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的路名都是怎麼來的?

菏澤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菏澤各個道路名字的由來

可能就連老菏澤人

也搞不清楚它們的由來

菏澤的路名都是怎麼來的?

菏澤的道路是怎麼命名的呢?

菏澤城區的道路,東西方向多采用山川河流的名字命名,以中華路為中心,南有長江路,北有黃河路,均為我國的母親河,後來又增添了丹陽路和中山路。

提到中山路,大家都不陌生,在我國省內外多個城市都有中山路,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全國第一條中山路出現在南京。

菏澤的路名都是怎麼來的?

南北走向的多采用省內外大、中城市的名稱作為路名,並大體體現所用名的城市所在的方位,如城區的太原路、上海路、蘭州路、昆明路、桂陵路、西安路、廣州路等等,均為南北走向,大家可以留意考察一下;

桂陵路:桂陵路得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桂陵之戰,桂陵之戰的遺址就位於菏澤城的東北。

成陽路:得名於西漢時期的成陽城,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古成陽城遺址就位於牡丹區的胡集鎮境內;

廣福街:得名於菏澤城內的廣福寺,可惜廣福寺早已隨著歷史的煙雲不見蹤跡,唯有廣福街的名字保留了下來。

牡丹路:由菏澤牡丹花起源,顧名牡丹路。

考棚街:原考棚街就是現在的曹州西路,考棚的由來說來簡單:明清以來,此處設科舉考場,清代的科舉考試,設考棚,每個考生一個棚,坐在棚內答題。久而久之,考棚旁邊的街道也被稱為考棚街。後改名為曹州路。

雙井街:菏澤老城區的雙井街是一條南北向街道,由北向南連接八一路、東方紅大街、曹州路、中華路。傳說菏澤老城牆範圍內有“72個坑、72道溝、72眼井”,其中雙井街就獨佔兩口井,故稱雙井街。

水窪街:菏澤老城區較早的一條斷頭路,因分佈於青年湖南北,雨天河水漲時,坑坑窪窪的街道便成了水窪。

夾斜路:夾斜路因其形狀得名,顧名思義,這是一條斜路,還夾著一塊飛地。

點將臺路:傳說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曾在此閱兵點將,提出了“翻卻曹州天下反”的戰鬥號令,所以後人稱之為“黃巢點將臺”。

*街道不再一 一介紹,遺漏或錯誤之處敬請大家留言板補充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