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隔夜菜不能吃?

linjiayan9103


最近老王他媽媽和他媳婦又吵架了,母親節儉慣了,隔夜的剩菜總喜歡熱了再吃,而媳婦則認為隔夜菜不健康,剩菜也沒多少,倒了也不可惜,兩個人吵來吵去,老王夾在中間頭都大了····

隔夜菜估計每個人都吃過,到底隔夜菜能不能吃呢?隔夜菜能不能吃也是要分情況來看的,隔夜菜的危害主要是來源於細菌和亞硝酸鹽,細菌太多會導致拉肚子,亞硝酸鹽超標會導致中毒,甚至有致癌的風險。

所以到底哪些隔夜菜不能吃呢?

1、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最高,隔夜久置後再次加熱極易轉化為亞硝酸鹽。

2、隔夜的菜裡如果有蘑菇也不要吃了,蘑菇裡極易殘留大量的硝酸鹽,否則有可能引起腸胃不適。

3、蝦蟹等海鮮類食物放置久了再次食用容易損傷肝、腎功能,這是因為隔夜後產生的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

4、隔夜的豆漿不能喝,現榨的豆漿保質期只有2-4小時,時間太長豆漿內的菌落數量會急劇增加導致變質。若要保存需將豆漿煮沸再放在冰箱裡密封保存,以防變質。

大家每天做飯還是儘量吃多少做多少,不過剩飯剩菜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還是可以吃的。只要把剩菜密封保存好,吃的時候加熱徹底,也不見得有多大害處。


骨科姚大夫


提起亞硝酸鹽,不曉得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新聞報道“XX市民食用隔夜菜中毒,不治身亡 ” ?隔壁大媽善意的提醒 “醃製食品不能吃,會得癌症的!” ?

還是說...那種加在午餐肉裡,讓顏色變紅的東西?呃,那企鵝君豈不是每天都在把大家往絕症的路上推啊!

先別急著砸我,就問你一句,午餐肉能不能戒?能!不!能!戒!還在猶豫的請自動複習一遍 我們一不小心吃掉了15公斤午餐肉,想清楚再來回答我。

而且,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亞硝酸鹽真的那麼可怕,為什麼還能在食品工業中被廣泛地應用呢?

今天,我們又要發揮企鵝刨根問底的精神,為你解開你關於亞硝酸鹽的迷思,深度扒一扒這位讓人又愛又恨的小婊砸!

<strong>

目錄

<strong>

Ⅰ. 亞硝酸鹽是個什麼鬼?

說白了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Ⅱ. 食物中的亞硝酸鹽

蔬菜醃製品:肉類 and 泡菜

<strong>

Ⅲ. 它到底有毒嗎?劑量與毒性IV. 它到底致癌嗎?

亞硝胺的產生V. 醃製食品or隔夜菜,我該如何面對你?新鮮蔬菜、隔夜菜、醃製食品如何處理Ⅰ. 亞硝酸鹽是個什麼鬼

為了發揮企鵝一如既往的學霸精神,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初中化學:氧化還原反應。

還記得一點初中化學的人,想必都知道“亞”字在化學名稱中的意思。“亞硝酸鹽”,顧名思義就是硝酸鹽的還原態。

硝酸鈉中有一個氮原子,3個氧原子,它的化學式是NaNO3,而亞硝酸鈉中的氮原子只和兩個氧原子成了鍵,化學式是NaNO2。

從分子結構角度,這兩種鹽分別是長這樣的:

其實,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都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而本來屬於惰性的硝酸鹽,只有經過細菌的作用或某些還原酶的轉化後,才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通常是一種白色或淡黃色的顆粒,貌如下圖:

它是一個妥妥的矛盾體,既能轉化成幫助肉類護色的一氧化氮,又有可能在某些條件下被轉化成亞硝胺,也就是傳說中的那種可怕致癌物。

Ⅱ. 食物中的亞硝酸鹽

<strong>

亞硝酸和硝酸的鈉鹽及鉀鹽常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劑,同時也會以天然的形式出現在食物中。

蔬菜

在日常飲食中,最大的硝酸鹽來源就是各類綠葉蔬菜。

通常,通過土壤中含氮肥料的富集作用,芹菜、白菜、芥蘭、菠菜和茼蒿等蔬菜含有較多硝酸鹽,但其實硝酸鹽本身是無毒無害的。那麼食用隔夜菜引起亞硝酸鹽中毒的案例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

這就要從蔬菜從被採摘到被煮熟的過程說起了。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增加,是基於細菌或酶(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當新鮮蔬菜被切碎後,酶從破損的蔬菜細胞中被釋放出來,把硝酸鹽轉化成了亞硝酸鹽。

隨後的烹煮過程可以破壞還原酶的活性。不過,如果蔬菜在煮熟後遭到細菌汙染,也會造成亞硝酸鹽的

緩慢積累。因此,被切開、煮熟後再吃剩的蔬菜就有大量接觸到細菌的機會,如果不立即把吃不完的部分封存進冰箱,隔夜蔬菜就會產生亞硝酸鹽了。

研究表明,零下十八度或以下的冷凍條件能夠有效抑制亞硝酸鹽的積累,而像一般冰箱約4攝氏度的溫度,僅能起到延緩的作用。煮熟蔬菜一經長期存放,或發生變質,裡面的亞硝酸鹽含量就會迅速增高

<strong>

醃製品

<strong>

01|肉類

從古代開始,人們就懂得使用“硝石”來醃肉,不過他們只知道,這種用來製作火藥的東西能使 “肉皮白,肉紅鮮,氣香美”( 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而並不清楚起作用的到底是什麼物質。直到後來有了科學分析,才逐漸明白,原來是被自然分解出的亞硝酸鹽在“作祟”。

自此,這兩種鹽類就開始被大面積用來作為食品的護色劑和防腐劑。

在各類醃製肉類,如培根、火腿、香腸還有熱狗腸中,添加(亞)硝酸鹽的做法是十分常見的。

▲圖為corned-beef(一種西方人常做的粗鹽醃牛肉),左邊是沒加亞硝酸鹽的,右邊是加過的

在正常情況下,肉中的亞硝酸鹽能夠分解,形成一氧化氮,它與血紅素反應後生成的亞硝基肌紅蛋白後,就能讓肉呈現出

粉紅的色澤

而作為防腐劑,亞硝酸鹽可以有效抑制午餐肉罐頭和醃製肉裡的肉毒桿菌,要知道肉毒桿菌中毒的死亡率可不是開玩笑的。

此外,還有許多感官試驗表明,醃製肉類中的亞硝酸鹽,對於其最後的風味亦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果有一天,午餐肉不再粉紅,培根不再鮮美,企鵝寶寶是會哭的。

<strong>

02|泡菜

於是很多人要問了,既然隔夜菜不能久存,那麼吃泡菜或者酸菜,豈不是分分鐘要被毒死?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你讓思密達人民情何以堪,畢竟那是個泡菜氾濫到可以用來打人的國度呢!

其實啊,泡菜之所以可以安全食用,與其醃製的時間、方法,以及器具的清潔與否有很大的關係。

不新鮮的和幼嫩的蔬菜中,硝酸鹽的含量往往都比較高,因此一般選來製作泡菜的白菜,都是成熟且新鮮的菜株。而在製作前,主婦們也都會仔細用於密封的容器,並使用最乾淨的水源,來避免各種具有硝酸鹽還原酶的微生物過度生長。

在蔬菜發酵的過程中,由於雜菌的繁殖,亞硝酸鹽的含量最初的確會增加:一般從醃製後的2到4天開始上升,7至8日達到頂峰。但隨著發酵繼續進行,壇內的氧氣被消耗殆盡,厭氧的乳酸菌成為“主力軍”,從而抑制了其他的菌株。於是,之前生成的亞硝酸鹽被酶和乳酸降解了,它的含量也會從大約第9天后驟然減少。

這種亞硝酸鹽處於頂峰的狀態,還有一個學名,稱做“亞硝峰”。

▲《傳統泡菜與乳酸菌發酵泡菜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含量動態變化分析》一文截圖

亞硝峰的出現時間,以及亞硝酸鹽的含量,會隨著食鹽的濃度、溫度以及蔬菜品種的變化產生些微差異,但總的來說都萬變不離其宗。如果在發酵的一開始就接種了乳酸菌劑,還可以進一步減少亞硝酸鹽產生。

一般經過了至少一個月發酵的泡菜,就完全可以安心食用了,且所有允許在正規渠道銷售的泡菜和酸菜,更是經過了質量部門的把關和監測,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呢。

說到底,我只想做一隻安靜吃泡菜的企鵝,你們可不可以不要打擾我。

<strong>

<strong>

Ⅲ. 它到底有毒嗎?

毫無疑問,亞硝酸鹽是有毒性的,但它也確實是被允許在食品當中使用的。

諸位學霸請莫慌,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做“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不算致癌性的話,我們所說的亞硝酸鹽毒性,往往是指它的急性毒性。成年人如果誤食了0.2-0.5g的亞硝酸鹽,就會引發急性中毒,劑量達到3克可以致死

企鵝君研究了一下往年的新聞,大多數亞硝酸鹽的中毒案例,都來自於把它錯當食鹽加入菜中,或者是吃了存放已久幾近變質的隔夜蔬菜。這些都是個人操作不當,或者是沒有科學常識造成的,跟食品添加劑實在扯不上太大的關係。

比如前幾天在湖南湘潭爆發的100多人大面積亞硝酸鹽中毒,就是因為無知的滷菜商販為了使菜品保鮮,違法添加亞硝酸鹽代替食鹽所導致的。

我國關於食品添加劑的國標中,規定醃臘肉、醬滷肉、燻燒烤肉、油炸肉、西式火腿、肉灌腸、發酵肉製品類、肉罐頭裡,亞硝酸鹽的最大使用量為0.15g/kg。以亞硝酸鈉的殘留計,標準是煙燻肉0.03克/千克,肉類罐頭0.05克/千克,熏製火腿0.07克/千克,哪位勇士要是一頓飯能吃掉

快十公斤的肉,請收下企鵝的雙膝(假裝自己有)。

<strong>

IV. 它到底致癌嗎?

肉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在烹調加工的過程中,尤其是高溫煎炸的情況下,可以分解產生一定的胺類物質,並與亞硝酸鹽作用生成少量亞硝胺,一種具有動物致癌性的物質。

亞硝基化合物同時是菸草中導致癌症的主要物質之一。

但含有亞硝酸鹽的醃製肉類如培根、熱狗腸和火腿等,如果不被用錯誤的方法醃製,或經長時間超高溫煎炸,在一般情況下進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90%以上用於醃肉的(亞)硝酸鹽都被分解成了安全的物質。更何況,如果毒物的劑量很小,人體自身也是有能力把它代謝掉的。

為了進一步防止在烹飪的過程中產生致癌物,培根裡添加亞硝酸鹽的標準比一般肉類更加嚴格,食品生產商們也會往培根裡添加維生素C,使得亞硝酸還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致癌的亞硝胺。

<strong>

V. 醃製食品or隔夜菜,我該如何面對你?

So,說了那麼多,來給看蒙的你們總結一下蔬菜和醃製品的正確打開方式。

<strong>

新鮮蔬菜

1. 用沸水焯硝酸鹽含量高的蔬菜三分鐘,並把水倒掉

2. 土豆和胡蘿蔔等,應該做好清洗和去皮:去皮後的土豆硝酸鹽含量至少減少30%,而煮熟後更能減少80%

3. 如需切碎或剁碎蔬菜,應該在烹煮之前進行

4. 需要短期儲存的蔬菜,要洗淨包好,減少與細菌的接觸

<strong>

隔夜菜

1. 煮熟的綠葉蔬菜最好一次吃完,最多隻能留到下一餐食用,並且應該放入冰箱冷藏

2. 如需儲存含有蔬菜的食物超過12小時,需要放入冰箱冷凍格,取出後充分加熱

新鮮!新鮮!新鮮!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存放過久的隔夜蔬菜寧可棄之,也不可為了節約而食。一旦進食隔夜蔬菜,發現自己有缺氧、氣短、皮膚髮紫等急性中毒的現象,請及時撥打120。

隔夜的肉類糧食類相較於蔬菜來講,亞硝酸鹽含量較低,不容易引發中毒事件。不過,為了防止其他微生物在裡面滋生,也應該及時冷藏,並在48小時內吃完

<strong>

醃製食品

1. 從正規渠道買符合標準的醃肉和醃菜,切勿擅自在傢俬搭“暗黑小作坊”

2. 儘可能不要用煎炸的方法加工醃製肉類

3. 避免長期大量食用

對於鹹肉啦香腸啦培根啦火腿啦,鵝君向來不會say NO。因為它們分明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啊!是流芳萬世的瑰寶啊!這些好不容易被髮明出來的美味,可不能就這麼斷送在謠言裡了。要是真能做到上面這幾點,吃進嘴裡的醃製食品絕對是安全放心滴。



官人姐姐


哪些隔夜菜不能吃?因為菜隔夜之後容易滋生細菌以及其中含有的硝酸鹽隔夜之後會轉化成亞硝酸鹽這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那麼,日常中有這些隔夜菜最好不要吃。

一、綠葉蔬菜,由於綠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所以隔夜容易產生更多的亞硝酸鹽。

二、隔夜的海鮮,隔夜的海鮮會產生蛋白質降解酶,會損害肝、腎,所以海鮮一定要吃新鮮,生海鮮一定要做好冷凍保鮮。

三、隔夜的雞蛋,由於雞蛋營養豐富,也就格外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最好現煮現吃。

四、銀耳、蘑菇,銀耳、蘑菇中含有非常多的硝酸鹽,隔夜最好別吃,容易造成腸胃不適。

五、隔夜豆漿,一般鮮榨豆漿最好在2-4小時飲用完,不然會滋生大量細菌。

六、隔夜土豆,土豆反覆加熱會流失大量營養物質,同時也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開拖拉機的墨客


關於“隔夜菜致癌”,久置確實會讓食物中的有毒成分增加。

“隔夜菜”並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放置時間超過8—10個小時,就應該算隔夜了。而導致食物中有毒成分增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另一個原因是在放置時受到了外來細菌的二次汙染。以下幾種菜久置尤其有害。

綠葉菜隔夜最危險。

通常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同時購買了大量蔬菜,應該先吃葉菜類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如果準備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熱著吃,應儘量少做莖葉類蔬菜,而選擇瓜類蔬菜。

隔夜海鮮損肝腎。

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隔夜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如果實在買多了,可以把生海鮮用保鮮袋或保鮮盒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調。

半熟蛋易致病。

很多人都愛吃蛋黃軟軟的半熟蛋,可是這種蛋殺菌不徹底,再加上雞蛋營養豐富,格外容易滋生細菌,食用後會發生危險。如果蛋已熟透,而且低溫密封保存得當,隔夜再吃是沒有問題的。

銀耳蘑菇要當心。

不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銀耳、蘑菇等,都容易殘留很多硝酸鹽。如果放的時間實在有點久,就只能忍痛扔掉。

湯別放金屬器皿裡。

熬湯費時費力,人們往往熬一大鍋,一連吃好幾天。剩湯如果長時間盛在鋁鍋、鐵鍋內,會析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存湯的最好辦法是,湯裡不要放鹽之類的調味料,煮好湯用乾淨的勺子盛出當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是用瓦鍋或保鮮盒存放在冰箱中。


新知傳習閣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隔夜菜不能吃的原因:隔夜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劇增,有說隔夜菜吃了會致癌一點不假,確實如此。隔夜菜致癌是指菜中的亞硝酸鹽在適宜的條件下,可與肉中氨基酸發生反應,也可在人體的胃腸道內和蛋白質的消化產物二級胺(仲胺)和四級胺(季胺)發生反應,生成亞硝基化合物(NOC),尤其是生成的N-亞硝胺和亞硝酰胺,是強致癌物。因此,有人會說吃隔夜菜容易致癌,那麼是所有的隔夜菜吃了都會致癌嗎?不是的,以下方面的隔夜菜吃的時候才要注意的:

① 葉菜類蔬菜: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要吃一些綠葉蔬菜,換言之,每人每天必須要攝入150-200g左右的綠葉蔬菜,那麼問題來了,綠葉蔬菜在做的時候有可能會做多,而經過大量的實驗表明沒吃完的綠葉蔬菜經過一夜的放置,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急劇增加,當我們第二次食用的時候就會因為食入過多的亞硝酸鹽重則立即有症狀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口唇、指甲輕度紫紺、全身皮膚紫紺、呼吸困難;輕則暫時沒有症狀但是日積月累會增大癌症的發病率。

解決辦法:綠葉蔬菜吃多少做多少,或者在做好後食用之前就給綠葉蔬菜分盤,吃不完的直接用保鮮膜包好放到冰箱裡即可。

② 海鮮類:

各種魚類和海鮮隔夜後都容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人在食用這中隔夜菜後會損壞肝臟和腎功能等。海鮮和魚隔夜的一定不能吃。

解決方法:貝殼類的海鮮在第一餐沒有吃完的時候最好別留置到第二餐,應該直接倒掉,鮮蝦類可以放置在第二頓食用,但是在食用之前要充分加熱。

參謀長~高爽(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中藥學學士、營養學會會員、營養科普原創作者)


營養海賊團


為什麼不能 吃有些隔夜菜?根本原因不是“隔夜”這個詞,而是代表剩菜放的時間長,做好的菜放置時間超過8—10個小時,就應該算隔夜了。為啥需要少吃隔夜菜,因為導致食物中有毒成分增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另一個原因是在放置時受到了外來細菌的二次汙染。

所以,根據這兩類原因,我們分析下:亞硝酸鹽+二次汙染

亞硝酸鹽: 通常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同時購買了大量蔬菜,應該先吃葉菜類的,比如小白菜、各種綠葉菜。如果準備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熱著吃的話,應儘量少做莖葉類蔬菜,而選擇瓜類蔬菜。

隔夜海鮮損肝腎
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隔夜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如果實在買多了,可以把生海鮮用保鮮袋或保鮮盒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調。

涼菜

大多涼拌菜沒有經過高溫加熱製作,會導致細菌和寄生蟲卵殘留。而有些病菌可在冰箱冷藏室的低溫下繁殖,病菌會引起腸道疾病。因此,做涼拌菜時最好適量,現做現吃,剩餘的涼拌菜一定要倒掉。

半熟蛋。很多人喜歡食用半熟的雞蛋,因為這樣軟軟的口感好,其實,雞蛋沒有煮熟的話其中的細菌不能完全被殺死,雞蛋的營養豐富,更為容易滋生細菌等情況,但是隻需要低溫密封保存即可,隔夜食用也不會對人體有危害。


百日降糖



一、​海鮮品

魚和海鮮隔夜後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綠葉蔬菜中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烹飪過度或放的時間過長,不僅蔬菜會發黃、變味,硝酸鹽還會被細菌還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有致癌的作用。涼拌菜由於加工的時候就受到了較多汙染,即使冷藏,隔夜後也很有可能已經變質,應現制現吃。

二、家庭滷味、糟貨

滷味和糟貨都是上海市民喜歡吃的時令菜,不少市民還喜歡把吃剩下的滷味糟貨放冰箱“過夜”,可這種做法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隱患。預防食物中毒,春夏季節吃滷味糟貨不要隔夜。

散裝滷味是要當天吃完,不可隔夜的。從食品安全角度講,這是不衛生的,可能的話最好不要吃隔夜糟貨。食品專家提醒,即使放在冰箱裡的食物,也並非絕對“保險”。冰箱裡易孳生黴菌,還有嗜冷菌等。

三、半生雞蛋

現在很多很潮的筒子們喜歡吃半生的雞蛋,認為半液態狀的沒有完全煮熟的雞蛋不會破壞其營養成分,但其實生雞蛋裡含有很多細菌和病毒,而且其實熟透與半生的營養不會與太多的差別。而且半生的雞蛋隔夜後食用特別容易滋生細菌,造成腸胃不適、脹氣等。

有人說茶葉蛋不就是頭天煮好,隔夜再賣嗎?但茶葉蛋在製作過程中煮了兩次,先煮熟,然後將蛋殼敲碎加茶葉等各種輔料再煮。如果是已經熟透的雞蛋,用低溫密封保存得當,隔夜吃也是可以的哦!


​四、隔夜茶

隔夜茶因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且茶湯中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所以,人們通常認為隔夜茶不能喝。

五、隔夜銀耳

理論上說,凡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都不應該隔夜吃,營養成分減少不說,還容易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銀耳湯也是一樣,無論是室內栽培的銀耳還是野外培植的銀耳都含有非常多的硝酸鹽,經過烹飪,細菌分解之後,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如果當天喝,亞硝酸就能自然地進入血液循環,血液裡的紅血球裡有血紅蛋白,能攜帶大量的氧氣供機體需要。但是隔夜的銀耳會使得亞硝酸起反作用,使得人體中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造成人體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

六、隔夜葉菜

當天的蔬菜最好是當天吃完,不要留到第二天再吃。超級沒有“色相”也就算了,這些隔夜的綠葉蔬菜,不但沒有營養,還會產生致病的亞硝酸鹽。雖然放進冰箱中冷藏,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有所減少,但是時間一長,亞硝酸鹽的含量仍然會增加。不同的蔬菜在相同的儲藏條件下,莖葉蔬菜的亞硝酸鹽生成量最多,瓜類蔬菜稍稍低一些,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買蔬菜回家儲存,應當先吃莖葉類的,比如說菠菜、白菜等。

七、隔夜湯

南方人都很喜歡喝湯,尤其廣東人,愛煲湯是出了名的。將喝不完的湯放入冰箱,第二天煮沸了再喝也未嘗不可,而且用頭天精心煲制的靚湯可以煮出超讚的麵條哦。不過注意啦,隔夜湯要注意保存方法。首先在湯剛做好的時候要用乾淨的沒有汙染過的勺子盛出,然後再放調味料。喝不完的,應該選擇用瓦罐、玻璃或陶瓷器皿乘著放進冰箱,尤其不能使用鋁鍋和不鏽鋼鍋保存,否則容易產生化學反應,不利於身體健康。


桃源秘廚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隔夜菜不能吃、會致癌”的說法,原因是隔夜菜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胺,對人體傷害很大;也有一些家庭表示本著不浪費食物的原則,經常把剩菜剩飯放進冰箱第二天再繼續吃,並沒有什麼不妥。

那麼,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隔夜菜”並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只要首次烹飪後放置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就算隔夜菜了。

隔夜菜致癌,主要因為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引起的,亞硝酸鹽雖然有毒,但並不致癌,它在胃酸等環境下與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物質發生反應,生成強致癌物亞硝胺,便可誘發肝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等。

大家也別慌,即便是有毒,只要在“安全劑量”範圍內就不會致癌或是對人體造成危害。對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如果一次性攝入0.2-0.5g亞硝酸鹽就會引起中毒,3g以上就會致死。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亞硝酸鹽日允許攝入量為:0至0.2毫克/公斤體重。舉個栗子,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攝入12mg以下亞硝酸鹽是安全的。

所以說,剩菜剩飯雖然會產生有害物質亞硝酸鹽,但還遠遠沒有到達到使人中毒的這種程度,只要一次性不吃幾十斤的隔夜飯菜,一般不會出現問題。

隔夜的蔬菜

綠色蔬菜最好在烹飪後四小時內吃完,最忌隔餐吃。

烹飪後的蔬菜會變色,口感也不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已大量喪失,而且,隔夜蔬菜相比隔夜肉菜,亞硝酸鹽含量相對較高。即使是未煮的綠葉蔬菜,只要保存上一段時間,就有亞硝酸鹽生成。

所以,建議大家儘量吃新鮮蔬菜,當餐做當餐吃。

隔夜的海鮮

隔夜海鮮的鮮味、口感同樣大打折扣,而且容易滋生有害微生物,容易變味。

並且,魚蝦蟹類等海鮮隔夜後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對這些物質會損傷肝、腎功能。海鮮,還是趁“鮮”吃。

如果實在買多了,可以把生海鮮用保鮮袋或保鮮盒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調。

隔夜溏心蛋

很多人愛吃溏心蛋,可是這種蛋未煮熟,殺菌不徹底,如果不及時食用,非常容易被細菌汙染,食用後可能會被感染,所以溏心蛋最好是即煮即吃。

如果第一次雞蛋煮熟了,而且在低溫、密封情況下儲藏,一般保存48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2種食物,可以隔夜吃

隔夜肉類

肉類本身所含的亞硝酸鹽含量就很低,通常不必擔心肉在保存過程中再產生亞硝酸鹽。

烹飪時只要不使用含有硝酸鹽的調料,就不存在“隔夜肉”亞硝酸鹽增加的擔心。

隔夜湯水

隔夜的湯是可以喝的,但前提是保存要得當。

而且最好是湯裡不要放鹽類調味料,湯煮好後用乾淨的勺子舀出當天要喝的量,餘下的用瓦鍋或者保鮮盒存放於冰箱中。

因為如果湯長時間存放在鋁鍋、不鏽鋼鍋內,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大媽聊養生】,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對您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給您的朋友。

大媽聊養生


綠葉菜都不能吃吧,其實從健康的角度說,最好什麼菜都是吃新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