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齡30年齡50以上的老教師,工作量應與年輕教師一樣嗎?

手機用戶6885142765


有一個詞叫“合情合理”,把合情放在前面,合理放在後面。平常我們做事要講情理,而不單單說講理。教齡30年年齡50以上的老教師,工作量應不應該跟年輕教師一樣呢?就要看你是講理還是講情理,看你是要合情合理,還是隻要合理!

如果以合理作為標準,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則,老教師再老,也應該跟年輕教師一樣的工作量,你老是你自己的事情,但工作歸工作。

如果以合情又合理作為標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適當照顧老教師,減輕一點工作量,是為合情,適當照顧,不是一點不做,差別不大,是為合理,這就叫合情合理。

合情,講的是感情,人之情,合理,講的是道理。只講人情不講道理,也就失去了原則,沒有了規矩,肯定不行。只講道理,冷冰冰的執行條文,就失去了人情,心與心的距離就遠隔重洋了。

筆者傾向於合情合理,在制度的框架下,對老教師實行人文關懷,適當照顧。畢竟,年過半百,精力不比年輕人了,適當照顧,也是為了老教師能把工作做好。老眼昏花,耳背失聽,說不影響工作肯定是假的。

對於老教師的適當照顧,其實不僅僅是為了老教師,也是為了年輕教師。雖然現在年輕教師工作量多了一些,但也是為了自己的將來啊,何況,年輕人壓點擔子應該是好事,不經磨鍊,如何脫穎而出?

老教師的今天,就是年輕教師的明天,一個學校的文化傳承裡,有著對老教師的人文關懷,這是人性化管理的體現,沒有人性化的管理,其實不是成功的管理,任何管理都是這樣,學校的教師管理,尤為如此。

當然,作為老教師,學校照顧是人情,不照顧是執行制度,自然不能以老為資格,因為老這個資格,人人都會自然獲得,不值得倚老賣老。

作為年輕教師,切不可對老教師被照顧斤斤計較耿耿於懷,這是你明天的鏡子,為了自己的明天,不應該大度寬容一些嗎?


當代師說


我先講兩個我前輩的事情

我教英語。我剛工作的那年,有一次去數學辦公室溜達(那個時候都是大辦公室,有10來位老師的那種),聽到T教師在問關於七巧板的問題,T老師快要退休了。我見沒人回答,就自己湊過去看了一下。原來他在備課。我從頭看了一遍,幫他解答了幾個問題,結果在討論題目的過程中,發現他糊塗得厲害,剛回答他的問題,他又在那冥思苦想。一個英語老師在那教數學老師,我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沒過幾周,學校就幫T老師換了工作任務,數學課換老師,他教勞技去了。

物理組也有一個T老師,是數學組T老師的堂弟,兩人相差一歲。跟小T老師聊天,你會發現小T老師思路清晰,跟他辯論一個話題,老半天后,他還能回到剛開始提到的第一點那裡去。前幾年我又遇到他,70多歲的人了,還在家裡寫論文,跟我談到趙州橋,用了多少塊磚頭,有多少個橋墩。很讓人佩服他的記憶力。

我用我兩位前輩的事例是想說,年齡不是問題,但要看個體差異。如果這位老師身體好,記憶力什麼的都和年輕人一樣,我相信他也樂於多奉獻。如果身體記憶力都不行了,你硬是讓他頂著2個班的數學,這也不現實,對學生不負責任不是?

所以,凡是不能一概而論。

能照顧前輩的,就儘量照顧一下。畢竟,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天的,不是嗎?


綠衣黃裳99


我快奔五啦,也還是奮鬥在一線教學崗位上,還當著班主任工作,工作量不亞於年輕老師,但還是覺得太累了。

我認為老教師的工作量要適當減少,不能跟年輕老師那樣拼,不然會累倒的。記得剛工作那會,上課時全班同學的名字都叫得出,現在就是一個班上了一年課,學生的名字也叫不出幾個,記憶力明顯下降。那時一天上6節課,再加晚自習值班,累是累,但晚上休息後第二天就精力十足。現在一天上4節都累,並且第二天難恢復,所以必須要服老。



年輕老師不要跟老教師比,總覺得老教師工資高還上的課還少,要知道他們也年輕過,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年輕老師應主動幫助老教師,尊重老教師,因為自己以後也會變老的。而老教師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幫助年輕教師進步,多關心年輕教師。形成一種年輕老師和老教師和諧的關係,互幫互利,為學校、為學生做出自己的貢獻。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覺得應該照顧老教師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不知道該說應該還是不應該。從身體狀態和精力上講,年紀大了,的確很容易疲憊。

就像我,一個星期十八節甚至二十節課 ,年年畢業班,由於學校小,老師少,所有的課件習題資料全部都是一個人完成,每一天,六點多起床,十一點上床,我幾乎連起來走動喝水都忘記了。新學校,生源又不太好,晚自習課餘都要培優輔差。一年多來,我嚴重失眠,腸胃不好,腰椎頸椎都有點問題了。同校的二十幾三十來歲的老師,就沒我這麼嚴重了。

不過我依舊很感謝學校,在我超過他們招聘的年齡時,依然能接納我,所以,我從來沒有抱怨過,總是做到最好。

當然,作為老教師,我也知道學校接受我的原因。相對其他年輕教師,我的經驗資歷知名度都要高很多,這對於一個剛建起來的新學校很重要。因為這也是學校宣傳的亮點,同時,四十幾歲,相對來說也不算太老,但經驗和能力,做事效率和態度,為學校帶來的利益會更大。所以,一年多的工作,相對很多年輕教師來說,我所帶的學生的成績會優秀很多。

只不過,日落西山,畢竟比不得三十來歲的人,尤其是女教師,很快更年期了,這是生理問題,沒有人可以逃避,我是真希望學校能幫我減點負。我也願意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為學校培養出更多的骨幹和新人!

也就是說,學校是否課可以根據老師的情況,合理安排相印的工作,讓每個老師都能按照各自的特點充分發揮各自的能量。

就我來說,在教學和教研上的確總結了很多有效的高效的經驗和方法,也很希望能給年輕人以引導和幫助,可是,我沒有了精力和時間!


施南en


教齡30年以上,年齡50歲以上,屬於老教師了。

在我們的學校,幾年前,縣上還有教齡達到30年、年齡達到50歲,就可以享受三五政策,退休回家。因此,在前些年,有不少老教師,過了五十歲,或者幹滿了三十年,就都回家了。

但是呢,現在已經沒有了這類政策,反而是實施起了延遲退休。因此,在我們學校,舉個真實的例子吧,教齡達到30年、年齡達到50歲以上的老教師,有七、八名,這些老教師,乾的工作,和年輕教師是一樣的!從事一個班級的教學工作,每天還要批改作業、跟班輔導,唯一的優惠政策,就是不用再當班主任了!

因此,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已經無所謂答案了!

因為,這些老教師們,他們的工作量,與年輕教師是一樣的!學校組織活動,大家都參加。學校開會,大家都到座。學生的考試成績,老教師一樣要關注,要努力上好課,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績。

很多人覺得,教師越老,精力越跟不上,頭腦越跟不上。當然了,我們所在的是小學,這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即使是老教師,也是可以跟得上趟的。而作為學校領導和家長,對於老教師的要求也是一樣的,都希望他們能夠上好課,改好作業,帶好學生。

像我們這一代老教師,當初都是成績比較優異,考進師範的。後來,趕上了計劃生育,大多是一個孩子,在臨近退休的時候,也恰恰趕上了延遲退休,真的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個個都像是兩頭燃燒的蠟燭,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老左聊教育


沒問題。老教師要擺正心態,咱別倚老賣老。當然,確實身體有病的除外。

我就是30年以上教齡的老教師,去年和前年工作量超過同校的任何一位同仁:教三年級的語文和數學,任班主任,給學校寫新聞,負責縣教體局的一個微信公眾號;今年不教英語了,但總的來說仍與其他教師不分上下。

50歲,旁人看來似乎人生已進入了晚年,“惜乎哉,君老矣”!其實不完全符合實際。“人生七十古來稀”,那是古代;現在我國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了76歲,活到八九十歲的很常見。

我前面說到“心態”,主要是指有些在小學任教的老師,由於身邊多為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教師,對比之下就覺得自己一下子變老了。不客氣地說,這叫自甘墮落不求上進。

為什麼題主有這個疑問呢?

我猜測這是一名老教師提出來的。我不會用智能手機了,不懂得怎麼用微信了,不知道如何使用電腦了 ……一句話,自認落伍了。

而其實呢?可能是你已經晉升為高級教師了,心想我以前曾經做出過某些貢獻,“唱過響戲、做過響活”,現在再努力沒有意義了,該急流勇退歇歇了。當然也可能是晉升無望,心裡煩了——這屬於破罐破摔:反正就這樣了,愛咋咋地吧!

佛爭一爐香,人講精氣神。一旦你對自己放鬆要求,隨波逐流,就會真的老得很快。相反,有事業有追求,你就會比同齡人顯得年輕。

50歲,還真不是一個適宜退居二線的年紀。因為在這個年齡,在大學裡說不定人家正在努力晉升正教授;在省部級的幹部圈裡,仍屬於少壯派。現在你人未老而暮氣生,完全是自我暗示,自我催眠。假如現在一紙調令,委派你出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某長,恐怕你立馬就煥發了青春。

舉一個較為特殊的例子:當年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我們中國幫助抗戰的時候,人家48歲,這才是他新的人生的開始。在此後的4個月裡,“行程750千米,做手術300餘次,建立手術室和包紮所13處”,救治了大批八路軍傷員。雖然他一年後不幸犧牲,但那屬於意外。在他年近50之年,還曾連續三天三夜不休息,在69小時做手術115例。這體能,這精神,可以說不遜色於年輕人吧。

再者,成龍多大年級了?人家去年一年就上映了6部電影。馬雲50多了吧?人家宏大的振興鄉村教育計劃才剛剛起步,未來的路遠著呢。人家億萬富翁們尚仍在努力工作,我們這些普通“老”教師卻想早早躺下來吃老本,合適嗎?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沒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還沒有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與同仁們共勉!


牟山花下客


這個問題,其實是如何給老教師安排工作。結合個人學校工作和管理的實際,三水三心以為,需要多角度看待。

一,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學校應對老教師應該適當照顧

我們知道,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體力精力都會下降,這是生物規律,任何人都不能打破——逆生長,其實就是一個神話。所以,適當的照顧老教師,體現一個學校的人文關懷。我在中學負責教學管理的時候,就曾經通過工會,制定了一個制度,其中一項,就是女教師50歲、男教師55歲(退休前5年),上一個班的語數外就視為滿工作量,但要做一些指導年輕教師的工作,比如老帶新。

那個制度出臺之後,也有極個別年輕教師表示異議,但一解釋,大家都理解——人都要老的!

二,從同工同酬的角度,學校不應該照顧老教師

但換一個角度,同工同酬,做多少事,領多少報酬,這也是當今一種通行的薪酬方式,所謂的按勞分配嘛!

當下,很多人對教師的職稱制度不滿,其核心因素就是,認為其違背了“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原則。

所以,不照顧老教師,在這個角度,也沒什麼問題。

三,相互理解,學校才有文化品味

個人以為,一所學校,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才能真正實現學校文化引領社會文明的歷史使命。而老中青三代教師如何和諧共處,是很能體現學校的文化品位的。

在這個問題上,老教師要多理解年輕教師,畢竟,他們工作不久,結婚生子買房,經濟壓力大!而年輕教師要理解老教師,多年的累計貢獻,他們當年每月領幾十元錢的時候,工資得不到保障的時候,如今年老力衰,適當的照顧,體現年輕人的擔當。

總之,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很考驗學校領導者的藝術——只要引導得當,適當照顧,沒有任何問題;而一旦形成了對立,學校領導者,可能就是在夾縫裡過日子——慘!


三水三心


我認為,教齡30年,年齡超過50歲的老教師,工作量不能要求和年輕教師一樣。這裡面最重要原因,就是要考慮老教師的實際情況。

老教師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如果身體和精力允許,在教學一線工作當然是非常好的,也的確有些老教師一直到退休,都在教學一線和年輕人一樣努力工作著。

但這樣的老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老教師由於年齡和長期辛苦工作的原因,身體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精力也不夠充沛,加上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原來的知識和方法無法適應新形勢下教學工作的要求,所以大部分老教師很難完成和年輕教師同等的工作量。

如果不考慮老教師的實際情況,對老教師沒有一點照顧,也會傷害老教師的感情,畢竟他們都為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

如果不考慮老教師的實際情況,讓身體和能力都不能勝任的老教師,繼續承擔重要的教學工作,對學生也是不負責任的,家長對此也不會接受。

所以在工作量的問題上,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能只一味考慮“同工同酬”。

學校應該讓老教師在力所能及的崗位上,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



木易心平751


教齡30年年齡50歲,在很多學校裡是不會受到額外照顧的,只要身體條件允許,這個年齡段的老師仍然是學校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我所在的是一所縣城初中,學生比較多,老師相對來說比較緊張。所以,一線教師一直會上到退休,有的因為學生沒畢業,還得等學生畢了業才能全身而退。學校有幾位高級的女教師正好趕上延遲退休,就一直上著課,而且是滿工作量,有的繼續擔任班主任工作。



一些學校學生不多,教學任務不重時,對於達到一定年齡的老教師可能會有所照顧,但是一般是退休前一二年轉到教務處或其他處室做一些教輔工作,對於是否達到30年教齡和50歲算不上照顧的條件。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當老師的真實寫照,但凡有點精神,決不會請求組織照顧的。而是任勞任怨的、一絲不苟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地奉獻著光和熱,照亮了莘莘學子前進的道路。


同意我的觀點嗎?如果同意,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吧。


愛河北人


在此,我想為老年教師說幾句公道話。常言道,人老不講筋骨為能。老年教師工作量與年輕教師一樣,這可能嗎?想必大家都明白,人在青壯年時期,精力旺盛,身體相對強壯,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雷厲風行,說到做到。但是人在參加工作30年以後,大多都到了50週歲以上,如果參加工作晚的話,有的甚至於超過了55週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無論從身體健康狀況來看,還是從人的精神面貌來說,都會逐年減弱,即使想把工作幹好,但有時卻力不從心,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就夲人來說,當年剛走上教學崗位時,正血氣方剛,精力充沛,一腔熱血,激情揮灑。

因為在村小任教,一人包班授課,早有早自習,晚有晚自習。晚上學生都是在小煤油燈下讀書寫字,自己或答疑,或釋感,從未倦怠。成績總在前列。何曾有過抱怨。而今到了知天命之年,如果再強撐在一線,無疑有誤人子弟之嫌。畢竟年齡大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難以與年輕一代想比。即便自己再怎麼努力學習,也不可能與年輕人同日而語。

日月如梭。人總有老的一天,請善待每一位在教育事業上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老教師吧!

老教師的今天也就是你們年輕教師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