地產能評價、耕地分等定級工作,探索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土壤汙染防治修復的有效路徑,加強對生態空間開發與保護的有效管控,將我區生態紅線區域全部納入規劃限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範圍嚴格保護。

進一步放大經濟社會效益,“土地整治+”助力田園邗江落地生根!

“土地整治+精準扶貧”,推進惠民利民

“我們先進村是市級經濟薄弱村,上級部門在增減掛鉤項目上給予傾斜,我村實施25.39畝,佔全鎮任務量的15%以上,獲得獎補資金152.34萬元,這對我們村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先進村黨總支書記介紹,“我們還被評為全市耕地保護示範村,獲得補助資金20萬元,終於可以甩掉‘貧困’的帽子了。”

邗江區制定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實施意見,將增減掛鉤新增農用地補助標準由原來的10萬/畝調整為12萬/畝,指標調劑標準由原來的12萬/畝調整為16萬/畝。實施意見完善了建設用地指標區內統籌、有償調劑機制,實現了耕地保護收益的回饋和反哺。同時,重點聚焦經濟薄弱村,主動為其排查可挖掘資源,增強基層群眾的獲得感,有效推進資源惠民利民。

土地整理項目區的建成讓位於環邵伯湖農業圈的三里橋村煥發新的生機,和漁舟唱晚交相輝映的是麥浪滾滾、稻穀飄香。“我們將進一步放大土地綜合整治的經濟社會效益,助力‘田園邗江’落地生根。”區國土部門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