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01

現在我孩子每天到點就去看電視或者手機,並且順帶拿著那個15分鐘的漏斗計時器,當時間結束後,孩子就會關掉電視或手機去幹別的。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達到這個狀態是我通過兩個多月的引導,不斷堅持實現的。

02

對於手機電視這類電子產品,大多數父母都有抱有本能的排斥心理,他們覺得這些東西容易讓孩子上癮,所以應該控制孩子,甚至禁止孩子玩。父母本能的排斥,這可以理解。

但是從長遠來看,儘管孩子被控制住了,但是孩子的慾望並沒有消失,它只是被壓制了。而一旦解禁,它將以更加劇烈的方式爆發出來。

我大學的時候,周圍的很多男同學,包括我都沉迷網絡,為什麼?就是因為初中、高中時父母控制的厲害,玩不到。現在解禁了,總算沒人管了,就可勁的玩。而且越是之前乖的孩子,大學後爆發的越劇烈。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所以,父母的感情上本能排斥沒問題,但要理性思考這個問題:光靠逼迫打壓來控制孩子遠離手機電腦電視是否能真正的讓孩子杜絕電視手機這類電子產品?

結果很明顯------不能。

03

那麼我是怎麼做到讓孩子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己的玩手機時間的呢?

答案是:就是利用手機、電視這類電子產品。

一,正確認識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問題

是電子產品本身讓孩子沉迷的嗎?

表面上看,好像是。

視頻、電影、遊戲、聊天等等,電子產品能滿足人們各種各樣的喜好,它的世界太豐富了,讓誰都會容易沉迷的。

但是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人不容易沉迷?

因為有的人自控力強,他們也喜歡玩,但是會控制自己,不讓自己沉迷。而對於大多數孩子,恰恰欠缺的就是自控力,所以就更容易沉迷了。

所以孩子沉迷手機電視這類電子產品的問題根源,不在於電子產品本身,而在於孩子自身沒有堅強的意志,很好的自控力。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沉迷的根本就是缺少自我控制。

網上很多網友說讓國家禁止電子遊戲,說遊戲害了孩子。但我想說,如果自我控制能力不行,即使沒有了這類電子產品,孩子還是會沉迷於其他的東西,到時候網友是不是又要國家禁止其他東西呢?

所以,我的重點不是在控制孩子玩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而是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控制能力。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二、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控制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意識到預防孩子沉迷的關鍵是增加孩子的自控力,所以我們的問題重點就轉變為: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控力。

而孩子又恰好喜歡玩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我們完全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一起培養。利用孩子對電子產品的興趣調動他們參予我的訓練計劃的積極性。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具體做法:

第一步:讓孩子正確認識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

找個孩子情緒好的時候,跟孩子坐一起探討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問題。明確表達我們的看法,告訴孩子:手機電視等都可以看,可以玩,這是你的權力,但前提是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不能無節制的看。

在這一步中,我們還可以找了一些有關眼睛的科普材料,讓我們的溝通更有說服力。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第二步:跟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機時間

當孩子理解健康的重要性後,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遊戲時間。

你看的沒錯,為玩手機制定計劃。

一開始,我給孩子提供了選擇:在保護眼睛的前提下,一次看多久,多久看一次。

因為第一步跟孩子正確溝通了視力的保護,所以讓孩子做選擇時,孩子會做出一個合適的選擇,她選擇了15分鐘,一個小時玩一次,然後自己用圖畫製作了玩的時間。

只有當孩子感覺有興趣時,他才會積極的參予,才會有主動性。他想玩就要遵守規則,就要守時。這就形成了一種相互制約。

只有當我們對孩子玩電子產品真的採取了開放的態度,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可以玩,能玩多久,孩子便不會對電子產品有太多的緊迫性。

你玩或不玩,它都在那裡等著你。

降低孩子對遊戲的心理期望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第三步:執行

最難的是這一步。

在執行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孩子經常因為看電視手機太投入,到時間也忘了關,這幾乎是肯定出現的。

這是孩子的正常情況,因為孩子意志力弱,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父母不要太過在意。

我們要記住我們的重點,我們是要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讓他自己控制自己。不要因為孩子一開始做不到就貶低攻擊孩子,貼不守時等負面標籤,打擊孩子的參予熱情。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第四步:反饋修改

當我們發現第一次計劃孩子經常不能堅持,計劃失敗後,我們應該跟孩子重新回到談判桌前,跟孩子制定第二次計劃。

記住我們是跟孩子一起,是幫助孩子進步的,所以我們不要指責孩子,而是要表達了我對孩子不能堅持自己計劃的擔憂。

在這第二次談話中,我沒有指責孩子的不足,而是肯定了孩子的進步,但是孩子做的還不夠,經常不能堅持,所以,我希望跟孩子一起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我們做的更好。

孩子說,她覺得15分鐘有點少,有時候看電視看不完,覺得看20分鐘的話就能控制自己。

我同意了孩子的看法,覺得這個方案可行,可以試試。並且我也提出了我的建議:可以做一個表格,上面統計自己有堅持做到的次數。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當孩子提出他們的想法時,我們要讚賞他們的想法,我們要肯定他為解決問題做出的努力,這樣孩子才有動力積極的跟我們互動,來解決問題。

記住我們的重點: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指責批評孩子做的不好。

經過第二次制定時間,孩子自覺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原來10次可能堅持3次的話,現在10次能堅持6、7次。

對於孩子的進步,我們要及時的肯定鼓勵,給孩子以自信心。

如果對現在結果父母還不滿足,注意過段時間,當孩子習慣現在的行為後,我們可以跟孩子再製定新的計劃,爭取能百分百守時。當然對於孩子不要一次要求太高,要循序漸進。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第五步:擴展延伸

當孩子形成了能堅持定時定量的玩手機電視後,證明孩子掌握了初步自我控制能力。

我們這時候可以引導孩子建立新的計劃,比如看10分鐘的書,或者畫10分鐘的畫,然後再慢慢延伸到20分鐘、30分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越來越強,時間也不是總浪費在手機上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注意事項:

1、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所以要儘可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在父母能接受的範圍內,儘量的滿足孩子的要求。

比如如果孩子制定了一個玩20分鐘,再休息20分鐘,再玩20分鐘的計劃的話,如果沒有背離父母保護眼睛的原則的話,也應該支持孩子。因為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自律,養成自律後,後期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減少手機時間。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2、切忌批評貶低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表現不好,制定的計劃達不到,就容易心理失衡,譏諷、貶低孩子,這是大忌。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討厭跟你的配合,不想再繼續計劃。

尤其是7歲以下的孩子本能就控制弱,你要認識到孩子控制不了才是正確的表現。如果給孩子傳遞了負面情緒,讓孩子感到你在控制他而不是幫助他,孩子就會產生牴觸情緒。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3、相信孩子,儘量不要監督

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如果全靠父母監督的話,這跟我們其他的控制方法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父母應該相信孩子,自覺遵守。

父母可以偷偷的觀察,但不要發現孩子一不守時就著急上火的去批評孩子。應該觀察一段時間後,在跟孩子具體談下出現的問題。但即使談問題時,也應該抱的是信任的態度。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4、不要懲罰

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建立自我控制,而父母的懲罰是一種外驅力,懲罰的越多越不利於孩子內驅力的建立。

有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如果沒有懲罰孩子豈不是做不到也無所謂?

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想讓自己變得優秀的心向,孩子肯定也想堅持,只不過他們的意志力不夠,所以,父母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增強意志力,提供可行的幫助方法,或者修訂計劃,降低難度,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計劃,獲得成就感。記住只有讓孩子感覺到優秀,孩子才能變得更優秀。

真實記錄:我是如何利用玩手機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和責任感的

以上是我利用電子產品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

步驟是關鍵,但是父母的心態才是基礎,沒有好的心態,父母步驟再好也培養不了孩子。

”神通奶爸“多次獲得頭條青雲計劃,既不出售焦慮,也不販賣雞湯,只講純粹的育兒技巧。

更多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