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香港人寧願住劏房,也不願意考慮回大陸置業?

嶺南人士葉生


大家好,我是90後香港小胖,我是個地地道道的香港人,出生於90年代。首先分析一下現在香港所處於的現狀,面對房價高企的情況底下,普遍一個套間(8~10平米)香港需要4000~6000不等,視乎地區而定。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會很驚訝,這個價格可以在國內租一個非常好的房子了,我想告訴你。現在連接著香港最近的深圳,租金價格也全面上漲了,套間也去到3000人民幣左右,所以說有必要每天來回搭路費時間兩邊奔波嗎?不是沒有,但的確不多,畢竟來回過關的時間加上路費貴,導致很多港人寧可住小面積也不回內地。畢竟家和工作都在這邊。但是我想說,香港並不是一些新聞描述的那樣,那樣兩層的房間,像狗籠一樣的空間已經不再存在了,現在的都是適合人居住。很多人都是拖家帶口甚至用僅方法才能到達香港,想闖出一番天地,又怎樣甘心回去呢。除開環境之外,香港是個宜居城市,同時就業機率非常多。以上都是我的個人分享,如果喜歡這個美麗的香港,可以留言互相交流,有機會來的話,也可以當你們的導遊。


90後香港小胖


您打聽下香港的房價猛一丁兒聽比深圳貴不了多少。但是深圳賣房是論平方米賣,香港是平方英呎。在香港有四十平方米就是一百多平方英呎了,無疑是大豪宅了。香港人一般是不請客人到家裡坐客的,是因為客人實在沒地方坐。有許多香港人早就在深圳丶東莞丶惠州丶珠海丶中山買了房。有的甚至明著或暗的安了家。有的小區或城中村的綽號就叫"二奶村“。說香港人寧願在港住劏房蝸居不願回大陸買好小區丶大房子,這不是事實。

這些年,深圳的房價也高了。前些年南山蛇口一些樓盤的起步價是二十萬一平米。香港的一般市民是買不起的。

以前香港人在內地買房置業的人,隨著大陸固定資產快速增值,有些人賺大錢了。現在,大陸房價這麼高,香港人也會慎重考慮了。加上大陸部分城市限買限賣,也消停了一些香港人回內地購房的念頭。

又,大量香港底層的人是過去從大陸逃到香港為生的。他們有的又跑回來了。但絕大多數是回不來了。在香港打工或做小買賣,拖家帶口,住房雖小,但還能生存下去。回內陸也沒有本事和條件生存。家家都有難唸的經。


煙臺蠍子


現香港公屋平均租金1900元港幣、圖 片是香港四至五人公屋單位有兩間睡房及有較大廚房及廁所,香港三成市民住公屋、公屋居民如兩夫妻都幹最低工資的保安兩夫妻每月收入也有3⃣️萬港幣等於每月2⃣️萬7⃣️幹元人民幣一個月收入,公屋平均每月租金1900元港幣,而香港因力是免稅港外國進口的貨免稅物價同質量八成比內地平,香港教育、醫療差不多免費、香港還有55%的市民住在自置私人商品房內,香港私樓大多大於公屋、一成多市民住居屋就是大陸的經濟適用房。香港七成家庭大陸有大房子、在香港七百多萬人口只有二十萬人住在劏房內


阿琳46643371


越窮的人才越離不開大城市,就為了享受大城市的各種便利。

李嘉誠有錢請最優秀的人才為他賺錢,香港窮人只能憑體力賺錢,住不起山上的別墅,請不起私人司機,只能儘量利用地鐵優勢,儘可能租住在工作地點附近,才能活的下去。

就好比深圳有很多白領住在城中村,就為了貪圖便利,不要加班到半夜去打出租一個道理。

深圳白領也想住大房子,也想活的有尊嚴,可高昂的房價,房租只能讓他們放棄尊嚴而活著,也只能租的起一個小房間。

香港有很多人窮人,大都沒什麼文化,只能憑體力和手藝吃飯,並沒有太多的存款去內地買房。

如果他們放棄香港去深圳買房,能否競爭過深圳人才還是個問號?

香港對窮人的保障比深圳好,至少有公費醫療,免費十二年教育,還有政府窮人補貼,雖然過的不好,也比深圳窮人過的有保障。

除非他們神經錯亂才會棄香港戶口而不顧,去換不如香港戶口的深圳戶口。

現在深圳房價已經高不可攀,買了根本賣不出去,誰會去當接盤者。


光芒萬丈34957


香港人寧願住小房子,也不願回大陸置業。我想與大陸“寧要大城市一張床,也不要小城一套房”的心理應是一樣的!

在香港打拼住上小房子,已有了人生成就感,多年的生活需求已轉成興趣,已適應了這個社會。香港的社會和諧與穩定,發展與社會福利等,已融入習慣成自然。如同池塘魚不會主動,也不可能入江海湖泊,只能安逸地游來游去覓食戲水。也只有長大了,感到空間小了,體大心高越來越容不下了,才會跳躍掙扎,尋求生活發展地。人不亦是如此!






學民思考


在單位時曾有機會和香港的朋友做生意,他們屬於生產力公司的是做研究工作的,工作人員是大學生研究生學歷,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

來單位看產品時,我帶他們到處看看走走,覺得石家莊北國商城的商品價格很高,質量不錯。他們在香港很少去這樣的地方買東西。吃飯時,帶他們去了光明漁港和全聚德烤鴨店,覺得這個好吃那個也不錯。可能是客氣吧畢竟香港好吃的很多。

私下聊起來,他說自己還沒結婚,家裡也沒有買房,將來結婚的話有公房住,掏租金就可以了,租金很便宜了。

因為工作地點原因,他們是不會考慮到大陸來買房的,而且也買不起!這是我真實接觸的公職人員,應該是比較靠譜的。單位裡曾經想送點禮物,正值奧運期間買了些奧運紀念品,但是他們都拒絕了,說是單位不允許收受禮品。

做生意的朋友當然除外,以前和好多做生意的港人過來,都是帶著大密,就是在大陸的二奶,當然是在大陸有置業的,要不然也沒人跟啊。這樣的人很多很多。

正所謂圈子不同文化不同,行為規範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我的房子我做主


並不是沒有香港人置業大陸,只不過比較少,針對整體而言,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1:香港曾今為英國殖民地,說粵語和英語的比較多,近幾年才慢慢接納普通話,所以在置業在大陸的話溝通比較困難。

2:生活習慣和理念不一樣,包括我們大陸內部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習慣,這個不容易改變,人都喜歡待在熟悉的地方生活,就算住的小一點,也不願意花太多錢在大陸購房。

3:一國兩制的實行,香港人如果留在大陸,就要接受大陸的法規條例。

4:祖祖輩輩都在香港,工作也在香港,回大陸的話目前來說不現實,這有個過程。

所以各種原因都有,目前港珠澳大橋也已經通車,所以未來香港和大陸之間的溝通合作會越來越便捷,不管香港還是大陸,都是中國人,應該一致對外,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宣傳中國傳統文化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據我瞭解,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 方面原因。

一方面,目前環香港的城市深圳、東莞等地方的房價漲幅也相當高,有些地方每平米房價7萬元至8萬元,有些地方每平米超過10多萬元,這讓很多收入不高的香港人即便來大陸也買不起房。

另一方面,在香港生活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跟大陸都有一定的差異,來大陸生活短期內也難以適應;即便回來也需要有一個時間過程,短期內是不願離開香港的。

再一方面,香港的法律制度與大陸不一樣,如果來到大陸要受到大陸法律制度的約束,這也是很多香港市民寧願住劏房,也不願回大陸的原因。


開偉觀察


應邀。

這問題很簡單,工作在香港的話,要在國內居住是沒可行性。首先國內離香港較近的地方,特別是出入境關口附近的樓價或租金,如果在香港本身財政負擔只能住劏房的話,根本不可能在國內接近香港的地區租或買房子,如果叫這些人去某省偏僻山區居住,那請問他們如何上班? 收入從那來? 要知道就算每天從國內關口到香港上下班來回一趟,光交通費都不是小數。

另外如果是結了婚有妻子小孩的就更難,妻子願不願意,工作地點時間是否也允許在國內居住,還有孩子在香港上學,每天上學都要過關。

這個問題其實確實有問題,在香港只能住劏房,在國內能買的起房子嗎?難到去大西北置業,那沒工作何來有收入? 一家幾口找個地方種菜養豬也沒這麼容易吧。


過路閒人路過


1月1日我去了趟香港,真正見識了香港人的排華情緒,在榮光百貨,電梯突然就停了,大人和孩子差點都掉下去,根本沒有人管。商場服務人員很不耐煩。下輩子我都不去香港了。所以香港人的想法,房價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