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與中世紀西歐封君封臣制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嗎?

水原純2636


一、基礎不同。

西周統治者側重於從政治方面維護周天子的統治,而西歐的分封制則融入了統治者在軍事上的考慮。

二、從屬關係。

西周的分封制是層層從屬:諸侯效忠於天子,大夫效忠於諸侯,大夫也效忠與天子,即效忠於上級的上級直至天子。而西歐各級封建主之間只效忠於直接上級,隔級之間無效忠關係。

三、分封對象和繼承。

西周的土地繼承是嚴格按照宗法制的男系繼承,女系及外戚無權繼承,而且理論上講諸侯的繼承都要受到王室的節制,王室有權否認繼承。而西歐雖然有著更加嚴格的長幼制度(即長子繼承全部,幼子什麼也得不到。西周宗法幼子降一級分封),但在繼承權上相當松,女兒有繼承權,外戚也有繼承權,這就造成了大諸侯跨國領有土地、同時從屬於兩個上級領主等問題。


歷史軍魂


首先,兩者基礎不同,西周以血緣關係為紐帶,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周天子具有絕對權威。而西歐封君封臣制度往往通過戰爭、聯姻等方式建立一種義務關係。封臣的下屬直接對封臣效忠。沒有一種嚴格的等級制度,效忠關係相對鬆弛和自由。

其次,繼承關係不同。先秦的分封制只能由男子繼承爵位。以嫡長子為核心,其餘諸子層層分封,行成“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制度。歐洲封臣封臣爵位和土地繼承也可由女子繼承,且,因為經常跨國聯姻而造成土地糾紛。

兩者制度的建立本就有不同的文化基礎和國情,制度的產生是受多方影響的。


五味文學


有很多回答已經涵蓋了一些不同之處,例如基礎不同、繼承關係不同等等——從血緣角度、等級角度來解釋西周封建與歐洲封建的差異,個人認為都具有合理性。

不過,可能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角度:政治學的角度。

政治學中分析一個“社會政治現代化”的程度,可以從權威的合理化、結構的分離、政治參與三個專用參數的此消彼長來分析。我們的周朝有《周禮》,其以封官治天下的概念、宗教倫理政治三合一的傳統、等級觀念的根深蒂固等等,很有可能讓中華文明提前發生了“權威合理化”,但是又極少“政治參與”和“結構分離”,從而導致了一頭扎進“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的“合理性牢籠”裡面無法自拔,甚至曹操這種梟雄都要“挾天子以令諸侯”——皇權的正統性(也就是師出有名)成為政治的核心。

而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卻不是這樣的,“大眾參與”一直是重點,匱乏“權威合理化”的文化與環境,其典型代表是“都鐸傳統”——近現代以後,英國和歐洲才在政治現代化發展中逐步完善了“權威合理化”,但是美國又在北美大陸強勢繼承和發揚了“都鐸傳統”,使權威再一次缺乏合理性且被三權分立解構。亨廷頓在《變化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曾經寫道:“無論是在個性與能力方面還是在機構職責方面,林登.約翰遜都遠比伊麗莎白二世更像伊麗莎白一世。英國保留著舊君主制的形式,而美國保留著實質。今天的美國仍然有一位國王,而英國則徒有一頂王冠。”

或許可以這樣說,我們過早的(上古三朝就開始了)完成了“政治現代化”中的一角:權威合理化。這恰是西周封建與歐洲中世紀封建的政治學上的最大不同。



羅爾斯正義


首先歷史年代不同,其次兩個歷史時期的生產力水平不同,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西周分封制是公元前10世紀實行的分封制,是狹義的封建,但不等同於“封建”。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統治結構,西周還是奴隸制社會。

歐洲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間被稱為中世紀。騎士制度同樣也產生於中世紀的歐洲,是歐洲在封建化的過程中逐步產生、確立起來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紀中前期的歐洲國家是一種鬆懈的領土集合體

在一個國家裡,以皇帝、國王、公爵等為最高領主,其他大貴族則以向其宣誓效忠來換取封地——“采邑”,從而成為最高領主的附庸。這些附庸各自又可以擁有從屬於自己的附庸,直到擁有少量土地或無地的騎士們,如此便構成了西歐完整的封建等級體系。這和中國的西周分封制是不同的。


如流水兮逝如風


西周是【一統天下】,

西歐是《鎮壓天下》!

一統天下是精神,

鎮壓天下是鬼魂!

聖傳精神服天氣,

天德地氣命曰人!

人性和睦情融融,

身心健康人即真!

鬼是魑魅魍魎魂,

怨恨惱怒煩生心!

恃強凌弱逞霸道,

變成物奴鬼作祟!

鬼是疾病纏自身,

玩弄心眼謀害人!

恃寵而驕氣傲慢,

亡命賭徒不是人!


了空9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規劃!

血親基礎決定規劃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